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劉浩

馬鞍山劉浩

發布時間:2021-04-11 16:41:34

1. 岳飛生平

抗金大將。非常愛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牆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於十多年後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此後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導抗金戰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雲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尋又升統制」。岳飛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佔新鄉(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後,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後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於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等地戰勝金兵;又先後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於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統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兵1萬餘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十餘合,直戰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制陳淬戰死,岳飛率部退屯鍾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統率的金軍主力作戰。此戰為「建炎三大戰」的首次重大戰役。雖然由於主要將領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於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也」。除此次建康之戰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也」。金軍佔領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又轉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後一段時間的根據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後撤的金軍於靜安鎮(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兵從側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後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制。此時,南宋「假(借)權宜以收群盜」,設置鎮撫使。「上供財賦權免三年,余聽帥臣(鎮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許以能捍禦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的江淮、江漢地區普遍設置鎮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並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於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並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後,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後,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後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後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制,於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後,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後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佔領的郢州(今鍾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後以新收復地區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後軍長官官銜也由統制升為都統制,並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鍾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於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採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於如期鎮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士,幾支官軍也歸並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後護軍,中軍統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於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採取進攻的態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也是最後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進入偽齊統治區,部將牛皋攻佔鎮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佔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陝西)等地,楊再興攻佔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於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治。面對南宋進攻態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軍侵宋遭金拒絕後,自行發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並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製造偽齊與金朝聯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於派系斗爭,致力於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並調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於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兵力東下,江漢地區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後擊敗偽齊軍,並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於所帶軍糧不多,難於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由於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於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願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

2. 急!求岳飛簡歷!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牆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於十多年後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此後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導抗金戰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雲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尋又升統制」。岳飛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佔新鄉(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後,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後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於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等地戰勝金兵;又先後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於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統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兵1萬餘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十餘合,直戰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制陳淬戰死,岳飛率部退屯鍾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統率的金軍主力作戰。此戰為「建炎三大戰」的首次重大戰役。雖然由於主要將領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於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也」。除此次建康之戰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也」。金軍佔領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又轉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後一段時間的根據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後撤的金軍於靜安鎮(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兵從側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後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制。此時,南宋「假(借)權宜以收群盜」,設置鎮撫使。「上供財賦權免三年,余聽帥臣(鎮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許以能捍禦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的江淮、江漢地區普遍設置鎮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並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於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並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後,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後,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後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後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制,於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後,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後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佔領的郢州(今鍾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後以新收復地區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後軍長官官銜也由統制升為都統制,並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鍾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於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採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於如期鎮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士,幾支官軍也歸並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後護軍,中軍統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於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採取進攻的態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也是最後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進入偽齊統治區,部將牛皋攻佔鎮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佔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陝西)等地,楊再興攻佔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於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治。面對南宋進攻態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軍侵宋遭金拒絕後,自行發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並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製造偽齊與金朝聯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於派系斗爭,致力於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並調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於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兵力東下,江漢地區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後擊敗偽齊軍,並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於所帶軍糧不多,難於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由於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於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願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岳飛雖持反對態度,在上表中稱:「唾手燕雲,正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宰相(獨相)秦檜「見之切齒」。但岳飛依舊因議和而援例陞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這年夏季的一天一陣驟雨之後,岳飛在鄂州衙署憑欄遠眺,但見滔滔大江滾滾東流,心潮洶涌澎湃,不勝感慨,前些時他上表反對議和時的心情,此時更為激烈,發為心聲,高聲吟唱了後來成為千古絕唱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毀約犯宋,面對金軍的全面進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順昌(今安徽阜陽)保衛戰,劉錡擊敗金軍主帥宗弼的精銳部隊,遏制了金軍南犯的矛頭。岳飛此時已官進少保、職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當順昌形勢嚴峻時,岳飛奉詔進援,岳飛曾派張憲、姚政率部趕往順昌。當宋高宗被迫應戰時,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帥雖都加了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但實際只要求諸軍抵擋而非進攻。所以,隨即派遣官員以計議軍事的身份分別前往三大帥處,傳達宋高宗的意圖。當前往岳飛處的計議軍事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御札」趕到湖北、京西宣撫司所在地鄂州時,岳飛早已依照既定計劃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虛追到德安府(今安陸)才見到岳飛,除了轉交宋高宗的「御札」外,還告訴岳飛「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從。是時諸軍皆已進發,若虛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輕動,既已進發,若見不可進,則當以詔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岳飛開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的軍事行動。六月間,救援順昌的張憲、姚政,由於劉錡已打敗金軍,張憲、姚政即轉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魯山(今屬河南)。閏六月間,張憲、傅選等打敗金軍韓常後收復潁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皋等打敗從開封來援的金軍並收復陳州(今淮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又被駐守部隊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今屬河南),前鋒距離金軍指揮中心只有幾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義軍李興等配合下,收復宋西京洛陽。正當前線不斷取得勝利之時,金軍偵察到岳飛的指揮部郾城(今屬河南)只有少量騎兵駐守,金軍主帥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1.5萬,自開封奔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飛的指揮中心。經過一場惡戰,倚以屢勝宋軍的拐子馬(側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指重裝騎兵),都被打得大敗,金軍終於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斷企圖進攻郾城,岳飛親自率軍出戰,殺敗金軍(參見郾城之戰)。小商橋(郾城北)之戰,楊再興、楊蘭、高林等以少敵眾,英勇戰死,張憲率援軍趕至,再次大敗金軍。宗弼又改而攻擊潁昌以切斷岳飛與前方部隊的聯系,經過大半天的惡戰,也被守城的將士打得大敗。還可能有一支小部隊一直進到離開封45里的朱仙鎮(今開封西南)一帶,並打敗了金兵。此次岳飛北伐中原,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宋高宗、秦檜不僅不支持岳飛的抗金戰爭,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飛措置班師。此時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錡等軍已先奉詔退兵,岳飛如果不退兵,將面臨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險惡形勢,岳飛只得也退兵。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金軍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飛奉詔進援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宋金「柘槔之戰」,楊存中、劉錡大敗金軍。楊沂中、王德隨後雖因輕敵在濠州遭金軍伏擊而敗,但金軍畢竟還是渡淮北撤,說明只就抵抗金軍的南犯而言,依靠劉錡、楊沂中、王德等將領也已足以應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論功行賞,三大將被收兵權,同時罷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升任樞密使,岳飛升任樞密副使。而更大的陰謀是,秦檜對堅持抗金最力的韓世忠、岳飛進行陷害。秦檜首先將矛頭指向韓世忠。胡紡首先向秦檜秘告,韓世忠親校耿著企圖鼓動兵變,以迎韓世忠回楚州重掌軍權。秦檜立即逮捕耿著並嚴刑拷打,陰謀以此陷害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閱韓世忠軍馬時,岳飛得知耿著的冤獄並隨即寫信告訴韓世忠,由於得到宋高宗的庇護,終於使秦檜陷害韓世忠的陰謀落空。岳飛又反對剝奪劉錡的兵權,更加深了秦檜對岳飛的仇恨。當金朝表示和談的意圖時,岳飛仍不顧安危上奏反對求和,秦檜在加快求和的過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飛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飛已感到形勢的險惡,自請免職,隨即被罷去樞密副使,但並沒有能延緩秦檜陷害岳飛的步伐。九月,一起類似陷害韓世忠的陰謀終於發生,秦檜黨羽指使岳飛部將王俊,向都統制王貴「告副都統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王貴立即向樞密使張俊報告,張憲隨即被逮捕,後又誣陷「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後謀反」。岳飛及子岳雲即被投入大理寺獄審訊,秦檜決心殺岳飛以警告所有敢於反對求和者。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指出:「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這既可能實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檜編造,藉以促使宋高宗下殺岳飛的決心。秦檜派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岳飛脫衣露出少年時母親姚太夫人刺寫在背上的「盡忠報國」,「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秦檜見何鑄不治岳飛謀反罪,就改派萬俟■審訊岳飛。十二月,岳飛終於被定為謀叛罪。已經退閑的「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檜,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一代英豪岳飛,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於大理寺獄,時年39歲;子岳雲、部將張憲被處死刑,家產籍沒,家屬都被發配往廣南、福建路居住。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的形勢下,才將「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管州並放令逐便」。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後,追復了岳飛少保、兩鎮節度使、開國公等官銜、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岳雲的夫人鞏氏追復封號,岳雲、岳雷、岳霖追復官銜,岳震、岳靄(後改霆)及岳雲、岳雷之子也補授官;岳飛又依禮改葬,岳雲祔葬,岳飛的冤獄終於得到昭雪。岳飛於淳熙五年(1178)被追謚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又追謚為忠武,此前還追贈為太師。著作有後人所編《岳忠武王文集》。

