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防空洞

馬鞍山防空洞

發布時間:2021-04-22 02:42:15

1.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防辦主任是誰

張曉華主任 主持辦公室全面工作,兼分管財務工作;
鄭聯盟副主任 分管組織人事、黨務、回紀檢、答秘書、依法行政、行政審批和機關工會工作;
張世文副主任 分管人防工程建設管理、開發利用和安全工作;
夏登雲副主任 分管指揮通信、應急管理、通信執勤、人防宣傳教育、人防機關「准軍事化」建設工作、雙擁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高玉霞副調研員 協助張曉華主任分管財務工作。

2. 千蛇洞介紹

崑山千蛇洞在崑山亭林公園內,亭林公園公交站是很多公交都要經過的一個終點站,如果開車的話亭林公園在馬鞍山路和亭林路的交叉口,千蛇洞是動物園的新開發項目,利用玉峰山的防空洞改建而成。景點全長280米,洞內冬暖夏涼,常年溫度在20度左右。經過改造,現共收有各種蛇類30餘種,部分蛇種還是由國外引進而來。

3. 柳州哪裡有交易古董古玩的地方

柳州東門城樓內有古玩交易店,半山和馬鞍山的防空洞內也有部分古玩交易點,另外在榮軍花鳥市場那也有古玩交易區,主要就這幾處,但總的來說,柳州的古玩交易市場比較冷

4. 王安娜的重要事件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對外聯絡人員曾臨時授予過軍銜,一個生活在中國革命隊伍里的德國婦女曾被授過少校軍銜,她就是著名的國際友人王安娜。她在華20年間,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的初期建設,其非凡的經歷構成了那個火熱年代的一個特殊畫面。
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結識了丈夫,靠拿中國護照才從德國法西斯魔爪下脫險,來到古城西安居住。
陪丈夫做楊虎城的工作,走訪魯迅,穿著中國旗袍的洋女人宣傳抗日,格外引人敬重。
1931年,24歲的安娜利澤在柏林大學讀書時,認識了年長自己一歲的中國留學生王炳南,兩人在參加反法西斯活動時密切交往並產生愛情。1933年德國法西斯執政,安娜利澤兩次被捕,出獄後仍隨時可能再進集中營。王炳南於1933年同她結婚,讓她改姓王並拿到中國護照。此時,蔣介石政權與希特勒臭味相投關系密切,王安娜以中國人身份才脫險出境。 1932年,中國共產黨人王炳南在德國留學時認識了安娜·利澤。安娜一身正義,是德國著名的反法西斯女戰士,兩人志同道和,結為伴侶。婚後安娜隨丈夫姓王,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王安娜。1936年初,王安娜毅然離開家鄉,跟隨王炳南來到中國,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行列中。
1938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行政院等中央機關全部遷到重慶,蔣介石等中央要員均移住於此。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各國使館匯聚,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也在重慶辦公。與此同時,上海、南京、長沙、武漢等地的金融、財貿、商業、機械、軍工、造船、紡織等企業也遷移重慶,全國許多高校、文化、科研、新聞出版和文藝團體以及學者、詩人、記者、科學家、藝術家和學生紛紛匯聚於此,重慶成為戰時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作為戰時首都,重慶成為日寇政略和戰略轟炸的重要目標,遭受日機長達近6年、218次大轟炸。特別是1939年震驚中外的「五三」「五四」大轟炸;1940年5月至10月重慶遭受連續6個月的狂轟濫炸;1941年6月5日,日機夜襲造成重慶防空大隧道慘案,以及8月日機以6小時為間隔的、持續不斷的「疲勞轟炸」,重慶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毀壞和損失。
針對日本的轟炸策略,國民政府建立了防空領導機構和一整套防護體系。為了解決市民緊急避難所需的安全設施,成立了隧道工程處、擴大建築防空洞委員會等機構,在臨江門、石灰市、十八梯等處分段修建了防空隧道和防空洞。成立了重慶市疏建委員會等組織,專門進行疏散、安置等一系列實際工作,並發放「防空洞出入證」。我們眼前的這張「防空洞出入證」,就是當年王安娜在重慶工作時,為躲避日機轟炸而辦理的。
1938年底,王安娜跟隨丈夫經武漢來到重慶,居住於「良庄」馬鞍山28號,在此居住的還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等人。沈鈞儒和王炳南夫婦合租這幢樓的二、三層,沈鈞儒和子女在二樓西南角,王炳南夫婦帶著兒子王黎明住其對面。當時王炳南擔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國際宣傳組負責人、外事組組長、南方局候補委員、重慶局委員,王安娜則多次深入抗日根據地實地采訪,向國外宣傳中國抗日戰爭的實際情況,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方針。她還經常到八路軍辦事處與周恩來聯系,協助周恩來、王炳南進行聯絡工作。
