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十大名茶,分別是哪些具體區別在哪裡
中國飲茶、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品種資源豐富,各具特色。西湖龍井、凍頂烏龍茶、黃山毛峰、碧螺春、平水珠茶、安溪鐵觀音、祁紅、婺綠、滇紅、大紅袍為中國的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復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獅」字型大小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產, 「龍」字型大小為龍井、
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一帶所產,「梅」字型大小為梅家塢一帶所產。其中公認獅峰所產者香味品質最佳。
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所產烏龍茶的一種,台灣生產的烏龍茶依據發酵程度(做青程度)的不同有輕度發酵茶(約20%)、中度發酵茶(約40%)和重度發酵茶(約70%)之分。
輕度發酵茶似綠茶,具有清香;重度發酵茶似紅茶,具有甜香;中度發酵茶清香較濃烈。凍頂烏龍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主產於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
凍頂產茶歷史悠久,據《台灣通史》稱:
台灣產茶,其來已久,舊志稱水沙連(今南投縣埔里、日月潭、水裡、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羅,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凍頂為佳,惟所出無多。
又據傳說,清咸豐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鄉村民林鳳池,往福建考試讀書,還鄉時帶回武夷烏龍茶苗36株種於凍頂山等地,逐漸發展成當今的凍頂茶園。
凍頂山是鳳凰山的支脈,
居於海拔700米的高崗上,傳說山上種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農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稱此山為「凍頂」。凍頂山上栽種了青心烏龍茶等茶樹良種,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茂盛。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包種茶的一種,所謂「包種茶」,其名源於福建安溪,當地茶店售茶均用兩張方形毛邊紙盛放,內外相襯,放入茶葉4兩,包成長方形四方包,包外蓋有茶行的嘜頭,然後按包出售,稱之為「包種」。台灣包種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亦稱「清香烏龍茶」。包種茶按外形不同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條形包種茶, 以「文山包種茶」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凍頂烏龍茶的採制工藝十分講究,採摘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經曬青、涼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復的團揉(包揉)、復烘、再焙火而製成。
凍頂烏龍茶的品質特點為:
外形捲曲呈半球形,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香氣高,有花香略帶焦糖香,滋味甘醇濃厚,耐沖泡。凍頂烏龍茶品質優異,歷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暢銷台灣、港澳、東南亞等地,近年來中國內地一些茶藝館也時髦飲用凍頂烏龍茶。
黃山毛峰
黃山座落在安徽歙縣、太平、休寧、黔縣之間,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
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我國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關茶產地中提到「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洞庭山所產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後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後,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 改定名為「碧螺春」。清乾隆年間王應奎《柳南續筆》中記有此事:
「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每歲土人持竹筐采歸,以供日用,歷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呼嚇煞人香。嚇煞人者,吳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雲。自是以後,每值採茶,土人男女長幼,務必沐浴更衣,盡室而往,貯不用筐,悉置懷間,而土人朱元正獨精製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已卯歲(1699年),車駕幸太湖,宋公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題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歲必采辦」。
