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潮汕人拜神有祖先,招財,觀音還有什麼
一、三山國王廟。祀巾、明、獨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是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此外,潮汕各縣及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各國均有三山國王廟。
二、土地廟。俗稱土地公廟,通稱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間相傳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廟。祀雨神。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謚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其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其父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移居臨安,時年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家貲,赴國難,率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復梅縣,攻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妻子毋氏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斗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尋得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謝翱為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選擇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揭陽市謝翱研究工作小組決定,建「謝翱紀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陽市人民政府主持召開的揭陽市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大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鄉親600多人出席。坐落在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紀澤湖畔的謝翱紀念堂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後宮。祭天後聖母,系傳說中的保護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灣的一個漁村。其父林願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傳說林默娘出生時屋頂祥雲繚繞,生性聰慧,八歲讀書,過目成誦。長大後能曉天文,習水性,多次搭救遇難船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峰頂上「仙化升天」,終年 27歲。此後,人們紛紛傳說林默娘身披盛裝,飛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難的人,遂被尊為海上女神。天後聖母廟遍布祖國東南沿海、台灣、港澳等地。潮汕各縣市均設有天後宮,較著名的有:媽嶼新老媽宮、樟林天後聖母宮等。
五、韓文公祠。祭韓愈(?68~824年)。韓愈,字退之,號昌黎,唐代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尊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人稱韓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陽有韓祠路,還有紀念性建築景韓亭、觀韓樓、仰韓閣、昌黎坊等。除此之外,潮汕現有韓祠二處,一是潮州韓文公祠,二是潮陽靈山寺西廡的韓祠。台灣西勢的內埔鄉也設有韓文公柯。
六、晏侯廟。祭齊國大夫晏嬰。該廟坐落在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後歷經多次修復。現廟門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曆年間建廟時建築,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遺跡。程洋崗晏侯廟是潮汕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省內外也甚為少見。汕頭市蛇東的晏公廟是否也是祭晏嬰,已無據可考。
七、鳳嶺宮。該廟位於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鳳嶺之上,祭南粵王趙佗,同時供葯王孫思邈及東岳大帝(商紂時的武成王黃飛虎)。澄海地方誌稱,鳳嶺宮佔地約六畝。現該宮只留下殘跡。祭南粵王的廟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聖王祠。祭陳元光。陳元光(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聰穎,13歲已博通經書,喜韜略兵法,文武全才,為唐高宗一代名將。著有《吉光集》、《玉鈐記》、《龍湖集》,現只有《龍湖集》傳於世。唐儀鳳二年(677年),年僅21歲的陳元光以鷹揚將軍代領父職,負責平定泉(州)、潮(州)的「蠻獠嘯亂」。經過大小百餘戰,俘獲萬計,嶺表以平。自那以後,潮泉 20多年無戰亂,人物輻輳,文化漸開,帆船如雲,魚鹽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採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教選才的措施,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潮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景雲二年(?11年),陳元光在一次平定蠻寇在潮州作亂的戰斗中犧牲,並被封為「豹韜衛鎮大將軍」,詔命立廟。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為「開漳聖王」。漳潮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立廟建祠。聖王廟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帶。潮汕地區主要有饒平「聖王祠」、南澳「聖王廟」等。
九、宋帝廟。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廟位於陸豐縣甲子鎮,又名進食亭。廟甚為簡陋,有帷幔蒙帝像於中。民間傳說求福消災甚靈。相傳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進入陸豐前夕,已有范姓者夜夢犬吠之聲,有貴人前來的先兆,故當宋臣護帝進入港口登岸進駐時,范、李、吳三姓爭相進食,當得知來者竟是宋帝時,都跪請恩賜。其時宋帝的處境,實金口難開。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吳氏要沙壩,帝均點頭。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著「范山、李海、吳沙壩」的俗語。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學家、詩人。祭文天祥的廟宇有潮陽東山大忠祠、海門蓮花峰忠賢祠。
十一、陸公祠。祭南宋丞相陸秀夫(1236~1279年)。該廟宇有潮州韓山陸公柯、南澳縣城城隍廟左側的「陸、張二忠祠」。
十二、陳元帥廟。祭陳吊眼。陳系福建省漳州白葉鄉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饒平縣新圩鎮四百嶺山南麓的長彬村前,有陳元帥廟。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有陳吊王寨遺址和祭拜廟宇。
十三、龍尾爺廟。祭虱母仙何野雲。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激戰於鄱陽湖(今江西境內),在九江中箭身亡。失敗後,何野雲心灰意冷,從江西徒步至潮陽縣,經常為人看病、相風水、卜卦,在民間頗有影響。死後,人民立廟紀念他。潮汕祭何野雲的廟宇達20餘座,主要有:潮陽貴嶼何仙陵、潮陽仙湖福天宮、揭西黃山王公廟、汕頭岐山古廟等。
十四、三保公廟。祭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該廟位於南澳縣深澳古城東門外。鄭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回族,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廟。祭清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清康熙年間,清廷為斷絕台灣鄭經部隊的糧草接濟,曾強迫祖國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人民流離失所。周、王二公為沿海居民展復回鄉、光復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擁戴。惠來縣沿海人民為了紀念周、王二公,修廟宇20餘座。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隆江鎮龍溪河畔的巡撫總督廟。