3. 馬鞍山市眾合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馬鞍山市眾合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是2018-03-16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鼓南社區項羽南路286號。

馬鞍山市眾合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23MA2RJQLX3X,企業法人劉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馬鞍山市眾合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馬鞍山市眾合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樂博琴行的企業活動

1999年10月,南京樂博琴行與《揚子晚報》社、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江蘇省音樂考級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慶國慶 南京市第二屆樂博杯小小鋼琴家演奏會》活動。
1999年11月2日,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協辦了「仙鶴杯」鍵盤大賽。
自2000年以來樂博琴行曾多次與江蘇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江蘇省音樂考級優秀考生音樂會》。
自2001年起樂博琴行與江蘇音樂家協會定期舉辦每年一屆的《江蘇鋼琴教師研修班》。
2001年1月,「樂博· 諾的斯卡之夜」優秀考生音樂會
2001年世界著名鋼琴家許斐平來我行參觀指導。
2001年7月,主辦「九大名師匯金陵」鋼琴音樂會
2001年9月,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主辦了首屆「樂博杯」鍵盤大賽自
2002年起樂博琴行定期在黃金周為學琴的孩子們舉辦免費《琴童演奏會》。
2002年,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與各小學聯辦「樂博杯」器樂大賽
2002年5月,樂博之夜·但韶義師生鋼琴音樂會
2003年樂博琴行舉辦《哈曼尼》鋼琴杯新音樂會。樂博琴行與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已成功舉辦兩次美國《快樂鋼琴教程》輔導班。
2003年,樂博琴行蟬聯「南京市場誠信服務滿意單位」。
2003年10月,樂博之夜·許忠鋼琴獨奏音樂會
2003年,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與各小學聯辦「樂博杯「器樂大賽
2003年樂博琴行東莞分公司協辦《廣東省第9屆少兒小提琴演奏頒獎晚會》
2004年,樂博琴行被評為「公眾最喜愛的教育品牌」
2004年1月,世界著名青年鋼琴家秦川來我行參觀並為樂博琴童演奏及指導。
2004年,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與各小學聯辦「樂博杯「器樂大賽
2004年,樂博琴行被評為「公眾最喜愛的教育品牌」
2004年10月,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主辦了「盛中國 賴田玉子」小提琴鋼琴演奏會
2004年,樂博琴行東莞分公司協辦《第四屆「蒲公英杯-中國青年藝術新人選拔賽》
2004年,樂博琴行東莞分公司協辦《中國德藝雙星選拔賽》
2005年,樂博琴行被東方品牌研究中心評為「百姓最喜愛的琴行」
2005年5月,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主辦了「劉詩昆鋼琴獨奏會」及鋼琴公開課
2005年,樂博琴行被東方品牌研究中心評為「百姓最喜愛的琴行」
2005年,樂博琴行滁州分公司被江蘇省音協考級指定為唯一報名點
2005年,樂博琴行滁州分公司承辦了滁州師專的《方百里教授鋼琴演奏會》2
006年,被東方衛報評為「愛心企業聯盟」先進單位
2006年5月,協辦夏佳爵士鋼琴獨奏音樂會2006年6月,樂博琴行蕪湖分公司協辦市政府舉辦的《飛翔的六一》晚會
2006年7月,著名鋼琴家陳宏寬來我行舉辦了「樂博之夜」鋼琴音樂會。
2006年8月,樂博琴行聯手建鄴區團委成功舉辦「樂博愛心夏令營」。
2006年8月,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主辦了比利時鋼琴家「尚馬龍鋼琴獨奏會」
2006年9月,琴童俱樂部與我行成功組建南京琴童俱樂部。
2006年10月,德國國寶博蘭斯勒鋼琴集團總裁博思進先生蒞臨指導。
2006年10月,銅陵樂博,山水銅韻音樂會
2007年6月,法國著名演奏家布菲·阿爾瑟捷維奇·弗朗索瓦茲中國巡迴音樂會在南京樂博琴行召開
2007年夏季,我琴行走進十個社區,主辦「樂博夏夜·十大社區鋼琴巡迴音樂會」
2007年7月,樂博琴行鹽城分公司主辦了波蘭女鋼琴家「澳麗韋亞鋼琴獨奏會」
2007年8月,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劉詩昆
2007馬鞍山鋼琴獨奏音樂會2007年10月,朗郎在我行舉行琴童大師班活動。
2007年10月,世界著名音樂家李昂來我行舉辦音樂會。
2007年10月,德中同行-德國萊比錫市市長來我琴行進行視察指導
2007年10月,我琴行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主辦了「德中同行-樂博-歐米勒孖寶鋼琴演奏會
2007年10月27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新都之夜海峽情、中國心」台灣女高音歌唱家范宇文教授演唱會
