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冊公司必須要有經營場所嗎
是的,必須要有經營場所。
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住所(經營場所)是市場主體經營的必備條件之一,作為市場主體的主要登記事項記載於營業執照,現行登記制度對於住所(經營場所)的要求較為嚴格,登記時需提交繁瑣的證明文件。
工商部門對住所或經營場所的審查標准涵蓋了場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法定用途、使用功能、環境影響、衛生條件以及是否符合經營需要等。而部分經營者因經營場所受限或產權證明文件問題等原因,無法辦理工商登記,造成了無照經營的存在。
因此場所限制已成為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小微企業在創業初期本小利微,其放寬住所、經營場所審查要求的訴求尤其強烈。
拓展回答:
第一步 核准名稱
第二步 提交材料
第三步 領取執照
第四步 刻章等事項
2. 民用房是否可以用作商務辦公室,或者作為公司注冊的地址,如果不可以這是根據什麼法律謝謝
民房可以用於 辦公,可以用於注冊個體工商戶經營執照,但是不能用於注冊企業營業執照。
國家工商管理有關規定中明確說明:
公司注冊,辦公住址,房產必須在土地部門規劃的商業用地區域內的建築,房產證上註明的產權需為經營性商業建築,
不接受利用居住性產權的建築,來注冊公司作為注冊地址的請求。
但並沒有規定公司的實際辦公地址是否為商用建築,所以在民宅中辦公是可以的。
注冊企業營業執照需提供符合商用住址的房地產產權或使用權證明文件,例如:你名下的商業用房產的房產證明,或經公證處公證過的商務產權房地產的租用合同。
假如你沒有符合要求的建築用來注冊,可以考慮租用具有商務獨立產權的小面積的商務辦公室,用於注冊(註:一個辦公地址,不允許不同姓名的申請人重復提交企業注冊申請,故租用前問清楚是否該建築曾經注冊過公司,若注冊過則不能再用來注冊公司)。也可不租房產只花一定的費用購買戶主的地址注冊權。如果家裡的其他人名下有符合商務注冊的房地產,也需要提交直系親屬證明材料或經公證的租借證明文件。
寫了 好久 希望能夠幫到你。
3. 關於工商局注冊企業是否規定辦公場所必須為商用
有規定必須是辦公或商業才能注冊
4. 工商登記中對經營場所面積的要求是怎麼樣的
一般沒有面積的要求.但登記是一定要提供經營場所證明.是自己的要有房產證,租賃的要有出租合同.
5. 辦理個體工商戶一定需要經營場所嗎
1、辦理從事服務業來的個體工商戶營源業執照,一定需要經營場所嗎?
答:一定要有經營場所,
因為經營場所是《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第八條中規定的,應當登記的事項。
第八條規定,「個體工商戶應當登記的主要項目如下:字型大小名稱、經營者姓名和住所、從業人數、資金數額、組成形式、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經營場所。」
2、有沒有哪種行業在登記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可以不提供經營場所的呢?
答:不可能。
不會存在這種營業執照。
最起碼也要登記該個體戶的主要辦公地點,或者一個固定的地址。
3、還有關於"住宅改商用"的問題,照理來說應該是可以辦的,為什麼我問本市房管局,回復是不能辦理?
答:誰告訴你「住改商」是咨詢房管局?
住改商是工商部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放寬注冊登記限制的一種地方性規定,
住改商的相關手續,你應該咨詢當地工商局。
4、另外,住宅改商用房以後會有什麼影響嗎?
