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康德

馬鞍山康德

發布時間:2021-05-02 15:25:17

① 尋求黃河北葛姓起源地和葛姓家譜

字輩排行: 山東陽谷葛氏字輩:「文全幫廣瑞照慶」。山東青州葛氏字輩:</b>「本萬(茂)樹孚汝懷寶乃」。山東高密、吉林松原葛氏字輩:</b>「春培巨(建)連(文)」。山東長島葛氏字輩:</b>「大全育培遠長茂駿其祥」。山東莒南葛氏字輩:</b>「亭永丕秀昌文明繼」。山東臨沂葛氏一支字輩:</b>「廷永佩秀昌文明記世常余華學中力富貴山有光」。山東臨沂葛氏一支字輩:</b>「沛秀昌文明紀世長富貴承餘光」。山東沂南葛氏字輩:</b>「有貴英洪中谷一根草覃延年長生繁昌滿長貴福祿壽康寧」。山東蘭陵葛氏字輩:</b>「玉(學洪)鳳慶蘭」。山東泗水葛氏字輩:</b>「文玉廣呈祥德洪福團常恩隆天熙瑞林鳳永傳芳」。山東莒縣葛氏字輩:</b>「年長萬存振紀」。山東鄄城姬庄村葛氏字輩:</b>「夢閆慎廣玉兆」。山東鄄城萬全庄葛氏字輩:</b>「祈慶傳孝(延)慎廣玉兆鳳欣」。山東陵縣葛氏字輩:</b>「傳本懋樹孚汝懷葆乃大尚從」。山東齊河葛氏字輩:</b>「延輝連興華」。山東濰坊葛氏字輩:</b>「壽春廷懷寶」。山東濰坊高新區葛氏字輩:</b>「壽春廷懷寶」。山東日照葛氏一支字輩:</b>「家國允長世乃大吉」。山東日照葛氏一支字輩:</b>「家國允長文玉大方」。山東泰安葛氏字輩:</b>「少傳成宗寶雲月樂花祥」。山東泰山葛氏字輩:</b>「振培茂業……」山東郯城葛氏一支字輩:</b>「若光廷元朝永懷錦世界圖繪」。山東郯城葛氏一支字輩:</b>「若光希紋鳳步興錦世界圖繪開百代」。山東郯城葛氏一支字輩:</b>「禮興兆振恆」。山東蒼山葛氏字輩:</b>「芳洪成傳記」。山東蒼山橫山葛氏字輩:</b>「泰平換全陽松承維雲玉學鳳慶蘭祥」。山東棗庄葛氏字輩:</b>「洪明振光榮」。山東棗庄山亭葛氏字輩:</b>「廣德延祥招」。山東濟寧葛氏一支字輩:</b>「福增玉永茂盛」。山東濟寧葛氏一支字輩:</b>「長春瑞景青」。山東蓬萊葛氏字輩:</b>「仁啟廷運……」山東萊蕪葛氏字輩:</b>「奉延長慶榮運刻昌道學家法仁仙世方」。山東鄆城葛氏一支字輩:</b>「廣文仲明兆(東)學(增)士現」。山東鄆城葛氏一支字輩:</b>「濟會曾敬憲」。山東文登葛氏字輩:</b>「天福壽長(全)」。山東東阿葛氏字輩:</b>「長引世祿景復興連廷修衍慶崇德象賢」。山東兗州葛氏字輩:</b>「雲殿忠新山東高唐葛氏字輩:</b>「洪現文慶風明君克澤基」。山東寧陽葛氏字輩:</b>「廣義建立功得臣」。山東膠州葛氏字輩:</b>「福時連培幫」。山東曹縣葛氏字輩:</b>「運化西宏廣竟春青再翔」。安徽潛山葛氏字輩:</b>「一宗高顯起萬時大賢良立得成先志」。安徽碭山</b>葛氏字輩:「榮華茂盛富貴吉祥光明正直純善忠良安徽當塗葛氏字輩:</b>「兆士代存良天家金於瑞祥福樂榮昌」。安徽合肥葛氏字輩:</b>「明倫進宗……」安徽肥西葛氏字輩:</b>「樹德茂(懋)宜(貽)基傳家衛學業安徽阜陽葛氏字輩:</b>「一是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國家友浩修庭光永祥雲」。安徽馬鞍山葛氏字輩:</b>「福祿得安……」安徽鳳台葛氏字輩:</b>「正學傳文廣本立道生長」。安徽霍邱葛氏字輩:</b>「正大光明……」安徽安慶葛氏字輩:</b>「永懷宗德其澤自昌」。安徽含山、江蘇溧陽葛氏字輩:</b>「常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忠良定福昌」。安徽蒙城葛氏字輩:</b>「廣佩(魄)志(世)續建立維新紹(少)先啟厚(義)安公明倫宗傳昌盛濟美長春」。安徽淮北葛氏一支字輩:</b>「玉慶長呈明獻瑞樹德榮昌」。安徽淮北葛氏一支字輩:</b>「成明獻瑞……」安徽阜陽葛橋葛氏字輩:</b>「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國家友浩修庭光永祥雲」。安徽阜陽葛氏字輩:</b>「國家有好修青光永祥雲」。安徽馬鞍山葛氏字輩:</b>「福祿得安……」安徽定遠葛氏字輩:</b>「萬仁賢良明圓世廣」。安徽含山葛氏字輩:</b>「瑛遇守應堯廷紹(萬)之長元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忠良定福昌」。安徽含山葛集葛氏字輩:</b>「榮華茂盛富貴吉祥光明正直純善忠良」。安徽蚌埠葛氏字輩:</b>「正學傳文廣本立道生長」。安徽鳳陽葛氏字輩:</b>「萬仁賢良明圓世廣」。安徽長豐葛氏字輩:</b>「紅宗子德禮意」。江蘇邳州葛氏字輩:</b>「守文天(臣)芳(嶺德)秉(顯士以)宗(成錫嘉修維音建盛)萬(統昌汝如永慶其山若學常齡立 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繼道秀增先興惟)傳(樹玉裕有佑賜)恆(俊鳳聿)修彝德克裕其後孝慈忠信榮光耀祖綿遠家聲恆長則久詩書易禮教學勤讀」。江蘇宿遷葛氏字輩:</b>「照懷紹高恆志盼望善勇誠」。江蘇南通葛氏字輩:</b>「祖德漢明揚」。江蘇狼山葛氏字輩:</b>「啟秀祖德漢民陽」。江蘇淮寧葛氏字輩:</b>「兆章懷其乃」。江蘇鹽城鹽都葛氏字輩:</b>「德佑龍光裕」。江蘇鹽城濱海葛氏字輩:</b>「步文章學士」。江蘇鹽城八巨葛氏字輩:</b>「玉金余富……」江蘇鹽城葛氏一支字輩:</b>「德佑龍光裕步文章學士長春富貴」。江蘇連雲港葛氏一支字輩:</b>「維昌長洪紹」。江蘇連雲港葛氏一支字輩</b>:「兆吉紹高……」江蘇南通葛氏字輩:</b>「輝聲昭茲來許永言孝思」。江蘇南通如東葛氏字輩:</b>「存仁坤乃……」江蘇南通海安葛氏字輩:</b>「純仁坤乃昌」。江蘇南通啟東、鹽城射陽葛氏字輩:</b>「元瑞廷志建」。江蘇睢寧大王集葛氏字輩:</b>「兆以德樹崇本齊昌懷榮良厚」。江蘇睢寧葛氏字輩:</b>「戴從高三華之存廷玉兆以德樹崇本其昌懷榮良厚興傳明(元光)繼先維宗平安慶祥」。