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政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的機制包括那幾個方面
行政協調包括以下三層意思:(1)協調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增強行政系統的適應力、創新力。現代行政系統是一個與外部行政環境變化及信息要求相關的開放系統,它必須根據外部環境對自身的要求,調整政府職能體系與行政組織結構,以增強行政系統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2)協調內部縱橫向的關系,以增強行政系統的協作力、整合力。政府行政系統,為增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必須協調自身內部的各種縱橫向關系,這種「縱橫向關系」,既包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地方各級政府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又包括政府機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3)協調內外部、縱橫向的人際關系,增強行政系統的凝聚力、驅動力。由於行政人員所居職位、所持視角、所具有的價值取向等不同,必然造成人際關系的矛盾和沖突。因此,必須通過有效的行政協調,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分歧,增強相互之間的理解、信任、支持,從而增強行政系統的凝聚力、驅動力,實現行政運轉協調。行政協調的類型:(1)以協調的主客體及其內容為標准,可劃分為三種:與外部環境的行政協調;內部縱橫向的行政協調;內外部、縱橫向人際關系的行政協調。(2)以協調所解決的中心問題及其具有的性質為標准,可劃分為四種:以解決與外部環境之間矛盾沖突為中心的適應性行政協調;以解決內部縱橫向之間矛盾沖突為中心的結構性行政協調;以解決內部運作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矛盾沖突為中心的動態性行政協調;以解決內外部、縱橫向之間矛盾沖突為中心的溝通性行政協調。(3)以協調所涉及的管理層次和管理手段為標准,可劃分為七種:高層次協調、中層次協調、基層協調、權責體制協調、規制協調、利益協調與心理協調。幾種類型的行政協調及其機制:前述幾種類型的行政協調,在實際運作中是交叉的,易於形成協調網路,但也容易抓不住要害。主要介紹三種行政協調及其機制。(1)系統環境的協調及其機制。其協調機制主要有三種:①行政反饋。即行政系統把外界輸入的情況,加以轉換分析,通過制定政策或提供服務等方式反作用於外部環境,再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政策和行為加以調整,以達到行政目標。②職能調整。即行政系統為適應外部環境、社會需求而實行政府職能的增減和轉變。這既增強了行政系統自身的適應力,又增強了社會各主體的活力。③行政參與。由政府召開各種專題調查會、論證會、聽證會,通過吸引公民和各種社會組織,經由各種渠道和形式,直接或間接介入政府行為,來協調分散的社會利益與政府政策之間的不一致,從而實現行政與社會的統一。(2)內部縱橫向的協調及其機制。行政系統為適應外部環境、社會需求,必須協調好內部縱橫向權責關系。①縱向垂直府際關系與部際關系的協調機制。關鍵是解決好事權與財權、人事權與決策權的配置機制。②橫向平行府際關系與部際關系的協調機制。關鍵是解決好既分工又合作的機制。(3)行政運作過程各環節的協調及其機制。關鍵是逐步解決好「掌舵」與「劃槳」、決策與執行、公共服務的提供與生產等職能與角色的分離機制,甚至包括黨政軍不辦企業、「脫鉤」、「收支兩條線」等機制。行政溝通是行政協調的前提條件:(1)行政溝通是行政協調的前提條件,行政協調是行政溝通的結果和產物。(2)行政溝通,是指行政系統內部縱橫向府際、部際及其人與人之間,憑借一定媒介、渠道傳遞思想、觀點、情感,交流政務信息,實現相互理解、支持、合作和行政協調運轉的行為。(3)行政溝通的種類。行政溝通按照溝通渠道不同,可以劃分為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兩種類型。正式溝通指通過行政組織的正式渠道所進行的溝通。正式溝通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又可劃分為三種:①下行溝通。指按照行政組織層級節制體系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其目的是實現「上情下達」,包括下達有關工作指示和決策,它是開展行政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②上行溝通。即自下而上的溝通,亦稱反饋,指按行政組織節制體系由下而上逐級反映情況、意見,其目的是實現「下情上達」,包括對上級工作指示、決策的意見和建議等。③平行溝通。指處於平行關系的府際、部際或者同事之間的橫向溝通,多以協商、協調為本,其目的是實現相互支持、彼此促進,以便和諧同步完成行政組織的大目標。
②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2)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③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專水、供電、屬供氣、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④ 城市公共服務有哪些
公共服務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內系,促進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還包括政府管理,如經濟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發布公共信息等。
目前在我國公共服務包括四大類:一是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如基礎設施、水、電、公路、電信等;二是經濟性的公共服務,如規劃與計劃的制定,規范的監督,宏觀調控,資金的動員與分配等;三是社會性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人口等;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務,如國防、警察、消防等,用以維護整個社會安全與穩定。通過提供公共服務,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均等地享受發展和改革的成果。
⑤ 農村公共服務與城市公共服務在本質上有哪些不同處
沒啥大方面的,微信城市服務聯合為各地政府提供城城市F務的一站式解決方回案。政府通過接入答城市服務,打造手機上的市民之家,可以省事,省力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不僅可以交費,預約各種辦理業務 還可以查尋各項家庭生活使用情況
⑥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6)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⑦ 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指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回,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答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是指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場不提供的產品,政府提供產品,這部分都叫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公共服務主要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消防等等,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還有一些准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比如說需要收一些費,但是政府有補貼的部門,比如說城市的公交系統,叫准公共部門。
⑧ 計劃體制下公共服務提供有哪些基本模式
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體系指按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定,配置市、鄉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設備。鄉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所要達到宣傳教育、技術服務、信息咨詢、具發放「四位一體」的服務功能標准。
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為主導、以社會團體和私人等為補充的供給主體,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為主要目的而研究建立的一系列有關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機制、服務政策等的制度安排,最主要表現為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建立對於社會和諧、穩定,對於的健康發展、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對於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