2007年11月9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和諧之聲」英國著名鋼琴家柯蕾莉亞專場音樂會2007年11月,南京白下區政府人大代表對南京樂博琴行進行視察指導、並提出寶貴意見
2007年12月20日在馬鞍山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劉松獨唱音樂會
2007年,我公司邀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委員來我公司為售後服務部調律師講學指導。
2007年,應江蘇教育電視台邀請錄制「愛心涌動南京城」活動我公司現場捐贈一架立式鋼琴贈予來自北京的盲童劉浩。此舉得到了社會、及相關政府、媒體的一致認可。
2008年4月,樂博琴行總經理擔任「南京市民工子女藝術團」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8年1月19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俄羅斯著名鋼琴家奧利韋雅 斯可瓦拉、小提琴家瑪麗安娜·特特里安和格列波·頓佐夫演奏音樂會
2008年4月12日,自成立「外地民工子女藝術團」後,我琴行協助進行了報名選拔。
2008年4月,「南京市民工子女藝術團成立儀式」,樂博琴行為民工子女藝術團捐贈樂器,總經理擔任藝術團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8年4月,為南京電視台少兒頻道節目中愛樂小朋友免費捐贈樂器。
2008年5月25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協辦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大學」聲樂博士羅抒冬教授聲樂示範教學講座
2008年5月,「樂博之夜」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音樂考級滁州考點優秀生匯報演出會
2008年6月14日,「陳宏寬大師班」在南京樂博琴行-施坦威專賣店舉行,我琴行主辦。
2008年6月18日,我琴行作為協辦方,共同奉獻「同享一片藍天」心系災區鋼琴祈福詩會。
2008年6月28日,我琴行協辦第五屆「星星火炬」中國青少年藝術英才推選活動南京賽區比賽
2008年6月,樂博琴行滁州分公司承辦「江蘇省音樂家協會音樂考級」
2008年6月30日,鎮江樂博琴行協辦鎮江江蘇大學體育館的演奏會。
2008年7月16日,我琴行小學員免費在棲霞鎮小區進行演出。
2008年7月17日,我琴行協辦在青春劇場,慰問四川地震小朋友演出
2008年8月1~6日,施坦威一號鋼琴展南京站在樂博琴行-施坦威專賣店舉行
2008年8月,馬鞍山樂博琴行協辦了2008年中國音協考級。
2008年8月21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林朝陽小提琴示範教學講座」
2008年9月21日,在鄭和公園,樂博琴行協辦「白下區第十四屆都市文化節」。
2008年9月29日,美國鋼琴博士詹姆斯·道格拉斯先生在我琴行施坦威專賣店舉辦鋼琴演奏會
2008年10月12日,少先隊建隊,民工子弟在青少年宮匯報演出
2008年10月12日世界頂級鋼琴(施坦威)藝術家、著名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大師班在南京樂博琴行施坦威專賣店進行。
2008年10月,德國萊比錫市常務副市長安德列斯·米勒先生來樂博琴行參觀指導
2008年10月27日在馬鞍山市人民會堂,馬鞍山樂博協辦由省愛樂合唱團的「市紀念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10周年音樂會」
2008年11月,新加坡民樂團來樂博漢中路藝校學習交流
2008年11月29日,樂博琴行(施坦威店)與美克美家合辦名琴展音樂晚會
2008年,南京樂博藝術培訓學校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
2008年南京市非學歷民辦教育先進學校」稱號。2009年1月2日,我琴行在南藝音樂廳主辦了「樂博-海倫之夜李斯倩鋼琴獨奏音樂會」。

5. 岳飛的簡介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今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

宋高宗以謀反罪名賜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謚武穆、後追贈太師、追封鄂王,改謚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3]。中興四將諸多說法中唯一一位出現在所有名單中的名將。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與金軍進行過數百次大小戰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城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紹興和議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鳩,其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後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5)馬鞍山劉浩擴展閱讀:

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岳飛為民族英雄。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也對網路上流傳岳飛不再是民族英雄的說法進行了澄清,稱岳飛在中國歷史上歷來被認為是民族英雄,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來,在中小學的歷史教學大綱和教材中,對岳飛的評價都是一貫的,不存在重新定義岳飛是否是「民族英雄」的問題。