江蘇新沂葛氏字輩:</b>「守文天(臣)芳(嶺)德秉(顯)士(以)宗(成錫嘉修維音建盛)萬(統昌汝如永慶其山若學常齡立保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繼道秀增先興惟)傳(樹玉裕有佑賜)恆(俊鳳聿)修彝德克裕其後孝慈忠信榮光耀祖綿遠家聲恆長則久詩書易禮教學勤讀」。江蘇太湖葛氏字輩:</b>「繩其維孝友肇」。江蘇東海葛氏字輩:</b>「維昌長洪紹」。江蘇洪澤湖葛氏字輩:</b>「方邦友秀兆宜德樹崇本其昌懷龍連侯。江蘇平明葛氏字輩:</b>「偉萬秀兆景紹高恆志盼望善勇誠」。江蘇盱眙葛氏字輩:</b>「禮義維芮植登乃壽志高」。江蘇淮陰葛氏字輩:</b>「和於(雨)以(已)采芹(卿)光耀前人聿新斯德」。江蘇大豐大隆葛氏字輩:</b>「履樹永恆俊」。江蘇大豐葛氏字輩:</b>「條德玉忠余紅志元啟輝」。江蘇興化白駒葛氏字輩:</b>「成林正世吉(愛)」。蘇北地區葛氏字輩:</b>「樹振瑞……」江蘇海安、如皋葛氏字輩:</b>「錦崇為學先克顯存仁昆乃昌謙良樹厚德恆久慶熙祥」。江蘇句容、安徽含山</b>葛氏字輩:「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忠良定福昌」。江蘇泗陽葛氏字輩:</b>「貴德士恆……」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輩:</b>「天永世德相傳家澤廣照」。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輩:</b>「月風永世振友懷懷民百計星」。河南寧陵葛氏字輩:</b>「志善久安泰貽惠昭慈愛君赫孝賢家恩恭敬貴來聚業誠實邁才博旭厚楷慎思祖宗訓高尚賜恆遠聖載偉銘戴忠士涌多創華衍績超群培育子繁賽」。河南寧陵葛氏字輩:</b>「登芳先佔清志善久安泰」。河南信陽葛氏字輩:</b>「世應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清方建樹家國慶昌年」。河南信陽葛氏一支字輩:</b>「文運天開……」河南信陽葛氏一支字輩:</b>「春超本祖德」。河南羅山葛氏字輩:</b>「世蔭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樹家國慶昌延」。河南清豐葛氏字輩:</b>「先澤傳萬世鴻(洪)恩如海深」。河南博愛葛氏字輩:</b>「廣鳳相卿堂 榮公錫祚昌」。河南新野葛氏字輩:</b>「文家占永中」。河南羅山葛氏字輩:</b>「世蔭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樹家國慶昌延」。河南唐河葛氏字輩:</b>「清太祖應景明」。河南張店葛氏字輩:</b>「雲文紹新志」。河南鄧州葛氏字輩:</b>「永照吉相……」河南西峽葛氏字輩:</b>「雲(潤)長生榮居」。河南淅川葛氏字輩:</b>「天文春(中)玉全德吉祥」。河南上蔡葛氏字輩:</b>「錫□大(廣)年登國世樹汝從長丕顯啟瑞光延綿宗澤繼士緒統元昌」。河南寧陵葛氏字輩:</b>「登芳先佔清志善久安泰」。河南范縣葛氏字輩:</b>「俊培永玉……」河北廊坊葛氏字輩:</b>「天永萬文蘭懷」。河北唐山葛氏字輩:</b>「雲會玉儒振昌永」。</b>河北滄州葛氏字輩:「玉振文世……」河北安次葛氏字輩:</b>「憲春鳳……」河北清河葛氏字輩:</b>「玉印光宗耀祖」。河北泊頭葛氏字輩:</b>「景立世廣玉」。河北葛氏一支字輩:「文秀瑞春艷」。湖南邵陽葛氏字輩:</b>「芝增漢林昌秀玉財源榜」。湖南嶽陽葛氏字輩:</b>「賢堂方正大起先摩」。湖南臨澧葛氏一支字輩:</b>「正大光明啟祖志定」。湖南臨澧葛氏一支字輩:</b>「正大光明啟祖德賢仁用」。湖北宜賓葛氏字輩:「雲天龍紹山原文耀正剛修能永世忠孝」。湖北監利、洪湖、湖南蘭庭葛氏字輩:「正大光明齊承先緒」。湖北葛氏一支字輩:「先列文章永存世昌」。湖北葛氏一支字輩:「文行忠信賢良方正大啟先謨光昭典訓理學名家書香偉盛祖德垂芳蔚興英俊繼緒發揚勛高望重」。貴州畢節葛氏一支字輩:「覃公仁漢成廷春嘉美茂紋竹如周金鄰日宏世陽附亮天發永傳枝(元)繼啟倫恆綿宗祖澤廣衍盛賢人」。貴州畢節葛氏一支字輩:「臣良昌綉時國懷汝正光家道富興揚」。貴州仁懷葛氏字輩:「仕正登爾洪應建永開科顯達光明遠家聲紹泰和」。貴州金沙葛氏字輩:「世守少景彥舜運仕如壽貴自文志同廷衍宗愈茂尚以」。四川成都葛氏字輩:「昌仕晉綏履仁師石鼎恆」。四川平昌葛氏字輩:「山玉春必泰永臣開國賢蘭貴京大華紫倫登尚元」。四川西昌葛氏字輩:「應士奉枝春升長世茂遠明建國家新洪盛志達元安壽祥慶登陽福昌宗賢青康德善貞忠厚萬代傳永向旭東存寧繼祖榮先」。遼寧東港葛氏字輩:「興萬傳家……」遼寧丹東葛氏字輩:「萬傳家書……」遼寧大連、旅順葛氏字輩:「景文兆源壽雲日民」。陝西西鄉葛氏字輩:</b>「山玉春必泰永臣開國賢蘭貴京大華紫倫登尚元」。陝西安康葛氏字輩:</b>「萬世大賢良立德成先志」。甘肅武威</b>、天津葛氏字輩:「興天生明□元基」。甘肅永登葛氏字輩:</b>「景同延春正祖德永世明」。吉林和龍葛氏字輩:</b>「雲盛永文世福增慶貴明」。浙江義烏葛氏字輩:</b>「千萬繼承英明光道誼誠敬宗文德尚賢衍蕃邵達(永)顯(紹)曾(崇)元(隆)康(世)寧(德)富(彰)貴(敦)咸(賢)孚(務)壽(本)和(允)順(純)貞(良)祥(秉)世(懷)善(公)昌(正)修宜慎樹立欽培學景芳」。江西於都葛氏字輩:</b>「文以子景昌挺成良添世紹元明德禮永接燕貽志孝友振家聲詩書開甲第」。上海葛氏一支字輩:「君仲天應元林成學士尚益邦」。山西大同葛氏字輩:「伯仲福子龍孝賢晨懋賓鴻明春繼傳欣祖樂善少光宗文輝開豐爵道延順」。北京葛氏一支字輩:「鐵德國玉……」葛氏永和堂一支字輩:「維紹紀周居仁賢良明元士廣修齊何太」。葛氏一支字輩:「開國發傳永萬年古代興」。葛氏一支字輩:「國家有好修青光永祥雲」。葛氏一支字輩:「明仲文廣兆學(增)士現」。葛氏一支字輩:「傳家有道訓子以經克紹廼祖永茂爾宗」。葛氏一支字輩:「雨以彩勤家道永昌立新斯德忠良寬厚必振其宗」。
希望能夠幫助你!