太湖之濱的洞庭東山和西山,是風景旅遊勝地,西山島相傳是吳王夫差和西施避暑勝地。山上的林屋洞又是道教修行的洞天福地,還有海登法師練功處石公山等十大景點。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1芽1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獨特產品,其產區包括浙江的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蕭山、上虞、餘姚、天台、鄞縣、奉化、東陽等縣。整個產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環抱,境內山嶺盤結、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青山綠水,風景名勝眾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浙江省茶葉的主產區。
平水是浙江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歷史上很早就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各縣所產珠茶,過去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製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稱著。這一地區歷史上就出產過不少名茶,如會稽的「日鑄茶」、山陰的「卧龍茶」、諸暨的「石筧嶺茶」、餘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據說,珠茶是由日鑄茶演變而來。宋·
吳處厚《青箱雜記》稱:「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日鑄茶芽纖白而長,味甘軟而永,多啜宜人,無停滯酸噎之患」。日鑄茶產於紹興東南會稽山脈的日鑄嶺,相傳古時歐冶子於此鑄五劍,其嶺下有寺名資壽,其陽坡朝暮常有日,產茶奇絕,故謂之日鑄茶。宋代起日鑄茶就列為貢品,不少文人墨客也為此吟詩贊賞。
日鑄茶細采精製,明代聞龍《茶箋》中就對日鑄茶的採製作過詳盡的記述:
茶初採摘時須揀去枝梗老葉,唯取嫩葉,又須去尖與柄,恐其易焦,此松羅法也。炒時須一人從旁扇扇,以去熱氣,否則黃色、香味俱減,炒起出鍋,置大磁碟中仍須急扇,待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鍋文火炒干入焙,並揉到其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
現代珠茶的採制與上述的日鑄茶相仿,鮮葉採下後,經過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對鍋、做大鍋而製成。過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現在已實現制茶全程機械化。
平水珠茶,也稱圓茶。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活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珍珠。用沸水沖泡時,粒粒珠茶釋放展開,別有趣味,沖後的茶湯香高味濃,珠茶的另一特點是經久耐泡。
珠茶出口歐洲和非洲不少國家,有穩定的市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
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鐵觀音茶的採制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
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鍾,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祁紅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祁門一帶歷史上很早就盛產綠茶,從事茶業者人數眾多,唐咸通三年(862年), 司馬途《祁門縣新修閶江溪記》稱:
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黃而香」。祁門在清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據傳,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里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我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
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在英國受到了皇家貴族的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
婺綠
婺綠是指江西婺源的綠茶,婺源建縣於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後一直屬於徽州(上溯屬歙州、新安郡)管轄,
至1934年從安徽劃入江西,1947年又重劃回安徽省,1949年復劃歸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綠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製加工統稱「屯綠」出口。
