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沒落

馬鞍山沒落

發布時間:2021-04-10 20:52:32

㈠ 三國演義中各個著名的戰役

1,易京之戰(公元199年)
人物:公孫瓚VS袁紹
結果:袁紹獲得勝利,公孫瓚從此一蹶不振。袁紹自此統一河北。
2,官渡之戰(公元200年)
人物:曹操VS袁紹
結果:曹操勝利。袁紹病死(可以說這是官渡之戰最大的意義)袁尚袁譚爭位,導致袁氏的分裂,進一步加速了袁氏毀滅的進程。袁紹若不死,雖然官渡損失慘重,但是袁紹仍然握有兵力上的優勢,勝敗仍未可知。即便袁氏分裂,曹操仍然用了7年才收復了袁紹的所有地盤。
3,赤壁之戰(公元208年)
人物:曹操VS孫權
結果:孫權勝利。曹操自官渡之後又經歷了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不過他是作為失敗方。周瑜利用曹操大意輕敵大破曹軍,自此曹操不敢輕易南下。孫權 藉此佔領江陵(後來周瑜主動將江陵借與劉備,絕非上諸葛亮當)劉備靠江陵攻略荊南四郡並有收川的資本。
4,漢中之戰(公元219年)
人物:曹操VS劉備
結果:劉備勝利。劉備被曹操追著打了一輩子,第一次獲得勝利。劉備獲得戰略要地漢中以為巴蜀屏障。曹操大將夏侯淵戰死(歷史上夏侯淵比夏侯敦NB多了)
蜀漢軍事實力達到巔峰。
5,夷陵之戰(公元222年)
人物:劉備VS孫權
結果:孫權勝利。事實上這並不像演義里講的那樣,相反孫權軍的兵力佔有優勢。不過劉備只要不碰到曹操,其軍事才華也是不容小視的,所以戰役前期有一定優勢。可惜最後碰到個比曹操打仗還厲害的陸遜。蜀軍兵力損失慘重,多名大將戰死(這才是最重要的,蜀軍本來人才就薄弱)。劉備自此徹底頹廢,最後病死白帝城。
6,合肥之戰(公元215年)
人物:張遼VS孫權
結果:張遼勝利。盡管這場戰役對整個三國形勢影響不大(孫權就是打下壽春也守不住),但是作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非常有名。
7,五丈原之戰(公元234年)
人物:諸葛亮VS司馬懿
結果:司馬懿勝利。諸葛亮病死,蜀軍雖然損失不大,但是由於諸葛亮的死亡導致蜀漢日趨沒落。蜀軍自此再無力威脅長安。
後面的就不說了,諸葛亮死了以後基本上就代表著三國時代的結束。魏晉統一天下已經不可逆轉。

㈡ 日本侵略中國資料

第二次鴉片戰爭 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凶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颳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後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拚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卧薪嘗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國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後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於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准。

㈢ ()子的問題

諸子百家簡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

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里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採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書。

儒家: http://ke..com/view/51931.htm
道家: http://ke..com/view/2762.htm
墨家: http://ke..com/view/2748.htm
法家: http://ke..com/view/22147.htm
名家: http://ke..com/view/16683.htm
陰陽家: http://ke..com/view/54508.htm
縱橫家: http://ke..com/view/152.htm
雜家: http://ke..com/view/43947.htm
農家: http://ke..com/view/54527.htm
小說家: http://ke..com/view/54531.htm
兵家: http://ke..com/view/188284.htm
醫家: http://ke..com/view/403180.htm