十六、鸛巢古廟。祭陳堯佐(963~1044年)。陳系北宋宰相。宋咸平二年(999年),以開封府推官轉任潮州通判二年。在潮期間,他修孔廟,建韓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學。時鱷魚肆虐,張氏子為所吃,堯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諸市,作《戮鱷魚文》。潮人為了紀念有功於民的陳堯佐,特修廟紀念。現存紀念廟宇有鸛巢古廟,規模較大。
十七、馬安廟。祭明揭陽縣令馮元飈的都頭馬安。馬安因緝拿強盜,因公殉職。馮縣令在其殉職的揭陽縣馬鞍山上建廟祭拜。
十八、將軍廟。祭一未知名將軍。鷗汀寨內的將軍廟祭的是唐二晶將軍,也不知其真實姓名。據傳,古時該將軍在現汕頭埠一帶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現汕頭內充公等地可見將軍廟多座。
十九、關帝廟。祭關羽(?~219年)。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以忠、義、勇、信而著稱。潮汕的關帝廟遍布各地,又有武廟、武帝廟等名稱。現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鋪都祭關公。
二十、孔廟。祭孔夫子。孔廟又名文廟、學宮。潮汕較著名的有揭陽學宮、潮州學宮、普寧孔廟等。舊時,學童念書必拜孔子爺,學堂必設孔聖靈座。
二十一、城隍廟。祭城隍公。城隍被視為古代城鎮保護神。有縣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廟,但潮汕九縣十城隍。舊時揭陽縣除縣城有城隍廟外,棉湖鎮也有一城隍廟。潮人視城隍老爺為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陰間公正的判官。潮汕的城隍廟,揭陽城隍為之最。
二十二、雙忠廟。祭張巡、許遠二將軍。張、許二將軍是唐至德二年(?57年)為平息安祿山之亂而戰死的忠勇將軍。潮汕的雙忠廟,又稱祖廟、雙忠行祠、雙忠銅輥祠等。
二十三、真君廟。祭晉朝名醫吳猛、許遜和北宋名醫吳騎。吳猛,生於三國吳末,江西豫郡西安縣人。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後雲游求師,道法精深,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為民除害,深得人民愛戴。許遜,是吳猛的弟子,生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其母親夢神鳥送下神珠,吞下懷孕而生下許遜。遜未足月,已聰敏異常,過目成誦,無師自通。後師吳猛,再師王朔、女仙諶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資格。潮汕的這類廟宇也稱煉丹古廟、靈濟宮、感天大帝廟、英靈古廟、慈濟古廟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廟。祭玄天上帝。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並將它們分為四組,稱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後來,玄武被說成是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的統帥,封為上帝。潮汕各地稱這類廟宇為玄帝古廟、真武官、北帝廟、元山古廟、玄真廟、永昌古廟、真武古廟、夏祉古廟。
二十五、伯爺公廟。祭伯益公,也稱伯爺公。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時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按潮汕人的說法,伯益公主持開山劈路,制服了老虎。故有「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說法。潮汕各地,伯公廟很多,如伯爺公廟、威靈古廟等均屬。另外,潮汕還有專門祭大禹的水仙廟。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爺公廟比水仙廟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這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東岳廟。祭東岳山神。東岳是泰LU主峰玉皇頂的封號,也被詔封為「東岳天齊仁聖帝」。世人稱,東岳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貴賤,主召人魂修短之陰曹冥府君。」潮汕東岳廟有潮陽、饒平二處。
二十七、宋太祖廟。祭宋太祖趙匡胤。該廟位於饒平縣三饒鎮河口鄉後埔。
二十八、神農廟。祭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潮汕的神農廟,也叫先農壇。
二十九、文昌祠。也叫文昌閣。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澄海神山、普寧縣洪陽鎮、惠來縣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閣。
三十、木坑聖王廟。祭介子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忠誠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傳說。潮汕地區的木坑古廟、金砂冢廟、南樓古廟、介公古廟等,均屬這一類。
三十一、呂祖廟。也叫仙師公廟。祭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同賓,本名瓊,字伯玉,亦名紹先,出家後才改名岩,字洞賓。俗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成為遊行世間、普渡眾生的神仙的代稱。此外,潮汕還有同時祭呂洞賓、李鐵拐二仙的龍砂古廟,祭李鐵拐的仙爺廟等。
三十二、字祖聖廟。祭字祖倉頡。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蜈蚣嶺。
三十三、南海聖王廟。祭海神。因潮汕臨海,古代沒有預報天氣的設備,只有寄託於神仙,求海神保佑,屬自然崇拜。潮汕沿海的聖王廟、龍王廟等均屬。
三十四、雷神廟。祭雷神,屬於對雷電自然天象的崇拜。除此之外,還有天公廟等。
桃圍兩帝同天廟
㈡ 拗陷帶(區) 中成礦單元
(一)長江中下游金、銀、銅、鉛鋅成礦帶
長江中下游金、銀、銅、鉛鋅成礦帶包括南(外)帶、主帶、北(外)帶3個成礦亞帶。
北(外)帶稱為滁州-巢湖金、銅、鉛鋅成礦亞帶,位於安徽省中部,西北側以郯廬斷裂為界,南東側以長江斷裂帶為界,震旦紀燈影組及寒武紀一奧陶紀地層廣泛出露,北東向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較弱。該區是以高中溫-中低溫-低溫-超低溫成礦作用俱全為特徵的成礦區。該成礦區主要成礦元素組合為銅、金、鉈,其次為鉛鋅、鐵等多金屬礦化,並有重晶石、螢石等非金屬礦化。區內已發現有大廟山、龍王尖、曾窪、黃泥河等金礦點,以及東蓀銅礦和馬廠砂金礦;而黃廟斷裂東側礦床(點)甚少,除滁州琅琊山矽卡岩型銅礦(中型)外,只有近期新發現的范水窪金礦、香泉鉈礦床等。根據近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區內發現的時代最新的礦化屬形成於拉拉米期的低溫-超低溫熱液(泉)型鉈金銀多金屬礦化,它在區域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規模,並具有尋找「卡林型」金礦的指示元素組合,但其形成環境和找礦遠景尚需深入研究。
主帶即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主體部分,又稱為安慶-銅陵-馬鞍山銅、金、鐵、硫成礦亞帶,它有銅陵銅金礦成礦區、廬樅鐵(銅金)硫和寧蕪鐵硫成礦區所組成,區內發現礦床眾多,其中以矽卡岩型銅礦和玢岩鐵礦著稱於世。沿該帶也是下揚子地區岩漿活動最為強烈的地區,火成岩分為高鉀鈣鹼性和橄欖安粗岩兩個岩石系列,二者分別形成於晚侏羅世、早白堊世並分別對應形成了以銅金組合和鐵硫組合的兩種礦產。
南(外)帶稱為青陽-涇縣金、銀、鉛鋅、銅、銻成礦亞帶,該區也即前人所稱的前陸反向對沖帶,由於它間夾於下揚子拗陷與江南隆起間的過渡地帶,其岩漿成礦具有明顯的過渡色彩。區內斷裂構造、岩漿活動發育,以燕山期為主。已發現的礦化類型較多,包括層控矽卡岩型、岩漿熱液型、斑岩型、層控低溫熱液型等,礦種有金銀銅鉛鋅銻等,典型礦床有青陽許橋銀鉛鋅礦、尹家榨金礦、南陵呂山金礦等。值得提出的是區內兩種較特別的成礦作用:一是斑岩型成礦作用,在江南成礦帶的西北緣,沿高坦-周王斷裂有一系列北東向-近東西向展布的小型淺成侵入岩體(斑岩),構成了與江南隆起帶南緣贛東北斑岩帶對稱產出的另一斑岩帶,區內銅、金(銀)多金屬礦化多與這些中酸性小斑岩體關系密切。如馬石斑岩型銅礦、拋刀嶺蝕變(斑岩)岩型金礦等都與這些小岩體侵入作用緊密相關。二是低溫成礦作用,在寒武紀一奧陶紀地層分布區,見低溫熱液型礦化,除在奧陶紀地層中已發現「類卡林型」金礦具一定工業意義外,在寒武紀黑色頁岩建造中出現含銀鉛鋅銻金及鉑鈀礦化,部分地段已富集具工業意義的礦床。