答:沒有。
住改商不是改變你房產證上房屋的使用用途,
而是通過辦理住改商手續,
工商部門特許房屋使用用途為住宅的場所作為商業用的經營場所,
6. 公司的地址可以注冊在一般的居民樓嗎
只要具備辦公條件,公司地址允許注冊在一般的居民樓。
將住宅樓內的房屋改變為經營性用房作為住所(經營場所)的,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管理規約的規定,並按以下要求提交有關文件:
(1)已經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提交由產權人簽字的房屋所有權證復印件;
(2)購買的商品房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提交由購房人簽字或購房單位蓋章的購房合同復印件及加蓋房地產開發商公章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復印件;
(3)租賃商品房或開發商以所開發的商品房自用作為住所,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可提交開發商的房屋預售許可證及營業執照的復印件;
除提交上述文件外,還應提交申請人簽署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做出承諾的《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以及由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出具的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證明文件。
住宅樓及住宅樓底層規劃為商業用途的房屋不得從事餐飲服務、歌舞娛樂、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生產加工和製造、經營危險化學品等涉及國家安全、存在嚴重安全生產隱患、影響人民身體健康、污染環境、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生產經營活動。
(6)工商登記辦公場所民用擴展閱讀
公司注冊地址是在公司營業執照上登記的「住址」,一般情況下,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不同的城市對注冊地址的要求也不一樣,具體應以當地工商局要求為准。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辦事機構所在地,即公司開展業務活動和處理公司事務的公司機構所在地。
對於達到一定規模的公司來說,公司的辦事機構往往有多處,考慮到公司地址的上述意義,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司地址只能有一個,因此在有多處辦事機構的情況下,應根據各辦事機構所處理業務的性質不同,確立其中一個為主要辦事機構,從而該公司的住所便是該辦事機構所在地。
公司在成立前應先擇定其住所,在申請公司注冊登記時,須向登記機關提交住所證明,以證明將要注冊的公司對該住所享有使用權。
公司地址是公司章程中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之一,假若未作記載,則有違公司存在的合法性,公司也不能成立。經登記的住所若日後變更而未作變更登記,公司不得以變更的住所對抗第三人,即公司地址一經登記即產生了公信力。
7. 工商法規有沒有關於規定不許民用房商用的法規或是物業管理條例也行,求法律大神解答,急!!!
我看到你是江蘇人,下面是適用的法律法規。
對擅自改變住宅用途從事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違反了《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擅自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
依據該《條例》第六十條的規定「未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擅自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由規劃主管部門查處。
上面是最直接的法律法規,不過不知道你的處境是如何,你是從什麼角度看這個問題的。
如果你是一位居民的話,碰上有人改變用途尋找維權的話:
「住宅樓內開公司」可能侵犯公民的正常生活環境權。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61條規定: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據此,受到環境雜訊污染的居民可依該法條的規定,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還可要求其依法賠償損失。
「住宅樓內開公司」也可能侵犯公民的相鄰權。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
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
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
妨礙,賠償損失。據此,被侵權人可依該法條的規定,要求相鄰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
償損失。
此外,憲法第43條規定了勞動者休息權。被侵權人可依據信訪條例,向相應級別的人民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請求其依法解決。
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條
《物權法》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本棟建築物內的其他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所稱『有利害關系的業主』」。2009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物權法》兩部司法解釋,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民宅商用」須經整幢樓所有業主同意!
如果你是一位從業者,希望工商登記機關給與登記的話:
工商登記機關如果根據憲法、民法通則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對民宅商用「可能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禁止登記注冊,這並不與現行法律沖突。因為國家法律是一個整體,我們評判一個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必須審視法律整體,而不能僅依據某一孤立的單個法律規范。
當然,工商登記機關如果脫離開上述法律規定,不管企業的行為是否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禁止利用居民住宅從事經營活動,則與現行公司法沖突。
公司法第23條僅規定「有公司住所」為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條件(之一),該法和其他法律均沒有規定公司住所不得為居民住宅。從這個角度講,工商登記機關無權作出全面禁止性的規定。(公司住所不同於經營場所,請注意)
總的來說,
普通住宅從規劃、立項,到開發、銷售,所有環節都有一個限制條件,就是限於「居住」用途,這就等於排斥了「非居住」功能。
民宅開公司或改為其它商用,就是改變了住宅的用途。對此,規劃管理法規和房屋開發、銷售管理法規中都是明令禁止的。對開發行為、銷售行為適用的法規,對「使用人」也應同樣適用。也就是說,「使用人」也不能改變住宅用途。
(如果此事不發生在江蘇的話,就查閱當地省市的規劃條例即可。)
最後,民宅商用本身不符合規定,也不被法律認可。但是這種現象也是規劃部門的對過渡性質的功能規劃不重視的結果,這也是規劃部門的問題吧,畢竟只有人們需要才會產生市場。
8. 居民住宅樓作為公司辦公場所登記的,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1、根據物權法規定,如果住宅樓改變使用用途的性質,需要將住宅改變為商業、辦公的,必須經過上下或左右鄰里之間5戶以上業主或者租戶簽字同意;
2、業主或者租戶同意之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一張表格,在上面進行填寫信息;
3、到物業公司進行蓋章確認,如果沒有物業公司,就到當地社區居委會蓋章確認;
4、拿到這個表格到當地的工商局就可以辦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