江西省婺源縣是一個多山地區,境內群山逶迤,煙雲繚繞,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很適宜於茶樹的生長。早在唐代就是一個「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的著名茶區,素有「茶鄉」之稱。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清代何潤生《徽屬茶務條陳》中記載:「徽屬產茶以婺源為最,每年約銷洋庄三萬數千引」(一引為50公斤)。1937年,朱美予《中國茶業》中稱:「皖南產茶區,六縣中婺源面積之大,產量之多,推為第一」。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中贊道:「婺源茶不獨為路庄綠茶中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中品質之最優者」。「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為婺源綠茶之特色。宋代,「婺源謝源茶」是全國六大名茶絕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間,靈山的「天竹峰茶」被列為貢品。
清朝,婺源綠茶以「屯綠」品牌出口獲得盛譽。尤其是婺源東鄉的「四大名家」茶更為出名,它們是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園茶。當時與婺源「四大名家」同時有名的還有祁門東鄉的「四大名家」、休寧的「四大名家」。
婺綠(屯綠)採摘一芽二、三葉至一芽三、四葉。經殺青、揉捻、炒干製成毛茶,再經精製後製成精製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貢熙、秀眉、特針、雨茶、綠茶片等。
婺綠(屯綠)成品茶以珍眉為例,外形條索緊結壯實,色澤灰綠光潤,
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熟栗香高長鮮爽,滋味濃醇回甘。婺綠(屯綠)是我國出口眉茶拳頭產品,主銷摩絡哥、阿爾及利亞、馬里、利比亞、茅利塔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滇紅
滇紅是雲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滇紅工夫茶芽葉肥壯,金毫顯露,湯色紅艷,香氣高醇,滋味濃厚。滇紅工夫茶於1939年在雲南鳳慶首先試製成功。據《順寧縣志》
記載:
「1938年,東南各省茶區接近戰區,產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積極開發西南茶區,以維持華茶在國際上現有市場,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順寧茶廠
(今鳳慶茶廠),籌建與試制同時並進」。
當年生產15噸銷往英國,以後不斷擴大生產,西雙版納勐海等地也組織生產,產品質量優異,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雲南產茶歷史悠久,唐宋時普洱茶就已大量生產,至今普洱沱茶、餅茶、方茶、緊茶仍有相當數量的生產與銷售。雲南是古茶樹分布最多的地方,樹齡千年以上、樹高數十米的大茶樹仍有不少數量。從這些大茶樹演化選育出的雲南大葉種是製造紅茶的優良品種,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強,芽葉肥壯,茸毛多,製造出紅茶,金黃毫多而顯露,滋味濃醇鮮爽,是我國出口紅茶的姣姣者。
滇紅產區主要是雲南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0多個縣。
滇紅工夫茶採摘1芽2、3葉的芽葉作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而製成;滇紅碎茶是經萎凋、揉切、發酵、乾燥而製成。工夫茶是條形茶,紅碎茶是顆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後者滋味強烈富有刺激性。
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主銷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各國和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各大城市。滇紅的品飲多以加糖加奶調和飲用為主,加奶後的香氣滋味依然濃烈。沖泡後的滇紅茶湯紅艷明亮,高檔滇紅,茶湯與茶杯接觸處常顯金圈,冷卻後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後渾現象,冷後渾早出現者是質優的表現。
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以1芽1葉為主製造而成,成品茶條索緊直肥壯,苗鋒秀麗完整,金毫多而顯露,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濃透明,滋味濃厚鮮爽,香氣高醇持久,葉底紅勻明亮。最適宜作高級禮品。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
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貳』 渚茶喝好不好
看要喝隔夜茶喝涼茶喝幾自
茶故鄉早唐代前產茶葉便通陸路及海運式遠銷各首先達本韓傳印度亞區明清期傳阿拉伯增島17世紀初期茶葉遠銷至歐洲各層社貴族、紳士都養喝茶習慣共絲綢及磁器已經全世界代名詞
茶故鄉
茶故鄉所茶真再熟論帝王相文墨客儒、道、釋三教九流挑夫販夫與茶結解緣俗語說:早晨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僅內民邊疆少數民族同茶北游牧民族用奶茶西藏民喜用酥油茶南少數民族飲鹽巴茶見茶早已各族民割部
茶用飲、葯、菜餚;茶禮至宮廷茶儀至文茶、禪院茶宴至民間婚俗、節俗處茶自唐降代代完善至央政權控制番邦略曰茶馬互市
茶飄洋海香溢五洲現今發現茶路溝通外文化所起作用比絲稠路遜色
飲茶像現簡單古飲茶道藝茶術茶文化所體現儒、道、佛各家思想精髓物質形式與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禮儀結合巧妙讓嘆觀止
陸羽茶經
