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發現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

工商局發現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

發布時間:2021-04-21 03:05:30

1. 如何應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調查取證

可能會有這樣一種場景,某一天突然有兩位身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下稱「工商部門」)制服的執法人員來到公司,在亮出執法證後,要見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負責人,聲稱在依法調查取證,義正辭嚴地告知公司有配合調查和如實提供材料的義務,並要求將其指定的所有材料全部提供給他們。該怎麼辦?不必慌張。本文將簡要介紹如何應對此類調查取證,以資備用:
一、查驗執法證件和身份
調查取證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根據《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執法人員應當持有統一頒發的《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方可從事行政執法活動。因此,執法人員是否持有有效的執法證,是其能否調查取證的前提。
查驗執法證時,注意查看並記住姓名、照片、工作單位以及執法證的有效期等信息(記載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組織製作、發放所管轄區域內《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內卡上)。同時,請注意,執法證應當使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組織製作、發放專用皮夾(豎式黑色皮質,外部正面鏤刻工商行政管理徽章圖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字樣,背面鏤刻英文「AIC」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字樣;內部上端鑲嵌工商行政管理徽章一枚和「工商行政管理」六字,下端放置內卡)。若未同時使用專用皮夾和內卡,該執法證則屬於無效證件。
若發現執法人員所持的執法證無效,或者執法人員與執法證載明的人員不一致,或者執法證超出有效期等情形的,可以拒絕接受調查取證。
二、了解工商部門是否具有管轄權
需要了解的是,前往公司進行調查取證的工商部門應當是有權管轄的工商部門,否則公司有權予以拒絕配合調查。
工商部門取得管轄權的依據應當是:1、違法行為發生在其轄區范圍內(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媒介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除外);或者2、上級工商部門將其管轄的案件移交給該工商部門管轄;或者3、上級工商部門從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工商部門中指定該工商部門管轄;但是,無論哪一種情形,均需要違法行為發生於該工商部門或上級工商部門的轄區范圍內。因此,在接受調查之前,可以向執法人員了解,其就發生於何地的何種違法行為對公司進行調查取證;公司是作為違法行為的當事人接受調查,還是作為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單位配合調查。
如果工商部門不能告知其具有管轄權的依據,在此情況下,公司有權要求其提供其具有管轄權的證明材料。

三、了解工商部門是否遵循了合法的調查取證程序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必須遵循如下的主要程序:
1、工商部門的調查取證應當在對違法行為進行立案之後。實際操作中,很多工商部門是未立案先調查,在取得了所需的證據後再行立案,採取補簽立案文件的方式完善程序。
2、辦案人員調查取證時,應為兩人同行,一般應當著工商行政管理制服,並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證》。
如果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不是按照上述程序,公司有權拒絕配合其調查取證。此外,對於工商部門在調查取證時,採取檢查、抽樣取證、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查封或扣押等措施的,另有其他程序性的要求,具體可參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規定,在此不一一詳述。
四、是否必須即時向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提供其要求的材料
一般情況下,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在現場是非常嚴肅並且態度是比較堅決(乃至強硬)的,要求當場查閱所需的材料或者要求公司當場提供所需的材料,造成一種必須按照其要求行事的情勢。實際上,根據行政調查是否存在實效保證手段為標准,行政調查分為任意性調查和強制性調查。任意性調查,是指法律上沒有提供保證手段,行政機關也不能強制實施,完全依賴相對人的同意與協助才能進行的調查。強制性調查,是指相對人承擔必須接受調查的法定義務,如果拒絕調查,行政機關可以採取強制力保證行政調查的實施。
無論是《行政處罰法》,還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就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事宜,均沒有關於當事人或者有關單位和個人拒絕配合調查的法律責任,即該等調查取證沒有法律強制力保證。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涉及到反壟斷、產品質量、商標、食品安全、傳銷、直銷、無照經營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定違法行為時,如果拒絕配合調查,工商部門將有可能依據相關的法律規定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因此,在核實了工商部門有權調查取證並且程序合法的情況下,如果公司存在特定的情形不能即時提供其所需的材料的,亦可向工商部門進行說明,要求給予充分的時間准備材料。此外,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不應任意問詢和索要材料,其要求應當亦僅限於與工商部門正在調查的違法行為有關,且該等「有關」應當是「直接相關」。
五、《詢問通知書》只是一種辦案文書,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在公司拒絕即時提供工商部門執法人員所要求提供的材料後,執法人員可能會出具一份《詢問通知書》,要求公司指派人員在其指定的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問詢和提供所需的材料。
《詢問通知書》的原始法律依據是《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施行細則》,但是該細則已經在2008年被《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16號)廢止。盡管如此,該通知書作為工商部門的辦案文書被沿用下來。目前,工商部門認為出具該通知書的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但是,稍加註意可以發現,《行政處罰法》的該款規定並沒有授予工商部門要求當事人或有關單位和個人在指定時間前往其指定地點「交代問題」的權力。歸結言之,《詢問通知書》只是工商部門為了調查取證目的而自製使用的辦案文書,並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在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時,會將當事人是否依據《詢問通知書》行事作為加重處罰的情節。盡管我們認為工商部門如此行事存在違法嫌疑,但是出於「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商業利益的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可根據《詢問通知書》的要求適當配合。
六、慎重審核和簽署詢問或調查筆錄
工商部門在調查取證時,一般會製作現場筆錄,並要求簽字或蓋章確認。此時,應當詳細審核筆錄內容與所述內容、事實是否相符;若有任何不符之處或者模糊之處,可以要求予以更正,切不可盲目簽字或蓋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現場筆錄的證據效力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因此,一旦不利於公司的現場筆錄被簽字或蓋章確認,之後將很難有機會推翻該等筆錄記載的內容,無法有效地維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七、應對工商部門調查取證的主要原則
工商部門在實際的調查取證時,往往不會告知其真實的目的,而採取一定的執法策略(譬如強硬態度、任意索要財務和交易資料、不達目的不離開現場等),給當事人或有關單位和個人造成一種心理壓迫和情勢壓迫。在此情況下,為了順利應對工商部門的調查取證,可遵循如下的主要原則:
1、採取不卑不亢的態度。在遇到工商部門調查取證時,不要因為工商部門是公權部門而對其唯唯諾諾,但是亦要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採取暴力、威脅、利誘、賄賂等不合法的方式應對工商部門調查取證。
2、在回復工商部門的任何問詢或向其提供材料之前,可以要求工商部門示明管轄權和調查取證的依據,並說明其調查取證與違法行為之間的關聯性,明確其要求公司提供的材料與違法行為之間的直接相關性。
3、無論工商部門採取何種策略,均需要遵循合法、合理的執法原則。對於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絕;對於其合法、合理的要求,若不能即時予以滿足的,可以說明原因,要求給予充分時間予以准備,一般不建議簡單、粗暴地直接予以拒絕。
4、回復問詢和提供材料應當謹慎配合。對於工商部門的問詢回復,以及向其提供的材料,應當僅限於與違法行為有關,避免工商部門「順藤摸瓜」式、「瞞天過海」式等執法。當然,對於能夠提供且無害於公司利益的情況下,可以盡量配合工商部門的調查。
由於工商部門調查取證的原因和方式各不相同,被調查的公司在執法中所處的當事人的地位、商業利益和考量亦各不相同,故上述一般性的應對方法亦僅供參考。具體到個案,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情勢予以判斷,並運用恰當的應對方法,既盡到配合工商部門的合法、合理的調查取證的義務,又不致因不配合或者過度配合而遭受不必要的行政處罰。