② 康德國會山到磁器街怎麼走

公交線路:321路,全程約5.5公里

1、從康德國會山步行約500米,到達南坪東原東東摩站

2、乘坐321路,經過5站, 到達磁器街站

3、步行約80米,到達磁器街

③ 贛榆縣青口鎮的歷史

贛榆縣著名歷史人物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齊地琅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登泰山勒石頌德。然後經黃縣、(月垂)縣,攀成山,登芝罘(今煙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個月。在此期間,秦始皇看到海州灣內出現海市蜃樓,認為是仙人所顯,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長生不死之葯。徐福入海數年求葯不得。
9年以後(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葯,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裝帶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葯。徐福東渡沒有獲得「不老葯」,卻在熊野浦登陸後,發現了「平原廣澤」(即日本九洲)。長生不死之葯沒找到,返回恐遭殺身之禍,便長居於此,不再復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島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傳播農耕知識和捕魚、鍛冶、制鹽等技術,還教給日本人民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社會發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醫葯神」。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愛知縣、秋田縣、富士山地區都有徐福活動的遺跡。佐賀、新宮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為神來大會奉祀,每年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為了弘揚徐福精神,中國、日本成立了全國徐福會,連雲港、龍口、膠南、滄州、蘇州、慈溪和新宮、佐賀、大阪、富士吉田、鹿兒島、東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會。近幾年,有關徐福論著和文藝作品不斷出版,有關徐福的劇目亦搬上了舞台。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今贛榆縣)人。他憂剛國憂民,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蘇州)知府時,人還未到任所,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便聞風斂跡。他到任以後,在大街上張榜公布興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讓廣大百姓獻計獻策,監督執行,深受人民擁護愛戴。他曾多次上書朝廷,建議堅決抗金,大造戰船,建立水軍,加強長江防線,得到朝廷的賞識。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國,不少人人感到疑慮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國的任命。在金國朝廷上,不顧個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因主戰有功,被提升為吏部尚書權參知政事。朝廷每次給予他的賞賜,都以「軍興費廣」為由拒受。有人勸他積蓄點錢財,留給子孫,他都以「兒孫自有兒孫福」、「給子孫留財產,會助長子孫懶惰」的道理,婉言謝絕。他的高風亮節、優良品質,備受時人的尊敬和後代的贊譽。秦檜當政時.胡松年從不「曲意阿附」。宋紹興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訐而引疾辭職,改任宣州知州。紹興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後遷葬故里。
▲裴天佑,字順之,號鶴州,明贛榆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進士,歷任建安縣(今福建建甌)令、監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祿寺正卿等官職。他清正廉明,執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贊譽。後因朝廷腐敗,棄官還鄉後,撰寫《鬻兒行》長詩,著成《拙逸亭稿》,並校正張峰所撰的《隆慶海州志》。去世後,其墓誌由御史何寬撰文,潘季馴書寫。
▲倪長犀(1631一1688年),字六通,贛榆縣倪家林村(今贛榆縣土城鄉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舉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試中進士。歷任河南儀封(今蘭考縣)、湖北谷城知縣。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發生8.5級地震,倪長犀作《地震記》一篇,記述較蒲松齡等有關詩文至為詳備。曾受知縣俞廷瑞之聘總纂《康熙贛榆縣志》。《中國方誌大辭典》稱該志「採集社會現實材料,文獻價值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於知縣任所,年58歲。倪長犀善書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詩,著有《櫟天閣詩存》一輯。
▲許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贛榆縣人。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光緒十六年(1890年)受命為內閣中書,充本衙門撰文。光緒十九年(1893年)為秘魯領事官。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調皖先後任鹽運使、廬州知府、署理風陽知府、大通稅監、安徽道員,代理蕪湖道署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調浙江省任洋務局總辦。宣統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鐵公司督辦、鹽政正監督、奉天交涉使。1914、1915年任蘇北盪營墾務督辦、江北販務主辦。
許鼎霖曾參加「君主立憲」運動,光緒二十二年(1906年)他組織項備立憲公會任會董。宣統元年(1909年)9月籌辦江蘇省咨議局任總會辦,宣統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資政院議員。宣統三年(1911年)任資政院總裁數日。1913年初加入國民黨,為江蘇省議會議員。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許鼎霖和南通的張謇創辦耀徐玻璃公司,和嚴信厚等在海州創辦海豐麵粉公司。宣統二年(1910年),許鼎霖創辦贛豐機器油餅廠。此外,又分別與張謇、嚴信厚合夥經營鎮江開成鉛筆罐廠、贛榆海贛墾牧公司、上海同利機器紡織洋線麻袋公司、上海大達外江輪船公司,並向北京博利呢革廠、景德鎮江西瓷業公司等企業投資,被譽為實業界「江北名流」。清政府多次予以嘉獎。
▲周藩西(1884—1953年),名元屏,贛榆縣人。博學多才,長於金石、醫葯,成年後專攻中醫。擅長傷寒、婦科、兒科等疾病的治療。1916年,周藩西參加中醫師考核,獲得行醫執照,在哈爾濱市懸壺開診。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醫,精心治癒許多疑難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亂流行,周藩西用針刺和黑錫丹治療,救活了不少病人。其醫著有:《中醫初學捷徑》、《遼東葯物粗識》,批註《傷寒論》、《金匱要略》等。
周藩西對金石、書法也頗有造詣,其作品編為《周藩西先生遺墨》出版。
朱愛周(1902—1940年),名秉蓮,字愛周,贛榆縣羅陽人。1918年考入江蘇省立第十一中學,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學校畢業後歷任國民黨灌雲、鹽城縣公安局長,贛榆縣常備大隊長,江蘇省第三水警區區長,贛榆縣長等職,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他號召全縣各階層人民團結對日,共赴國難。他聘請師資籌建贛榆中學,號召青年一面學習文化知識,一面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38年4月,朱愛周領導地方武裝,配合萬毅指揮的五十七軍六六七、六六八團,粉碎了偽軍劉桂棠、張宗元部的進攻。1936年2月,日軍進犯海州,贛榆形勢危急,朱愛周果斷開獄釋囚,並親為訓話,後來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隊伍。2月27日,贛榆失守後,朱愛周採納共產黨人的建議,依託魯南丘陵地帶,開展全縣抗日游擊戰爭,組建贛榆縣常備總隊,自任總隊長。是年,縣常備總隊擴編成擁有3000人武裝的常備旅,朱愛周任旅長。他和八路軍配合作戰,多次重創故人。
