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你好:
你問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工商局的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現在相關文件版還沒有傳達出來。
但總體權上來說,對於公司的注冊要方便很多。
1、不要注冊資本金的審計。(這里要節約很多錢)認繳是說,你想注冊多少就注冊多少,沒有時間限制你多久交清,但你對注冊資本金承擔有限責任。如果你認繳1億,你就得承擔1億的有限責任,如果你認繳10元,你就承擔10元的有限責任。
2、不強求要公司注冊地址;
3、減少很多前置條件,並不是全都減了,現在好象還留了40多項。
意思是好,如果你是注冊一個一般的公司應該一個小時內能搞定。現在不年驗,搞年度報告制度,對於年度報告制度,現在工商局內部都還沒有搞懂是個什麼意思。這個報告是要做成什麼樣子。
目前就只能了解這么多了。
對於所謂的嚴管,這個問題只有在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後,再知道管些什麼,呵呵
Ⅱ 天津市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方案全文
搜索以下文字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印發天津市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方案的通知 津工商辦字[2014]6號
能看到《天津市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方案》全文內容
Ⅲ 我是房東,原租戶未注銷營業執照,現已聯系不上,新租戶是否可以憑租房合同再辦理營業執照
多地已放開一處辦公地址注冊多家公司政策,新租戶是否可以憑租房合同再辦理營業執照。
1、《上海市企業住所登記管理辦法》
第八條(一址多照)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同一地址的非居住用房登記為兩個以上企業的住所:
(一)股權投資企業及承擔對其管理責任的股權投資管理企業;
(二)企業之間有投資關系,使用相同住所辦公。
以區(縣)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單位指定的集中登記地作為住所的,適用前款規定。
2、《遼寧省簡化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暫行規定》
第六條 市場主體在其住所地縣域內增設不需要前置行政許可的經營場所,應當向所在地縣工商登記機關備案,不再辦理分支機構登記。
同一住所可以作為多個市場主體的住所辦理登記。
3、《蘭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二)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申請人提交住所(經營場所)合法使用證明即可予以登記。
允許經營場所「一址多照」,在市場或商場內租賃攤位或櫃台,該市場、商場的場所地址可作為數個市場主體的住所(經營場所)注冊登記;入駐微企孵化園的微型企業,該微企孵化園的地址可作為住所(經營場所)進行注冊登記;入駐產業園區的市場主體,由產業園區管委會統一提供辦公場所的,該產業園區管委會的地址可作為住所(經營場所)進行注冊登記。
4、《湖南省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的規定》
第八條 允許"一址多照"。將同一地址作為多家市場主體的住所,應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一)有投資關聯關系的市場主體;
(二)在縣(區、縣級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科技園等專業園區內的市場主體。
(三)經營股權投資、電子商務、文化創意、軟體設計、動漫遊戲等現代服務業的市場主體。
(3)成都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案例:成都發出首例「一址多照」營業執照
同一地址同一樓層同一房號,兩個完全獨立的公司法人主體,一個從事建材銷售,一個從事廣告創意,兩家公司同一天領取了工商營業執照。這樣的事情對於投資者來說,在以往完全不可想像。昨日,隨著《成都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正式施行,成都市政務中心工商窗口發出了首例「一址多照」的兩家公司的營業執照。
成都市創藝藍廣告有限公司和成都市蜀都陽建材有限公司同時領到了營業執照。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份營業執照的地址均為成都市成華區羊子山路68號的同一間寫字樓。在現場領取營業執照的成都市蜀都陽建材有限公司奉冬瓊介紹,了解到成都市出台了新政策,企業住所與經營場所可以分離登記,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
同一地址可以申請登記兩家以上企業住所(經營場所)。企業在其登記住所所在地區(市)縣內設立經營場所且無需辦理前置許可(審批)的,可申請辦理經營場所備案,不再辦理分支機構登記,即「一照多址」。由於兩家公司的老闆是朋友,一個做產品銷售,一個做廣告營銷,兩家還可以相互合作經營。把公司注冊在一起,既降低了成本,又節約了辦理注冊登記的時間。
市工商窗口首席代表周光元表示,在現實中,存在很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對經營場所的要求不高,這條規定出台後,無疑為投資者節約了房租成本,給予創業者以政策支持。這一登記制度解決了企業經營場所的限制問題,能夠大大減輕企業發展阻力,將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Ⅳ 認繳制什麼時候開始執行
認繳制是從2014年3月1日從甘肅開始執行的。
2014年2月28日,甘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理論上講,一元錢辦公司是可以的。此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向媒體發布了《甘肅省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內容,並公布,這一方案從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改革後,將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放寬了注冊資本登記條件。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具體內容是: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
拓展資料:
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是工商登記制度的一項改革措施。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需要取得前置許可的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不再實行先主管部門審批、再工商登記的制度。
商事主體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對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Ⅳ 2014年工商新政策登記制度改革公司營業執照問題。
1、認繳數額和日期在章程里規定。取消繳足出資期限的限制。自主約專定。
2、取消最屬低認繳數額限制。即使是以前,也不是給工商局的,簽訂合同方面自行商議,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3、一般注冊商標建議個人注冊,個體工商戶很容易被注銷。給經營范圍無關,自然人都可以注冊,你身份證上有經營范圍嗎?
