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區公共服務人員的具體職能有哪些
社區公共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貧困居民、老年人、殘疾人、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服務重點。主要職責:
1、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負責人力資源動態管理;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辦理就業登記和失業登記等事務;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負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異動和信息錄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登記;開展勞動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協助做好信訪、監察工作。
2、社區社會救助服務。負責轄區內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醫療救助、精神病葯物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慈善、臨時救助等各類社會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3、社區計生服務。組織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生殖保健等方面宣傳和服務活動;掌握社區育齡人員(含流動人口)婚育情況;協助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為社區育齡人員提供《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劃生育證明的核查和發放服務。
4、社區住房保障服務。負責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所轄社區住房保障對象的申報初審、調查核實、年度復審以及租賃住房補貼發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狀況摸底調查、申報登記、信息統計和住房檔案建立等工作。
(1)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❷ 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是做什麼的
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是政府打造的、為了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工作站點。可以集中處理民生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街道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是黨工委、辦事處順應社會主義建設新形勢,為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推進辦事處職能轉變,積極打造服務型機構,將街道機關服務單位集中、組建起的便民服務機構。
通過簡化辦事程序,為群眾提供即辦、幫辦、代辦、協辦、聯辦、督辦等多項服務,實行一個窗口接件,一個窗口辦理,一個窗口服務,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的「一站式辦公」綜合性服務模式。同時,面向社會公開辦事項目,靈活辦事方式,力爭把便民服務中心打造成陽光透明、方便快捷的政府服務平台。
拓展資料:
便民服務中心是近年來全國農村新興的一種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農村地方組織機構。
工作制度
一、凡有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部門、站(所)一律進入中心審批、審核。
二、便民服務中心要按照"一般事項直接辦,特殊事項承諾辦,重大事項聯合辦"的原則,盡量為辦事人提供方便。
三、工作人員要熱情服務,做到"進一家門辦完,交規定費辦成,按承諾日辦好"。
四、工作人員要清正廉潔,不準以權謀私。
新華網《服務群眾的便民窗口》
❸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能是什麼
1、預防服務:包括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防控。
一是傳染病的預防即社區一般病因預防、二級五早預防和三級預後康復預防。
二是非傳染病預防即一般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
三是突發事件的預防,是指隱藏在「健康人群」內的,且能突發嚴重衛生問題的監測預防。
2、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展門診和住院服務外,重要的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開展家庭治療、
家庭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3、保健服務:對社區居民進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並定期進行健康保健管理。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衛生問題。
(3)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延伸深入居民區
廈門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陳文鋒說,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政府增設的非營利性公立醫療機構,是醫保定點單位。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延伸站點,它依託大醫院的醫療資源,深入居民區,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方便群眾就診。
社區衛生服務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以滿足居民基本的診療、用葯需要。馬壠社區衛生服務站有全科、中醫科、兒科、中醫理療科、專家門診等門診科室,配套有檢驗科、護理站等輔助科室,可提供化驗、檢驗、霧化、注射、輸液、換葯等醫療服務,常見病、慢性病葯物也都能在此開到,十分方便。
據介紹,馬壠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人口可超10萬人,而康樂和圍里的服務站也可分別服務數萬人口。
❹ 社區服務中心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社區服務中心屬於城鎮居民自治組織,工作人員基本為社區居民選舉產生,一般屬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他們是為城鎮居民服務的,其工作往往與政府有所關聯,且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由政府發放生活補貼。
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由政府發放生活補貼,所以它不限制在事業單位,是政府出資購買的醫療服務,有一些的社區服務中心帶著小小的營利性質,主要是為城鎮居民服務的。
(4)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能:
1、社區服務中心協調有關社會服務組織;
2、承擔政府委託的社會事務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務項目,如衛生體育、教育科普、計劃生育等工作;
3、負責中小學生校外活動以及公益活動為主的志願者服務;
4、負責政府委託的社區服務項目招投標的相關工作;
5、 開展便民利民、文化娛樂等服務;提供政務信息、便民服務信息等咨詢服務;
6、開展社區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務。
❺ 社區的主要工作職能是什麼
1、管理職能: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社區成員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完成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共建理事會確定的管理目標。
2、服務職能:組織社區成員進行便民服務,動員和組織社區成員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辦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志願者隊伍,辦好社區服務業;協助政府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紹就業和開展優撫救濟工作。
3、教育職能: 組織引導社區成員開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兩勞」人員教育,開展職業培訓,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創評活動,形成具有本社區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4、監督職能: 受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成員指派或共建理事會成員委託,並及時將監督意見向上級機關及部門反饋,對社區內的物業管理,履行其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5、配合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完成有關任務。
(5)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自1986年民政部倡導社區服務以來,社區服務已從最初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和職工福利向社會開放,向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和延伸,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區服務范圍和內容得到拓展。目前,社區服務的項目和內容已基本涵蓋廣大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內容由10多項發展到200多項,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青壯年人和優撫對象、駐社區單位等各類群體,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社區保障等服務項目普遍展開,多種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涌現,社區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尤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社區服務企業開始為社區內居民和單位提供送餐、存車、物業管理等後勤社會化服務,開辟了社區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目前初步構築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職業中介、心理咨詢、健康保健等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服務設施和網路初具規模。目前,我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區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區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區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我國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