(二)浙贛銅金多金屬成礦帶
這是區內最為重要的一條構造岩漿成礦帶。該帶與浙贛拗陷帶范圍吻合,成礦主要受瀏陽-景德鎮-歙縣、贛東北、萍鄉-廣豐-紹興超殼深斷裂帶控制,形成4條次級成礦亞帶。該帶燕山期岩漿岩侵入體規模小,但形成了巨量的礦質堆積。
(1)景德鎮-歙縣銅多金屬礦成礦亞帶
分布於浙贛拗陷帶北緣,與萍鄉-樂平坳陷帶基本對應,該帶受瀏陽-景德鎮陸內俯沖帶控制,形成一條北東東向與燕山早期Ⅰ型中酸性斑岩有關的銅多金屬礦帶,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區內有江西朱溪、月形和安徽黃土嶺等一批中小型銅礦床,另有江西塔前鎢鉬礦和新發現的一批構造蝕變岩型金礦點。
(2)德興-屯溪銅金銀多金屬礦成礦亞帶
該帶呈北東向斜貫於浙贛拗陷帶中部,受贛東北深斷裂俯沖帶控制,是一個罕見的金屬礦床聚集地帶,其上盤(北西)為德興銅金礦集區,包括著名的江西德興斑岩銅礦田、銀山火山-斑岩銅金鉛鋅礦田、金山金礦田,另有眾埠街錳、鉛鋅礦田,虎家尖銀(金)礦床,以及西田-金山嶺金礦化帶。在安徽休寧南部的白際山地區近年發現的小賀-天井山、青山-富竹圩、嶺南-五里亭、古樓-璜尖4個金礦化帶,均具有較大規模,礦化帶主要產於晉寧期島弧火山岩或碰撞花崗岩內,成礦與燕山期的岩漿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有關。但是,該區出現的晚侏羅世花崗斑岩帶,僅發現零星的銅礦化,其找礦潛力有待深入調查。
該帶具有長期活動多期多因成礦特點,包括晉寧期動熱變質形成的金山金礦田,楓林石炭紀淺海熱水噴流沉積-疊改型銅硫鐵(鎢)礦床,燕山期成礦主要與殼幔混合源的Ⅰ型或A型岩漿有關。
(3)靈山-大茅山鉭鈮鎢錫多金屬礦成礦亞帶
形成於贛東北俯沖斷裂帶後側(下盤)的懷玉坳陷中,形成與燕山期A型花崗岩有關的鉭鈮鎢錫礦,其中有超大型的松樹崗礦床。另有震旦紀層控型斑竹坑等鉛錫多金屬礦床(點)。
(4)東鄉-鉛山銅金鈾多金屬礦成礦亞帶
分布於浙贛拗陷帶南緣,受萍鄉-紹興俯沖斷裂帶控制,前已述及,根據地學斷面資料,構造帶作鏟式南傾,故可確認礦床主要形成於其上盤(南側)。該帶也是一條長期活動多期多因礦帶,包括晉寧期海相-火山成因的鐵砂街式銅礦床,石炭紀淺海含礦熱水噴流沉積疊改型永平式銅硫(鎢)礦床,燕山期與Ⅰ型或S型火山、潛火山岩有關的虎圩、銀峰源,劉家、沙潭等金銀礦床,與Ⅰ型中酸性斑岩有關的船坑、銅山、趙家塢等銅礦,與殼源S型火山、潛火山有關的盛源盆地鈾礦、動熱變質型長壽源銀礦等。
(三)永安-梅州銅金銀鉛鋅成礦區
圖4-6 永梅拗陷閩西南地區威寧期海盆構造示意圖
永梅會拗陷區(廣義)位於研究區西南,跨贛閩粵三省。它的分布范圍是指永安-梅縣-會昌,以閩西南為主的一個三角區,其大體分布是在石城-會昌-尋烏以東,長汀-連城-永安以南,梅縣以北,龍岩-大田以西,因其主體在閩粵地區,故簡稱永梅拗陷。
由於對該區發生拗陷的時間有不同理解,因而直接影響到對其范圍的界定。本項目研究認為永梅拗陷區是永安、梅州地區在結束加里東期的區域隆升狀態後,由於地殼拗陷作用而於華力西-印支期間形成的沉積盆地區(圖4-6),其范圍主要以晚古生代一中生代早期的海相地層分布區來劃定:其北與武夷隆起區相接;西以震旦紀一早古生代變質基底的出露區為其邊緣;東部邊界因被中生代陸相火山岩覆蓋而無法明確劃出,從出露於火山岩中的基底「天窗」顯示,距政和-大埔斷裂帶以東較遠處的長太鍾魏地區仍有二疊一三疊紀海相地層出露,但仍大致以政和-大埔斷裂為界。南界依梅州南的羅崗-興寧北西向斷裂。
在近20年來,東南沿海地區具有突破意義的5個大型礦床全集中該區。它們分別是:(1)紫金山銅金礦床,為一大型中低溫火山-潛火山-斑岩型礦床(高硫型)。(2)嵩溪大型銀銻礦床,產於早侏羅世火山-沉積岩之中,為一層控低溫熱液型礦床,它也是沿海地區發現的一個新的含礦層位。(3)會昌岩背錫礦床,以品位富、規模大、埋藏淺和礦化集中為特點,它是一與高氟花崗斑岩有關的斑岩型礦床,與燕山晚期拉張的構造環境對應。(4)玉水銅礦,為一特富的塊狀-層狀銅礦,屬海底火山-噴硫沉積礦床。玉水銅礦的賦礦層位與浙贛拗陷和下揚子地區眾多的銅礦層位可以類比。(5)尤溪雙旗山金礦,產於永梅拗陷的東緣,是一受層間剪切帶控制的金礦。陶奎元等(1998)認為,永梅會地區成礦有3個特點:一是礦化集中、規模大;二是多類型;三是多層性,成礦包括5個層位。因此,它是一「多層多類型的礦化集中區」。
永梅拗陷包括2個成礦遠景區,其間在成礦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差異。
1.大田-梅州鉛鋅銀銅成礦區
它包括大田鉛鋅銀銅礦集區、連城-永定鉛鋅銀銅礦集區及梅州銅鉛鋅銀(銻)成礦小區:區內的成礦作用有層控低溫熱液型、斑岩型、海底噴流-沉積型和矽卡岩型4種。它包括幾個次級的成礦遠景區。
1)大田鉛鋅銀銅成礦亞區:地處海盆的東北邊緣,有眾多礦床(點)密集分布且以富硫為特徵(其中不排除包括有同生沉積硫的成分),應與當時屬於半封閉的古地理環境有關。發生於早石炭世末期的沉積間斷,有助於成礦金屬元素的預富集。印支期及燕山期的岩漿侵入又補充了新的礦源,同時還廣泛發生各種推覆滑脫構造而成為礦體定位的良好空間。因此礦集區內的礦床幾乎都屬於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的層狀矽卡岩型,在灰岩與其上、下碎屑岩層之間的滑脫構造,則普遍成為矽卡岩體與礦體的形成部位。以下舉龍鳳場礦床為例說明之。
大田龍鳳場鉛鋅礦床,「龍鳳場式」的名稱即由此得名。礦區內為倒轉向斜構造,在棲霞組灰岩與其上、下層的碎屑岩層之間廣泛發育有緩傾斜的剝離斷層和破碎帶。印支期嶺兜岩體的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呈超覆式侵入。層狀矽卡岩帶即生成於超覆侵入接觸的部位和緩傾斜斷裂帶內。主要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生於矽卡岩中。礦區內還有一種流紋質隱爆角礫岩,而向深處則過渡為花崗斑岩,見圖4-7。於石灰岩與其下林地組碎屑岩之間滑脫構造中產出的礦體以硫鐵礦為主,並保留有菱鐵礦,顯示其同生沉積成因;而灰岩與其上文筆山組碎屑岩之間滑脫構造中產出的礦體則以多金屬礦為主。礦床規模屬中型。
在該礦集區內密集分布一批類型相同的礦床,其特點是圍繞某一侵入岩體而分布。如龍鳳場礦床圍繞嶺兜岩體分布,而龍山崎、建愛、上蔡等礦床則圍繞湯泉岩體(燕山晚期)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建愛的層狀矽卡岩礦床與電灌站的斑岩型礦床,二者在空間上緊密相伴,成因上互有聯系,由此構成一種層狀矽卡岩型與斑岩型的共生組合系列,見圖4-7。
2)後田-大排鐵、銅、鉛、鋅成礦亞區:龍岩後田至永定坎市一帶,區內銅、鉛、鋅礦化強烈,除了有馬坑與海底火山活動有關的大型鐵礦床外,小型礦床及礦點數十處,礦化多呈層狀、似層狀分布於C1-C2、P1q-D1w等層位,部分呈脈狀產出於中酸性岩體與碳酸鹽接觸帶附近,成礦主要和海底火山有關,部分與中生代岩漿熱液疊加改造關系密切,如馬坑鐵礦、大排鉛鋅礦等。
圖4-7 福建大田建愛電灌站305線地質剖面(據閩西隊略有修改)
3)梅州銅鉛鋅銀(銻)成礦亞區:位於永梅拗陷區西南端,是拗陷區內海侵最早而海退最晚的地區。區內的典型礦床有梅州嵩溪及梅州玉水2處,其成礦作用具有層控型礦床成礦系列的顯著特徵,其主要特點將在成礦系列中討論。
2.上杭金銅成礦區
早白堊世時沿上杭-雲霄深大斷裂帶在上杭地區發育有一個北西走向的上疊式火山盆地,疊蓋在華力西-印支期海相盆地沉積地層之上。在火山盆地的北東側,先有晚侏羅世酸性花崗岩體侵入,繼而又有早白堊世深源的中酸性岩漿噴發與侵入並形成一套中深成侵入岩-斑岩-潛火山岩的侵入岩類與火山噴發岩的組合。紫金山-羅卜嶺金銀銅(鉬)礦集區(或稱紫金山礦田)即處於此種地質環境。其中的紫金山大型銅金礦床屬於研究區內特有的由潛火山淺成熱液作用形成的硫酸鹽型(高硫型)礦床,同時在礦田的西側還有由淺成熱液作用形成的冰長石-絹雲母型(低硫型)礦床,再加上羅卜嶺的斑岩型銅鉬礦床,這三者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潛火山-斑岩成礦系列。在外圍,有產於棲霞灰岩與岩體侵入接觸帶的銅坑銅礦和產於早三疊世溪口組與岩體侵入接觸帶中的珠地鉛、鋅礦。
㈢ 介紹下潮汕寺廟及風俗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廟宇去拜。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歷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潮汕老百姓,自古以來信奉的神很多,村村都有神廟,尤其是平原較大的村莊和市鎮,神廟就更多了。神廟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是木頭雕刻,大的比人體還要大,漆上金彩,小的只有一兩尺甚至只有幾寸高,臉手和衣著都是油漆的。神廟,潮俗統稱為「老爺宮」。大的有廳殿天井,天井兩邊還有「龍虎」壁塑,檐角與廟脊還有各種圖案塑刻或嵌瓷龍鳳或鯉魚、人物、戲出等等裝飾。小廟只有小屋寬,中有神龕供桌。還有更小的只有一個模型式的小宮,裡面置小型神偶,人在外面祈拜。
潮人信奉的神,有神話故事的神,有歷史人物的神,有與外地共通的神,也有地方特有的神,普遍信奉的廟神有:玄天上帝、天後聖母(又稱媽祖)、慈悲娘娘、註生娘娘、保生大帝、真君爺、七聖夫人、三義帝君(即劉備、關羽、張飛)、花公花媽、福德老爺(又稱土地爺、土地伯公、後土之神)、三山國王 (又稱王公、村裡的地頭神)、木坑聖王、風雨聖者、文昌爺、魁星爺、太子爺……潮州城還有顯赫的安濟聖王。各行業也有各種神名,自設小神龕供奉。解放後破除迷信,各廟神偶被焚毀,廟宇也作別用或拆除。近十多年,一些舊廟作為文物保護,重新修建,成為當地景點.
