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農村發展變化

馬鞍山農村發展變化

發布時間:2021-04-14 00:24:33

馬鞍山村的村情概況

馬鞍山自然村隸屬於迤車鎮石橋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迤車鎮北邊,東接本村營盤,南連本村瓦廠,西接本村楊家灣,北鄰本村江底。距離石橋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迤車鎮25.00公里。國土面積1.46平方公里,海拔1,560.00米,年平均氣溫15.2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冬早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64.73畝,其中人均耕地0.80畝;有林地310.0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6戶,有鄉村人口213人,其中農業人口213人,勞動力1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050.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冬早蔬菜為主。

⑵ 馬鞍山村的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31%;畜牧業收內入84.5萬元,占總收入的60%(其中容,年內出欄肉豬455頭,肉牛11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4%;工資性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3696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2%),在省內務工14人,到省外務工8人。

⑶ 馬鞍山博望未來發展潛力…

目前發展不錯!但僅限與此!未來也不會有多大出息!因為此地人太精明,在中國目前這種國情下,不會有太大發展機會!

⑷ 馬鞍山20年前的變化

「老王啊,你真不知道啊,馬鞍山還有這么多好看的地方,要是那天沒去的話,真要後悔一輩子!」昨天清晨7點多鍾,剛參加完「萬人看馬鞍山」活動回來的雨山區平湖街道五村社區79歲居民陳靜,再也不想把心裡話擱在肚裡了,說出來讓晨練的老姐妹們共同分享。連日來,和陳靜老人一起參加此次活動的600多名各社區居民代表,均以不同形式把自己看到的馬鞍山新城巨變,介紹給身邊的居民。於是,那一天的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

無言的激動

9月4日上午8點半鍾左右,「萬人看馬鞍山」二號線旅遊車駛進馬鋼冷軋廠區,參加此次活動的雨山區部分居民興奮地下車後,在工作人員的現場指揮下,頭戴安全帽,沿著綠色通道開始參觀薄板生產線。那寬敞的車間、電腦控制的操作台和有序堆放的產品等,讓他們十分驚訝。從十七冶退休的五村社區居民童毛球朝著與他同行的張麗華、符義成直豎大拇指。馬鋼冷軋薄板生產線最精彩的地方,要算是垂直拉條工序,只見閃亮的薄板像一條垂直的瀑布飛奔而下。明渠社區居民韓紹珍、馬樹全等手搭涼棚,目不轉睛;一村社區居民張昌榮、毛安高則到人群中把人往前拉,生怕有人漏掉似的,他們打著各種手勢展現出內心的激動。

車上唱響當塗民歌

當塗縣黃山村是「萬人看馬鞍山」二號線的第二個景點,也是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試點村。嶄新的農民小區、別具特色的新居、擁有諸多功能的農民文化活動中心等,給參觀的城市社區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號線5號專車上,意猶未盡的居民們感慨頗多,好多人都唱起了當塗民歌,不過歌詞都是現炒現賣。1958年,從當塗縣石橋鎮招工進馬鋼一鋼的葉啟英,將當塗民歌《打麥歌》填進新編的詞。「當塗過去窮丁當,如今變成魚米鄉啰嗬……」她的歌聲贏來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原籍當塗縣新豐鄉的蔡華斌、原籍丹陽鎮的陳桂珍、原籍龍山橋鎮的任元萍和原籍博望鎮的劉太萍等都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在車上競相唱了起來,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將車廂變成了一個濃縮的幸福世界……

流動的聊天室

看完景點回到車上,說不完的心聲,道不完的感受,每輛車就是一個流動的聊天室。湖西社區居民卞有財和方道芝是夫妻倆,都是1958年來馬鞍山的。看了二號線的所有景點後,心情一直未能平靜下來。他倆高興地說,馬鞍山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他們家就是一個真實反映。具體來說,夫妻倆一共搬了三次家,面積從8平方米到20多平方米,現在已是130多平方米。他倆激動地說:「城市變化真大,要不是有人做向導,還真認不得回來的路呢!」平塘社區居民胡經鑒掏出了心裡話,在馬鞍山生活了40多年,親眼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和變化,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真是充滿了自豪感。雨山街道十二村社區社會化管理工作人員王紅是參加此次活動的比較年輕的居民,她說,聽著激動,看著感動,關鍵今後要行動。作為年輕居民,要加倍努力工作,為馬鞍山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流動的聊天室內,你一言,我一語,充滿了和諧,寫滿了笑意.

⑸ 我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林頭鎮西陳村人,為什麼隔壁村農村道路都改造了,我們村為什麼我們村還不改造呢

沒撥款?還是款項被你們當地幹部吃掉了

⑹ 馬鞍山農村年平均生活水平

以外出打工為主,一般貧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大概在八千左右,生活還不錯.

⑺ 馬鞍山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馬鞍山市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是發展工農業生產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7°C。
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季。馬鞍山年平均溫度在16℃左右,最冷為1月,平均溫度3℃,最熱為7月,平均溫度在28℃左右。馬鞍山市年平均降水量有1100mm,年際變化大,最大值為1991年的1918.7mm,最小值為1978年的459.8mm,前者為後者的四倍。7月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年平均的月雨量為182.5mm。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農村發展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