1939年4月,王炳南回到家對王安娜說,「周恩來有事情請你辦,聽說是緊急事情。」安娜緊隨丈夫來到八路軍辦事處見到周恩來,接受了去貴陽接收紅十字會配給八路軍野戰醫院葯品的任務。為了執行任務方便,周恩來發給她一張八路軍軍用通行證,任命她為八路軍少校軍官,王安娜因此成為第一位獲得八路軍軍銜的外國女性。帶著通行證,她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在上海和西安的社交場合,一個高大的洋女人穿著中國服裝,以英語宣傳抗日救亡的必要,既引人注目又令人敬重。王安娜剛踏入中國,便由革命者家屬進而成為革命參加者。
到延安訪問紅軍並希望留下來,毛澤東曾就她的混血兒子更送給白求恩。她一路也治療了幾百個傷病員,解放後衛生部長曾笑稱她是中國最有名的外行大夫之一 。
在華北敵後根據地千里行軍,堅持不騎騾子;長了滿身虱子,便想起毛澤東對她說的:「只有長過虱子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中國人」 。
1939年初,周恩來派王安娜去香港找宋慶齡聯系,設法把買到的包括X光機等珍貴醫療器材運回來。王安娜從廣西出境到越南,又轉往香港、上海,完成任務後回重慶。接著,她又奉命進入晉察冀根據地了解當地醫療情況。在八路軍掩護下,她和幾個女護士通過日軍封鎖線進入華北敵後,途中見到著名女作家丁玲。千里行軍中,戰士們為照顧「外國同志」要她騎騾子,王安娜卻堅持步行不搞特殊。一路上她生了滿身虱子,便想起毛澤東對她說的話:「只有長過虱子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中國人。」於是自豪地說:「我現在屬於中國人了!」
靠著在德國學過的簡單救護知識和「小長征」中積累的搶救經驗,王安娜一路上還給部隊和老鄉治病療傷。解放後,衛生部長李德全(馮玉祥夫人)對她還能行醫大感奇怪,曾開玩笑說她是中國最有名的外行大夫之一。王安娜則回答:「至少我有資格說,我受過數百病人的感謝!」
到達五台山根據地後,王安娜見到白求恩大夫,聽他訴說了葯品奇缺的困難,答應回去報告孫夫人(宋慶齡)並設法解決。王安娜剛回到大後方,就得知白求恩不幸去世的消息,而且因國民黨封鎖也難再向解放區送葯品。此後,她在重慶住了六年,陪同周恩來、王炳南進行聯絡工作。她利用結識許多外國使節、來訪者和記者的條件,向他們介紹解放區實況,揭露國民黨的歪曲宣傳。王安娜身後總跟著特務,當其他八路軍辦事處成員都當面罵這些傢伙是「狗」時,她卻出於憐憫心有時回頭找這些「尾巴」談話,詢問其為何干這種卑鄙行當而不謀正當職業,使有的特務面對這個洋女人的善意勸說羞愧得低頭而去。 1945年抗戰勝利,王安娜離了婚,作為宋慶齡的助手去上海,重新編組「保衛中國同盟」。此後,她們的主要任務是反對美國援蔣,並利用各種機會向解放區運送緊缺物資。新中國成立後,王安娜又在華工作了六年,終於告別了接近成年的兒子返回了德國。
在中國生活的20年,正值社會制度出現根本性變革的火熱斗爭的時代,她由一個外國來的同情者變為革命的參加者,將中國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王安娜回德國後三十多年間,始終牽念著在中國的親人,並把這種思念同緬懷自己親歷的那場偉大革命聯系在一起。她一直宣傳中國天翻地覆的變化,所寫的回憶錄《中國──我的第二故鄉》也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在國際范圍內介紹中國社會偉大變革的生動記錄。
闊別中國多年又回來了,王安娜在德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委屈,她從來沒有埋怨過任何人,她靜靜地等著。雖然有一些事情對她不公平,比如當時她想到中國來,都拒簽。當時文化大革命的時期,也有很多人說王安娜是特務,各種各樣的罪名都有,兒子王黎明也因此受牽連坐了牛棚。作為兒子,當時王黎明的罪狀有兩條,一個是「黑高乾子弟,沾了父親王炳南的光」;一個是「里通外國,沾母親王安娜的光」。王安娜經常關心當時中國國內的情況和兒子的近況,但是她始終相信,總會有一天烏煙瘴氣會消下去的,中國會好起來的。在王安娜人生的最後歲月里,她依然還是做著關於中國的事情。王安娜到了西德以後,她收集很多材料寫書。她在序言里寫道,想讓普通的德國人,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也能懂得這段歷史。因為是學歷史的出身,王安娜幾筆勾劃,用很淺顯的語言,講述她在中國的這段故事。她經常接受德國電台、電視台的采訪,兒子王黎明以及王黎明的女兒都會陪伴著她。她就講述中國的革命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她那個年代,一個外國人是怎麼在那兒生活的。兒子王黎明在整理她遺物的時候,發現了那個時候很多讀者的來信。