2. (問題〕 (1)李某在經營中有何違法行為 (2)工商局的兩次處罰決定都正確嗎法院應如何處理此案

答(1):違法行為有兩處,第一點是走私香煙,第二點是無照經營(營業執照已吊銷)
答(2):處罰都正確。法院應支持工商局。

對第一次處罰,就應當認定為屬於有營業執照的違法行為,而不是無照經營的違法行為。客觀事實營業執照存在,屬於既超范圍經營,還走私香煙。

3. 在統計執法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是如何處理的

常見的統計的違法行為有幾項:
1、聘用任用未取得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統計工作,也就是填表人沒有統計從業資格證
2、沒有建立健全各類統計台帳及原始憑證
3、統計報表中指標數據差錯
統計的處罰有幾種:
1、警告
2、警告並罰款
3、警告加罰款,並進行曝光
處理方式:
沒有從業資格證和沒有統計台帳的違法行為第一次檢查發現一般不進行罰款,當然也不會曝光,最多也就是個警告。如以前年度檢查已經告知此類違法行為,第二次檢查仍存在同樣違法行為,則會受到警告並罰款的行政處罰,如果情節不嚴重,則罰款不會超過1000元。

數據差錯的就比較復雜了,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
首先,統計處罰的標准要看差錯額及差錯率,高低標准不一樣
其次,受到被查單位認錯態度,檢查當天配合程度,平時填報統計報表及時與否,是否是屢次違法等因素的影響。
總之,一般的情況不會進行曝光。如果不是故意虛報、瞞報統計數據的,罰款額一般是2千元至3萬元

4. 2015年10月1日《食品安全法》施行以後工商部門發現超范圍經營中餐制售應該如何處理

你好,我是食葯部門的執法人員,這個問題,如果從食葯部門 來說,可以以「未取得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超范圍經營**」為由進行立案查處。
你是工商局的執法人員,如果站在工商局的角度,應該看其是否取得了營業執照,並且實際經營項目是否超出了登記的經營范圍,如果超范圍了,也適用於無照經營這一違法行為,應該按照你們工商部門的有關辦法進行查處。

5. 發現企業有違法行為但超出本單位執法范圍應該怎麼辦

可以去工商局告他們的,

6. 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應怎麼做

當我們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時,應報警同時注意人身安全。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也不使犯罪嫌疑人逃脫。

7.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什麼情況下必須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國家工商局《關於案件移送有關問題的答復》(工商法字〔1999〕第192號)明確規定,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七條及第二十二條的有關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查處案件過程中,認為案件當事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不再進行行政處罰。

(7)工商局發現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有4個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被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上述4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犯罪。

8. 工商分局亂罰款,已經下來了處罰決定通知書,我們該怎麼維權

還有你收到的是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還是行政處罰告知書,
交待的不清楚內,而且感覺他的容程序有點問題,所以建議你查閱一下《行政處罰法》。
一般情況都是發現違法行為——調查取證——製作違法行為報告——行政機關擬對當事人予以行政處罰——製作違法行為通知書——送到當事人手中——聽取當事人申訴——對當事人的申訴進行核實——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執行結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又是一套程序)。
大致的行政處罰程序就這樣

9. 侵權被工商局抓到會怎麼處理

1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實施條例第36條:第三十六條 有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處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2 補充: 第五十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補充: <質量法>規定了生產者、銷售者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上述行為屬於對消費者進行欺騙的行為,同時冒用他人廠名也是侵犯他人名稱權的行為。對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行為,除了可能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還應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

3 依照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由行政執法機關責令生產者、銷售者停止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將違法生產、銷售的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產品予以沒收;並處以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具體數額由行政執法機關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決定;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對生產者、銷售者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生產、銷售的產品具有數量較大或者次數較多等嚴重情節的,應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發現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