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汕頭市聾啞學校的學校簡介
汕頭市聾啞學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現開設語言聽力康復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初級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除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課程外,另開有服裝設計、計算機、英語等課程。學校佔地3810平方米,建築面積3340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63人,學生321人,開設19個教學班。
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德育、藝術教育、學前康復、口語教學等方面形成特色,多次承辦省級教育教學教研現場會和經驗交流會,近二年來分別被教育部、中殘聯定為「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獲「廣東省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稱號,被汕頭市委、市政府評為「汕頭市先進集體」;學校課題被列為汕頭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重點課題;學校網站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校優秀網站」、汕頭市「十佳學校網站」。
提升學校綜合服務功能。通過特殊教育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應用,使學校成為粵東特殊教育的實驗基地、指導中心、培訓中心和教學研究中心、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實現我市特殊教育現代化。 學校辦學特色是學校的個性體現,該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德育工作、藝術教育、康復教育、口語教學等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其中藝術教育、康復教育更是該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1、在德育工作方面
為了把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變成聾生個體的思想品質,學校建立一支思想品質較好、業務素質較強的德育隊伍,同時調動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根據不同的業務從不同的角度開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整體化、系列化、規范化。該校學生庄文潔、陳佳純榮獲「宋慶齡基金會獎學金」,謝榮書榮獲「汕頭市小公民標兵」稱號,鄞英、陳佳純榮獲「汕頭市三好學生」稱號,謝俊輝、陳映燕、姚少虹、王楓耿榮獲「汕頭市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廣州市聾人學校對該校九年畢業後到他們學校就讀高中的學生評價很高,認為他們:不但文化基礎扎實,而且思想品質好,道德水準也高。
2、在體育、藝術教育方面
體育、藝術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該校在藝術教育工作中重視挖掘、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發揮自主能動性。
①該校舞蹈隊平時重視加強隊員基本功訓練、節目排練,常抓不懈。難以想像,從小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聾生們如何去把握舞蹈中的節奏與旋律,更難以想像,連節奏和旋律都無法聽到的她們該怎樣去理解音樂里蘊含的情感。老師們憑著對特教事業的執著,迎難而上,通過不斷地學習、鑽研、實踐,摸索出一條適合聾人學好舞蹈的路子,使汕頭市聾啞學校舞蹈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跨越。舞蹈節目多次獲全國、省、市殘疾人藝術匯演獎項:2009年舞蹈節目《紅頭船 潮鄉情》參加全國及廣東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獲得全國金獎和省一等獎;2007年舞蹈節目《鼓舞》榮獲廣東省第五屆殘疾人藝術匯演特等獎、全國三等獎;2005年舞蹈節目《聾舞新歌》榮獲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銀獎、廣東省殘疾人藝術匯演特等獎、潮汕星河獎一等獎;舞蹈隊學生陳佳純、庄文潔等同學分別獲「宋慶齡基金會獎學金」、「汕頭市小公民標兵」、「汕頭市三好學生」、「汕頭市優秀學生幹部」稱號;2004年2月24日庄文潔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錄用為正式團員,成為廣東特殊教育學校中首位登上中國殘疾人藝術最高殿堂的學生,並參加《千手觀音》的演出;舞蹈隊學生鄞英2008年9月在殘奧會閉幕式參加舞蹈《星星你好》演出,舞蹈隊的事跡多次在《羊城晚報》、《汕頭都市報》、《特區青年報》、《特區晚報》報道,汕頭市電視台「5461」欄目還對庄文潔做了專題采訪報道,廣東省電視台以庄文潔的經歷,製作了《舞者無聲》專題新聞片,參加國際新聞片大賽。
②近年來,學生美術作品有200多幅作品,分10次參加全國、省各級書畫大賽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如2003年由教育部辦公廳、中國殘聯辦公廳組織的「身殘志更堅,巧手繪明天」首屆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美術大賽中,學生劉俊生、肖杭生、封潔贇等十多人分別獲三等獎、優秀獎,並獲得3500元的獎金;2008年在第二屆全國殘疾兒童藝術作品比賽中,該校參賽的120幅作品獲金牌7塊、銀牌11塊、銅牌12塊、優秀獎50多名,學校也獲得了優秀組織獎與指導獎。
③該校運動隊體育項目參加汕頭市首屆運動會競賽,在與各區縣代表隊角逐中獲得團體總分第四名的好成績(獲得7塊金牌、6塊銀牌、13塊銅牌);2007年汕頭市殘疾人田徑、游泳錦標賽中,該校隊員在與各區縣代表隊比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個人第一名有6人,第二名有2人,第三名有4人)。
3、職業技術教育
該校五年級至九年級開設縫紉制衣課程,教會學生裁剪和縫制各式服裝,為學生畢業後到社會謀求職業打好扎實基礎。
4、聽力康復教育方面