5. 歷史事件

1.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逐漸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灣開始,日本發動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戰爭。(1879年,侵佔本屬中國領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過甲午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霸佔中國台灣省;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日本出兵最多,隨後,它通過《辛丑條約》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駐兵權;1914年,出兵中國山東。)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務省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通過了《對華政策綱要》。會後,內閣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根據會議內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內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平津地區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佔領豐台,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占豐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部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2.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陷落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蔣介石的衛隊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的郭岐營長於南京淪陷後三個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淚錄》,連載於1938年8月之《西京平報》。戰後,郭在中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出庭作證,對質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為「南京大屠殺」的瘋狂劊子手。郭寫到∶「有人說獸兵剛進來頭三天總是放槍姦淫燒殺的……結果過了一禮拜不見停止,過了三個月仍不見停止!」另一位教導總隊的士兵營長鈕先銘,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抗戰開始時,正肄業法國軍校,當即遄返報國。南京陷敵後,鈕落發為僧,潛居八個月始逃出南京,現仍健在並息影於美國洛杉磯。在其所著之《還俗記》中,描述他化裝和尚搭京滬 火車脫險,在車廂內的情景∶「當時京滬淪陷已半載有餘了,日軍為了確保他們的統治權,憲兵當然已不便在公共場所明目張膽地殺人,……在鬼子憲兵監視下,我不敢過分地東張西望;因此我又收回了我的視線,閉上眼簾,一隻手搓著頸項上所掛的佛珠子,以作念佛狀 。」一位文化人李克痕於南京城西鄉村躲避兩個多月後,於1938年3月初入南京城,6月3日逃離南京,著有《淪京五月記》,連載於1938年7月的漢口《大公報》。李描述其在南京所見∶「近來日兵姦淫婦女的事,在白天雖少有見到,但在晚間仍多得很。我女同胞行大街上,日兵見之即趨前阻攔,籍檢查為名,遍摸全身,百般調戲,任意玩弄,但也只好忍辱含羞,聽其胡為,否則,刺刀舉起,立刻戳死,故在白天,大街上沒有一個婦女的影子。」