潮汕民間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種,惟以土地神最為普及。村社不論大小,必有土地神廟;營造墳墓,墓側必設「土地神位」小碑(或寫「福神」二字)。這種土地神乃起始於古代的田社神、社稷神。在潮汕農村還祀奉「三山國王」,把它視作最大的福神。清代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三山國王》中說:「三山國王,潮之福神也。」這是潮地特有的也是最為崇奉的地方保護神;民間俗稱為「地頭爺」。每逢村裡誰家死了人,子孫或家人必到地頭廟去報告,叫作「報地頭」。
土地神在城鎮居民中也受到普遍祀奉。在不顯眼的牆旮旯處貼上一張紅紙,寫著「地主神位」就算是神牌位。每逢舊歷初一、十五或民俗大節日,必焚香供奉祭品。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余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仆稱主亦為老爺。潮汕的廟宇,俗稱老爺宮,所供的「老爺」,其實都是一些歷史上或傳說中的有益於人民的官吏、名人。這里說的老爺,實際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給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很有必要對它進行考察和研究,揭開面紗,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一、三山國王廟。祀巾、明、獨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是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此外,潮汕各縣及我國台灣地區、東南亞各國均有三山國王廟。
二、土地廟。俗稱土地公廟,通稱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間相傳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廟。祀雨神。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謚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其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其父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移居臨安,時年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家貲,赴國難,率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復梅縣,攻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妻子毋氏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斗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尋得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謝翱為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選擇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揭陽市謝翱研究工作小組決定,建「謝翱紀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陽市人民政府主持召開的揭陽市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大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鄉親600多人出席。座落在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紀澤湖畔的謝翱紀念堂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後宮。祭天後聖母,系傳說中的保護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灣的一個漁村。其父林願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傳說林默娘出生時屋頂祥雲繚繞,生性聰慧,八歲讀書,過目成誦。長大後能曉天文,習水性,多次搭救遇難船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峰頂上「仙化升天」,終年 27歲。此後,人們紛紛傳說林默娘身披盛裝,飛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難的人,遂被尊為海上女神。天後聖母廟遍布祖國東南沿海、台灣、港澳等地。潮汕各縣市均設有天後宮,較著名的有:媽嶼新老媽宮、樟林天後聖母宮等。
五、韓文公祠。祭韓愈(?68~824年)。韓愈,字退之,號昌黎,唐代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尊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人稱韓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陽有韓祠路,還有紀念性建築景韓亭、觀韓樓、仰韓閣、昌黎坊等。除此之外,潮汕現有韓祠二處,一是潮州韓文公祠,二是潮陽靈山寺西廡的韓祠。台灣西勢的內埔鄉也設有韓文公柯。
六、晏侯廟。祭齊國大夫晏嬰。該廟座落在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後歷經多次修復。現廟門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曆年間建廟時建築,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遺跡。程洋崗晏侯廟是潮汕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省內外也甚為少見。汕頭市蛇東的晏公廟是否也是祭晏嬰,已無據可考。
七、鳳嶺宮。該廟位於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鳳嶺之上,祭南粵王趙佗,同時供葯王孫思邈及東岳大帝(商紂時的武成王黃飛虎)。澄海地方誌稱,鳳嶺宮佔地約六畝。現該宮只留下殘跡。祭南粵王的廟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聖王祠。祭陳元光。陳元光(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聰穎,13歲已博通經書,喜韜略兵法,文武全才,為唐高宗一代名將。著有《吉光集》、《玉鈐記》、《龍湖集》,現只有《龍湖集》傳於世。唐儀鳳二年(677年),年僅21歲的陳元光以鷹揚將軍代領父職,負責平定泉(州)、潮(州)的「蠻獠嘯亂」。經過大小百餘戰,俘獲萬計,嶺表以平。自那以後,潮泉 20多年無戰亂,人物輻輳,文化漸開,帆船如雲,魚鹽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採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教選才的措施,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潮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景雲二年(?11年),陳元光在一次平定蠻寇在潮州作亂的戰斗中犧牲,並被封為「豹韜衛鎮大將軍」,詔命立廟。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為「開漳聖王」。漳潮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立廟建祠。聖王廟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帶。潮汕地區主要有饒平「聖王祠」、南澳「聖王廟」等。
九、宋帝廟。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廟位於陸豐縣甲子鎮,又名進食亭。廟甚為簡陋,有帷幔蒙帝像於中。民間傳說求福消災甚靈。相傳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進入陸豐前夕,已有范姓者夜夢犬吠之聲,有貴人前來的先兆,故當宋臣護帝進入港口登岸進駐時,范、李、吳三姓爭相進食,當得知來者竟是宋帝時,都跪請恩賜。其時宋帝的處境,實金口難開。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吳氏要沙壩,帝均點頭。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著「范山、李海、吳沙壩」的俗語。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學家、詩人。祭文天祥的廟宇有潮陽東山大忠祠、海門蓮花峰忠賢祠。
十一、陸公祠。祭南宋丞相陸秀夫(1236~1279年)。該廟宇有潮州韓山陸公柯、南澳縣城城隍廟左側的「陸、張二忠祠」。
十二、陳元帥廟。祭陳吊眼。陳系福建省漳州白葉鄉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饒平縣新圩鎮四百嶺山南麓的長彬村前,有陳元帥廟。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有陳吊王寨遺址和祭拜廟宇。
十三、龍尾爺廟。祭虱母仙何野雲。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激戰於鄱陽湖(今江西境內),在九江中箭身亡。失敗後,何野雲心灰意冷,從江西徒步至潮陽縣,經常為人看病、相風水、卜卦,在民間頗有影響。死後,人民立廟紀念他。潮汕祭何野雲的廟宇達20餘座,主要有:潮陽貴嶼何仙陵、潮陽仙湖福天宮、揭西黃山王公廟、汕頭岐山古廟等。
