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縣工商局和技術監督局聯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該縣百貨公司罰款2萬元。百貨公司提起行政訴訟的被告應是
一看此題就必然為單選題。
題幹部分,罰款寫的不清楚,到底是因為什麼罰款的;
如果按照普通選法,聯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該是D
為共同訴訟被告。
2. 工商局,衛生局都可以同時對我作出處罰嗎
監管的范圍不一樣,是可以同時處罰的,但是如果是因為同一件事,就不能處罰2次。
3. 市工商局與衛生局在聯合執法過程中,對該市某個飯館進行了檢查發現銷售過期食品,聯名做出2000元的處罰決
依據《食品安全法》,應該沒收過期食品,並處罰款。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有關精神和國務院的有關分工,飯館的食品安全應該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
行政處罰只能由一個行政機關做出,不可能聯名做出。只可能存在聯合檢查。
如果飯館不服,可以在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向做出處罰決定的上級食監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的法制辦申請復議,還可以在三個月內向縣區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4. 是衛生局的權力大還是工商局的權力大
1、衛生局,是地方各級醫院的主管部門。下設辦公室、醫政科、版健教所、愛衛會等職能權部門,分管食品衛生,執業醫師法的實施,醫療事故的處理等等工作。
2、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
3、衛生局和工商局的行政級別一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六條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非領導職務層次在廳局級以下設置。
5. 工商分局和各縣工商局的區別,分局的待遇和市局的待遇是不是一樣的
我來給你細說來:無論分局還是自市局,明的待遇是一樣的。但是基層由於直接監管企業,多少總有些油水,當地鎮,鄉街道也會酌情撥款犒勞,所以基層分局的待遇會比市局好一些,但不多。另外,市局提升空間大,工作壓力小,建議到市局工作。
6. 2010年2月5日,A市B縣工商局和衛生局根據群眾舉報,發現位於海灘路的甲葯店出售國家禁止銷售的某種葯品。
應向當地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提出復議申請。
是否形成出售國家禁止銷售的某種葯品行為,應由葯監局認定。
7. 縣工商局和衛生局的共同上級機關是哪個工商局是垂直管理,衛生局是縣政府部門領導。
縣工商局的上一級是市工商局,市工商局的上一級是省工商局,省工商局上一級是省政府,因此縣工商局和衛生局的共同上級機關是省政府。
8. 市工商局與衛生局在聯合執法中以共同名義對某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該企業要申請復,該向誰提出
雖然是聯合執法,但行政處罰只會是一個單位,你看處罰決定書上落款是哪個單位就向哪個單位申請復議
9. 食品衛生局與工商管理局合並能否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
原縣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縣級工商行政管理局、原縣級質量監督管理局縣級。
強調的是不是部分合並,而是把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知識產權保護、食品安全監管、價格監督檢查等合並在新組建一個單位叫做「市場監督管理局,這做法為了響應國務院的大部制改革之一,目的就是精減機構、精減人員、廉潔高效。
(9)某縣工商局和衛生局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一)負責起草食品(含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下同)安全、葯品(含中葯、民族葯,下同)、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擬訂政策規劃,制定部門規章。
推動建立落實食品安全企業主體責任、地方人民政府負總責的機制,建立食品葯品重大信息直報制度,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著力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葯品安全風險。
(二)負責制定食品行政許可的實施辦法並監督實施。建立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全國食品安全檢查年度計劃、重大整頓治理方案並組織落實。
10. 某縣A公司與B公司組成聯營企業C,聯營生產食品,由於生產的食品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縣工商局授權其個體私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企業C既然已經領取營業執照,就是作為獨立法人進行經營的,A公司與B公司在此案中只是C公司的出資者而已,並不具備代表C公司進行各種法律事務的資格。
1.對於吊銷執照的處罰決定不服的話,只能是以C企業作為原告,對作出處罰決定的縣工商局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除外的意思就是其他法律上直接規定了復議期限少於60天的從其規定)。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也就是說,如果市工商局在受理申請之日起九十日內不作出復議決定,C企業可以市工商局為被告提起訴訟,依據就是上述的《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
問題3與問題4不存在答案,本案中,A與B均無權提起行政訴訟,理由是:A、B只是C企業的出資者,並無權代表C企業。A、B只能是按照C企業成立時的公司章程規定行使其作為股東的權利,如要提起訴訟,只能是由C企業提起,A、B無權參與訴訟。
以上為個人見解,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