6. 關於岳飛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牆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於十多年後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此後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導抗金戰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雲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尋又升統制」。岳飛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佔新鄉(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後,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後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於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等地戰勝金兵;又先後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於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統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兵1萬餘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十餘合,直戰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制陳淬戰死,岳飛率部退屯鍾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統率的金軍主力作戰。此戰為「建炎三大戰」的首次重大戰役。雖然由於主要將領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於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也」。除此次建康之戰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也」。金軍佔領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又轉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後一段時間的根據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後撤的金軍於靜安鎮(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兵從側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後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制。此時,南宋「假(借)權宜以收群盜」,設置鎮撫使。「上供財賦權免三年,余聽帥臣(鎮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許以能捍禦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的江淮、江漢地區普遍設置鎮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並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於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並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後,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後,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後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後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制,於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後,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後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佔領的郢州(今鍾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後以新收復地區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後軍長官官銜也由統制升為都統制,並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鍾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於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採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於如期鎮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士,幾支官軍也歸並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後護軍,中軍統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於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採取進攻的態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也是最後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進入偽齊統治區,部將牛皋攻佔鎮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佔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陝西)等地,楊再興攻佔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於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治。面對南宋進攻態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軍侵宋遭金拒絕後,自行發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並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製造偽齊與金朝聯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於派系斗爭,致力於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並調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於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兵力東下,江漢地區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後擊敗偽齊軍,並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於所帶軍糧不多,難於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由於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於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願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岳飛雖持反對態度,在上表中稱:「唾手燕雲,正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宰相(獨相)秦檜「見之切齒」。但岳飛依舊因議和而援例陞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這年夏季的一天一陣驟雨之後,岳飛在鄂州衙署憑欄遠眺,但見滔滔大江滾滾東流,心潮洶涌澎湃,不勝感慨,前些時他上表反對議和時的心情,此時更為激烈,發為心聲,高聲吟唱了後來成為千古絕唱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毀約犯宋,面對金軍的全面進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順昌(今安徽阜陽)保衛戰,劉錡擊敗金軍主帥宗弼的精銳部隊,遏制了金軍南犯的矛頭。岳飛此時已官進少保、職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當順昌形勢嚴峻時,岳飛奉詔進援,岳飛曾派張憲、姚政率部趕往順昌。當宋高宗被迫應戰時,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帥雖都加了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但實際只要求諸軍抵擋而非進攻。所以,隨即派遣官員以計議軍事的身份分別前往三大帥處,傳達宋高宗的意圖。當前往岳飛處的計議軍事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御札」趕到湖北、京西宣撫司所在地鄂州時,岳飛早已依照既定計劃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虛追到德安府(今安陸)才見到岳飛,除了轉交宋高宗的「御札」外,還告訴岳飛「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從。是時諸軍皆已進發,若虛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輕動,既已進發,若見不可進,則當以詔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岳飛開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的軍事行動。六月間,救援順昌的張憲、姚政,由於劉錡已打敗金軍,張憲、姚政即轉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魯山(今屬河南)。閏六月間,張憲、傅選等打敗金軍韓常後收復潁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皋等打敗從開封來援的金軍並收復陳州(今淮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又被駐守部隊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今屬河南),前鋒距離金軍指揮中心只有幾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義軍李興等配合下,收復宋西京洛陽。正當前線不斷取得勝利之時,金軍偵察到岳飛的指揮部郾城(今屬河南)只有少量騎兵駐守,金軍主帥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1.5萬,自開封奔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飛的指揮中心。經過一場惡戰,倚以屢勝宋軍的拐子馬(側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指重裝騎兵),都被打得大敗,金軍終於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斷企圖進攻郾城,岳飛親自率軍出戰,殺敗金軍(參見郾城之戰)。小商橋(郾城北)之戰,楊再興、楊蘭、高林等以少敵眾,英勇戰死,張憲率援軍趕至,再次大敗金軍。宗弼又改而攻擊潁昌以切斷岳飛與前方部隊的聯系,經過大半天的惡戰,也被守城的將士打得大敗。還可能有一支小部隊一直進到離開封45里的朱仙鎮(今開封西南)一帶,並打敗了金兵。此次岳飛北伐中原,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宋高宗、秦檜不僅不支持岳飛的抗金戰爭,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飛措置班師。此時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錡等軍已先奉詔退兵,岳飛如果不退兵,將面臨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險惡形勢,岳飛只得也退兵。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金軍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飛奉詔進援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宋金「柘槔之戰」,楊存中、劉錡大敗金軍。楊沂中、王德隨後雖因輕敵在濠州遭金軍伏擊而敗,但金軍畢竟還是渡淮北撤,說明只就抵抗金軍的南犯而言,依靠劉錡、楊沂中、王德等將領也已足以應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論功行賞,三大將被收兵權,同時罷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升任樞密使,岳飛升任樞密副使。而更大的陰謀是,秦檜對堅持抗金最力的韓世忠、岳飛進行陷害。秦檜首先將矛頭指向韓世忠。胡紡首先向秦檜秘告,韓世忠親校耿著企圖鼓動兵變,以迎韓世忠回楚州重掌軍權。秦檜立即逮捕耿著並嚴刑拷打,陰謀以此陷害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閱韓世忠軍馬時,岳飛得知耿著的冤獄並隨即寫信告訴韓世忠,由於得到宋高宗的庇護,終於使秦檜陷害韓世忠的陰謀落空。岳飛又反對剝奪劉錡的兵權,更加深了秦檜對岳飛的仇恨。當金朝表示和談的意圖時,岳飛仍不顧安危上奏反對求和,秦檜在加快求和的過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飛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飛已感到形勢的險惡,自請免職,隨即被罷去樞密副使,但並沒有能延緩秦檜陷害岳飛的步伐。九月,一起類似陷害韓世忠的陰謀終於發生,秦檜黨羽指使岳飛部將王俊,向都統制王貴「告副都統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王貴立即向樞密使張俊報告,張憲隨即被逮捕,後又誣陷「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後謀反」。岳飛及子岳雲即被投入大理寺獄審訊,秦檜決心殺岳飛以警告所有敢於反對求和者。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指出:「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這既可能實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檜編造,藉以促使宋高宗下殺岳飛的決心。秦檜派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岳飛脫衣露出少年時母親姚太夫人刺寫在背上的「盡忠報國」,「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秦檜見何鑄不治岳飛謀反罪,就改派萬俟■審訊岳飛。十二月,岳飛終於被定為謀叛罪。已經退閑的「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檜,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一代英豪岳飛,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於大理寺獄,時年39歲;子岳雲、部將張憲被處死刑,家產籍沒,家屬都被發配往廣南、福建路居住。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的形勢下,才將「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管州並放令逐便」。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後,追復了岳飛少保、兩鎮節度使、開國公等官銜、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岳雲的夫人鞏氏追復封號,岳雲、岳雷、岳霖追復官銜,岳震、岳靄(後改霆)及岳雲、岳雷之子也補授官;岳飛又依禮改葬,岳雲祔葬,岳飛的冤獄終於得到昭雪。岳飛於淳熙五年(1178)被追謚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又追謚為忠武,此前還追贈為太師。著作有後人所編《岳忠武王文集》。