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實施「星光計劃」,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目前全國40%的社區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區有社區服務中心(站),93%的社區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區有警務室,85%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區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區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系各類社區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區服務網路。
吸納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作用突出。各城區、街道和社區以社區服務為載體,認真做好社區就業崗位開發、社區再就業服務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社區再就業工作融入到社區,服務到社區,落實到社區,促進社區再就業工作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
積極拓寬社區就業門路,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2005年底,我國現有社區服務從業人員357.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8.8萬人。特別是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通過剝離後勤服務、利用閑置資源、興辦社區服務實體等,實現了人員分流,增加了職工收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改進了社區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全國許多地方在街道層面開展 「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辦事服務。一些地方還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在社區配備了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使社區服務的社會效益明顯增強。許多城市社區還建立了陽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貧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區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把計算機信息網路技術應用於社區服務,一些地方的城區和街道普遍建立了信息網路平台,並與社區居委會的社區服務站實現聯網,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目前,全國60%的城區建有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網路,例如太原市廟前街社區創建的《社區服務網》,在方便社區居民隨時獲取社區服務信息的同時,促進了社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❻ 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職能作用有哪些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
負責勞動力資源管理,統籌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就業;做好本地區失業、無業、協保人員等富餘勞動力情況調查摸底工作,積極開辟就業崗位。管理失業與無業人員檔案及失業保險金的申領和發放;了解掌握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情況,參與勞動合同文本制訂,並予以指導;調整和調節勞動關系,協助勞動監察。負責推進非正規勞動組織管理;做好對失業、下崗人員的工作安置、擇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工作;組織職工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負責本街道失業人員登記、核發失業與無業人員《勞動手冊》。負責社會保障(IC)卡管理,辦理居住證業務。自由職業者社會保險費繳納的管理工作,本地區養老保險費的協助追繳工作。做好農村養老保險的統計工作。根據區民政局的要求,組織開展落實、總結本轄區內的社會救助幫困工作;完成街道交辦的其它社會救助幫困工作。負責接受本街道居民救助申請,組織發放救助、幫困款物。對救助對象實施動態管理和檔案管理,做好重大節日的幫困工作。
負責方松街道管轄區內的勞動保障、醫療保障、求職培訓、開業輔導、社會救助、民政事務、計劃生育、殘聯事務、卡證受理、失業保障、文化市場等社區事務受理工作。
❼ 社區服務中心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社區服務來中心屬於城鎮居民自自治組織,工作人員基本為社區居民選舉產生,一般屬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他們是為城鎮居民服務的,其工作往往與政府有所關聯,且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由政府發放生活補貼。有一些社區服務中心帶著小小的營利性質,如社區衛生服務站。
社區服務中心以「情系社區,服務萬家」為宗旨,隨時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社區工作者是活躍在我國社區建設工作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是專門從事中國社區社會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扮演中間人、調停者、辯護人、教師、技能者、治療專家和活動家的角色,為基層社會穩定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並且為社區的建設和管理立下了汗馬功勞。
(7)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能:
1、社區服務中心協調有關社會服務組織;
2、承擔政府委託的社會事務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務項目,如衛生體育、教育科普、計劃生育等工作;
3、負責中小學生校外活動以及公益活動為主的志願者服務;
4、負責政府委託的社區服務項目招投標的相關工作;
5、 開展便民利民、文化娛樂等服務;提供政務信息、便民服務信息等咨詢服務;
6、開展社區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務。
❽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職責:
1、負責全鎮社會保障服務工作。
2、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展失業、工傷、生育、養老、醫療保險等服務工作。
3、負責收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及相關信息、資料、檔案管理工作。
4、負責民政救助工作。負責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工作,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承擔優撫救濟、社會互助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
5、負責授權范圍內各項社會救助人員調查統計、申報工作,承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服務工作。
6、承辦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8)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接待困難群眾來信來訪,開展咨詢服務、徵集意見、做好信訪督辦,化解社會矛盾,暢通困難群眾訴求渠道設立信訪接待窗口。
以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為目標,立足創新社會管理體系、打造創新型政府,建立「群眾接待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財務結算中心、惠民幫扶中心」,並引入「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企業服務機構」。
積極探索和構建包括「政府」和「市場」在內的社會事務服務網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一個功能完善、服務便捷、配置有效的「社會事務超市」正在逐步形成。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加快推進各項惠民行動,整合惠民幫扶資源,完善惠民幫扶體系,建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網路。
❾ 公共服務中心是什麼
公共服務中心一般指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是地方為應對入世版後對外開放的新形勢,轉變政府職權能,建立公開、透明、高效、廉潔行政體制,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方便投資者和百姓而設立的專門機構。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職能不斷擴充,現主要有三個職能:
1、是地方政府本級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許可審批事項及各種證照類業務集中統一辦理;
2、是負責地方軟環境建設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工作;
3、是負責地方誠信體系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
(9)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展閱讀
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指導思想:緊密圍繞地方軟環境建設和地方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和完善服務功能為核心;以提高綜合素質為根本;以科學規范的制度和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為保證;以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為目的,全面做好各項工作。
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堅持「誠信服務」的理念,正在全力推進地方政府的誠信體系建設,力爭盡快建立起社會信用信息徵集、查詢、發布制度,搭建起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基礎平台,構建起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