陸羽字鴻漸;名疾字季疵自號桑 翁號竟陵於唐玄宗元間復州竟陵郡(今湖北省門縣)元、寶間號稱唐朝盛世家富強域內安寧陸羽便面臨著種種幸據《新唐書》《唐才傳》記載陸羽棄自幼父母撫養籠蓋寺尚積公師所收養積公唐代名僧《紀異錄》載唐代宗曾召積公入宮給予特殊禮遇積公茶所陸羽便藝茶術
公元775(寶十四)安史亂爆發唐朝進入亂安期二十四、五歲陸羽隨著流亡難民離故鄉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較北相安寧 陸羽自幼隨積公師寺院採茶、煮茶茶早發濃厚興趣湖州名茶產
陸羽帶搜集少關茶產、製作材料潛研究寫作陸羽終於結束流浪於元初結廬於湖州苕溪經努力終於寫第部茶專著第部茶文化專著----《茶經》初稿陸羽二十八歲公元763持續八安史亂終於平定陸羽《茶經》作修訂親自設計煮茶風爐平定安史亂事鑄鼎標明聖唐滅胡明造表明茶樂樂闊胸懷
陸羽《茶經》部關於茶葉產歷史、源流、現狀、產技術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綜合性論著既茶自科著作茶文化專著
《茶經》共十章七千餘言、、三卷十章目: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飲、七事、八、九略、十圖
源概述茶主要產及土壤、氣侯等環境茶性能、功用;二具講製作、加工茶葉工具;三造講茶製作程;四器講煮茶、飲茶器皿;五煮講煮茶程、技藝;六飲講飲茶、茶品鑒賞;七事講飲茶歷史;八詳細記載產茶盛並品評其高記載全四十餘州產茶情形於自甚明十州產茶亦實注;九略講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完備何種情況省略何種:野外採薪煮茶火爐、交床等必講究;臨泉汲水省若干盛水具式茶宴城邑王公門二十四器缺則茶廢矣
陸羽主張要各項內容用圖繪畫幅張陳於座隅茶喝著茶看著圖品茶味、明茶理神爽目悅與端瓢碗幾口灌意境自相同
總五、六、七三章集反映陸羽所創造茶藝茶道精神煮茶程僅陸羽藝術化且運用五行說強調煮茶應注意水質、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製封存待用使精華散越火用嘉木炭忌膏木、敗株水用山乳泉涓涓江流離市深井煮茶講究三沸要欣賞其波翻浪涌美妙情景保其華觀其色品其味
陸羽說:萬物皆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食食與酒皆精極說衣食住行都要表現高尚審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流傳著許與茶相關民俗傳說千百隨著間斷推移故事已經湮沒浩瀚歷史河些至今津津樂道
雷響茶罐罐茶
聚居雲南省怒江僳僳族喝雷響茶風習其制:先用能煨750克水瓦罐水煨再餅茶放瓦罐烤香瓦罐水加入瓦罐熬茶五鍾濾茶葉渣茶汁倒入酥油筒內倒入兩三罐茶汁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核桃仁、花米、鹽巴或糖、雞蛋等塊洞放火燒紅鵝卵石放入酥油筒內使筒內茶汁作響猶雷鳴般響聲馬使勁用木杵抽打使酥油霧狀均勻溶於茶汁打倒趁熱飲用
居住西北部族飲茶式更種其奇特喝罐罐茶罐罐茶用炒青綠茶原料經加水熬煮煮茶先罐盛半罐水放火爐沸騰放入茶葉五至八克邊煮邊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浸經二至三鍾再向罐內加水至八滿直至茶水再沸騰即傾湯入杯由於茶汁濃宜用杯已習慣飲濃茶具提精神、助消化、病魔、保康健處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源
工夫茶顧名思義花間二講究本領歷史悠久據說由福建杯茶演變宋代層社鬥茶風盛行誰家買茶要請客賓客茶或帶媲美或請暗鬥種風氣逐步演變茶農、茶商試茶評茶由於品茶喝太難受杯改杯濃杯茶工夫茶雛形潮汕魚米鄉喜歡飲濃茶杯茶由茶商傳入潮汕久漸漸茶具、茶葉沖泡技術越越講究形獨特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套玲瓏剔透袖珍茶具:稱茶室四寶玉書 (水壺)、潮汕爐(燒火爐)、孟臣罐(紫砂茶壺)若琛甌(瓷杯)茶洗、茶盤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燒炭茶選高級烏龍茶
工夫茶沖功;
工夫茶沖功講技巧概括洗潔器具、納茶、沖點、割沫、淋壺、熱杯、斟茶等即先洗潔器具用水茶壺內外燙熱再放入茶葉取粗者填壺底滴口處細末間再粗蓋面沖水居高臨俗稱高沖其作要急緩並做三點俗稱鳳凰吐水三點表示客敬意見茶沫溢壺面提蓋沫割第沖泡茶湯含茶塵倒掉用;再取沸水沿壺邊沖入免沖破茶膽;蓋蓋再熱湯遍淋壺其沫壺外加熱使茶香氣更濃淋壺燙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家外家探親剛家母親先熬水土茶讓喝防止水土服
水土茶配料:取點院內土點鹽再加茶葉再取近家井水用砂罐偎十鍾茶雖些苦澀喝能保門 家平安事離家要包包故鄉土、鹽、茶囑咐異鄉用水煨飲幾慢慢適應水土
茶求婚
茶僅招待客佳品談情說討親嫁離茶居住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伙第姑娘家相親姑娘熱情給求親伙敬茶茶湯內放糖或蜂蜜等表示姑娘喜歡門親事;若茶湯濃苦說明姑娘願意
:獨龍族男青看某姑娘伙要請能說道威望已婚男媒媒要提茶壺、茶缸茶葉姑娘家並快作茶壺灌水放火塘燒取茶葉茶缸姑娘家碗架取碗姑娘家都圍坐火塘邊
水媒茶水倒碗內按姑娘家輩份順序每放碗接著始說婚事說深夜茶水熱冷冷變熱姑娘家喝;說婚第二晚連續三晚若茶水仍沒喝說明姑娘家同意門親事姑娘家家都喝茶門親事雙約定間舉行訂婚事宜
茶館與茶攤
茶館與茶攤都專門用喝茶茶館與茶攤相比經營飲茶式同茶館設固定場所品茶、休閑等茶攤沒固定場所季節性、流式主要往行解渴提供便
茶館由已久據記載兩晉已茶館茶館稱呼見於江流域;兩廣稱茶樓;京津稱茶亭外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稱謂
今茶館致:
()歷史悠久茶館保存舊風格;
(二)六十代新建茶室採用現代建築四周輔假山、噴泉室內鮮花、字畫並瓜、糖等;
(三)露茶室、棋園茶座、音樂茶座等 四川蓋碗茶茶館
四川茶故鄉茶品類繁飲茶風行茶館林立