南京的恐怖局面一直持續到1938年的夏天,雖然明顯的在3月中旬以後,屠殺和姦淫的程度逐漸減少。可以說三月中旬到5月底是「小屠殺」時期。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兩個慈善機關(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及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於1938年5月份埋葬806人的記載。林娜在其《血淚話金陵》中道出其緣由∶「從日本兵進城起,到我離開止——五月二十日——掩埋屍骸的工作從未停止 ,其實埋也埋不了,一批被埋掉,馬上又有一批新的來補充。」南京雖早在1938年元月一日即有漢奸自治委員會的成立,以陶寶慶及孫淑榮為正副會長,但未能使日軍的燒、殺、奸、掠稍擱,以致「小屠殺」繼續到1938年的夏天。南京的秩序直到1938年11月梁鴻志的「維新政府」(3月成立於上海)還都南京時,始得恢復。客觀地判斷,「南京大屠殺」的期限應該說是「半年」,或者說三個月的「大屠殺」和三個月的「小屠殺」,才與事實符合。「東京審判」的判決說∶「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又說∶「在城外的人比在城內的人稍稍好一點。在南京四周200華里(66英里)以內的所有村莊,大體上都處於同樣的狀態。」「南京四周200華里」應即為上述之「南京及其附近」。這正好是東起於南京城東北,長江南岸之烏龍山,經堯化門、仙鶴門、麒麟門、馬群、蒼波門、 高橋門、上方鎮越秦淮河而西向花神廟、吉家凹,再越江南(即京贛)鐵路,再東北上直趨江心洲對面之上河鎮。實際上,這也就是保衛南京的防線,主要是南京之東南兩方,也是人煙稠密的區域。同時,這一區域是南京防禦的戰場,村民多在日軍未到前遠走逃避。或入南京城避難,所留者多為老弱和婦孺。日軍所至,未及逃避者,幾乎極少倖免。

日軍一路屠城殺向南京

日軍20萬分六路逼向南京,一路屠城姦淫,屋舍城墟,人煙絕跡。日軍第六師團於11月5日在杭州灣之金山衛登陸後直接北上破松江城。據英國「曼徹斯特 衛報」著名記者田伯烈報道一位英國記者於1938年1月14日親赴松江考察後 所發的電報∶「松江全城本來可以容納10萬人左右的居民,我卻只看見五個年老 的中國人,躲在法國教會的一幢宅子里,流著眼淚,他們已經斷食,懇求我帶到上 海。」 有中國威尼斯之稱的蘇州為日軍第三師團於11月19日攻陷。據1938年 上海《密勒氏評論》一篇文章報導∶「美麗古雅的蘇州城原有35萬居民,日軍占 領該城後,只剩500人了。」但最痛心的事情還如下述∶「就是日軍侮辱各種階 層的婦女。獸欲勃發的日本兵到底姦汙了多少婦女,恐怕沒有人能夠估計。」穌實 在其最近所著之《中國婦女作日軍慰安婦》一文中說∶「蘇州城陷後有二千多婦女 被擄。」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其1939年1月15日重慶《中央日報》所發 表的《抗戰建國與婦女問題》一文中證實,日軍不僅將被擄婦女編號供姦淫,甚至 當眾將被擄婦女「剝掉衣裳,在肩上刺了號碼。一面讓我們女同胞羞恥,不能逃跑 ,一面又充當他們的獸欲的工具。」 素有「小上海」之稱的無錫,為一工業中心,平時人口達90萬人,1937 年10月下旬以來幾乎每日均遭日機轟炸。據上述《密勒氏評論》文章所載,11 月10日日軍於一日之內竟投炸彈160餘顆,全城工廠與商業區盡成瓦礫,軍民 死傷無算。惡名昭彰的日軍第十六師團所屬之第二十聯隊(相當於中國的團單位) 於11月26日陷城後,大施屠殺,縱火焚城達十餘日。據該聯隊第三大隊上等兵 北山於1987年公布之《北山陣中日記》所載,日軍入城後不分軍民一律屠殺。 上述穌實的文章里報導日軍在無錫擄奪中國婦女3000人,其中為軍官所佔有, 隨軍押向南京者為數不少。日軍於11月29日陷常州(武進)。按《北山陣中日 記》所載,日軍接上級命令,所擄居民皆殺,結果四千餘人被屠。 鎮江為南京之屏蔽,運河中樞,且系江蘇省會,日軍於12月9日破城後,數 千未能離境之難民皆遭屠殺,婦女被輪奸致死者極多。後來紅十字會收屍共300 0具。當時年僅7歲的尹正美,全家五口居鎮江城內,其祖母、母親、大爺和哥哥 皆死於日軍屠刀之下,本人之後背被日兵刺了3刀,後被救活,現居北京,其背後 3刀傷痕仍清晰可見。尹女士已撰文報導其受害經過,在《日本侵華研究》第十六 期發表。 田伯烈在其書中提到∶「中立的外國觀察家曾赴日軍佔領下揚子江下游三角地 帶旅行視察。據他們的報告,破壞毀滅的情形,決非局限於上海及其附近。……生 產和生存工具的全部絕滅比較幾千幾萬人犧牲於姦淫屠殺之下,其影響實在更為可 怕啊!」田氏估計上海附近三個月的戰事,造成中國官兵傷亡至少30萬人,平民 的死傷數目也不相上下。但是,最可怕的「南京大屠殺」繼踵而至。