7. 一得閣文化城(濟南)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一得閣文化城(濟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6月1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具用品的生產、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劉浩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0531-86161865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馬鞍山13號濟南新世界珠寶古玩城4層

8. 清代時期石家莊有哪些人物

一、梁清標
梁清標(1620—1691年),著名的鑒賞家、收藏家。字玉立,又字棠村,號蕉林,又號蒼岩,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先世山西蔚州(今山西河北共據)人,洪武初由蔚州徙真定(雍正元年因為避世宗皇帝胤禛名諱,改真定為正定),六傳至高祖夢龍(梁夢龍,字乾吉,號鳴泉,明嘉靖癸丑進士,曾任明吏部、兵部尚書)。梁清標是梁夢龍之孫梁維本的第五子(梁維本、字立甫,明天啟辛酉舉人),出繼梁維基為嗣(梁維基字在宥,曾任廣東南雄知府)。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後,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補原官。在順治、康熙年間歷任宏文院編修、國史院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兼秘書,禮部、吏部侍郎,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尚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戶部尚書管兵部尚書事,二十七年(1688年),授保和殿大學士。同年,因湖北巡撫張汧貪瀆事發,清標曾保舉其為布政使,所以部議革職。聖旨命降三級留任。他仕明又降清,名列清《貳臣傳》。喜收藏典籍字畫,積書多至數十萬卷,所藏歷代書法、名畫尤為珍貴。
二、王原膴
王元膴(1618—1670),字安之,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父王鍾龐,明太常寺卿、禮部員外郎,為趙南星外甥。安之幼敏穎敦厚,舉動若成人。既長補博士弟子員,生國學,選入史館。
清順治初年(1644年),為中書舍人。三年(1646年),肅親王豪格入川清剿張獻忠部,王原膴以通宵掌故文學充秘書,隨軍。出謀劃策,深得肅親王器重。其後占據保寧的大西軍劉進忠投降,他在治理保寧期間,安撫百姓,選拔賢才,重視農功,整頓鹽政,使得保寧秩序安定。又設計擊破張獻忠余部張顯、劉文秀所率農民軍的多次襲擊,因功升按察副使,奉令到陝西榆林修整兵備。
三、王原直
王原直(?—1691),字子涼,蔭生,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王原膴之弟。康熙初年(1662年),補任太常寺典簿,後出任寧波府同知。因業績升任福州同知。福州環山面海,土地貧瘠,百姓困苦不堪。原直「原生正德為己任」,尋訪民生疾苦,力為抒難。在福州七年,惠政仁聲遍布。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因事牽連遭解官。福州人為之鳴不平,至罷市數日。其下屬照磨康熙皇帝知情後,命其官復原職。次年卒於任。
四、魏雙鳳
魏雙鳳(?—1692),字雝伯,又字陽伯。直隸獲鹿縣(今河北鹿泉市)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授江西新建縣(今南昌)知縣。新建在省府要沖,事務繁雜,前五任知縣因虧累先後在押。雙鳳蒞任即釋前任還家,慷慨承擔歷年虧累。任新建十年,正值三藩之亂,往來軍旅,郵驛無一缺供。且寬於催科,嚴緝反叛,勤修縣署、學宮,創建西昌書院,弊端得以除,糧賦無所缺,以政績卓越、品行端正被舉薦,擢御史第一。
五、王植
王植(1681—1766),字懷三,一作槐三,直隸深澤(今河北深澤縣)人。自幼由其父傳授學問,奠定了深厚的學術根基。17歲入縣學,博覽經史百家,深究宋六儒之學。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中舉,六十年(1721年)中進士。雍正四年(1726年)授廣東和平知縣,後調陽江縣,旋升羅定知州。歷署廣東平選、海豐、新會、香山、德慶州,廣西欽州,山東沾化、郯城。任職廉直持正,有強項吏之稱。每到一地悉心研究地理及前事,因地制宜,制定規章,革除舊弊,清理案牘,疏通不平,仕宦20餘年,政績碩碩,聲名極著。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老病告歸。三十一年(1766年)逝世,終年86歲。
六、王炯