四川盛行自斟自飲蓋碗茶蓋碗茶選用茉莉花茶、龍井等品茶葉且蓋碗銅壺別講究蓋碗用茶蓋茶沏蓋快泡茶味;二用作割茶碗飄浮泡沫;三用涼茶(即茶蓋反扣倒入茶汁)便於快飲解渴茶船用托茶、端茶茶碗、茶蓋、茶船托三位體既實用美觀另外燒水壺選用銅壺燒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強
四川茶館且具特色早晨進茶館直坐晚關門照沏茶增加收費整僅收茶費所茶館熱鬧休息、娛樂、傳通訊息、進行交易場所每都茶熱氣、香味進行
音樂茶座
音樂茶座既品茶娛樂文化場所唐代已先例其式現卻二十世紀事特別八十代隨著改革放及內外文化交流斷加強些城市音樂茶座應運
音樂茶座般選擇幽雅場所並配柔采燈光飲茶品點欣賞文藝內容音樂茶座形式內容豐富品茶自娛約幾朋友音樂伴奏翩翩起舞;啜飲納涼同進行各種交流
清 飲
類飲茶風習漢民族居住區見其直接用水沖沏茶葉用茶湯添加任何佐料強調香真味貴保持茶純粹本色既像歐洲匆匆忙忙飲盡;像本茶道循規蹈矩趨向化眾化漢民族飲茶獨特道能代表漢民族清飲雅賞風習細啜烏龍緩品龍井啜烏龍用若深甌杯品茶先聞其香覺清香撲鼻接著傾茶湯入口含口旋啜其味頓覺舌余甘旦茶入咽喉嘖嘖味鼻口香咽喉津再試三杯令怡情悅性
品龍井用色透明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先觀茶姿、湯色見翠葉碧水相映交輝旗槍簇立其間;再聞其香覺清香四溢沁肺;賞其味覺飲甘醇飲味甘甜齒頰留芳
倒勾茶與八寶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庸帶向產名茶古丈毛尖、保靖嵐針、庸茗翠帶種制特殊倒勾茶山寨土家族翠綠青蔥肥壯茶葉摘攤晾乾葉片周圍用勾均勻勾尖彎向葉柄故稱倒勾茶再用滾水茶葉倒水燙掏起攤竹席曬干使茶葉由綠色變紫砂陶紅色扎盛入竹籮內蓋嚴吊通風處便倒勾茶
八寶茶
甘肅及寧夏族自治區都三炮台碗泡八寶茶招待親友現代城市茶館內飲八寶茶已普遍漢族漸漸沾染種飲茶習俗所謂三炮台其實習慣使用連蓋茶碗底座碟三件西北稱三炮台用種茶具泡茶蓋保溫端起喝茶燙手至於所稱八寶茶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紅棗、桂圓、白葡萄乾包核杏等摻合起沖飲;甜香滋補作用
七軒茶
部南部區流傳著喝七軒茶風俗習慣尤安徽省蘇州帶盛行
所謂七軒茶向同姓氏七戶家收集七種茶葉其實按照古規矩應該向百戶家收集茶葉由於百戶太所才改象徵性七戶家據說讓孩喝些茶葉所泡茶便能終保持身體健康所父母輩通孩健康舉行七軒茶儀式;且喝種茶治療胃病僅孩利益據說收集茶間選立夏
外種添盆儀式剛孩身邊放置張茶幾茶幾盆盆放著雞蛋(稱喜)龍眼肉、荔枝、花、胡桃等另加放株蔥、姜、團艾草、碗清茶旁邊再置肥皂、梳、刷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屬於烘育型綠茶名茶產於安徽省歙縣黃山素香味馥郁滋味醇甜古今聞名
歙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新安江游;黃山縣境西北著名風景區山勢雄偉峭壁穿雲林木叢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土層深厚肥沃面腐殖物黃山毛峰茶樹海拔700—800米山間蔭蔽高濕自環境雲蒸霧罩 受寒風烈侵蝕歙縣種茶歷史悠久據《徽州府志》記載:始宋嘉興明隆慶早300前黃 山毛峰已聞名於世
黃山毛峰採摘及加工精細採摘期清明至穀雨間特級茶採摘初展芽葉;級茶採摘初展芽葉穿二葉;二級茶採摘展芽二葉初展芽三葉;三級條採摘展穿二葉穿三葉採摘鮮茶製作前要嚴格揀剔剔葉、莖攤晾爾進行加工加工採取烘青綠茶制要求嚴格經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每道工序都嚴格規定殺青要求鮮葉鍋撒翻快手勢輕使茶色均勻、殺青透徹揉捻採取邊炒邊揉加整條能芽葉揉碎白毫能受損條索捲曲緊實烘烤主要控制火候要求溫度適勤炒勤翻免烘焦破壞香味黃山毛峰外形細嫩扁曲白毫顯露形似雀舌色澤油潤光滑芽葉肥壯、綠徽黃沖泡水色清澈明凈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鮮爽味甘甜沁脾
麻姑綠茶
麻姑綠茶江西省四名茶茶樹八百至千公尺雲霧山故稱麻姑雲霧茶
麻姑山位於江西南城縣城西南約五公處麻姑綠茶產於山五郎坳帶五郎坳處麻姑山山巔山植覆蓋良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射間短茶樹佳環境由於採制工藝精湛獨制茶葉質優良沖泡湯色翠綠飲齒頰留芳令曠神恰
關於麻姑綠茶由民間流傳著趣故事:東漢期麻姑仙道於山間親手採摘細嫩茶葉用麻姑山仙泉杓泉水煮待客於稱麻姑綠茶仙茶
顧渚紫筍茶
顧渚紫筍茶傳統名茶產於浙江省興縣顧渚山
渚山坐落於興西北東濱太湖三面山巒連綿雲霧彌漫氣候溫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山清泉流種獨厚態環境產紫筍茶創造理想條件
顧渚紫筍茶名茶產制歷史悠久品種唐陸羽《茶經》已所記載;唐代宗廣德間(公元763-764)湖州興紫筍茶並列貢茶
第二品唐德宗貞元間(公元785-8O4)顧渚山設規模宏貢茶院事採制夫役旺產期達三萬;固定製茶工千餘茶院內用於置茶碓房屋達三十間烘焙工場百餘所紫筍茶作貢茶直延續明代洪武八(公元1375)革罷前達六百久
顧渚紫筍茶芽葉細嫩葉芽相抱緊裹筍色澤翠綠毫香 蘭意幽沖泡茶湯色澤茵其味甘醇鮮美蘭花香1979浙江省名茶評議顧渚紫筍茶列類名茶;1986全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選顧渚紫筍茶評全名茶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稱魚鉤茶、雀舌茶產於貴州省都勻市素干茶綠帶黃湯色綠透黃葉底綠顯黃三綠三黃特色著稱其品質優佳形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19826月全名綠茶評比名列全第二 都勻市貴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首府位於貴州省南部市區東東山西鄰龍山都勻毛尖主要產團山、黃山、哨腳、槽帶四季氣候怡平均氣溫十六度平均降水量千四百毫米加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酸性或微酸性內含量鐵質磷酸鹽些特殊自條件僅適宜茶樹且形都勻毛尖獨特風格.