十四、三保公廟。祭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該廟位於南澳縣深澳古城東門外。鄭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回族,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廟。祭清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清康熙年間,清廷為斷絕台灣鄭經部隊的糧草接濟,曾強迫祖國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人民流離失所。周、王二公為沿海居民展復回鄉、光復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擁戴。惠來縣沿海人民為了紀念周、王二公,修廟宇20餘座。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隆江鎮龍溪河畔的巡撫總督廟。
十六、鸛巢古廟。祭陳堯佐(963~1044年)。陳系北宋宰相。宋咸平二年(999年),以開封府推官轉任潮州通判二年。在潮期間,他修孔廟,建韓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學。時鱷魚肆虐,張氏子為所吃,堯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諸市,作《戮鱷魚文》。潮人為了紀念有功於民的陳堯佐,特修廟紀念。現存紀念廟宇有鸛巢古廟,規模較大。
十七、馬安廟。祭明揭陽縣令馮元飈的都頭馬安。馬安因緝拿強盜,因公殉職。馮縣令在其殉職的揭陽縣馬鞍山上建廟祭拜。
十八、將軍廟。祭一未知名將軍。鷗汀寨內的將軍廟祭的是唐二晶將軍,也不知其真實姓名。據傳,古時該將軍在現汕頭埠一帶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現汕頭內充公等地可見將軍廟多座。
十九、關帝廟。祭關羽(?~219年)。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以忠、義、勇、信而著稱。潮汕的關帝廟遍布各地,又有武廟、武帝廟等名稱。現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鋪都祭關公。
二十、孔廟。祭孔夫子。孔廟又名文廟、學宮。潮汕較著名的有揭陽學宮、潮州學宮、普寧孔廟等。舊時,學童念書必拜孔子爺,學堂必設孔聖靈座。
二十一、城隍廟。祭城隍公。城隍被視為古代城鎮保護神。有縣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廟,但潮汕九縣十城隍。舊時揭陽縣除縣城有城隍廟外,棉湖鎮也有一城隍廟。潮人視城隍老爺為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陰間公正的判官。潮汕的城隍廟,揭陽城隍為之最。
二十二、雙忠廟。祭張巡、許遠二將軍。張、許二將軍是唐至德二年(?57年)為平息安祿山之亂而戰死的忠勇將軍。潮汕的雙忠廟,又稱祖廟、雙忠行祠、雙忠銅輥祠等。
二十三、真君廟。祭晉朝名醫吳猛、許遜和北宋名醫吳騎。吳猛,生於三國吳末,江西豫郡西安縣人。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後雲游求師,道法精深,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為民除害,深得人民愛戴。許遜,是吳猛的弟子,生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其母親夢神鳥送下神珠,吞下懷孕而生下許遜。遜未足月,已聰敏異常,過目成誦,無師自通。後師吳猛,再師王朔、女仙諶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資格。潮汕的這類廟宇也稱煉丹古廟、靈濟宮、感天大帝廟、英靈古廟、慈濟古廟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廟。祭玄天上帝。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並將它們分為四組,稱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後來,玄武被說成是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的統帥,封為上帝。潮汕各地稱這類廟宇為玄帝古廟、真武官、北帝廟、元山古廟、玄真廟、永昌古廟、真武古廟、夏祉古廟。
二十五、伯爺公廟。祭伯益公,也稱伯爺公。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時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按潮汕人的說法,伯益公主持開山劈路,制服了老虎。故有「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說法。潮汕各地,伯公廟很多,如伯爺公廟、威靈古廟等均屬。另外,潮汕還有專門祭大禹的水仙廟。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爺公廟比水仙廟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這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東岳廟。祭東岳山神。東岳是泰LU主峰玉皇頂的封號,也被詔封為「東岳天齊仁聖帝」。世人稱,東岳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貴賤,主召人魂修短之陰曹冥府君。」潮汕東岳廟有潮陽,饒平二處。
二十七、宋太祖廟。祭宋太祖趙匡胤。該廟位於饒平縣三饒鎮河口鄉後埔。
二十八、神農廟。祭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潮汕的神農廟,也叫先農壇。
二十九、文昌祠。也叫文昌閣。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澄海神山、普寧縣洪陽鎮、惠來縣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閣。
三十、木坑聖王廟。祭介子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忠誠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傳說。潮汕地區的木坑古廟、金砂冢廟、南樓古廟、介公古廟等,均屬這一類。
三十一、呂祖廟。也叫仙師公廟。祭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同賓,本名瓊,字伯玉,亦名紹先,出家後才改名岩,字洞賓。俗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成為遊行世間、普渡眾生的神仙的代稱。此外,潮汕還有同時祭呂洞賓、李鐵拐二仙的龍砂古廟,祭李鐵拐的仙爺廟等。
三十二、字祖聖廟。祭字祖倉頡。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蜈蚣嶺。
三十三、南海聖王廟。祭海神。因潮汕臨海,古代沒有預報天氣的設備,只有寄託於神仙,求海神保佑,屬自然崇拜。潮汕沿海的聖王廟、龍王廟等均屬。
三十四、雷神廟。祭雷神,屬於對雷電自然天象的崇拜。除此之外,還有天公廟等。
㈣ 老爺的詳細解釋
⑴.舊時對官紳的稱呼,或官紳的自稱。
《元史·董摶霄傳》:「賊眾突至 摶霄 前,捽而問曰:『汝為誰?』 摶霄 曰:『我 董老爺 也。』」明 朝鮮 李民宬《敬亭先生續集·朝天錄》:「軍門(袁可立)曰 :『(三月)十三日動兵雲是耶,抑舊君自退耶?』 答曰:『其失德,詳在申文中,老爺見之則可以詳悉矣。一國大小臣民,不謀而同,推戴新君。昭敬王妃令權署國事,天命人歸,從容正位,豈有動兵之事乎?』」 清 李慈銘 《越縵堂日記·光緒庚辰六月二十四日》:「老爺之名,實起 南宋 ,而《元史》始見之。爺者父也。」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五:「前 明 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
⑵.對有一定身份的男子的尊稱。
《水滸傳》第十七回:「老爺,今日事已做出來了,且通個商量。」《紅樓夢》第五一回:「老爺且別去,我們小爺啰嗦,恐怕還有話問。」 魯迅 《吶喊·故鄉》:「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⑶.舊時官僚地主的門客、僕人對男主人的通稱。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鮑廷璽 道:『我在老爺門下,蒙老爺問到這一句話,真乃天高地厚之恩。』」《紅樓夢》第三四回:「 襲人 道:『論理 寳二爺 也得老爺教訓教訓才好呢!要老爺再不管,不知將來還要做出什麼事來呢。』」
⑷.兒女對父親的稱呼。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二折:「老爺休道一樁事,就是十樁事,你孩兒也依的。」《紅樓夢》第十七回:「 寳玉 道:『老爺方才所說已是。』」 ⑸.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紅樓夢》第三三回:「 王夫人 哭道:『 寳玉 雖然該打,老爺也要保重。』」
⑹.一種譏諷的稱呼。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譯文》﹞第三期得檢查老爺批雲:意識欠正確。」 毛澤東 《反對黨八股》:「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
⑺.舊俗對神靈之稱。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七:「 鍾相 , 鼎州 武陵 人,無他技能,善為誕謾。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石萃編·金大安磚刻》:「 大安 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 趙 門 白氏 ,舍地建廟。」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只有兩個小菩薩名『包公老爺』者,被一個老年農民搶去了。」
⑻.舊時某些地區對出家人的尊稱,不分男女。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道:『我是來拜 揚州 新到 來老爺 的。』」《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虔婆出來看,原來是 延壽庵 的師姑 本慧 來收月米。虔婆道:『阿呀!是 本老爺 ,兩個月不見你來了。』」
⑼.方言。稱外祖父。
