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周正

馬鞍山周正

發布時間:2021-05-01 16:36:36

『壹』 馬鞍山採石一中首任校長叫什麼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日寇投降,抗戰勝利。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派鄧吳明以皖南行署專員身份對採石中學進行接管。設在蕪湖縣的湖南同鄉會認為日寇投降後,復興工作應以教育為第一要義,並於1946年元月召開理鑒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在採石三公祠創辦一所中學,以一千多畝祠田和其他收入為辦學基金;會上選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會,以鄧吳明為董事長,李培雲任副董事長,魯亞鶴等為董事;推舉李君素女士為校長。由李校長建議經會議討論通過,校名定為「安徽省當塗縣私立剛直中學」。意為「培養學生有剛毅正直的品德,熱愛祖國有作為的新青年」。學校以「剛毅正直」為校訓;鄧吳明作詞,江某某作曲寫了剛直中學校歌,其詞如下:揚子江上,採石磯頭,屹立著剛直中學,這里滋生親愛精誠,且做且學。
學校設教務處、訓育處、總務處,管理日常教學、思想、生活工作。學生成立學生會。1948年是剛直中學全盛時期,從初一到高三共8個班,有300多學生,學生來源除本縣外,還有相當部分來自湖南、蕪湖、南京、上海等地。
學校籃球隊「鷹隊」經常赴南京、蕪湖、合肥比賽,甚至和當時的國家隊也賽過球,球技名震寧蕪,久盛不衰。
剛直中學時期,中共地下黨員馮介然、趙寅明在校活動。當時南京《大剛報》記者陸平經常來校逗留,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跟蹤。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謚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初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1951年9月,大江中學的高中各班並入當塗中學,學校易名為皖南區當塗縣私立大江初級中學。由地方主管學校行政部門任命周介仁同志為校長。1952年有4個初中班,150名學生。地區團組織派徐瑞麟任學校專職團干。由於私立學校經費十分拮據,教學質量下降,多次報告要求改為公辦。1953年11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專區專員公署發文通知學校改為公辦,學校易名為安徽省當塗縣第二初級中學。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學校改為公辦後,屬蕪湖專區專員公署教育行政部門管轄。顧非任校長。1954年成立團總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團總支書記,協助黨支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有了初步發展,相繼蓋了六棟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辦公和住宿條件;建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和動植物標本室。1955年有學生480多人,7個班,教職員工38人。
這其間,學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方針。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生產技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學校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祖國前途教育和加強自覺紀律教育;教導處、共青團、少先隊、班級通過班會、周會、報告會、故事會、座談會等形式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理輕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讀初中就是為了上高中進大學」等思想展開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據全國中學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學生加強愛祖國、愛勞動教育,校長和上級團組織向學生作了「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的報告,組織學生學習方誌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等文章,學習了毛主席的兒子上勞動大學,徐建春、呂根澤中學畢業後回鄉務農等事跡。利用課余時間,開墾荒地種向日葵,進行公益勞動,給植物園、花圃澆水、除草,修理課桌板凳,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1954年上半年,學校組織師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學習憲法,組織師生參加抗議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台灣的活動。該年夏,長江發生罕見的洪水,給學校帶來嚴重困難。下半年,學校開展抗洪救災教育和遵守《學生守則》教育。全校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戰勝了災荒,克服了困難,堅持了教學。
1955年,學校組織師生參加農業合作化活動,組織教職員工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一時期,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組織教師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倡導直觀教學法,教師人人動手自製教具,共製作教具204件。自然學科教研組自製的動物標本被選送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教育展覽。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持久的聽課活動,教師一般每周聽1節課,教研組長聽2節課,分管教學的領導聽3節課。通過聽課、看教學筆記、查學生作業和試卷,開學生座談會等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扎實、全面檢查。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提高。1955年畢業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績80分以上的有38人,佔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佔44.8%。1956年初三學生不僅全部畢業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國任校長。同年10月,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學校易名為馬鞍山市第二初級中學。因無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覽採石公園,時任校長吳廉生請其為學校題校名,現有「安徽省馬鞍山第一中學」校牌字體即郭沫若手跡。