明代都勻產魚鉤茶、雀舌茶列貢茶18世紀末都勻毛尖始口行銷外1915巴拿馬際賽獲獎
都勻毛尖採用清明前數內剛葉或二葉展葉片要求葉片細短薄嫩綠勻齊都勻毛尖茶經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焙乾等四道工序精製作品毛尖茶芽尖細呈條索狀白毫特色澤鮮綠品質潤秀香氣清嫩滋味醇厚味甘甜
辰州碣灘茶
辰州碣灘茶產於湖南省西部沅江游沅陵縣沅陵古屬辰州府管轄茶源於沅陵縣碣灘山故名碣灘茶早唐代色、香、昧、形俱佳聞名並列貢茶
辰州碣灘茶鋒苗油潤色澤翠綠條勻緊實銀毫顯露;沖泡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葉底嫩勻香味持久;沖水葉游杯三起三落魚似蝦富情趣
辰州碣灘茶綠茶毛尖兩種極品碣灘茶採用傳統工藝精製選料講究工藝嚴格要求用芽葉初展勻嫩致鮮葉原料;加工製作須經攤青、炒青、揉捻、整形焙烘等五工藝流程十道工序其炒青整形乾燥兩道工序尤講究要求炒鍋干凈燃料用煙木炭殺青、揉制必須採用手工操作保證品茶質量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十名茶產於浙江杭州市西湖龍井名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聞名於世外
西湖既游覽勝茶葉主要產區產茶已千二百歷史唐代陸羽著《茶經》已杭州錢塘竺靈隱二寺產茶記載宋朝寶雲山產寶雲茶、竺香林洞產香林茶竺白雲峰產白雲茶都列貢茶清乾乾隆皇帝江南曾杭州獅峰胡
公廟品飲龍井茶贊絕口並覽鄉民採茶焙制御制觀採茶作歌題吟頌道:
村男接踵層椒假售雀舌鷹爪
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
漫炒細焙第辛苦工夫殊少
西湖龍井茶產遍及西湖周圍群山其獅峰、龍井所產茶葉品質佳峰巒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蔥郁氣候怡;四季明、雨量均勻特別春茶期間經細雨蒙蒙漫山遍野雲霧繚繞營造茶樹發育特別需要利
西湖龍井茶採摘加工技藝相講究每春茶農四按檔採摘青葉清明前三採摘稱明前茶茶嫩芽初迸同蓮故叫蓮茶斤干茶三萬六千顆嫩芽西湖龍井茶珍品清明穀雨前採摘叫雨前茶茶柄片葉形狀似旗茶芽稍形狀似槍故稱旗槍立夏採摘叫雀舌再月採摘茶謂梗片西湖龍井茶加工炒制原料等級同加工技術盡相同產品各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採取手工炒制鮮嫩條芽八十度溫度加工要求保持茶葉顏色、香味美觀炒茶每鍋能炒二兩熟練炒茶能手能炒二斤干茶
蒙頂茶
蒙頂茶亦稱蒙頂甘露茶屬於綠茶類產於四川名山縣蒙山頂故名蒙頂茶種茶緊卷毫色澤翠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味醇甘;沖泡湯色綠黃透明清亮飲清香爽口沏二遍水越發鮮醇齒頰留香
蒙山雄踞邛崍山脈東峨眉山南相嶺西靠夾金山北臨都盆青衣江山腳繞山勢巍峨壑絕瀑懸;林木蒼翠雲蒸霧漫每初
春煙雨蒙蒙雨季達九月降雨量約二千二百毫米種獨特自環境茶樹理想所產茶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條形細緊顯毫色澤碧綠光潤;茶湯清亮、深泛綠、淺含黃茶葉條條伸展芽葉清晰辨具高山茶獨特風格
蘇州花茶
江蘇蘇州浙江金華福建福州花茶三著名產其江蘇蘇州所產花茶佔全三今蘇州花茶除銷售全各外暢銷世界四十家區
花茶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品綠茶綠茶類炒青、烘青、三種茶葉原料配清香馥郁甜潤香花經工藝窖制花茶既茶葉清香爽口鮮花芬芳與甘醇, 故香茶美稱蘇州花茶主要品種: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外較少應市桂花花茶、臘梅花茶、蕙蘭花茶等品種每品種都各特色同茶客所偏
期蘇州花茶窖制向選料講究、工藝精細措施嚴謹享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區提供春茶主經篩、烘、簸、扇_揀芯末剔梗、黃片等道工序精製窖花用茶坯窖花均茶花收獲節進行茶花屬於氣質花香氣隨著鮮花放揮發
蘇州花茶具鮮、靈、爽、醇獨特風格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茶湯黃澈葉底嫩柔香氣幽雅浮味爽清冽味悠品飲能明顯體現鮮爽、靈快、濃郁特點1986全花茶、烏龍茶評選蘇州茶廠級、二級花茶評優質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精選優質烘青綠茶配進香花經窨制;茶、花並艷秀麗氣香汁清滋味清遠醇
清朝咸豐間(公元18511861)始量產1933前極盛期產花茶達十五萬擔省內外各茶商雲集福州產經營花茶八十餘家
福州花菜根據所用鮮花種類同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花茶等其茉莉花茶品質佳花香濃烈鮮靈持久;茶湯醇厚顯香湯色黃綠明亮且耐泡茶尤北廣消費者喜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
1、茉莉毫原料選自高山,芽葉肥壯、毫白茶良種於首春茶芽初伸采其毫芽再配用伏暑前採摘優質茉莉花經七窨提1979全茉莉花茶評比評優茉莉花茶;
2、茉莉銀毫六窨提制口茉莉花茶珍品;
3、茉莉春風經五窨提制口外銷優質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細似雀鳥舌故名花茶高檔產品;
5、榮莉明前採用清明前採制烘青綠茶故稱明前綠
6、茉莉龍團茶葉外形緊結呈圓珠形香味濃厚特別耐泡茉莉花茶級產品
福州花茶別綠茶或烏龍茶加同香花經拼(依等級按比例配入茶坯鮮花)、通花(即適溫度散熱)、收堆、起花、烘乾、提花等道工序窨制.
祁 紅