1989年開始為聾童檢測聽力,進行聾疾評估,同時為聽障兒童驗配助聽器;1991年開始為聾童製作耳模;1992年2月起開始嘗試「母子同訓教學法」,對2-7歲的聾幼兒實施「一對一」的聽覺、語言、交往強化訓練。自1992年以來,先後收訓聾幼兒168名,其中已有100多名聾童康復後進入普通小學。康復部教師還為金平區、龍湖區以及潮州市建立語訓點,提供技術指導,並免費為聾兒檢測聽力;為聽障患者驗配助聽器和製作耳模。工作受到社會的廣泛稱贊和上級的充分肯定,學校先後被評為「汕頭市『八?五』、『九?五』殘疾人康復先進單位」、 「廣東省三項康復先進集體」,被汕頭市政府授予「殘疾人之家」稱號。 「廣東省聾兒康復教學現場會」在該校舉行,推廣「母子同訓教學法」。早期干預(包括醫學康復和教學康復)是為了使學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矯正與補償,使聾兒走進正常的有聲世界,並能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5、在口語教學方面積極推行 「以口語為主導的全溝通教學法」
該校對「口語教學」的實施方法是:「以口語為主導、手語為輔助手段;創設情景、重視直觀;注意表情,利用語境;重視聽力補償和聽力重建;努力提高聽覺水平和看話能力,努力提高言語清晰度和唇讀能力;加強讀寫訓練,促進語言的內化」,強調「以口語帶手語,口語和手語同步表達」。 讓聾童回歸主流社會,是一場長久而艱苦的工作,聾教育應向前拓展,對聾幼兒實施早期干預、早期開發是解決我國聾教育發展落後的關鍵,否則效果更差。開展教研教改是一項長期面對的工作。
該校把「全面提高聾生素質,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堅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在充分掌握聾生聽力損失情況和學習特點、學習困難的基礎上,更新教育觀念,積極開展教研、科研,改進教學方法。
在廣東省第一、二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活動中,該校共有17名教師參加,分別獲得現場課堂教學大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四等獎2個、優秀獎3個;送審課件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送審的教學錄像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7個。汕頭市聾啞學校教師在2008年廣東省特教委員會舉辦的教學技能競賽中取得佳績。周躍輝老師的論文《談特殊教育學校網站的建設》榮獲論文一等獎並在大會現場發言交流。葉雪琴老師的《王立比田軍高》榮獲教學設計一等獎。徐津老師、王曉玲老師製作的課件榮獲教學課件二等獎。林琅老師、黃瑞霞老師的論文榮獲論文三等獎。陳麗珍老師、李黎青老師的教具榮獲手作教具三等獎。另有三位老師的作品獲優秀獎。
在廣東省第一屆聾兒康復教學技能大賽和第一屆聽力語言康復學術年會,該校有一篇學術論文入選論文匯編,兩個教學技能錄像參加交流,2008年有兩篇論文《談特殊教育學校網站建設》《淺談聾校語文教學中的教學主導語言》參加第四期廣東省中小學骨幹教師省級研修班論文答辯。
2010年6月,周躍輝老師撰寫的論文《談特殊教育學校網站建設》在全國第四屆現代特殊教育論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在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師基本功競賽活動,該校共有23名參加,分別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四等獎2個、優秀獎14個,今年挑選教育教學、藝術教育、舞蹈、美術等40幅圖文並茂的作品參加省特殊教育開放改革30年的成績與經驗畫冊出版。 該校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認真做好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領導重視,措施有力、制度保證,措施到位,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堅持「安全第一、教育在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四、規范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該校通過不斷努力,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及工作規程,包括《汕頭市聾啞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汕頭市聾啞學校安全保衛管理制度》、《汕頭市聾啞學校飲食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汕頭市聾啞學校各部門人員工作職責》、《汕頭市聾啞學校修繕管理暫行規定》、《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汕頭市聾啞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等等。
行政人員各施其職,分工合作,達到和諧管理。所有行政人員都帶頭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行政人員的考勤、值日制度,在各項工作中成為完成學校目標的帶頭人。
抓好教師職業道德,狠抓教學質量、素質教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學風、班風、校風、校園文化建設、學生安全管理、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學校校園校貌改造。在汕頭市教育局、汕頭市殘聯及社會人士的關心下,近幾年,學校新增設多媒體教室、電腦教室設備,新建學生浴室20個及洗衣房,校園內操場全部重新鋪水泥地埕,更換學生宿舍門頁、衛生間門頁,更換學生宿舍睡床(170個床位)、餐桌及餐椅(160個座位),裝修食堂、食廳、教室,添置各班學生課桌椅、講台、教具櫥,部分班級配上了電視、電腦,大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和教學條件,經過不懈的努力,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現已取得可喜成績,今昔相比,真是上了一個大台階。
當前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特殊教育事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出席第四次全國特殊教育工作會議時強調要大力提升特殊教育事業水平,讓教育之光照亮每位殘疾人的人生。廣東省出台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員編制標准。汕頭市各級領導對殘疾人教育事業也十分重視,為解決該校教室、學生宿舍嚴重欠缺問題,市委、市政府已決定易地重建一所功能齊全的特殊教育學校。我們必將努力爭取盡快易地重建汕頭市特殊教育學校,為把該校辦成集盲、聾、弱智於一體,有聽力康復教育、義務教育、職業培訓、高中教育及職業教育為一體的骨幹學校,辦成有質量、有創新、有特色、有活力的地區示範學校盡心盡力。