『貳』 馬鞍山奧體中心的市重點局

遴選優秀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5月4日晚,歷經74天晝夜施工,馬鞍山體育會展中心體育館樁基工程全面完工,比節點工期節約8天。該工程共包括319根800mm直徑樁和204根600mm直徑樁。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穿梭於工地上,正在進行相關工程的施工。據馬鞍山市重點局相關負責人任祖勤介紹,本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此次開工的一期工程包括河道改造及土石方工程、體育館以及體育會展中心;二期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網球館、游泳館與室外田徑場,計劃於明年7月開工建設;三期工程為主體育場、室外總體的建設,計劃於2012年下半年動工。
「建成後的體育會展中心將成為融比賽、會展、演出、訓練、健身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建築綜合體,將會有效緩解馬鞍山市體育場館不足的現狀,極大地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成為馬鞍山又一新興文化、商業、休閑中心。」任祖勤說。
「我們組建了體育中心工程建設項目部,專門負責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管理工作,並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又好又快地推進項目建設。」任祖勤說,考慮到項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該市重點局適當提高對投標單位的資質要求,通過公開招標引進了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寶冶建設集團、浙江江南工程管理公司等一批各自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樁基工程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體育館地下隱蔽工程階段性完成,下一步將全面啟動承台、基礎地梁等土建結構施工。其餘場館將在今年年內陸續開工。」任祖勤介紹說,該市重點局踐行一線工作法,把節點排到周,把任務精確到天。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科學論證,創新施工方法,對800mm樁採用了旋挖鑽孔工藝進行施工,有效地縮短了本階段工期,確保了樁基質量。
任祖勤說,已開工的體育館項目合同工期為748天,市重點局經過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認真倒排工期,將工期縮短為448天。為實現這一目標,施工單位做到晝夜不間斷施工,包括項目經理在內的管理人員夜間都住在工程現場,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夜間、節假日也都輪崗值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各工程節點都按時或提前完成。
由於體育中心場地地質狀況、場館基礎承載要求都非常復雜,在體育館樁基施工階段,參建各方單位多次就施工工藝進行論證和探討,最終確定了大直徑樁採用旋挖成孔的作業方式,並對成孔順序、鑽頭形式不斷進行改良和優化。在保證樁基質量的基礎上,有效地縮短了本階段工期。

『叄』 馬鞍山的由來

馬鞍山是傳說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安徽和縣烏江專,自覺無顏見江屬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來。

『肆』 馬鞍山國家工業廢品處置中心將會給周邊乃至整個馬鞍山帶來多大的生態危害

隨著生產技術的飛躍發展,現代工業生產中最大的商機來自於對傳統工業廢棄物的有專效利用,越來越多的廢棄物被回屬收、循環和再利用,不但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還帶來了良好的環境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傳統經濟是把自然生態系統當作取料場和垃圾場的一種不合理的線性經濟,即:開發資源→製造產品→排放廢物。而循環經濟則是一種生態型的閉環經濟,形成合理的封閉循環,即:資源→產品→廢物→資源,它對同一資源多次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變廢為寶、循環使用,並依靠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來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實現環境和社會效益。循環經濟(circulareconomy),也可稱為資源循環型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經濟的簡稱,是相對於傳統的線形經濟而言的。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伍』 馬鞍山的名人有哪些(教一下)

陶謙:東漢末年當塗人。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當塗人。《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當塗人。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侯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當塗人.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明當塗人。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明當塗人。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清初當塗人。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清當塗人。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清當塗人。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清當塗人。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匯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夏炯:清當塗人。治諸經註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闢,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後,稱贊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並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清當塗人。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解析度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清當塗人。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於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當塗人。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雲台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與張謇合辦大豐鹽墾公司,參與籌建大生六廠、大生八廠、中南銀行等。應張謇之聘出任南通紡織管理處處長。任財政部鹽務署長。選大生紡織、鹽墾諸公司董事長。創建鎮江弘仁醫院。

奚侗:當塗人。史學家。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注》4卷414條,人稱「解庄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於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當塗人。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當塗人。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 (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當塗人。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當塗人。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女 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贊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當塗人。《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其中《藝文軼話》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另編著《阿英文集》、朱光潛《藝文雜談》等多部著述。

蘇里:當塗人。電影導演 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 俊:當塗人。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當塗人。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當塗人。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當塗人。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李淑錚:女 當塗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中國—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陸』 今天看見宣傳單上說馬鞍山正和武道館試營業免費一個月,不會是騙人的吧有去過的朋友嗎

說的是和泰國際對面的那個正和跆拳道館吧,是免費的,館長叫稽健水平很高,和周邊其他道館比我還是偏向於他們家的,雖然小孩才上過幾節課但一看動作就知道夠專業如果小孩願意我會給他報名

『柒』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的領導團隊

優秀來的管理隊伍,是提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學校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責任心強、工作務實的管理隊伍,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管理幹部均從教學一線選拔,他們有多年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的經驗,既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又具有突出的工作管理能力,職責分明,優勢互補,認識統一,關系融洽,有很強的開拓進取精神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幹部隊伍學歷結構合理,本科20人,專科2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6人。 校長 鄭曉敏
副校長高宜旭
副校長於洪水 副校長錢啟功 校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郭佳奇
教務處主任葉俊、姚惠平
教務處副主任袁輝
政教處主任關磊
團委書記周君 總務處主任何聖旭
年級主任夏黎平、李干楨、張文根、汪永兵、陳會、李立志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周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