日軍近八個師團約20萬人,此外還有飛機助戰,海軍游弋長江(因其武器精良,火力優於中國軍隊的三倍),分六路圍攻南京。守軍約12萬人(除教導總隊 及憲兵兩團外,有十三個師)。日軍第十三師團之一部連同第十一師團之一部編成 之天谷支隊於鎮江北渡長江,先取揚州,再西向迂迴南京對岸之浦口。第十三師團 的六十五聯隊組成山田支隊沿長江南岸直趨下關。第十六師團於12月5日進據句 容後,其第三十八及三十三聯隊繞湯水鎮經紫金山(針山)北麓奔向下關之東煤炭 港江邊,以其第九及二十聯隊攻麒麟門經馬群由紫金山南麓直逼中山門。第九師團 第七、三十五、三十六,及十九各聯隊在第十六師團之南並進,奔向光華門及通濟 門。第十軍所屬之第一一四、第十八及第六師團自杭州灣登陸後即西向,經太湖之 南,其中第一一四師團繞太湖南岸北上取宜興,經溧水而攻南京城西之花神廟、雨 花台、而中華門。第六及第十八兩師團西進,於11月30日陷廣德後,第十八師 團及偽滿於芷山旅繼續西進,於12月8日陷江南重鎮蕪湖。第六師團之第十三、 四十七、二十三聯隊即北上為第一一四師團之左翼進攻中華門;其第四十五聯隊由 最左翼直奔下關。另有第五師團之第四十一聯隊,由國崎登旅團長率領之國崎支隊 未參加廣德戰事即北上,經固城湖及石臼湖之南,於馬鞍山之北渡長江而東向浦口 ,對南京形成包圍之勢。 12月9日南京外圍要地龍潭湯山、淳化鎮、秣陵關盡失,於是環城防衛戰開 始。12日晨日軍攻陷城西南之中華門。當日下午五時,自告奮勇保衛南京之投機 軍閥唐生智長官召集師長以上人員開會宣布撤退,部隊由下關渡江北上與正面突圍 南下;唐迅即渡江北逃。入夜後,南京徹夜槍聲不停,各奔生路,無路可走的官兵 多化裝到老百姓家,特別是國際安全區藏匿。日軍於13日晨9時許始由中華門及 中山門湧入市區,三個月的「南京大屠殺」隨即開始。