明 沈榜 《宛署雜記·民風二》:「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
⑽. 明 代宦官對死去皇帝之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自序》:「按皇城中舊制,凡內臣奏事,稱呼列聖則某年號老爺,今上則萬歲爺。」
⑾.陳舊;使用不靈便。
如:這機器老爺得很;老爺車床。
動漫中的老爺
《黑執事2》中的老爺
◆亞洛斯·托蘭西◆(Alois Trancy)
又譯:阿洛伊斯·托蘭西 、亞洛斯·托蘭斯、亞洛斯·特朗希、亞洛斯·特蘭西、阿羅伊斯·杜蘭斯等
真實姓名:吉姆·馬肯、吉姆·麥肯
CV:水樹奈奈
擁有閃亮金發的伯爵,幽藍色的眸子,看起來像是一潭清澈的湖水。實質是
難以捉摸深淺的,被黑暗囚禁的孩子。
故事發在1889年夏天,當時他的年齡為14歲。
第八話中顯示,特蘭西只是一個平民小孩,因父母雙亡後被人唾棄而恨村子裡的所有人,想讓所有人死去。父母死後唯一的親人是弟弟路加。村民們死亡後,弟弟亦莫名去世。此後,特蘭西被賣到了特蘭西伯爵的府上,成為了特蘭西伯爵的孌童。這個時期召喚了蜘蛛執事克洛德·弗斯塔斯,抓住機會蒙騙住心理扭曲的上代當家,騙取當家的好感成為托蘭西家族的下一代當家。並對克洛德·弗斯塔斯產生了依賴的感情,後來卻被克洛德嗤之以鼻,契約標記在舌頭上。
從克洛德處得知殺害弟弟盧卡的兇手為塞巴斯(其實是漢娜),並知道塞巴斯對夏爾的靈魂十分執著,所以想要得到夏爾,從而玷污他的靈魂,使塞巴斯得到比死更加痛苦的懲罰。亞洛斯對弟弟的感情是無比深厚的,在冷酷的外表下,有一顆脆弱需要溫暖的心。
因為是特蘭西家族的當家,所以被稱為老爺。被稱為【女王的蜘蛛】。片中出現的「yes、your hingness」的回答是克洛德用來「控制」老爺的話(老爺深愛的弟弟所說過的話)。家紋是蜘蛛圖案,蜘蛛腹部有【T】字形鏤空,是家族姓氏【Trancy】的首字母。
佩有特蘭西家族戒指一枚。為紅色寶石,鑲12顆鑽石,指環與底座由黃金製成。紅寶石象徵著自由,勇氣,熱情。戴在阿洛伊斯的右手食指上。
性格怪異扭曲,感情起伏很大,表情變化速度很快。
屬於非常標準的 誘受
第8話被克洛德殺死(其實那天死神也要拿走取走他的靈魂),因為克洛德對夏爾的靈魂更著迷,所以對他不再感興趣),並被漢娜挖去左眼。克洛德將他的靈魂裝入家族戒指後拿走。第10話,因漢娜托蘭西的靈魂在夏爾的身體上!第十一話中:與漢娜定下契約。第12話(完結):最後靈魂被漢娜吞噬、隨著克洛德的身亡而消失。
解釋5 潮人的信仰崇拜,按專家學者的話說,叫「多神崇拜」。祖宗崇拜、自然崇拜、佛道諸神一起拜之外,更有一大堆遍及各個行業、涉及生活各個方面的「民間俗神」(如「床腳婆」、「司命公」,等等)可供祭拜。可以說,潮人要拜、可拜的神明實在太多了,於是,級別不分高低、神廟無論規制,人們也就將所拜的神明,女性的基本統稱「娘娘」,男性的一律喚做「老爺」,而不去管這神明是哪一路的、什麼個出身。因此,進了廟、燒了香但喊錯神的事,也就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
《潮汕民俗大觀》開篇即雲:「潮汕父老傳下一句話: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該書「緒論」),「八節」作為重大節日,於潮汕各地是基本一致的,一番隆重的拜祭自然也是肯定的。除此外,各地還有各地自己五花八門、側重不同的習俗,但不管多寡,如再算上夏歷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潮人想拜的話,一年到頭可以拜個不停。這種情況,200多年前的「外省人」藍鼎元、大名鼎鼎的藍縣令,是很看不慣的,在《潮州風俗考》中,他毫不客氣的數落:「佞佛之餘,流為好怪:石或能言,樹或能靈;廁間古柩,亦神亦仙,酒肉香紙,男婦趨若狂焉。…其敗壞風俗不可言也。」「鬼怪盛而淫邪興,廟祀多而迎神賽會一年且居其半,梨園婆娑無日無之」(《藍鼎元論潮文集》P.85-86)。潮汕這種風俗可上溯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但從藍公筆下,起碼也可知200多年前即是「盛況空前」的了。
潮人的信仰崇拜,虔誠與認真是不用懷疑的。但這種虔誠與認真,並不是指人們真的都信佛、信道,否則,豈不是滿大街都是披袈裟的或穿道袍的?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信徒式的修行。這種虔誠與認真,說到底是一種世俗功利性的、實用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用專家學者的話說,就是「人製造神——人受制於神——人利用神:這是神與人關系的三部曲」,「從總體上說,漢民族崇拜一切鬼神,『遇廟就燒香,見佛就磕頭』。但人們燒香磕頭,大多帶著明確的目的。神佛世界神官鬼官有明確的分工,各自掌管的不同部門,使人們求神佛辦事時,總是各拜各的神。於是,求神拜佛、磕頭燒香時候,敬仰的因素少了,實用功利的成分多了。…人們為神靈定等級,為神靈劃定管理領域,就把自己的社會分工與鬼神世界畸形地聯系起來。…人們對他們頂禮膜拜,是要請他們保佑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獲得更多的利益。實用的心理,改變了人們創造這些神靈的初衷,也改變了這些神靈所具有的本來內涵。…人對神的目的變了,神與人的關系也就自然會發生變化」,總而言之,因「求」而「拜」,所「拜」為「求」,就是一種現實性、甚至是現時性的「利益交換」,「在漢民族的鬼神信仰史上,究竟是鬼神掌握著人的命運,還是人掌握著鬼神的命運?即使從信仰及其文化心理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明確:渺小的人掌握著巨大的神靈」(《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P.171-177)。
那麼,渺小的人又是如何「掌握」著巨大的神靈的呢?
《潮汕民俗大觀》(P.217)里有一個有趣記載,原文照抄:潮安龍湖鄉的神偶為全國最多,每個神廟神殿都有大大小小的神偶,有「龍湖老爺蔥園宮」的俗語。傳說早年該鄉有一尊「老爺公」腹下裝有一把不固定的木質生殖器,神偶身上的棉袍把它遮住。婦女到廟里祭拜時,如要祈求得子,就偷偷摸動這神偶的木生殖器或偷偷把它脫下拿回家中床上放一兩天,以求產孩子。到了正月,游神的時候,就要先檢查這神偶身上的裝置是否完整,方可出遊。有時發現這神物不見了,是誰脫去呢又不知道,怎麼辦?「治宮」(廟祝)就要敲起銅鑼,穿街穿巷去追回來。怎麼喊呢?直說又不好聽,就改為「細小物」了,「誰脫去老爺的細小物,趕快拿回來呀,老爺要出遊呀!鏘!鏘!」反復這么喊直到拿走的人家把它偷偷交回來再掛上才可出遊。
神州大地潮汕大地,並不見得每尊「老爺」都有「細小物」,但龍湖鄉管生小孩的這尊就有,換句話說,就是想讓「老爺」有「老爺」他就有,事皆人為。有之外,甚至還可以名符其實的被「掌而握之」,看來,這尊「老爺」的「細小物」還是挺管用的,要不也不會被人揣走、害得廟祝要穿街過巷去追回來。「老爺」的「細小物」管用到什麼程度呢?考不考得上秀才這等功名大事也跟它有關(當然,這是發生在他鄉的故事了)。宋代就已問世、明清廣為流傳的《笑林廣記》(P.21)載有這么一則笑話,原文如下:其年鄉試,一縣脫科諸生請堪輿來看風水,以泥塑聖像,卵小不相稱故耳。遂喚妝佛匠改造,聖人大唱曰:「這班不通文理的畜生,你們自不讀書,干我卵甚事。」意思是說:某年某縣,一群自己不好好讀書的「畜生」,考不上秀才,就去請風水先生來看風水問題何在,風水先生研究後認為,問題出在學宮里泥塑的孔聖人,其「細小物」塑得太小了、比例不相稱,於是,就請修造佛像的工匠予以專門「改造」,引來孔聖人委屈的大哭大罵…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余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仆稱主亦為老爺。潮汕的廟宇,俗稱老爺宮,所供的「老爺」,其實都是一些歷史上或傳說中的有益於人民的官吏、名人。這里說的老爺,實際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給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很有必要對它進行考察和研究,揭開面紗,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一、三山國王廟。祀巾、明、獨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是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此外,潮汕各縣及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各國均有三山國王廟。
二、土地廟。俗稱土地公廟,通稱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間相傳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廟。祀雨神。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謚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其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其父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移居臨安,時年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家貲,赴國難,率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復梅州,攻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妻子毋氏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斗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尋得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謝翱為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選擇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揭陽市謝翱研究工作小組決定,建「謝翱紀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陽市人民政府主持召開的揭陽市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大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鄉親600多人出席。坐落在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紀澤湖畔的謝翱紀念堂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後宮。祭天後聖母,系傳說中的保護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灣的一個漁村。其父林願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傳說林默娘出生時屋頂祥雲繚繞,生性聰慧,八歲讀書,過目成誦。長大後能曉天文,習水性,多次搭救遇難船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峰頂上「仙化升天」,終年 27歲。此後,人們紛紛傳說林默娘身披盛裝,飛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難的人,遂被尊為海上女神。天後聖母廟遍布祖國東南沿海、台灣、港澳等地。潮汕各縣市均設有天後宮,較著名的有:媽嶼新老媽宮、樟林天後聖母宮等。