Ⅱ 廣東省省一級中學有哪些
廣東省一級中學是由廣東省教育廳評定的一級公辦中學,包括初級中學47所,高級完全中學216所。
雲浮市8所
雲浮市鄧發紀念中學
雲浮中學
羅定市羅定中學
羅定市廷鍇紀念中學
新興縣第一中學
新興縣華僑中學
鬱南縣西江中學
鬱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
一級中學的師資在當地都是比較好的,公立學校收費都是按照國家要求收取。
Ⅲ 潮州農業學校的開設專業
學制三年,面向潮州、揭陽、汕頭、汕尾四市招生。本科大專自考助學班學生800多人,開設專業有:計算機及應用、商務英語、電子商務、汽車運用與維修、商品經營、精通化工工藝(日用化工)、財務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文秘、鄉鎮企業管理、農業經濟管理、園藝、農藝、畜牧獸醫。 學校積極探索辦學新路子,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學生畢業在獲得中專文憑的同時,經嚴格考核合格者,還可取得省勞動廳、省教育廳頒發的計算機技術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及交警部門核發的小車駕駛證。
1997年廣東省自學考試委員會在該校設立自學考試場,該校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開辦了本科自考助學班和大專自考助學班,本科班專業有:鄉鎮企業管理。專科班專業有:鄉鎮企業管理、農業與農業管理,農村財會與審計、在學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大專自考助學班,學生在中專畢業時也能取得大學畢業文憑。根據省農業廳等單位有關文件的精神,學校從2001年開始,擇優選取優秀畢業生到高等院校深造。
1983年9月1日,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在市區中山路官誥巷開學。2006年,為徹底解決該校辦學場地不足的問題和盤活潮州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潮州市人民政府與張森鎮校長決定,在潮州農業學校校址進行擴建。2011年9月,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楓洋校區落成,並與潮州農業學校合並。
Ⅳ 潮汕的教育
自唐代韓愈到潮州興辦教育、開設書舍之後,潮汕的文教得到了極大提升,「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 ,今之韓江、韓山、韓祠、韓院、湘子橋等「韓」字地名均緣於潮汕百姓對韓愈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巨匠的敬愛。
廣東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和粵西等地,省府似更願意將教育資金投在以上地區,而粵東則一直缺乏省府支持 ,現僅有2所本科和3所大專院校,且多賴民間出資支持。
基礎教育方面,潮汕高考各批上線率均居全省前列。擁有一所省重點中學——汕頭金山中學。此外還有汕頭一中,潮州金中,揭陽一中,普寧二中等多所優秀高中。
潮汕地區特殊教育嚴重滯後,迄今僅有特殊教育學校6所。
在潮汕這個商界俊彥輩出的地方,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在家鄉捐建的學校不勝枚舉,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2012年底,海內外潮人共在潮汕地區捐建學校逾5000所,累計捐款金額已超400億人民幣。 1 汕頭大學 廣東省 汕頭市 本科 2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建)廣東省汕頭市本科3 韓山師范學院 廣東省 潮州市 本科 4東華紡織服裝學院(待建)廣東省普寧本科5中德雙元應用科技大學(待建)廣東省揭陽市本科6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汕頭市 大學專科 7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揭陽市 大學專科 8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普寧 大學專科 高等院校潮人崇文重教、樂善好施,其累計為全球各地高校捐款數額甚巨,難以計數,如李嘉誠為汕大以外的高校(香港中文大學、多倫多大學、牛津大學等)捐款累計逾8億人民幣,周澤榮2010年為悉尼大學單筆捐款1.5億、2莫道明2011年為母校華南理工大學捐款0.65億等……另有20餘所高校由潮商創辦而來,較知名的如:中國的長江商學院(李嘉誠捐建)、汕頭大學(李嘉誠捐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李嘉誠基金會初期捐款1.3億美元)、新加坡的義安理工學院(義安公司董事長連嬴洲牽頭捐建)、泰國的華僑崇聖大學(泰國潮商經營)、中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
潮汕地區僅有的5所高等院校的建校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民間,自1981年創辦至今,李嘉誠先生已為汕頭大學捐款達45億人民幣,未來8年還將投入20億,汕頭大學亦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辦高校。民辦如大專院校潮汕學院則由國內教育界名流和商界巨賈聯合投資創辦。
2013年10月,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1.3億美元(約10億港元)捐款,廣東省和汕頭市政府亦將撥款9億元人民幣及一塊33萬平方米的土地支持TGIT建設與初期營運開支 。 ①汕頭市金山中學:廣東省重點中學,前身系創建於 1877 年(清光緒三年)的金山書院,截止2011年底該校社團組織14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金中學子曾多次獲國際、全國競賽大獎,其高考綜合競爭力穩居全省前二,重本率長期列全省前三,重本上線人數長期列全省第一。1978-2007年,該校共有5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第一,年均有12名學生列全省文/理科總分前100,年均有近10位學生被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錄取,該校已獲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3年高考,該校重本率為82.1%,重本人數為964,共有14名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在「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5;