㈣ 春秋晉國公卿大族狐氏是怎樣沒落的

歷史名人狐 突: 字伯行,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的大女兒生一子叫重耳,重耳放逐在外19年間,狐突教子輔佐重耳忠貞不二,被逼而死。晉文公重耳功成業就後,為懷念忠貞不渝、大義凜然的外祖父狐突,在梗陽(今清徐縣)、卻波(今交城縣)之間的馬鞍山下,重整墳塋,隆重安葬外祖父,狐突被譽為三晉名臣。 狐 毛: 字子羽,春秋時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狐偃之兄。拜中軍車騎將軍,英標冠世,才能兼備。 狐 偃: 字子犯,春秋時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亦稱舅犯。曾隨從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游歷各國,並且幫助重耳回國即位。回國後任上軍之佐,幫助晉文公改革內政,以「尊王」相號召,平定王子帶之亂,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戰勝楚軍,使晉文公當上了霸主。 狐射姑: 字季他,又稱狐射姑,春秋時狐偃之子。晉文公重耳滅賈國後,晉襄公便把賈地賞給輔佐晉文公完成霸業的狐偃(晉文公的舅舅)之子狐射作為封邑。射字季他,所以又稱賈季、賈他。襄公去世後,在立襄公的哪個弟弟為君之事上發生了爭斗,賈季因避禍便逃往翟國,他的子孫便以賈為姓氏,稱為賈氏。 狐 忠: 明代並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陽典縣人,善書,洪武中官中書舍人。 狐卷子: 戰國時魏國人,他口才很好,腦子也靈,跟人對答中最能顯出他的聰敏。他對國家的政治怎樣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與魏國君主化國家大事的對話,在史書里有著記載。狐卷子就是王子狐的後代,因為出身貴族,所以對國家政治特別關心。而且春秋戰國時代,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有思想的文化人,總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現實,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大大地推動了那個時候的文化進步。 狐 溱: (生卒年待考),狐毛之子。著名春秋時期晉國重臣。 公元前635年,晉文公出兵勤王,周天子把「南陽」(太行山之南,黃河之陽)地區的陽樊、溫、原、欑茅地區賞賜給晉國,晉文公便命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 作為狐氏的第三代人,能和趙衰成為平級幹部,狐溱的起點可謂很高了。但是漸漸的,狐氏的勢頭似乎盛極而衰了。公元前629年狐毛去世,狐溱並沒有取得六正的席位,而是由先軫的兒子先且居做了上軍將。 以後,史書重便基本不見了狐溱的記載,看來是日漸衰落了。 到了一百年後的公元前539年,叔向(羊舌肹,著名晉國大夫,政治家)已經在慨嘆:「欒、邵、肯、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矣……」而這些「皂隸」中,很可能就包括狐溱的後裔在內。

㈤ 安慶和六安哪個經濟發展好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底蘊。安徽共有16個地級市,其中安慶市和六安市一直以來都是安徽「巨無霸」一樣的存在。六安市總面積14990平方公里,安慶市總面積13590平方公里。
這兩座城市都很大,面積相差不多,且都是皖南城市,所以經常有網友將這兩座城市進行比較。
1、六安
六安是安徽最大的地級市,歷史悠久始於公元前121年的漢武帝時期。六安是大別山地區的中心城市,長三角城區群成員,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同時還是國家級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六安是安徽佔地面積最大的市,主要產於大米茶葉,工業經濟方面遠不如沿江一帶城市,六安的地理環境,六安是安徽邊緣城市,西是大別山。
六安在歷史上的地位不如安慶,經濟發展程度也相對落後。但是近些年六安變化很大,經濟實力與日俱增。2017年城市GDP總量達到1218億元,人均GDP突破2.5萬元,同比增長9%。
未來的發展,工業旅遊業交通都不如安慶市!
2、安慶
安慶是長江下游的第一個城市,也是萬里長江安徽段的第一個城市,東與安徽省池州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蘄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慶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安慶曾經做了近200年的安徽省會,還是長江五虎之一。即使在近現代的安慶還是安徽最發達的城市,沒有之一。但是隨著後來省會地位的丟失,加上引以為傲的長江航運漸漸沒落,近些年的安慶發展較為緩慢。
可是即便如此,安慶在全省的排名還是相當靠前的。在去年的安徽各市GDP數據排行中排名第四,僅次於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全市一年GDP總量達1708億元,人均GDP近4萬(37243元)

㈥ 為什麼長春是重工業基地,又有大量的資源,還有長白山靜月譚等旅遊收入,為什麼還是沒落了誰該為長春的

東三省,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也是上世紀的重工業基地,它的社會地位和為撐起國家的「脊樑」做出過無法磨滅的貢獻。但那裡的「大量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家從長遠的戰略性眼觀出發,採取了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加之,前30年間的過度採伐資源和消耗,使自然環境受到了「損害」,這種損害尚可彌補,也是眼見為實的。國際上在大力推進氣候的關注力度,我國也首當其沖在踐行著,這不昨天11月12日,中國和美國還簽署了全球氣候保護的有關條例,同時承諾碳排放量下降20個百分點。旅遊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作為第三產業它綠色環保的同時拉動了內需,增加了經濟收入,國家是積極支持發展的。