朱愛周非常重視同共產黨的合作,學習宣傳中共統戰政策和游擊戰爭思想,甚至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派人監視他時,仍堅持國共合作,使中共在贛榆的抗戰工作未受影響。
1940年3月21日夜,日軍偷襲贛榆縣政府和保安旅駐地韋家嶺時,朱愛周壯烈殉國,時年39歲。198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朱愛周為革命烈士。
▲朱智賢(1908一1991年),字伯愚,贛榆縣贛馬人。教育、心理學家。1930年,中央大學教育系畢業後赴日留學,考取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教育學系研究員。抗日戰爭開始後,他回國在高校任教。先後任香港達德學院教授、教務長兼中山學院院長,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兼教育組長,全國著名心理學雜志《心理學報》編委,《心理發展與教育》雜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兒童心理研究所所長。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
朱智賢一生發表重要論文有《兒童教養之實際入》、《小學學生出席與缺席問題》、《小學行政新論》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眾教育實施法》、《通告講波實施法》、《小學研究工作實施法》、《心理學常識漫話》、《表年心理》、《兒童心理學》等18部。其中《兒童心理學》被公認是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吸收國內兒童心理學成果、體現我國當代學術水平的兒童心理學教科書。他曾負責國家重點項目《心理學大詞典》、《中國心理學發展特點及教育》的主編工作,還翻譯了日本、蘇聯有關心理學的著作。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廣昌縣人。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8年參加紅軍,並轉為中共黨員。
1929年後,歷任中央紅軍獨立二團大隊政委、紅三軍第七師特務團政委、七師二十一團政委、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參加舉世聞名的長征和平型關大戰。
1939年秋,符竹庭與肖華等率部轉入魯西,與楊勇、肖華一起創建魯西抗日根據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轉入魯南,任一一五師教導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調任一一五師教導二旅政治委員,兼魯南區黨委書記。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導二旅進入山東濱海地區;3月,率教導二旅及山東縱隊二旅一部,成功他發動了青口奔襲戰,建立了濱海抗日根據地。1943年1月,符竹庭與曾國華率教導二旅,攻克日冠在魯南的重要據點郯城,徹底粉碎日寇對我濱海區的掃盪。1942年4月,符竹庭任濱海軍區政委、濱海區黨委書記。11月19日在羅榮桓同志領導下,符竹庭與陳士榘率部攻克贛榆縣城,獲贛榆戰斗大捷。
贛榆城被攻克後,我軍區機關迅速轉移到贛榆縣西北部山區,符竹庭於11月26日晨,在馬旦頭村南遭道敵人伏擊偷襲,壯烈犧牲,年僅31歲。符竹庭犧牲後,遺體安葬於贛榆縣抗日山(馬鞍山)烈士陵園。為紀念符竹庭,1945—1950年贛榆縣曾改名竹庭縣。
▲王玖興(1916年一 ),贛榆縣海頭鎮人。1936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心理學系。1937年,轉武漢大學哲學教育系學習。
1944年秋,王玖興報考國立西南聯大清華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任該校哲學系哲學史課教員。1940年春,王玖興赴瑞士夫賴堡大學留學,進修哲學和心理學。1955年夏,取得博士學位。同年秋,就任夫賴堡大學講師,講授中國哲學。
1957年6月,王玖興回國後,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研究工作。1976年,王玖興任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副主任,當選為中華全國西方哲學史學會理事。並先後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國、德國召開的國際康德哲學協會國際會和國際黑格爾聯合會國際大會。當選為「國際辯證哲學協會」理事會理事,榮任第七屆國際康德哲學大會名譽主席。
王玖興曾任《中國大網路全書》編委會西方哲學史副主編,中華全國西方哲學史學會理事、顧問,上海復旦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導師,《德國哲學》雜志編委、《黑格爾全集》副主編、《康德哲學》(六卷本)主編。
王玖興先後在中外刊物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出版名著《杜拉邁書目測驗研究》(德文版);出版10多本譯著,如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下卷,與賀麟合譯)、費希特《全部知識學基礎》、盧卡奇《理性的毀滅》,雅斯貝斯《生存哲學》等。
▲朱月華(1922一),贛榆縣歡墩鎮朱孟村人。自幼進私塾學習,16歲當了塾師,教書不到一年,投奔八路軍,成為二隊二營機槍連戰士。曾任班長、排長、連長、副營長、團參謀長等職,參加過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戰役。1949年9月調任三三八團副團長,1950年7月被任命為三三八團團長,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出色地完成了戰斗任務,被授予朝鮮三級國旗勛章。1951年5月後,調任三三七團團長。1953年任師副參謀長,同年5月,任一一三師參謀長。
1954年冬,升任副師長。 1965年3月,升任一一三師師長,授予上校軍銜。1968年7月,任三十八軍參謀長,1969年7月,升任副軍長。1973年5月,升任三十八軍軍長,同年8月,當選為黨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6年3月,調到中央軍政大學學習至年底結業。
1978年6月調任五十五軍軍長。1980年下半年調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1月離職休養。
▲王輝(1924一),贛榆縣土城人。1938年8月參加抗日同盟會,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淮河大隊戰士。歷任獨立三中隊政治宣傳委員,長安大隊警衛團中隊政治指導員、連長、營長,宿遷順河區區長,淮海大隊副大隊長,豫皖蘇獨立三團副團長兼參謀長,48師作戰科長,第五兵團工程兵總隊參謀長。1952年5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機械工程兵第六團團工。1953年至1958年留學於蘇聯(古比雪夫)J1959年回國任工程兵軍訓處處長。1964年任工程兵五十三師師長,是年12月任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員兼五十三師師長。1967年8月,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68年任武漢軍區工程兵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鄭州市委第一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1975年任武漢軍區副參謀長。1977年10月任中共鄭州鐵路局黨委書記。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79年11月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5年離休。
▲王輔一(1929一),贛榆縣城頭鎮東大坊村人。青少年時代一面讀書、一面參加抗日活動,當過兒童團團長、青抗先隊長。1944年8月,到山東濱海學習,畢業後參加八路軍,先後在山東濱海軍區政治部、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工作,參加過宿北、魯南、洛陽、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在華東軍區、南京軍區政治部任秘書、二級秘書(團職)、科長,主要從事文字工作。1969年起,歷任南京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軍區網路編審室主任,中國軍事網路全書編審室副主任、軍事科學院網路研究部副部長等職,組織編撰了《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中有關新四軍、第三野戰軍的歷史、戰史、人物和宋、元、明、清歷史條目,參加組織編纂了達1000多萬字的《中國軍事網路全書》。
他發表的主要著作有《羅炳輝將軍傳》、《羅炳輝的故事》和《項英傳略》等;主編了《新四軍事件人物錄》、《簡明軍事網路手冊》等等。
1992年,參加編輯的《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分冊,被軍事科學院評為軍事科研成果編輯一等獎。1957年和1990年先後被授予三級解放勛章、獨立自由功勛獎章。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6月被評為研究員,現離休