五、韓文公祠。祭韓愈(?68~824年)。韓愈,字退之,號昌黎,唐代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尊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人稱韓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陽有韓祠路,還有紀念性建築景韓亭、觀韓樓、仰韓閣、昌黎坊等。除此之外,潮汕現有韓祠二處,一是潮州韓文公祠,二是潮陽靈山寺西廡的韓祠。台灣西勢的內埔鄉也設有韓文公柯。
六、晏侯廟。祭齊國大夫晏嬰。該廟坐落在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後歷經多次修復。現廟門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曆年間建廟時建築,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遺跡。程洋崗晏侯廟是潮汕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省內外也甚為少見。汕頭市蛇東的晏公廟是否也是祭晏嬰,已無據可考。
七、鳳嶺宮。該廟位於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鳳嶺之上,祭南粵王趙佗,同時供葯王孫思邈及東岳大帝(商紂時的武成王黃飛虎)。澄海地方誌稱,鳳嶺宮佔地約六畝。現該宮只留下殘跡。祭南粵王的廟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聖王祠。祭陳元光。陳元光(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聰穎,13歲已博通經書,喜韜略兵法,文武全才,為唐高宗一代名將。著有《吉光集》、《玉鈐記》、《龍湖集》,現只有《龍湖集》傳於世。唐儀鳳二年(677年),年僅21歲的陳元光以鷹揚將軍代領父職,負責平定泉(州)、潮(州)的「蠻獠嘯亂」。經過大小百餘戰,俘獲萬計,嶺表以平。自那以後,潮泉 20多年無戰亂,人物輻輳,文化漸開,帆船如雲,魚鹽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採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教選才的措施,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潮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景雲二年(?11年),陳元光在一次平定蠻寇在潮州作亂的戰斗中犧牲,並被封為「豹韜衛鎮大將軍」,詔命立廟。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為「開漳聖王」。漳潮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立廟建祠。聖王廟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帶。潮汕地區主要有饒平「聖王祠」、南澳「聖王廟」等。
九、宋帝廟。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廟位於陸豐縣甲子鎮,又名進食亭。廟甚為簡陋,有帷幔蒙帝像於中。民間傳說求福消災甚靈。相傳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進入陸豐前夕,已有范姓者夜夢犬吠之聲,有貴人前來的先兆,故當宋臣護帝進入港口登岸進駐時,范、李、吳三姓爭相進食,當得知來者竟是宋帝時,都跪請恩賜。其時宋帝的處境,實金口難開。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吳氏要沙壩,帝均點頭。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著「范山、李海、吳沙壩」的俗語。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學家、詩人。祭文天祥的廟宇有潮陽東山大忠祠、海門蓮花峰忠賢祠。
十一、陸公祠。祭南宋丞相陸秀夫(1236~1279年)。該廟宇有潮州韓山陸公柯、南澳縣城城隍廟左側的「陸、張二忠祠」。
十二、陳元帥廟。祭陳吊眼。陳系福建省漳州白葉鄉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饒平縣新圩鎮四百嶺山南麓的長彬村前,有陳元帥廟。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有陳吊王寨遺址和祭拜廟宇。
十三、龍尾爺廟。祭虱母仙何野雲。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激戰於鄱陽湖(今江西境內),在九江中箭身亡。失敗後,何野雲心灰意冷,從江西徒步至潮陽縣,經常為人看病、相風水、卜卦,在民間頗有影響。死後,人民立廟紀念他。潮汕祭何野雲的廟宇達20餘座,主要有:潮陽貴嶼何仙陵、潮陽仙湖福天宮、揭西黃山王公廟、汕頭岐山古廟等。
十四、三保公廟。祭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該廟位於南澳縣深澳古城東門外。鄭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回族,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廟。祭清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清康熙年間,清廷為斷絕台灣鄭經部隊的糧草接濟,曾強迫祖國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人民流離失所。周、王二公為沿海居民展復回鄉、光復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擁戴。惠來縣沿海人民為了紀念周、王二公,修廟宇20餘座。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隆江鎮龍溪河畔的巡撫總督廟。
十六、鸛巢古廟。祭陳堯佐(963~1044年)。陳系北宋宰相。宋咸平二年(999年),以開封府推官轉任潮州通判二年。在潮期間,他修孔廟,建韓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學。時鱷魚肆虐,張氏子為所吃,堯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諸市,作《戮鱷魚文》。潮人為了紀念有功於民的陳堯佐,特修廟紀念。現存紀念廟宇有鸛巢古廟,規模較大。
十七、馬安廟。祭明揭陽縣令馮元飈的都頭馬安。馬安因緝拿強盜,因公殉職。馮縣令在其殉職的揭陽縣馬鞍山上建廟祭拜。
十八、將軍廟。祭一未知名將軍。鷗汀寨內的將軍廟祭的是唐二晶將軍,也不知其真實姓名。據傳,古時該將軍在現汕頭埠一帶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現汕頭內充公等地可見將軍廟多座。
十九、關帝廟。祭關羽(?~219年)。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以忠、義、勇、信而著稱。潮汕的關帝廟遍布各地,又有武廟、武帝廟等名稱。現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鋪都祭關公。
二十、孔廟。祭孔夫子。孔廟又名文廟、學宮。潮汕較著名的有揭陽學宮、潮州學宮、普寧孔廟等。舊時,學童念書必拜孔子爺,學堂必設孔聖靈座。
二十一、城隍廟。祭城隍公。城隍被視為古代城鎮保護神。有縣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廟,但潮汕九縣十城隍。舊時揭陽縣除縣城有城隍廟外,棉湖鎮也有一城隍廟。潮人視城隍老爺為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陰間公正的判官。潮汕的城隍廟,揭陽城隍為之最。
二十二、雙忠廟。祭張巡、許遠二將軍。張、許二將軍是唐至德二年(?57年)為平息安祿山之亂而戰死的忠勇將軍。潮汕的雙忠廟,又稱祖廟、雙忠行祠、雙忠銅輥祠等。
二十三、真君廟。祭晉朝名醫吳猛、許遜和北宋名醫吳騎。吳猛,生於三國吳末,江西豫郡西安縣人。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後雲游求師,道法精深,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為民除害,深得人民愛戴。許遜,是吳猛的弟子,生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其母親夢神鳥送下神珠,吞下懷孕而生下許遜。遜未足月,已聰敏異常,過目成誦,無師自通。後師吳猛,再師王朔、女仙諶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資格。潮汕的這類廟宇也稱煉丹古廟、靈濟宮、感天大帝廟、英靈古廟、慈濟古廟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廟。祭玄天上帝。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並將它們分為四組,稱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後來,玄武被說成是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的統帥,封為上帝。潮汕各地稱這類廟宇為玄帝古廟、真武官、北帝廟、元山古廟、玄真廟、永昌古廟、真武古廟、夏祉古廟。