4、新政策也不是說你可以沒地方或者地址不符,這是不可能的。查到你辦公地址不符,會處罰的。
5、只要你注冊了經營主體,怎麼叫沒有任何產業?必須申領稅務登記證,按規定納稅。
根據你問的問題,我覺得你有必要再考慮下,因為你對這些基本知識可以說一無所知,這樣對於以後的經營有很多麻煩,建議學習一下公司法。
Ⅵ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什麼時候叫做商事登記制度
您好,2014年2月來7日,國務院自以國發〔2014〕7號印發《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
國務院關於印發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內容如下:
國發〔2014〕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予印發。
一、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保障創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二、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解決改革中的具體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優化流程、完善制度,確保改革前後管理工作平穩過渡。要強化企業自我管理、行業協會自律和社會組織監督的作用,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切實讓這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創業活力,催生發展新動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登記制度改革後如何寬進嚴管
中國工商總局局長張茅5日透露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最新進展情況:《關於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實行「寬進嚴管」的方案》已起草完成並上報國務院。方案所涉及的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內容,將使中國的創業「門檻」大幅降低。
今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要改革現有工商登記制度。而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被認為是這項改革的兩項核心內容。
據張茅介紹,目前工商部門正在抓緊進行改革的頂層設計,除已完成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外,今年9月底前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就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提出工作方案,並據此研究制定「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的實施意見。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企業名稱等登記條件隨之放寬。」張茅說,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注冊資本一直是中國許多創業者難以跨越的「門檻」。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創業者申領營業執照將不再需要登記實收資本,不用再提供驗資證明文件了。
記者在正在進行改革試點的深圳市看到,新版營業執照上已不再記載「實收資本」等內容;而在東莞市,雖然執照版式未變,但「實收資本」一欄允許為「零」。
「這意味著,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注冊資本發愁了。如果參照國際慣例,企業股東承諾認繳多少就是多少,理論上一塊錢也可以辦公司,經營者風險自擔。」長期從事企業注冊登記工作的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幹部周虹說。
「先證後照」則是當前中國創業者面臨的另一道「門檻」。
現行制度下,創辦一個企業往往先要到主管部門取得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這就是所謂「先證後照」。在等待許可過程中,因為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創業者往往難以開展招工、洽談、簽約、貸款等企業前期籌備工作。
「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後,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仍然要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但在等待許可期間,創業者可以著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這就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大量時間。
今年以來,廣東深圳、珠海、東莞、順德等地,已率先開展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試點工作。其中,深圳、珠海依託特區立法權,立法先行,改革突破較大;順德、東莞通過出台地方政府規范性文件,也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發揮出最大改革效應。
「總體來說,各地均通過改革大幅降低了准入門檻,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據廣東省工商局局長盧炳輝介紹,今年3到5月,上述四個試點城市新設市場主體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33%、76%、25%和20%,其中,深圳、珠海新登記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反映了改革對興業創業的帶動作用。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而是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張茅表示,「寬進」之後更要「嚴管」。對於政府部門而言,將從「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寬准入嚴監管」;對於企業而言,進入這個「門檻」後一旦違規失信,所付出的代價也將更大。
Ⅷ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過渡期截止到什麼時候是到2017年底還是2020年底
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底為過渡期,原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仍可繼續使用。在辦理企業類市場主體變更登記時,換發「一照一碼」執照,原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由企業登記機關收繳、存檔。
從2018年1月1日起,一律改為使用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原發證照不再有效。
根據《工商總局等五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6〕150號)第二條規定,2018年1月1日前,原發證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後一律使用載入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未換發的證照不再有效。
Ⅸ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什麼改為商事制度改革
簡單地說,商事制度改革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先照後證」的改革;二是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和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改革;三是加強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監管管理,落實監管責任。
Ⅹ 企業管理咨詢類---請問誰知道新的工商登記改革方案內容
新華網消息: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出,要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現行制度下,創辦一個企業並不容易,先要到主要部門取得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這就是所謂「先證後照」。在等待許可過程中,因為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創業者往往難以開展招工、洽談、簽約、貸款等企業前期籌備工作。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後,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不再實行「先證後照」,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向主管部門申請。在等待許可期間,創業者可以著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這就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大量時間。
注冊資本問題也是許多創業者難以跨越的「門檻」。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後,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轉變為認繳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文件。
這意味著,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注冊資本發愁了。如果參照國際慣例,企業股東承諾認繳多少就是多少,理論上一塊錢也可以辦公司,經營者風險自擔。
手續更簡便、「門檻」更低,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將使廣大創業者直接受益,並為中國步入一個全面創新、爭相創業的時代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與此同時,這項改革也對企業誠信經營和政府部門嚴格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11年起,工商總局啟動了「國家經濟戶籍庫」建設,計劃利用3年時間,通過對企業登記信息的綜合管理、資源共享,初步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制約」的懲戒機制。「如果企業違法經營,我們第一次是警告,第二次是限期改正,第三次再不改,就要吊銷執照,而且要讓它在全國各地寸步難行。」周伯華說。
記者從廣東省工商局了解到,早在1年前,工商總局就已著手支持廣東在深圳、珠海橫琴開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為改革積累經驗。去年底,這一試點又進一步擴大到東莞、佛山等地。周伯華表示,改革方案一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工商系統就會在全國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