④ 三家子在義縣什麼方向

綏中縣隸屬葫蘆島市,位於葫蘆島市的南部,瀕遼東灣。東隔六股河與興城市相望,南臨渤海,西與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接壤,北枕燕山余脈與建昌縣毗鄰。地處東經119°34′-120°31′,北緯39°59′-40°37′′之間。現轄13個鎮,17個鄉。面積2764.9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4年)。有漢、滿、蒙、回、朝鮮等民族。縣人民政府駐綏中鎮中央路一段14號,郵編:125200。代碼:211421。區號:0429。拼音:Suizhong Xian。綏中縣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山地約佔全縣總面積的1/3,較高的山峰有平頂山(海拔925米),龍門山和三山,中部為起伏平緩的丘陵,東南為平原和低窪地。河流有六股河及其支流黑水河、王寶河。此外,還有九江河、狗河、石河、貓眼河等大小河流百條。一般都源短流急,季節性比較明顯。本縣處於南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1℃。一月平均氣溫-8.3℃,最低氣溫-23.3℃,北部-24℃;七月平均氣溫24.3℃,最高氣溫36.7℃。 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 無霜期174天。綏中縣呈「六山一水三分田」。東南部沿海平原是主要產糧區,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梁、小麥、水稻等。中部丘陵地帶適於花生、棉花等經濟作物生長。北部山區是水果重點產區,盛產蘋果、白梨,有梨果之鄉美譽,是國家優質水果基地縣。全縣現有果園65萬畝,果樹1600萬株,年產水果35萬噸,產值3.5億元。此外,蠶、人參等中葯資源也較豐富。現有林面積166萬計,森林佔有率42.3%。綏中縣臨海,內陸有大小水庫30多座,在水產養殖、水產加工和捕撈等方面都有突破性進展,主要海產品有魚、貝類、蝦類、蟹類、蜇類等。綏中縣的礦產主要有金、鋁、鋅、鉬、硫鐵、長石、硅石、磷等、工業部門有化肥、農機製造、電機、絲綢、釀酒、造紙、印刷、水產品加工等。近年來鄉鎮工業發展迅速,以服裝、燈具、鋼鐵、建材等為龍頭的一批企業集團和工業小區也已初具規模。綏中縣地處關內外咽喉地帶,交通便利。京哈公路、沈山線鐵路黃貫全境西東,綏在克公路穿越縣境東北往興城、建昌及河北省。此外,縣鄉公路把縣內各鄉鎮連接起來。綏中港是綏中地產貨水運碼頭,規模為3000噸級泊位,年吞吐量55萬噸,為全縣海上貨運、振興經濟起了重要作用。綏中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頗多,自然景觀獨具風采。位於李家鄉境內的京東首關「九門口」,建於明洪武14年,是明代長城中的重要關隘之一。它飛跨河谷,險峻雄奇,號稱「水上長城」,是中國古長城中的一絕。位於渤海岸邊的秦漢宮遺址,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深山峽谷中的妙峰寺雙塔、蔚為奇觀的前衛歪塔、水光瀲灧的將軍湖、以及老虎汀、下屯、新莊子、湯口等四大溫泉等,構成了著名的游覽勝地。綏中海域寬闊,是理想的天然浴場。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綏中縣地形地勢受燕山山脈制約。山地屬燕山山脈的東延部分,形成5條山脈。這些山脈呈扇形延伸至京沈鐵路沿線,構成全縣地形骨架。由於山脈多自西北部入境向東南延伸,使地勢開成西北高、東南低的特徵。山地 綏中山地約佔全縣總面積的41%左右,包括:五指山山脈、砬子山山脈、大孤山山脈、三山山脈、高樓山山脈。丘陵 丘陵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38%,幾乎各鄉鎮均有分布。由於被河流切斷,彼此各不相連。按地區劃分,可分為西北部丘陵,溝谷向陽,光照充足,有利於果樹栽培,所產白梨聞名東北;東北部丘陵,溝谷較多,坡丘向陽,梨園遍布;南部丘陵,包括綏中縣南部和沿海鄉鎮,大台山和王鳳台果樹農場均坐落於此。平原 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1%。沿海平原是遼西走廊的西入口。在地區分布上可分六股河西岸平原、沿海平原與河谷平原。盆地 永安堡盆地是縣內唯一的盆地,范圍包括永安堡鄉和前衛鎮西北一角。北有三山山脈,西部和南部是高樓山脈,東部石河上游的大風口水庫是唯一的出口處。東西最長約22公里,南北最寬處約16公里,略呈棱形,面積約250平方公里。 地質地層 綏中縣地層由老至新分布如下:太古界,分布面積最大,岩性以混合花崗岩為主。元古界長城系,包括常州溝組、串嶺溝組、大紅峪組。中生界侏羅系,包括坤頭波羅組、白旗組、張家口組、義縣組、建昌組。新生界第四系,包括中下更新統殘坡積層、中上更新統沖洪積層、上更新統坡洪積層、全新統沖洪積層、全新統海積層。侵入岩 縣??包括聖宗廟-葛家屯岩體,屬侏羅世中期侵入岩。寬邦岩體,屬侏羅世中期侵入岩。龍門山岩體,屬侏羅-白堊世侵入岩。栗木溝岩體,屬侏羅-白堊世侵入岩。羊岩子岩體,屬侏羅-白堊世侵入岩。除上述侵入岩體外,尚有多種脈岩,種類繁多,分布零散,規模不大。地質構造 綏中縣所處大地構造半日位屬山海關台拱,是一個以上升運動為主的地區。沉積岩蓋層不發育,古老的結晶岩基底廣泛出露。縣內大小斷裂幾十條,多數分布在西北部。大的斷層有四條:明水斷野、紅廟子斷層、東松嶺子斷層、寧子溝斷層。土壤棕壤 綏中縣地處棕壤帶,棕壤分布十分廣泛。總面積179,118.5公頃。棕壤是在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的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根據形成的過程,又劃分為棕壤性土、棕壤和潮棕壤3個亞類。草甸土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河漫灘、超河漫灘、沖積平原、沿海淤積平原和山間平地。總面積54,823公頃,占各類土壤總面積的23.34%。除近海沿岸和近灘的砂質草甸土外,其它均已懇為農田,是糧、棉、油的主要生產基地。鹽土 鹽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的小莊子至萬家的近海低窪地帶,可溶性含量在0.6%以上,面積166.63公頂,約占各類土壤總面積的0.07%。