祁紅即祁門紅茶產於安徽省祁門縣著名傳統工夫紅茶外形似條索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雋厚際紅茶市場----英倫敦祁紅列茶葉英豪享群芳盛譽1915巴拿馬萬博覽祁紅曾獲金質獎章獎狀1980全輕工產品評獎祁紅特級、級二級均榮獲家金質獎章;1986全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選祁紅評名茶
祁門縣位於安徽省南端峰巒起伏山勢陡峭;高山密林布峽谷山樑丘陵山坡茶園屏障祁門產茶唐代?br>參考資料:
『叄』 十大名茶的名字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1、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2、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浉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台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
3、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歷史。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
特級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清明節前採制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西湖龍井茶與西湖一樣,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結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4、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中國名茶之一。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於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
5、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6、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紅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岩骨花香。
7、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製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後」。
8、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還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脂減肥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效與作用。
9、鐵觀音
鐵觀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葯效成分,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於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形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3)馬鞍山徽姑娘茶園擴展閱讀
十大名茶的其他說法:
1、1959年中國「十大名茶」評比會將西湖龍井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2、1999年《解放日報》將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雲南普洱茶、福建雲茶、江西雲霧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3、2001年美聯社和《紐約日報》將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西湖龍井、都勻毛尖、廬山雲霧、安徽瓜片、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4、2002年《香港文匯報》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肆』 哪裡可以找到清澤普之惠神器中海毛蟲問題的答案
神器之清澤譜之惠保護龍超(海毛蟲答題大全)
1古琴的音色有泛音、散音和什麼? 答案:按音
2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國傳統音樂節奏中的 強拍
3<<掀起你的蓋頭來》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維吾爾族)
4象腳鼓是哪個民族的打擊樂器? 傣族
5「黃鍾」、「大呂」的意思是: 音律
6大多數古琴有多少根弦: 七弦 唐朝的古琴也是七根弦
7以下屬於中國是:古樂基本音階答案 徵()
8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摔的是什麼樂器 瑤琴
9十面埋伏 所用的樂器是: 琵琶
10以下屬於有嵇康創作,被稱為「嵇氏四弄」的琴曲是 長清
11以下樂器與「琵琶」在演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 箏
1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描述的是哪種樂器() 琵琶
13以下哪種樂器是龜茲樂器 羯鼓
14下面哪種不是古代的樂器 鏜