王炯(?—?),王植之子,貢生。直隸深澤(今河北深澤縣)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任邯鄲教諭。乾隆25年(1760年)任浙江嚴州府壽昌知縣。秉承父學,對《太極圖說》之源論辯精深。大儒朱熹以為《太極圖說》為周敦頤自著,但對其師承不解。王炯辯稱:《太極圖說》乃周敦頤以《河圖》為本,綜合《易》蘊,又多所發明而成。王炯之學多發前人所未發,被時人推重,惜未有著述刊行。纂修有乾隆《邯鄲縣志》12卷首1卷。
七、李渭
李渭(1685—1754),字菉涯,號素園,直隸高邑(今河北高邑縣)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後擢刑部主事。雍正二年(1724年),任岳州(今岳陽)知府。其時,雍正皇帝為整飭吏治,需了解下情,特准李渭為其耳目,可以密折直接奏事。也因此為湖南官員嫉妒,不久即遭彈劾去官。後授武昌府同知,因母喪未赴任。丁憂期滿,授四川嘉定(今樂山)知府。
八、魏壯、魏觀
魏壯(?—?),字正也,號貞安。直隸獲鹿(今河北鹿泉市)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舉人,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授山東臨邑知縣,蒞任即鏟除當地惡霸李朝麟,百姓拍手稱快。西北有戰事時,軍馬糧秣皆委官押運,因路途遙遠崎嶇,官員多踟躕不前,唯魏壯自告奮勇。因在職盡忠效力,收到康熙皇帝召見。擢常德知府,升廣西梧驛鹽道。到任月余,革除陋規,節銀達十萬兩。旋調福建延建邵道。返京時,採伐皇家用木運至江寧(今南京),特擢鴻臚寺正卿。赴任經德州時,染疾而卒。魏壯中進士後,由不多的土地到逐漸擁有土地1700餘畝,成為獲鹿縣的豪紳、地主(見河北省檔案館藏「獲鹿縣清代『賦役編審冊』」)。
九、李經芳
李經芳(?—?),字棣亭。直隸高邑(今河北高邑縣)人。李渭子。乾隆十五年(1750年)舉人,授德化知縣(今福建德化縣),後任永春州(今福建永春)同知,擢隴州(治今陝西隴縣東南)知州。值隴州大旱,主管賑濟的官員厚近薄遠,百姓深感不均,民怨漸起。李經芳親巡鄉里,按戶核賑,民心遂定。三十八年(),調華州(治今陝西華縣)知州。華州為關中沖要,起用夫役、馬匹事甚多。為減輕百姓負擔,李經芳給予錢糧,令各鄉自置夫役、馬匹,逐日核對簿冊,有事即派用,工俱備而百姓不被擾。後擢戶部浙江司員外郎,又任湖北施南(治今湖北恩施)知府。
施南府位於鄂、湘、川三省交界處,地瘠民悍,士疏於學。學使考試,一直是把士子招往宜昌。李經芳到任後,大興學校,學政聞之,親到施南府考試,竟選拔貢生兩名,其舉措前所未有。
會湖北旱災,境內九府紛紛訴治賑者有失公允。李經芳奉命審理,數月案結,無一錯判。後兼攝漢黃德巡道,因事罷官。旋以雲南提舉司起用,赴任行至昆明,因病卒。
十、孫儀湯
孫儀湯(?—?),直隸趙州(今河北趙縣)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武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生平事跡不詳。
十一、孫清元
孫清元(?—1813),直隸晉州(今河北晉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武進士,授湖北襄陽守備,後任貴州銅仁協都司。以剿滅乾嘉時期歷時九年的川楚白蓮教起義之功屢獲升遷。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湘黔苗民首領石柳鄧協同白蓮教起義,圍孫清元部於松桃城。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監何琳率軍鎮壓,兵至城下,孫率部出城合擊,起義軍轉守長沖塘(屬今松桃縣)。孫清元隨軍攻城破寨,論功賞戴花翎,授平越營(駐貴州遵義)游擊。
嘉慶二年(1797年),孫清元跟隨內大臣額勒登保和四川總督福凝等,在湖北征討白蓮教起義軍,孫清元在大流口(今湖北宜昌西南)憑借火器焚燒起義軍陣地木城,因功升安徽寧國營參將,再升安慶協副將。四年(1799年),四川白蓮教首領張起貴轉戰荊山、襄陽地區,孫清元設計埋伏,擊潰其部萬餘人。五年(1800年),白蓮教樊人傑部自陝西入湖北,白蓮教徐天德部復攻南漳縣(今屬湖北),孫清元先後與之激戰,大勝,繳獲、俘虜甚多,得授騰阿特依巴圖魯稱號。六年(1801年),徐天德余部由張允壽率領攻湖北房縣,孫清元隨湖廣總督書麟挫敗其部。其時,白蓮教崔宗和等帶領3000餘眾攻房山縣北部,孫清元分兵取勝,教眾殘部欲轉移四川,行進至興山(今湖北宜昌西北)一帶,遭孫清元堵截,教眾憑借山野叢林與官兵周旋。孫清元圍攻數日,未見效果。於是改用火炮轟燒山林,又以嚴守四境斷其供給,終獲大勝。
嘉慶六年(1801年)六月,白蓮教崔宗和等匯集2000餘眾,又糾合四川湯思蛟等部會攻湖北,一時勢力大盛,官軍疲於奔命。孫清元部卻越戰越勇,與白蓮教眾交戰10場,斬獲甚豐。當年升任鄖陽總兵,嘉慶帝賞賜豐厚物品。以後數年,孫清元連續擊殺白蓮教起義軍,竟獲常勝。九年(1806年),戰中負傷。十三年(1808年),擢雲南提督。後相繼調貴州、四川提督。十八年(1813年)卒於官。
十二、郭繼昌