鹽土的形成過程就是土壤的鹽漬化過程。沼澤土 分布在低窪地區,主要集中在王寶、前衛等鄉鎮。面積374.3公頃,約占各類土壤總面積的0.15%。沼澤土母質為河相沉積物,歷年季節性節水時間較長。水稻土 主要分布在前衛、網戶、明水、秋子溝等鄉鎮,面積419.5公頂,約占各類土壤面積的0.18%。水稻土在縣內分布較為零散,發育程度不高,處於初期階段。但在土耕條件下,基本改變了原來成土方向。水文 水資源 綏中縣水資源總量為7.9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2億立方米,地下水2.76億立方米。全縣蓄水工程有大小水庫33座,控制面積727平方公里,調節水量1.18億立方米,佔地表水資源量的19%。引水工程26處,河流區間徑流量利用為0.23億立方米。機電井1,266眼(含方塘)開采地下水0.71億平方米。在狗河中游有4處溫泉:老虎河溫泉,海撥145米,主泉眼水溫32.5℃,涌水量約2.5噸/小時。下屯溫泉,海撥140米,水溫32℃;新莊溫泉,海撥120-130米,水溫21-25℃;湯口溫泉,海撥95米,水溫47℃。河流 綏中縣主要河流有六股河(與興城市界河)、寬邦河、黑水河、王寶河、石河、狗河、九江河、強流河、貓眼河等。界河-六股河 源頭在建昌縣谷杖子鄉西北的930高地。在八家子鎮沙河哨東南側與興城市三道溝鄉西側入境,成為綏中縣與興城市的界河。六股河流經本縣寬邦滿族鎮,匯合八家子河、寬邦河;經西平坡滿族鄉,匯合黑水河;又經高台鎮,匯合王寶河;最後經小莊子鎮後入海。西岸共經5個鄉鎮,匯合4條較大河流,徑流68公里,流域面積862.2平方公里。六股河是遼西地區四大水系之一。總長143.8公里。河寬最寬處800米,中下游平均寬600米,平時流水面寬95米,水深0.5米左右。年最大徑流量16.67億立方米(1969年),多年平均徑流量6.3億立方米。縣內其它河流 黑水河,六股河支流;寬邦河,六股河支流,又名二檯子河;王寶河,俗稱王八河,後雅公稱今名。澇豆溝河,王寶河支流;朱仙屯河,王寶河支流;小莊子河,發源於小莊子鎮石官村東北0.5公里處。馬家河,發源於大台山南麓;長灘河,由馬家河、閻家嶺河、三檯子河匯合而成。貓眼河,發源於雞架山北峰;葉家墳河,上游稱飲馬河;狗河,原名高兒河,演變溝兒河諧音稱狗河,是縣內第一大河。新開河,舊名涼水河,發源於網戶滿族鄉大官帽山泉眼。石河,原名石子溝,因多石子而得名。是縣內第二大河。小王寶河,石河支流;強流河,原名急水河。九江河,此河流經九門口,原稱九門河,後改名九江河。金絲河,原稱荊條河,發原於李家堡鄉上荊村。氣候綏中地區屬於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徵:四季分明,水熱同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季風明顯。春季雖有冷空氣侵入,但強度弱,回暖較快;夏季西南季風盛行,雨量充沛,高溫潮濕,多雷多雹,伏天潮熱。秋季偏北季風開始增強,雨量驟減,氣溫速降;冬季偏北季風勢力很強,氣候乾冷,大地封凍。氣溫 據1986到2000年記載,年平均氣溫為9.8℃;極端最高氣溫為38.1℃,歷史最高為39.8℃;極端最低氣溫-25.2℃,歷史最低為-26.3℃。地溫 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1.9℃,極端最高62.4℃(1993年),極端最低-34.6℃(1990年)。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為652.5毫米;年最多降水量為1998年908.5毫米,歷史最多為1959年1,087.6毫米;年最少降水量為1999年的295.2毫米,是歷史最少的一年。蒸發 年平均蒸發量為1,714.6毫米。日照 年均日照時數2,544.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氣壓 年平無氣壓為1,015.1百帕,極端最高為1,046.8百帕(1994年),極端最低為984.0百帕。風 年平均風速2.8米/秒,最多風向為南風,大風日數比前期減少。無霜期 平均無霜期176天,最長196天(1990年),最短141天(1986年)。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27.65萬公頃,在葫蘆島市名列第二位。全縣人均佔有0.45公頃,比全國人均0.96公頃少0.51公頃。地貌類型復雜,土壤類型多樣。山嶽面積11.34萬公頃,約占總面積的41%。丘陵面積10.51公頃,約占總面積的38%。平均面積5.81公頂,約占總面積的21%。在全部土地資源中,耕地面積5.4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9.78%,人均0.09公頃。林地面積9.71萬公頂,占總面積的35.11%,人均0.15公頃,居葫蘆島第一位。牧草地面積15.83公頃,占總面積的0.10%。居民工礦點面積1.82萬公頂,占總面積的6.60%。交通用地0.46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70%。水域面積2.3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57%。未利用土地2.81萬公頃,占總面積10.16%。還有荒草地2.53萬公頃,沼澤地0.02萬公頃。礦藏資源 綏中縣發現有色金屬礦30處,分布在12個鄉、鎮;黑色金屬礦14處,分布在8個鄉、鎮;黃鐵礦11處,分布在6個鄉、鎮;黃金礦11處,分布在5個鄉鎮;石灰石礦3處,分布在3個鄉、鎮;凝灰岩礦2處,分布在2個鄉;螢石礦和重晶礦5處,分布在4個鄉、鎮。另外還有煤礦2處,石油礦1處,石棉礦1處,磷礦1處,粘土礦9處,硅石、長石礦26處,草木炭礦90處,大理石和花崗岩礦若干處。野生動植物 野生動物 綏中縣在動物地理分布上處於華北、東北動物區系的延續交匯地區,屬遼西山地丘陵生物環境區。兩棲動物:共有9種,包括中國林蛙、花背蟾蜍等。爬行動物:共有21種。包括龜、棱皮龜等。哺乳動物:共有7目16科58種,常見的陸生動物有:狐、艾虎等。鳥:共有17目37科374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69種,省重點保護53種,省級有科研究價值的250種。保護鳥類主要有丹頂鶴、大天鵝、等;食鼠鳥類主要有紅隼、大狂、貓頭鷹等;食蟲鳥類主要有大杜鵑、夜鷹等;獵鳥類主要有豆雁、石雞等;觀賞類主要有翠鳥、金翅雀等。