15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樂器是哪一類 吹奏樂器
16音律的風格情趣劃分,與陽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 下里巴人
17下列古代樂器中,屬於少數民族樂器的是 馬頭琴
18葫蘆絲」是我國古代哪地區常見的民族樂器 西南
19「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常用樂器 蒙古族
20以下樂器與「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 嗩吶
21下樂器與「琵琶」在演奏方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 箏
2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描述的是哪種樂器 琵琶
23二胡」是民間常見的拉弦樂器,它的琴弦數目是 兩根
24民族樂器「葫蘆絲」按演奏方式劃分屬於 吹奏類樂器
25以下中國古代樂器,按常見大小計算,最小的是 木魚(最大的是編鍾)
26中國戲曲中的人物角色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以下哪一個是女角色的女統稱 (旦)
27京劇中的旦行中穿短裳的是 (花旦)
28元曲四大家是哪四個?馬致遠,白樸,鄭光祖,關漢卿
29關於琴的古代故事「說琴諫國王」 所說的是 鄒忌諫齊王
30琵琶頂部的「弦軸」作用是 調節音高
31《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歌 蒙古族
32一般古琴的琴面是什麼做的 桐木
33以下中國古代樂器,按常見大小計算,最大的是 編鍾
34進行京劇表演的戲院,在清朝最早叫 茶園
35五音是(宮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36吹奏橫笛的正確口型應該是(嘴角向兩邊)
37葫蘆絲 華南地區(雲南) 西南
中國古代樂器馨的質料主要是? 黃銅,(石灰石),貝殼,鐵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滇西傣族地區,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中也較為流行
38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的是? 孔雀東南飛
39古琴琴面鑲嵌的十三個蚴鈿的圓點叫? 徽
『伍』 福州的民風民俗(詳細)
德昂族「潑水節」
■ 節日時段
公歷4 月中旬左右
■ 節日來源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准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 慶祝方式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歷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陸』 茶的散文
朋友,好久不見,今天是否有空,陪我去喝杯茶,做一會兒閑人,去喝一杯「散文茶」,為我、為你、為健康!
曾幾何時,我們變得異常忙碌起來,「忙」字「累」字成了高頻詞,喝茶於我變成了「奢侈」,變得功利起來,即使去杭州出差,也會忍心與「龍井」擦肩而過,歸根結底是因為忙。
因為忙,捨不得「浪費」時間,於是決定把喝茶閑聊、天南地北的時間統統給省了,總以為這樣就可以用這段時間來做很多事,可是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煩躁和焦慮,從未有過的郁悶無處排解,做事效率沒見提高,可口腔潰瘍卻接踵而至。還時時會不由自主地唱起「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我開始懷念那杯久違了的「散文茶」。
不記得哪位茶友說過,喝茶就像文人寫文章,也是有體裁之分的。我覺得小說太冗長,我等喝不起;戲曲太吵,不適合在茶室;雜文太雜,有點亂,有時還太激烈;我鍾愛散文的飄逸脫俗,抒情文采,她可長可短,有感而發。忙累之餘,與一、二知己小聚一處,論茶味、談世情、聊古今,酣暢淋漓的溝通,就像經歷一次心理治療,讓人變得輕松、剔透起來。
淺啜慢飲中,可以探探「茶」字的長壽秘訣。茶字草字頭,與「廿」相似,中間的「人」字與「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於一百零八歲。於是自己也彷彿從茶味中咂出健康「茶壽」的韻味來。
「龍井」、「碧螺春」歷來都是綠茶中的極品,氣質典雅,高貴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撮投入杯中,開水一沖,雀舌般的芽葉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湯色明亮。綠茶的風采與風韻一覽無餘地展現在眼前,品一口香茗,於是人也顯得寧靜祥和、高貴脫俗起來。
春天來了,泡一壺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都很不錯。花茶是綠茶和紅茶的混合體,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卻將所有的芬芳無私地沁入你的心脾。細細啜飲,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變得平易與親和起來。
「喝茶之意不在茶」,我鍾愛這餘味深長的散文茶,是因為她能怡情悅性,消煩去躁,使我身心舒展;她能清心醒腦,其樂融融,使我振奮精神。誰都明白:有了健康,才能贏得將來、擁有明天!別猶豫了,一起去喝杯散文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