②潮陽實驗學校:該校系由民營企業家鄭立平投資3億多元創辦的民辦學校,現有海韻文學社、漢學社、實傑等多個社團組織。該校於2007年走出第一屆高考學生,迄今共有2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第一,截至2013年,該校7年高考共有67名考生被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錄取,已獲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3年高考,該校重本率為72.6%,重本人數為702,高考綜合水平列全省第6,「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10;
③普寧市第二中學:前身系創辦於1830年(清道光十年)的三都書院,原系全省17所重點中學之一,1960年高考曾獲全省第三名佳績,截止2008該校共有社團(含興趣組)50餘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2008年之前,該校高考成績長期穩居潮汕第2、全省前15,年均考上北大/清華學生為3.5人,2009年之後高考成績逐年下滑,2011年高考綜合水平首度被揭陽一中超越,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同市的普寧華美實驗(27名)之後,列全省第33名;
④揭陽市第一中學:該校歷史溯源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創建的「榕江書院」,截止2011該校共有社團組織10個。2007年之後揭陽一中高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2011年首超普寧二中,2013年重本率為42.73%,重本上線人數達717人,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8名。
⑤潮州市金山中學:該校創辦於1926年秋,截止2011年底該校共有9大機構,14大社團,課外生活豐富多彩。1978年以來,該校高考綜合水平一直穩居潮汕地區前5,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26名。
⑥汕頭市第一中學:該校前身系創辦於1904年的華英中學堂,學校共有雲起文學社等20多個社團,1978-2007年,共有5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第一,該校高考綜合水平曾居潮汕前三,近十年則退潮汕地區前六,近幾年高考重點率為47%左右,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32名。
現有國家級示範性高中24所:
汕頭:汕頭金山中學,潮陽實驗學校,汕頭市第一中學,潮陽一中,汕頭六都中學,汕頭僑中,澄海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汕頭聿懷中學,
潮州:潮州金山中學,潮州高級中學,松昌中學,饒平二中,瓷都中學,潮州僑中
揭陽:普寧二中,普寧僑中,惠來一中,慈雲世鏗中學,揭陽一中,揭東一中,登崗中學,棉湖中學 除前面所提高校外,潮汕地區的中小學校亦絕大多數靠民間捐建而來:集體捐款:1.名校以校友會捐款為主;2.僑校以華僑捐款為主,如潮州僑中、普寧僑中、汕頭僑中等;3.其它各類學校則多數以村鎮等單位募捐,如一所捐款達1個億的中學,其捐建者常數以百計,而捐款最多的前幾位又往往占盡大頭。這是潮汕地區最常見的捐建模式。
個人獨立捐款:
這類學校多數由捐建者出資創辦。有時會冠上捐建人或捐建人親友的名字。其數量在潮汕鄉村數以千計,累計捐贈額至2012年上半年已達一百多億。【例舉:附圖】
私人創辦的學校在潮汕地區,由私人創辦的學校數以百計,這類學校的辦學特點往往為中小幼一條龍,其實力強勁,於高中成績可比肩市縣重點,於初中小學則幾成壟斷。
Ⅳ 誰知道澄海的歷史啊
遠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區)。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邊海禁政策,撤銷澄海縣建制,全縣人民全部內遷。至康熙八年,恢復澄海縣建制,仍屬潮洲府管轄。
1949年10月24日澄海解放,成立澄海縣人民政府。
1959年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澄海縣建制,縣地並入汕頭市郊。同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澄海縣建制。
1994年4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代管。
200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調整,澄海撤市設區,成為汕頭市轄區。
澄海區共分為8個鎮和市區三個街道,轄180個居委會(村委會)。另有萊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系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Ⅵ 綿德的前輩進。潮州市綿德中學如何
教育資源:綿德中學算是比較一般,總體來說在潮州市來說比較靠後的,
住宿:一直以來,住宿都是綿德中學的一大難題,因為經費不夠,往往市區生入宿難上加難,
地理:綿德中學的環境是無可否認的,本人認為非常好,依山靠水,但是教學樓算是比較老,
因為學生整體素質的參差,所以綿德中學在升學率方面都是比較一般的,在中學來說也是靠後,
所以綿德的學習氛圍不是那麼濃厚,但是往往學習不濃厚的地方出來的學生都是比較活頭的。
以上是本人的愚見,希望有幫助。
Ⅶ 介紹香港的資料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7)潮州教育資源服務公共平台擴展閱讀
香港的名稱來歷: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
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
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Ⅷ 廣東公共支付服務平台接入錯誤怎麼辦
廣東公共支付服務平台間的窗戶怎麼辦呢?這個有到裡面去搜索一下吧。
Ⅸ 廣東汕頭都有哪些大學