森林昆蟲:有226種,主要昆蟲約100種。野生經濟植物 綏中縣有野生經濟植物997種,分屬119科,51屬。主要包括:纖維類、油脂類、澱粉類、鞣料類、芳草油類、葯用類、土農葯類、觀賞類。歷史沿革 境內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綏中鎮北龍王山和鎮西破檯子都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並出土彩陶罐耳部殘片和空心鬲足等文物。這些文物屬紅山文化,和黃河流域古文化遺址淵源相同。綏中自古就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在古代隸屬關系變化頻繁。商,綏中地區屬孤竹國。西周,屬幽州。春秋,屬燕地幽州。戰國,屬遼西郡。秦,屬遼西郡。西漢,屬遼西郡海陽縣。東漢,屬遼東屬國昌遼縣。魏,屬幽州昌黎郡。西晉,屬州昌黎郡昌黎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是鮮卑族慕容氏所建。屬平州成周郡,後屬平州昌黎郡集寧縣。後燕和北燕,屬平州樂浪郡。南北朝時期,北魏時,屬營州昌黎郡廣興縣,北魏分裂後,屬東魏營州昌黎郡。隋,屬柳城郡柳城縣。唐,屬河北道營州,貞觀十年(636)在烏突汁達罕部落(今前衛附近)置威州,後改瑞州,又置來遠縣。五代,916年改瑞州為來州,屬中京道大定府來州來賓縣和隰州海濱縣。金,屬北京路瑞州(州治所在今前衛鎮)瑞安縣。元,初屬遼陽行省北京路瑞州,後改屬大寧路瑞州。明,實行衛所制。屬遼東都司轄下的廣寧前屯衛。清,實行府、州、縣制。康熙二年(1663)屬奉天府。康熙三年屬廣寧府,四年改屬錦州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分寧遠州六股河以西部分建綏中縣治所在中後所。光緒28年(1902)六月,清廷批准分縣設置。縣取名綏中,出於求安靖平。綏,即安撫綏靖;中,即縣治在中後所。「綏中」乃永遠安寧的中後所之意。民國元年(1912),廢州、府制,實行省道制,綏中縣尿屬奉天省遼沈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制,綏中縣直屬奉天省,次年奉天改稱遼寧。民國23年(偽滿康德元年、1934)4月,本縣屬偽滿設立的錦州省。民國32年(1943)春,中國共產黨組建凌青綏聯合縣辦事處,統轄本肢西北部抗日游擊根據地,屬冀熱遼邊區熱東十六專署。民國34年(1945),「八一五」東北光復,八路軍收復綏中,9月10日成立綏中縣政府,屬冀熱遼邊區熱東十八專署。11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綏中,建立縣政府,隸屬遼寧省。解放初,綏中縣隸屬遼西省。1954年綏中縣人民政府改稱綏中縣人民委員會,隸屬遼寧省錦州市。1956年11月改屬錦州專區。1959年1月復屬錦州市。1965年又屬錦州專區。1968年4月22日撤銷綏中縣人民委員會,成立綏中縣革命委員會,隸屬錦州市。1980年6月撤銷綏中縣革命委員會,復建綏中縣人民政府,仍屬錦州。1989年6月12日,綏中縣改屬遼寧省錦西市。1994年9月20日,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綏中縣隸屬葫蘆島市。 行政區劃 綏中縣轄14個鎮、5個鄉、6個民族鄉:綏中鎮、寬幫鎮、大王廟鎮、萬家鎮、前所鎮、高嶺鎮、前衛鎮、荒地鎮、塔山屯鎮、高台鎮、王寶鎮、沙河鎮、小莊子鎮、西廟子鎮、西平坡滿族鄉、葛家滿族鄉、高甸子滿族鄉、范家滿族鄉、明水滿族鄉、秋子溝鄉、加碑岩鄉、永安堡鄉、李家堡鄉、網戶滿族鄉、城郊鄉。綏中鎮鎮政府駐和平街西段,人口6.03萬人,面積17.0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和平街、興隆街、西山街、路南街、工人街、東大街、西關街、城內東街、城內西街、西大街、新興街、文化街。 沙河鎮鎮政府駐沙河東,人口3.89萬人,面積161.5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葉家、其餘二個名稱未定;22個村委會:沙河東、北李金、南山、前周、沙河西、馮萬、宋家溝、沙嶺楊、橫河東、項家、三檯子、張胡嶺、馬家河、江家嶺、葉家墳、馬蹄溝、小官帽、營盤山、桃樹溝、狗河城子、葉大屯、板橋。 大王廟鎮鎮政府駐大王廟,人口3.20萬人,面積200.1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大王廟;26個村委會:黃家屯、山嘴子、雙龍溝、葉紅旗、紅廟子、高杖子、高家嶺、燒鍋杖子、孤山子、毛家溝、東溝、車道嶺、專杖子、大王廟、西雙山、慈愍庵、黃土坎、東雙山、石山溝、吳二溝、魏家屯、大黃羊溝、小黃羊溝、水泉溝、李金屯、砬子山。 前所鎮鎮政府駐前所,人口2.59萬人,面積70.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前所;11個村委會:東山、小松嶺、東楊家、韓家屯、洪家、大趙、大架子、何家、大柳、牛羊溝、前所。 寬邦鎮鎮政府駐寬邦村,人口2.49萬人,面積151.9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寬邦;16個村委會:寬邦、項屯、西台山、頭道河、窩棚溝、黑魚溝、大栗屯、勝利、楊樹溝、大房身、觀音溝、西邊、棒槌溝、西岔溝、東岔溝、大河西。 高台鎮鎮政府駐高台堡,人口2.81萬人,面積113.0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高台堡、馬路嶺、項木庄、蓮花池、老家、金屯、水口、窪甸、二道嶺、胡家、前朱嶺、腰古城寨、北趙、後古城寨、三道溝、盧屯、牛彥章、萬陳、穆家溝、黑水台、小三道溝。 萬家鎮鎮政府駐王家莊,人口2.26萬人,面積68.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王家;15個村委會:王家莊、萬家、老軍屯、萬壽寺、周家、金絲、北邱窪、賀家屯、老戶、趙鄉、蘇家、新民、楊家、孟家、甘家。 西廟子鎮鎮政府駐西甸子村,人口2.31萬人,面積85.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西甸子;17個村委會:西甸子、小李屯、大李屯、大石橋、涼水、戶尚屯、澇豆窪、蓮蓬窪、白廟子、東庄、馬圈子、安馬堡、北甸子、北楊家、水泉子、皇姑、羅三家。 高嶺鎮鎮政府駐高嶺村,人口2.65萬人,面積134.