郭繼昌(?—1841),字厚庵,直隸正定(今河北正定縣)人,行伍出身。從軍積年,補固關外委。由直隸調湖北剿白蓮教,轉戰川陝等地,在龍鳳坪擊敗羅其清、冉文儔等,在馬鞍山殲滅冉文富等,又赴陝、甘剿張漢潮部,立下了累累戰功。擢龍固營都司,累遷陝西宜君營參將。
道光元年(1821年),郭繼昌赴喀什噶爾換防,授定邊協副將,調安西協。六年,南疆分裂勢力大和卓的孫張格爾發動叛亂,占居和闐等城。郭繼昌換防葉爾羌,抵阿克蘇城,駐守托什罕。叛軍企圖強渡渾巴什河,攻佔阿克蘇。郭繼昌部及協領都倫布部馳援,被叛軍首領庫爾班素皮分兵包圍。郭繼昌趁叛軍渡河開營出擊,殲敵千餘人。為解協領都倫布之圍,繼昌借調額爾古倫騎隊三百,趁夜突襲,追及河上,擊殺淹斃叛軍4000餘,斬殺其首領庫爾班素皮。甘陝總督楊遇春上報戰功,授郭繼昌總兵銜,賜號干勇巴圖魯。
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六日,清軍主力開始西進。二十二日在大河拐擊敗叛軍3000人後,次日又擊敗叛軍2萬於渾阿巴特(今伽師東),二十五日再殲叛軍萬人於沙布都爾,二十八日進至渾河(又稱洋達瑪河,今博羅和碩河)北岸,距喀什噶爾城僅10里。叛軍10餘萬阻河列陣,亘20里。清軍用聲東擊西戰術,先以一部騎兵在下游渡河,將敵軍注意力引向下游,爾後以郭繼昌等帥主力乘夜由上游急渡,突襲敵陣,叛軍潰逃。清軍乘勝疾進,收復喀什噶爾等四城。年底,叛軍被全殲,張格爾被縛送清軍,叛亂平定。次年凱旋,授壽春鎮總兵,繪像紫光閣,圖上題詞贊其功雲:「生於近畿,拔於行伍。屢立戰功,我壯我伍。臨陣督兵,隨營俘虜。俾鎮壽春,張弓控弩」。九年,調陝西延榆綏鎮。十年,再赴喀什噶爾剿叛軍殘余。十三年,代理固原(今寧夏六盤山北)提督。
道光十七年(1837年),清朝政府主張禁煙。而英國軍艦在廣州沿海游弋,為英國鴉片商人撐腰,並不斷在沿海製造事端,使中英沖突日益激化。其時,郭繼昌調任廣東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關天培成為兩廣總督鄧廷禎的左膀右臂。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則徐為禁煙欽差大臣,抵達廣州。郭繼昌配合林則徐嚴厲打擊販賣鴉片的不法商人,整軍練武,編練義勇,增強防衛能力。還來往於廣州和惠州之間,策劃指揮兩地的海防事務。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郭繼昌積勞成疾,卒於官所。
十三、武光琳
武光琳(?—1834),直隸正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嘉慶元年(1796年),川楚白蓮教起義,隨軍出征湖北,以戰功補龍崗營額外委(從九品)。二年(1797年),轉戰陝西,積戰功補順德營經制外委。三年(1798年),白蓮教湖北、四川起義軍匯合,勢力大增,其羅文清、冉文儔部在四川展開流動作戰。武光琳每戰身冒箭矢,驍勇敢爭先,數次獲勝,升昌平營把總。復追擊白蓮教張漢潮部至陝西,於盩厔(今周至)、洋縣殺戮、俘獲甚多,升三屯協千總。五年(1800年),於陝西戴家營、西鄉(今陝西洋縣西南)剿殺白蓮教起義軍獲勝,七年(1802年),調松棚路千總,九年(1804年),調大名協左營千總。
嘉慶十六年(1811年),升陝西延安營守備。十九年(1814年),奉調赴新疆喀什噶爾(今疏勒)。二十年(1815),南疆爆發了孜牙敦事件,開始只是伊斯蘭教內部白山派與黑山派之間的教派斗爭,後來發展成為伊斯蘭教黑山派阿訇孜牙敦反清和分裂祖國的叛亂活動。喀什噶爾辦事大臣永芹、伊犁將軍松筠率軍鎮壓。武光琳奮勇鏖戰,奪其首領。因功賞戴花翎,補臨洮營都司。
道光二年(1822年),升甘肅俄卜嶺營游擊。六年(1826年),南疆分裂勢力大和卓的孫子張格爾發動叛亂,裹挾白山派教徒攻佔了喀什、和闐、葉爾羌、英吉沙爾等地,南疆一片混亂。張格爾攻破喀什噶爾漢城時,參贊大臣慶祥親率兵丁巷戰,終因孤軍無援,力竭自盡。武光琳在阿爾坪戰斗中,率步騎南北截擊,擊潰張格爾一部,斬殺五人,俘73人,奪獲大量物資。七年(1827年),因戰功升督標右營參將。是年六月,平定南疆後官軍內撤。九年(1829年)武光琳代理陝西靖遠協副將;十一年(1831年),代理定邊協副將,授督標中軍副將;十三年(1833年),代甘肅肅州鎮總兵,旋授貴州威寧鎮總兵。十四年(1834年)卒於任。
十四、梁綠野
梁綠野(1733年—1779年),字茵席,直隸井陘縣(今河北井陘縣)金柱村人,清乾隆年間廩生。為人誠懇,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在本村設塾,學生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因而深受鄉親信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秋八月,井陘知縣周尚親(浙江江山人,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從井陘32鄉采買倉谷3000石,按官價每石銀九錢三分,但周尚親只付六錢,私下侵吞三錢三分。其劣行敗露後,金良川一帶各村鄉總、士紳及百姓紛紛到縣衙門找周尚親說理,要求他按官價補齊糧款。周尚親見事無法遮蔽,即行返還。鄉民對周尚親素日多方無理攤派早有不滿,此次其又先侵後吐,因而金柱等四鄉不肯補領糧款,並擬扳倒貪官。