三十四萬同胞慘遭日軍屠殺

日軍圍南京城的幾天,不斷散發傳單,宣稱「日軍將盡力保護良善的人民,使 他們能安居樂業」。同時日機大量散發優待證勸守軍交槍投降∶待憑證(絕對不殺投誠者)凡華軍士兵,無意抗戰,豎起白旗,或高舉兩手,攜帶本憑證,前來投誠歸順 日軍者,日軍對此,必予以充分關照,且代謀適當職業,以示優待。聰明士兵,盍 興乎來? 日本軍司令部印

12月10日,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大將更散發傳單勸守軍總司令不戰而退, 並保證「對於非武裝的平民與不懷敵意的中國軍隊,則採取寬宏和善的態度」。1 2月12日唐鑒於大勢已去,乃請南京青年會負責人國際安全區副主任費吳生博士 和日方接洽,商量停戰,但為時已晚,無由實現。 日軍於13日上午11時來到南京國際安全區,在費吳生和另外兩位安全區委 員(其中一位應該是梅奇牧師)的面前,就殺死了因驚駭而奔跑的20名難民。日 軍在入城後頭幾天的燒、殺、奸、掠有無數的資料可查證,但再沒有比已在華傳教 二十餘年的梅奇牧師(他當時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主席)於12月19日 給他已去上海的夫人所寫的信更真實了; 「上周的慘狀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從來沒有夢想日本兵會是這樣的一群野 獸。一星期的屠殺和姦淫,我認為遠比近代所發生過的任何屠殺為甚;除土耳其人 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慘案可與之相比。他們不僅殺掉能見到的每一個俘虜,也殺了極 大數目的老少平民,他們很多人像被獵兔子似的在街上被射殺。從南城到下關全城 堆積著死屍。」雖然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於日軍入城三天後,即僱傭100到2 00工人開始清除死屍,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分會自12月22日開始收埋屍體工作 ,收埋屍體最多的南京崇善堂自12月26日開始工作,但是,南京城內仍是到處 死屍,德國大使館羅森秘書於1938年3月4日自南京給德國外交部的報告∶ 「紅十字會在為埋葬眾多屍體而慢慢努力。部分屍體是剛剛從水塘和地下掩體 (以前防空襲的掩體)中成堆成堆地打撈和挖掘出來的。例如在大使館邸附近主要 街道的地下掩體就挖出許多屍體。郊區小港口下關尚有三萬具屍體,這都是大恐怖 時期集體處決的。紅十字會每天埋葬屍體五百到六百具,漫步郊區在農田和水溝可 見零星屍體。 」 郭岐營長於1938年3月11日同教導總隊睢友蘭團長夫婦等11人搭漁船 逃離南京,報導離南京不遠登岸時所見∶ 「我們登岸一看遍地都是死屍。此地離南京城已有二三十里,時間已經過三個 月,遍野死屍,無人過問處理。」 「南京大屠殺」的初期,以人數而論,集體被屠殺包括放下武器的戰俘和逃難 的難民比較多,零星被屠殺死亡的人數比較少。正如貝德士在東京審判作證時所說 ∶「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時間恐怖達於極點。」梅奇牧師於1938 年1月5日同貝德士談話時提到,直到那天各領事館人員還不準回南京城。並說∶ 「自從日軍入城便屠殺解除武裝的士兵和成千上萬的平民,現在還在繼續,機關槍 仍不停地響。很多的時候他們懶得用槍來射殺,而用刺刀一個一個把受害者捅死。 」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證據與資料,為了中國審判戰犯和遠東國際法庭的審理 ,南京市議會自1945年8月即開始收集資料,歷時兩載。首先中國軍事法庭於 1947年2月初審判「南京大屠殺」首要戰犯第六師團長谷壽夫。親歷其境之證 人如美籍貝德士及史邁士教授等1250餘人出庭或具結作證,連同物證資料提作 審判依據。3月10日宣布判決∶ 「計我被俘軍民,在中華門花神廟、石觀音、小心橋、掃帚巷、正覺寺、方家 山、寶塔橋、下關草鞋峽等處,慘遭集體殺戮及焚屍滅跡者達19萬人以上;在中 華門下碼頭、東岳廟、堆草巷、斬龍橋等處,被零星殘殺,屍骸經慈善團體掩埋者 ,達15萬人以上,被害總數共30餘萬人。」 判決書所定之集體屠殺19萬人及零星屠殺15萬人,系根據身歷其境之12 50餘人,及當時主持掩埋屍體之許傳音、周一漁、劉德才、盛世徵等具結證明; 具有紅十字會掩埋屍體43071具,崇善堂收埋屍體112266具之統計表; 靈谷寺無主孤魂3000餘具之碑文;及谷壽夫在法庭上猶洋洋自得敘述其以叢葬 方式集中掩埋之「萬人坑」五處所起出之頭顱數千具;並有眾多的出版物和照片為 物證。 其實,中國政府檢察官陳光虞根據十四個團體的調查,於1946年5月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提出的「南京大屠殺」確定的被屠殺者294911人,未確定的 被屠殺者20萬人。同年九月,陳氏根據繼續收到的確實資料,又增列被屠殺者9 6260人,故確定被屠者應為391171人。東京審判對「南京大屠殺」頗為 重視,聽取來自中國親歷目睹的中外證人十餘人(包括貝德士、梅奇、威爾遜醫生 、許傳音、伍長德、粱延芳、秦德純等)的口頭證言並接受了百餘件書面證詞,最 後作出慎重的保守的判決∶ 「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 20萬以上。這種估計並不誇張,這由掩埋隊及其他團體所埋屍體達15.5萬人 的事實就可以證明了。……這個數字還沒有將被日軍所燒棄了的屍體,投入到長江 ,或以其他方法處理的屍體在內。」