汕頭共有3所大學,其中本科高校2所,專科高校1所,具體如下:
1、汕頭大學 本科
汕頭大學(Shantou University),簡稱「汕大」,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廣東省「九五」和「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10所省級211高校綜合性大學。汕頭大學於1979年初籌辦。1981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准成立汕頭大學,葉劍英元帥親題校名。
1983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199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研究生自主招生。1998年,被國務院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2年6月,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李嘉誠基金會共建汕頭大學。
2、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本科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GTIIT)位於廣東省汕頭市,由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學院與廣東汕頭大學合作舉辦,是中國第一所引進以色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
廣東省和汕頭市政府撥款9億元人民幣及一塊面積達41.6萬平方米(即623.45畝)的土地,支持學院建設與初期營運開支。廣東省財政和汕頭市財政全額負擔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校園建設和學科經費,預計將為其建設投入超出40億元的資金。
3、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Shantou Polytechnic)是2002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汕頭市人民政府主辦,在原廣東汕頭教育學院(含汕頭幼兒師范學校)、汕頭商業供銷學校、汕頭機電學校和汕頭市教師進修學校等院校的基礎上合並設立的一所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學院已基本形成文、理、工、藝術和師范教育等學科門類齊備,大中專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並存,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共榮的辦學體系。
Ⅹ 潮洲市外地戶口能參加中考嗎
A、潮洲市(應為潮州市)外地戶口能參加中考,前提條件是在潮州市有完整的初中學籍。
B、《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我省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2]137號)規定:
一、因地制宜推進隨遷子女參加中考工作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國辦發〔2012〕46號文規定要求,對在當地有3年完整初中學籍的隨遷子女,根據當地城市資源特別是教育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的准入條件,因地制宜制訂隨遷子女參加中考升學考試的具體辦法,於2013年3月底前報省教育廳備案,並於2013年開始實施。已經放開或部分放開中考的地區,要做好新舊政策銜接,不能發生中斷現象。
二、積極穩妥推進隨遷子女參加高考工作
根據國家要求和我省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結合《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制訂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高考的實施辦法。
(一)積分入戶的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高考的條件。按照《關於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粵府辦〔2010〕32號)、《關於做好高技能人才入戶城鎮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2〕66號)的要求,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及其隨遷子女在我省入戶的,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自2013年起可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二)隨遷子女就讀中職學校在我省參加高考的條件。經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在我省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具有我省中職學校3年完整學籍的,自2014年起可在我省報名參加高等職業學院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招生考試,並可與我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三)隨遷子女就讀普通高中在我省參加高考的條件。經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在我省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中考並在父母就業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階段3年完整學籍的,自2016年起可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與我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四)其他。對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隨遷子女,自2014年起,經戶籍所在地省級招生辦同意,可在我省借考,但須回到戶籍所在省(區、市)參加錄取。
C、潮州市,隸屬於廣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