次年二月,梁綠野聯合鄉人李春望、梁進文等人議事,先使鄉民李馥到正定府呈控。知府方立經袒護周知縣,草率辦案,判梁綠野等「挾嫌肇釁,傳單斂財」並主使鄉民控告縣官,以一面之詞具札上報直隸總督。
梁綠野等和金良川百姓對官官相護的行徑氣憤不平,知道正定駐有欽差大臣,隨即會集百餘人,赴正定劉浩寓所喊冤。劉浩時任工部侍郎,奉旨主持重修隆興寺。劉侍郎深曉官箴,素性明哲保身,非但不見村民,且示意真定知府方立經說:「我系辦理工程之人,未便多管此等事件。」推諉其事。鄉民聚至三更,無奈散去。
諸鄉民亦決意上告,又來到直隸總督府所在保定遞狀。清和道台沈鳴皋、直隸按察使文祿和總督周元理不經詳查詢訪,即依方立經、周尚親的文札,以「派員赴井陘縣確查各款,該縣均無不合」的奏摺呈送京城,請求治刁民之罪。乾隆閱後硃批:「傳喻周元理,即將現獲各犯嚴行審訊,務得確情,並將在逃之梁綠野等上緊緝獲,從重究擬,並須多辦數人,以示炯戒」。
周元理,浙江仁和人,是年已74歲,為清廷能員之一,與周尚親浙江是同籍,乾隆三年舉人,歷任知縣、知府、道台等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山東巡撫擢任直隸總督。其接旨後立即派差役到井陘抓捕梁綠野等人。在查拿過程中,鄉民與典吏發生了嚴重沖突。
求告無門,又被緝拿,眾村民無奈之中,又懷有一線希望,進京城、告御狀,寧犯「天顏」,也要扳倒貪官。而進京之人,就要具有非同一般的膽識了。
梁綠野義無反顧,接受眾鄉親的委託,揮別眾鄉親,以在逃之身入京尋機告狀。不久,李望春、梁進文、李馥等人即被官府抓捕。
梁綠野入京後,通過一位同鄉太監引導,伺機把訴狀遞到了乾隆手中。這時,正逢軍機處將此案轉交三法司審理。乾隆親閱梁綠野訴狀,認為「梁綠野系此案重犯,所供情節,或系畏罪反噬,然亦不可不查其虛實。」於是派刑部侍郎喀寧阿和錢汝誠到正定查處,還先入為主的發指令,「如所供悉屬誣控,即將梁綠野同應正法各犯,奏聞在彼辦理。」
案件審理中,提督衙門又抓獲了潛逃到京城的鄉民梁二觀。梁二觀並非要犯,但供詞與梁綠野狀訴完全相同。至此,乾隆方懷疑周元理並沒有據實奏報。事關吏治,「尤當徹底根究。」於是又諭派兵部尚書福隆安到正定審訊核實。
三月初九,福隆安到達正定後,即將乾隆旨意轉告總督周元理,但周元理堅持己見。福隆安重行提審了所獲人犯、人證,又分別提審了知縣周尚親管門家人駱榮以及倉管人員等。審訊結果,李馥等人供詞與梁綠野的狀詞內容完全相符,而周尚親則「供詞閃爍,疑竇甚多」,但他的管家駱榮如實供認了周尚親貪污糧款的詳情。至此,案情大白。定讞以劣員貪科激起民變,劣生哄誘村民抗官毆差。官民因此案延累者竟達千人,一時轟動朝野。
對此案,乾隆格外重視,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至三月先後八次下諭,兩次派遣內閣大臣前往查處,並責成內閣及軍機大臣多次共同審處。案情查清後,侵吞錢銀、激起民變的井陘知縣周尚親按律處以「絞候」;各督撫對於屬員,一向曲為庇護,但不同於直隸總督周元理這樣顯系開脫,「於科派激變之劣員置之不問」者,周元理本應革職、發往軍台效力,但念其任總督以來辦理諸事頗為盡心,且年事已老,著革職,仍加恩賞三品銜,在隆興寺管理廟工,效力贖罪;將「於地方尋常事不應干預」,但「對大案漠不關心,藉詞推諉」的工部侍郎劉浩革職,仍加恩賞給三品銜,留在正定隆興寺同周元理管理廟工,效力贖罪;將失職、袒護劣員,「不能究出實情」的按察使文祿和清河道道台沈鳴皋、正定府知府方立經均革職為民,分別發往新疆及軍台效力贖罪折交付軍機大臣會同部議。
對於涉案村民,「經尚書公福隆安等復審,定擬分別斬決梟示」。於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將梁綠野、李望春、梁進文、李馥眾斬決。乾隆於定案後諭旨:鑒於「一月之中,聚眾抗官之案,竟有三起」(《畿輔通志》卷三《帝制紀·詔諭》),認為是百姓因自己「愛養黎元,體恤備至,遂而漸生驕縱」。不過自己的惠愛者乃良善平民,如有強悍之徒敢於糾眾抗官,必執法嚴懲。所謂「稂莠不除,嘉禾不殖」。各督撫今後遇到此類案件,必須分別官員有無「不合」,從而區別處分。既要嚴懲「奸徒」,又不能徇縱劣員。同時,不能因為事情的起因是官員而對共同起事的百姓減罪。要求督撫要以井陘案而儆懼。
紓難諸鄉民在其後被民間奉為義士,其中梁進文為邑庠生,綠野之四叔父,時年83歲。在民國20年修《井陘縣志料》中,被收入《人物•義俠》篇。而梁綠野身後,遺夫人張氏49歲,長子全福23歲,次子全德17歲。1986年版《井陘縣志》為梁綠野立傳。
十五、李白玉
李白玉(?—?),直隸藁城(今河北藁城市)人。嘉慶七年(1802)壬戌科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總兵。清前期——順治三年至道光二十年,武科狀元87名,河北佔16名,石家莊佔1名,即李白玉。
十六、李信(歸入清後期)
李信(?—?),晉州十里鋪人,清道光丁未科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授頭等侍衛。生平事跡不詳。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劉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