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高嶺;18個村委會:高嶺、楊總、興隆店、四方台、上甸子、小蠣蝗、祝總、王崗台、陡坡台、賀家、老爺廟、杏樹屯、大松嶺、趙家屯、大蠣蝗、沙鍋子、高家窪、照山嘴。 前衛鎮鎮政府駐王寶,人口2.52萬人,面積125.8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興衛、永興;15個村委會:背蔭嶂、九門台、三山營子、選將、馮家屯、北大、黑台嶺、老邊、滿井、東山、長江、西大、東大、三道、古塔。 荒地鎮鎮政府駐東荒地,人口2.55萬人,面積85.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荒地,15個村委會:東荒地、楊保屯、郭家屯、孫相、拴科、西台屯、牛心屯、前馬屯、尚家、大鄭、東李、西李、桑園、西荒、榆林。 塔山屯鎮鎮政府駐塔山屯,人口2.24萬人,面積74.8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塔山;17個村委會:塔山屯、山角子、白龍灘、四方、東白、許家、大南鋪、梁家、丁家、香寶、大馮、大施寶、大鍾鼓、潘家、西王、張白谷、桃花。 小莊子鎮鎮政府駐小莊子,人口3.37萬人,面積85.7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小莊子、大漁場、鄢家屯、鹽鍋、海泉東、海泉西、鹽場、前永安寨、石官、寶倉、張安、打雀莊子、後永安寨、小李、孤家子、凌家、新莊子、大李金屯、彭家、團山子、葉大、馬家窪、二河口。 王寶鎮鎮政府駐王寶,人口1.85萬人,面積67.2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王寶、北偏坡、黃羅山、張獃子、西潘、西孫、平房、呂貢、王漢、揣家、婁家屯。 加碑岩鄉鄉政府駐東梢,人口1.78萬人,面積225.7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王家店、於杖子、張杖子、南駱駝洞、窩嶺、三岔子、上房子、毛杖子、駱杖子、東梢、李大庄、舊關、黃土梁子、溝口、樓房、黃木杖子、王台。 永安堡鄉鄉政府駐大甸子,人口0.72萬人,面積222.4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大甸子、西溝、邊外、楊樹、花戶庄、石匣口、小山口、立根台、永安堡、獐狼銃、北河、塔子溝、張家房、車場溝。 城郊鄉鄉政府駐新興街二段,人口2.07萬人,面積12.9平方千、西關、東園子、興隆、肖家。 西平坡滿族鄉鄉政府駐西平坡,人口1.79萬人,面積110.3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西平坡、東平坡、黑水汀、七里溝、岳家店、大路溝、康家壕、爐砟溝、南平坡、沙金溝、葦子溝、土頭山、白楊溝、龍潭溝、上土頭山。 葛家滿族鄉鄉政府駐廣裕店,人口1.34萬人,面積106.1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廣裕店、小盤嶺、二道房子、木杴溝、平檯子、黃土坡、葛家屯、鸚鵡溝、石棚溝、高立溝、陳家溝、新房子。 高甸子滿族鄉鄉政府駐高甸子,人口1.78萬人,面積113.0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高甸子、長嶺子、古城子、小獐子溝、大獐子溝、轉子溝、袁家屯、馬鞍山、朱仙屯、蘇蘭、馮家、陳蔭溝、狼洞子、東趙屯、西趙屯、劉把屯、糜子溝、順山堡。 范家滿族鄉鄉政府駐范家,人口1.55萬人,面積129.1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范家、條石溝、鮑莊子、薛家、朱家、小胡口、釣魚石、彎土牆、五檯子、邱家、平川營、澇豆溝、弓箭溝、銀莊子。 明水滿族鄉鄉政府駐明水,人口1.35萬人,面積112.3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明水、下屯、東窪子、四間房、姚家、平河子、盤龍溝、張富溝、祝家溝、楊杖子、小楊樹溝。 秋子溝鄉鄉政府駐東山根,人口1.14萬人,面積77.6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東山根、腰嶺子、八家子、西山、譚杖子、大楊樹溝、時杖子、梁杖子。網戶滿族鄉鄉政府駐朴家,人口2.05萬人,面積72.3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朴家、河東、陳家、侯家、柴家、馬山界、小前村、張監、孫家、西大甸子、大官帽、涼水河、新立、李哈、程家。 李家堡鄉鄉政府駐李家堡,人口2.50萬人,面積136.1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名稱未定;16個村委會:李家堡、大堡子、馬營子、北石門、常家溝、石牌坊、下荊、上荊、閻家嶺、邊門、老虎圈、婁家溝、鐵廠堡、秋皮溝、新堡子、張家場。 %D%A追問:%D%A哦!謝謝,現在綏中不是直轄縣嗎?%D%A回答:%D%A不是直轄縣%D%A

⑤ 蘇州好不好玩啊

蘇州有很多地方值得游覽,但是只有一天就要好好安排了。
早上乘火車下車即可乘公交或出租(依個人需求)。
園林一定要去的,但是78個園林要選擇一下,
推薦1.拙政園(蘇州最大的園林,建於明朝,1407年面積78公頃,內有中國園林博物館和東王府,票價現在70元)。是世界文化遺產。
2.網師圓,小巧見長,內部風格和漂亮,雕花很好。(票價20元)。
3.虎丘,號稱「東南第一名勝」,蘇軾曰: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票價50元)
4.寒山寺.中國十大名寺。有詩曰「遊人尋覓江南夢,半為寒山夜半鍾」而且可以順便欣賞京杭大運河。(票價20元)
5. 其它景點可選擇一二,如滄浪亭,蘇州最古老的園林。(20元)獅子林,以假山見長。(30元)
午飯康德話如果先游虎丘可在山塘街吃飯。先游拙政園可在觀前後面的太監弄就餐。
不建議游覽步行街,到處都有,也差不多。
以上所有經典都在市區之內。各條旅遊線路均可到達。
祝各位遊玩愉快!
另外可先行將返程車票買好,以免耽誤行程。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康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