1981年以來,在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聲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竄改歷史教科書,否認對華侵略和「南京大屠殺」。南京各文化學術團體,尤其是南京大學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組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編輯委員會」,重新調查研究並編寫「南京大屠殺」的史料與著述。據1984年的調查,南京全市尚有仍健在 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餘人,他們接受采訪的證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這番重新調查和研究的結果對於19 47年中國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的判決作了一些補充,但重新肯定「南京大 屠殺」的數目為34萬人,即集體屠殺19萬人,?/ca>

6. 馬鞍山有防空洞嗎

有啊 在採石磯風景區裡面

7. 崑山防空洞在哪

亭林公園馬鞍山就是 後山那裡就是一個大防空洞 其實現在除了亭林公園的防空洞,其他許多小區的大型地下停車庫在戰時都要做為防空洞的~~~~又稱為:地下人防~~

8. 我們國家二類重點人防城市有哪些

截止2019年5月11日,我們國家二類重點人防城市如下:

1、惠州市

惠州市的人民防空工作開始於1959年,2000年被國家確定 為二類重點人防城市,在未來局部戰爭中所佔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人民防空的重點區域。

惠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是市國防動員委員會的常設議事協調機構,是惠州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門,屬軍地雙重領導的准軍事化單位。

2、江西省

江西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負責人民防空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起草本省人民防空法規規章,擬訂有關政策。

(2)擬定人民防空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全省人民防空建設年度計劃;組織擬訂人民防空建設與城市相結合規劃,審核城市總體規劃中貫徹落實人防要求及人防建設規劃情況。

(3)組織開展人民防空指揮工作。指導各地制定城市防空襲方案,監督檢查重要經濟目標防護、城市防空襲方案和各項保障方案的落實;依法組織城市防空襲演習;指導群眾防空組織建設和訓練工作;參與承擔政府賦予的的防災救災任務,利用人防設施和人防專業隊伍為經濟建設和防災救災服務。

(4)組織管理人民防空工程建設。對人防工程(含結合民用建築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建設實施計劃、技術和質量管理。指導人防工程維護管理、平時利用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中落實人防要求工作。