㈦ 《神仙道》最新txt全集下載

神仙道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神仙道
作者:鬱郁天神
第一回 仁心得求自回報
更新時間2003-12-18 15:54:00 字數:2318
「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曰凌雲」
宋文人邵博觀蜀地嘉州(今樂山市)語。嘉州最有名地方當屬凌雲山和烏尤山這兩山和馬鞍山原本相連,統稱青衣山,因戰國秦蜀郡太守李冰為避大渡河水患,鑿烏尤離堆以泄洪,三山遂分立。凌雲、烏尤面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合處,山上丹崖翠碧,青峰朱樓,林木蔥蘢,曲徑通幽;山下浪濤拍崖,水光接天,秀絕瀛寰,恍若仙境。沿著樂山城裡濱江路隔江眺望,但見兩山與東岩(掛榜山)構成了長達兩千多米的巨型睡佛仰卧水上。
公元1927年,秋收起義不久,峨眉山。蜀地位於神州大陸西南,當時中華大地烽煙四起,四川當年大災荒,於是很多人不得不避入深山。
嘉州凌雲寺由於身在山中,因此受戰火波及比較少,而離寺10里開外,有一茅屋,裡面住者夫婦,10餘年前搬至此處。家主姓張名遠志、字清遠,其妻娘家姓馮。
雙方本為嘉州望族,世代經商,由於戰火不斷,家中又遭土匪、官兵以及當地勢力剝削,短短幾年家道中落,而張遠志的妻子本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名門大家閨秀,自嫁入張家後確實過了幾年少奶奶的生活,自張家沒落,只落得親自維持家中的大小事宜,不過馮氏倒也無怨無悔。
張遠志年輕時候文武兼修,熟讀《易》、《詩》、《書》、《禮》、《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記》、《孝經》、《論語……

㈧ 那個馬鞍山學校真的不好嗎你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嗎你說的話真實可行嗎

誰說馬鞍山的學校不好?你說哪個?大學還是高中?
高中,馬鞍山二中是安徽省第一所省重點學校,雖然現在有點沒落,但是每天均有10名左右多的人才直接被保送清華北大。
至於大學,一本一所安工大,還不錯。二本沒有。三本有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和安工大工商學院。 大專有安冶,師范,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原安工大職業技術學院)。
若是大學的話,你沒必要說好不好,本科還有等次之分,現在大專都不分了,哪個大專其實都一樣,若建議你,上馬蕪銅合的學校,馬鞍山的優勢還是不錯的。但是消費是安徽省最高的城市。其實要是大專還是上自己本市的好點,在外真的不容易。

㈨ 你好!請問陶氏家族正確字輩順序是那些

陶淵明嫡系後裔字輩:「聰文之國金元宗天玉成其餘思正大」。

安徽淮南陶氏字輩:「肇祖淵源深徒壽著簪纓績善貽輝久存仁有餘馨訓庭崇禮義憲法在綸經守政維敦益謙祥永致寧育才鑄國棟依閭奉雙親聖賢高德尚詩書丹桂尊同宗拾萬戶支派百億名耕讀居皖北文風澤士林公忠傳世遠五柳震家聲香火乾坤大綿延蔭子孫」。

安徽宛陵、當塗陶氏字輩:「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知仁聖義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禮樂射御大振家聲秉承世德肇錫榮光佑啟允茂」。

安微合肥陶氏字輩:「崇(叢)象(賢)詩(詞)歌(賦)」。

安徽宣城陶氏字輩:「賢良庭……」

安徽全椒陶氏字輩:「永昌萬……」

安徽蕪湖陶氏一支字輩:「大定紹宗……」

安徽蕪湖陶氏宗譜:「可生宜善訓修宗……」

安徽蕪湖陶氏一支字輩:「萬事承大有運守好時光」。

安徽馬鞍山陶氏字輩: 「本立道深徳厚以廣…………」

(9)馬鞍山沒落擴展閱讀:

起源:

陶姓起源於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為陶氏之祖。

先秦時以平原陶姓為著,自商周時期到漢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躍於濟陰、平陽一帶,人才輩出,漢開封侯陶舍,輔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被高祖封為開封侯,官至左司馬,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

至漢末,青公後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陶舍裔孫陶敦之後,分為丹陽和潯陽兩支,繁衍到後來,成為丹陽和潯陽兩地的望族。觀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陽、潯陽之望。進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後裔繁衍廣布全國大多數省市區的城市鄉村,尤以長江下游各地區為盛,另有九個少數民族陶姓子孫。

泱泱中華,天下陶姓,溯源於陶唐氏,在血緣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堯舜時期,在來源方面,可知最初是來自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和河南虞城縣,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將陶姓系於31位,也說明陶氏授姓特點鮮明,授姓時間早,原委脈絡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較為昌盛。

陶姓圖騰:據稱「陶」字成型於燒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組成,「午」是玄鳥,「凵」是燒陶的窯穴,意思是玄鳥族人發明了陶器,就以這種燒陶制器的功德為姓,陶字的「阝」表示窯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傳,始祖陶唐氏。

㈩ 評明太祖朱元璋

評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沒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