(5)組織管理人民防空指揮信息化建設。指導和開展指揮自動化、空情報知、防空警報、通信保障和信息保密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人防信息系統值勤和維護管理制度,監督全省人防指揮信息系統暢通。

(6)負責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制定人民防空和參與防災救災教育計劃並組織實施。

(7)負責管理人民防空經費和國有資產。依法收繳社會負擔的人防建設費用,編制人民防空經費預決算,對使用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8)戰時組織開展城市人民防空襲斗爭。

(9)承辦省人民政府、省軍區、省國防動員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3、福建省

福建省防空工作始於抗日戰爭時期。民國29年,福建省政府在戰時臨時省會永安縣成立防空司令部;民國31年,成立防空建設委員會。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人民防空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起草並組織實施人民防空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政策,依法管理全省人民防空工作。

(2)擬訂全省人民防空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人民防空工作年度計劃,並依法組織實施。

(3)制定全省防空襲方案及各項保障計劃,並檢查落實;組織人民防空演習(練),指導群眾防空組織建設和訓練工作。

(4)指導各地開展人民防空通信、警報系統建設與管理;制定全省人民防空通信、警報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全省人民防空無線電管理工作。

(5)依法建設和監督管理全省單建式人民防空工程。指導、監督城市和經濟目標人民防空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監督並落實人民防空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規劃;指導人民防空工程平時開發利用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中落實人民防空工作要求;指導全省人民防空平戰結合工作。

(6)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省級人民防空建設經費的管理和國有資產的專業管理;提出編制全省人民防空經費預決算的建議;對全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經費和專項經費進行內部審計。

(7)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工作,普及人民防空知識和技能。負責全省人民防空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8)組織開展人民防空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科研成果,監督人民防空專用設備器材生產。

(9)組織開展人民防空行政執法工作,監督檢查全省人民防空行政執法工作。

(10)完善全省防空防災相給合的工作機制,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平時搶險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

(11)負責人民防空組織指揮工作,戰時組織開展城市人民防空襲斗爭,協助有關部門消除空襲後果。

(12)承辦省委、省政府、省軍區交辦的其他事項。

4、莆田市

莆田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成立於1997年5月,是市國防動員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也是市政府成員部門,受市政府和莆田軍分區雙重領導,主管全市人民防空工作。

市人防辦機關內設綜合科、工程科、指揮通信科3個科室,行政編制8人,直屬事業單位: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監察大隊、人防地下指揮所管理中心,事業編制10人。

5、株洲市

株洲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關於人民防空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編制全市人民防空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2)根據國家批準的防護類別、防護標准,會同有關部門審批人民防空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規劃。負責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兼顧人民防空要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做好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編制、開發利用和審批工作。依法對城市和重要經濟目標的人民防空建設進行監督檢查。

(3)組織編制城市防空襲方案並監督檢查,指導群眾防空組織(人民防空專業隊)建設和訓練、防空防災演習演練,組織指導疏散體系建設。戰時組織開展城市人民防空襲斗爭。

(4)組織管理人民防空通信警報建設。對人民防空通信警報網建設實施計劃、技術和質量管理,指導人民防空信息化規劃編制和建設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人民防空無線電管理。

(5)組織管理人民防空工程建設。根據國家制定的防護標准和質量標准,對人民防空工程(含結合民用建築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建設實施計劃、技術和質量管理;指導人民防空工程維護管理和平時開發利用工作;加強對人民防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管理監督。

(6)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工作,普及人民防空知識和技能。組織指導人民防空幹部教育培訓。協助地方黨委管理縣(市)區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門領導班子。

(7)管理人民防空經費和資產,編制市本級人民防空經費預決算,對使用情況實施監督檢查。負責監督檢查下屬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對縣(市)區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門財務管理的領導和監督。

(8)組織開展人民防空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科技成果。

(9)參與本市區范圍內應急救援工作,利用人民防空設施和人民防空專業隊伍為應急救援服務。

(10)承辦市人民政府、市軍分區和市國防動員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防空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