二十五、伯爺公廟。祭伯益公,也稱伯爺公。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時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按潮汕人的說法,伯益公主持開山劈路,制服了老虎。故有「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說法。潮汕各地,伯公廟很多,如伯爺公廟、威靈古廟等均屬。另外,潮汕還有專門祭大禹的水仙廟。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爺公廟比水仙廟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這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東岳廟。祭東岳山神。東岳是泰LU主峰玉皇頂的封號,也被詔封為「東岳天齊仁聖帝」。世人稱,東岳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貴賤,主召人魂修短之陰曹冥府君。」潮汕東岳廟有潮陽、饒平二處。
二十七、宋太祖廟。祭宋太祖趙匡胤。該廟位於饒平縣三饒鎮河口鄉後埔。
二十八、神農廟。祭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潮汕的神農廟,也叫先農壇。
二十九、文昌祠。也叫文昌閣。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澄海神山、普寧縣洪陽鎮、惠來縣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閣。
三十、木坑聖王廟。祭介子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忠誠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傳說。潮汕地區的木坑古廟、金砂冢廟、南樓古廟、介公古廟等,均屬這一類。
三十一、呂祖廟。也叫仙師公廟。祭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同賓,本名瓊,字伯玉,亦名紹先,出家後才改名岩,字洞賓。俗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成為遊行世間、普渡眾生的神仙的代稱。此外,潮汕還有同時祭呂洞賓、李鐵拐二仙的龍砂古廟,祭李鐵拐的仙爺廟等。
三十二、字祖聖廟。祭字祖倉頡。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蜈蚣嶺。
三十三、南海聖王廟。祭海神。因潮汕臨海,古代沒有預報天氣的設備,只有寄託於神仙,求海神保佑,屬自然崇拜。潮汕沿海的聖王廟、龍王廟等均屬。
三十四、雷神廟。祭雷神,屬於對雷電自然天象的崇拜。除此之外,還有天公廟等。
桃圍兩帝同天廟
另外:"老爺"還代表了蝙蝠俠中的布魯斯·韋恩。
㈤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的主要任務
(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
1.基礎地質調查。
加快推進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和綜合研究工作,重點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航空磁法測量和地球化學調查,開展1:25萬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區域重力調查、地球化學調查和區域地質調查,深化對重點成礦區帶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認識,發現新的物化探異常、礦(化)點和礦化線索,圈定新的找礦遠景區,更新一批國家基礎地質圖件,為全面推進礦產勘查奠定基礎。
2.油氣資源調查。
以天山—興蒙—吉黑構造帶、中上揚子海相盆地、青藏高原及重點海域為主,開展油氣新區、新層系、新領域和新類型的基礎地質與戰略選區調查,加強區域油氣地質綜合研究與編圖工作,著力解決制約我國油氣勘查的關鍵油氣地質問題。發現並圈定新的含油氣盆地,優選油氣遠景區,評價油氣有利目標區,查明油氣資源潛力和勘探開發前景,開拓油氣資源新區、新領域,實現油氣新發現和重大突破。引導油氣企業加強新區、新領域油氣勘探開發,形成新的接續區,增強我國油氣資源可持續供給能力。
開展煤層氣、頁岩氣、油頁岩、油砂、殼幔源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地質調查與研究,圈定勘探開發遠景區並評價開發利用前景,選擇有利目標區開展重點勘查示範,促進我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開拓能源新領域,實現能源多元供給。
開展海域、陸域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圈定有利區塊,評價資源潛力。優選試采目標,實施凍土區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研發天然氣水合物勘采技術和裝備,籌建實驗基地。
3.礦產遠景調查。
加快推進重點成礦區帶的礦產遠景調查,選擇重要找礦遠景區,分階段部署礦產遠景調查。加大異常查證和礦(化)點檢查力度,力爭實現重要新發現,圈定新的找礦靶區,提交可供普查的礦產地,為後續礦產勘查奠定基礎。開展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和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潛力調查,重點開展青藏鐵路沿線高溫地熱和重點地區中低溫地熱及乾熱岩資源潛力調查,並開展綜合利用示範。 專欄:19個重點成礦區帶及其主要找礦遠景區 序號 重點成礦區帶 找礦遠景區 1 阿爾泰成礦帶
(新疆) 蒙庫-諾爾特(鐵鉛鋅銅)、卡拉先格爾(銅鎳鐵)、包古圖(銅金)等 2 天山-北山成礦帶
(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 內蒙古北山雅干-烏力吉(多金屬),甘肅北山營毛沱-玉石山(鐵銅),寧夏賀蘭山北段(銅金)、寧南(多金屬),新疆阿吾拉勒(鐵銅金)、瓊河壩(銅鐵金)、土屋-筆架山(銅鉬)、景峽-銀幫山(銅多金屬)、烏拉根-霍什布拉克(鉛鋅)等 3 大興安嶺成礦帶
(內蒙古、黑龍江) 內蒙古莫爾道嘎(銅鉬多金屬)、得爾布干南段(多金屬)、甘河-烏爾其汗(多金屬)、吉峰-西陵梯(鉛鋅金銀)、阿爾山-博克圖(錫多金屬)、西烏旗-霍林郭勒(鉛鋅多金屬)、查干哈達廟-芒和特(銅鉬多金屬)、白乃廟-別魯烏圖(銅鉬多金屬)、阿巴嘎旗-西烏旗(多金屬)、查干敖包廟-吉爾嘎朗圖(銅鉬多金屬)、奧尤特-朝不愣(鐵銅鉛鋅多金屬)、溫都爾廟-白音敖包(鐵),黑龍江多寶山(銅)、呼中-塔源(銅金)等 4 祁連成礦帶
(甘肅、青海) 甘肅北祁連西段塔兒溝-小柳溝(鎢鉬鐵銅)、祁連東段(銅、稀土)、小沙龍-大沙龍(多金屬),青海祁連-天峻(銅多金屬)、冷湖-大柴旦(鉀鋰硼)等 5 西昆侖成礦帶
(新疆) 塔什庫爾干(鐵鉛鋅銅)等 6 東昆侖成礦帶
(青海) 景忍-野馬泉(鐵多金屬)、格爾木-曲麻萊(金)、都蘭-興海(銅)、同仁-澤庫(銅)、阿爾金北緣(鐵多金屬)、祁漫塔格(鐵多金屬)等 7 秦嶺成礦帶
(四川、陝西、甘肅) 四川諾爾蓋(鈾金),陝西寧強-鎮巴(鉛鋅)、鳳縣-太白(鉛鋅金銅銻)、山陽-柞水(鉛鋅銅鐵銀),陝西勉略寧-甘肅文縣(銅鉛鋅金),甘肅夏河-合作(金銅鐵)、瑪曲西南部(金鉛鋅)、迭部-武都-禮縣(鉛鋅金銀銅)、兩當縣北部(鉛鋅銀金)等 8 遼東吉南成礦帶
(遼寧、吉林) 遼寧岫岩-寬甸(金銅鉛鋅硼),吉林柳河-輝南(銅金鐵鉛鋅)等 9 晉冀成礦區
(河北、山西、山東、河南) 河北隆化-灤平(鐵)、邯鄲-邢台(鐵)、冀東(鐵金)、鳳山-北岔溝門(銀鉛鋅鉬),河北大海陀-王安鎮-山西靈丘(銅鉬鉛鋅),山西雁門-靈丘(鐵)、中條山(銅),山東沂源-沂水(鐵),河南安陽-林州(鐵)等 10 豫西成礦區
(河南、陝西) 河南陝縣-新安(鋁)、偃師-鞏義-滎陽(鋁)、魯山-寶豐(鋁)、商丘-永城(鐵)、許昌(鐵)、魯山-新蔡(鐵)、欒川(鉬金銀鉛鋅鐵)、木桐(鉬金銀鉛鋅鐵)、湍源(銀金鉛鋅)、下湯-神林(鉛鋅鉬)、桐柏(金銀銅鐵)、濟源(鋁銅多金屬),河南-陝西小秦嶺(金銀鉛鋅鉬)等 11 班公湖-怒江成礦帶
(西藏) 足那-恆星錯(銅鉛鋅)、丁欽弄-仁達(銅鉛鋅鐵)、玉龍-馬拉松多(銅鉬)、顛達(鉛鋅)、各貢弄-吉錯(銅鉛鋅金)、趙發涌-國從格(鉛鋅)、拉諾瑪-錯納(鉛鋅)、索達(鉛鋅)、扎格拉(金)、八宿(銅鉛鋅)、多隆(銅金)、窩肉-嘎爾窮(銅金)、材瑪(鐵)、羌多(銅鉛鋅鐵)、小唐古拉(銻)、舍索-班戈(銅鉛鋅鐵)、東恰錯(銅鉛鋅鐵)、木乃(銅鐵)、碾廷-當曲(鐵銅)、哈爾麥(鉛鋅)等 12 岡底斯成礦帶
(西藏) 瑪旁雍錯(金鉻)、在下根(銅)、馬攸木(金鉻)、隆格爾(鐵鉛鋅)、色布塔(銅金)、尼雄(鐵)、打加錯(銅鉛鋅)、朱諾(銅鉛鋅)、梅巴切勤-查藏錯(鉛鋅銀)、恰功-則學(鉛鋅銀)、則莫多拉-雄村(銅金)、吉如-拉亞(銅鉬)、扎西康(銻鉛鋅)、仁布(鉻)、廳宮-沖江(銅鉬)、浪卡子(金)、正松多-達布(銅鉬)、江翁松多(鉛鋅銅)、勒青拉-新嘎果(鉛鋅鐵)、驅龍-甲瑪(銅鉬)、劣布-程巴(銅鉬金)、措美-哲古(金銻)、拉屋-尤卡朗(鉛鋅)、蒙亞阿-龍馬拉(鉛鋅)、幫浦-米拉山(鉛鋅)、羅布莎(鉻金)、查拉普-邦布(金)、薩拉崗-彭崗(金銻)、昂張(鉛鋅銀)、亞貴拉-洞中拉(鉛鋅銀)、得明頂-湯不拉(銅鉬)等 13 西南三江成礦帶
(四川、雲南、青海) 四川白玉贈科-理塘虐顏(鉛鋅)、木里松機庚-金山(金銅),雲南德欽紅坡牛場(銅鉛鋅)、中甸(銅鉬金)、維西-蘭坪(銅鉛鋅)、騰沖-盈江(錫鉛鋅)、保山-鎮康(鉛鋅)、瀾滄江(銅鉛鋅),青海沱沱河(鉛鋅)、納日貢瑪-下拉秀(銅鉬)、然者涌-莫海拉亨(鉛鋅)等 14 川滇黔成礦帶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 四川馬爾康(金鐵錳鉛鋅、稀有金屬),川南-滇東北-黔西北(鉛鋅)、四川鹽源-雲南麗江(金銅鐵鉛鋅)、揚子地台西緣(銅鐵金),重慶城口(鋇錳),渝東南-黔中南(錳鋁鉛鋅),黔東南(金銻鎢錫銅),滇東南(鎢錫鉛鋅銀)等 15 湘西鄂西成礦帶
(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陝西) 湖北神農架-黃陵(鉛鋅多金屬),湖南沅陵-懷化(鉛鋅鐵錳),湖南龍山-湖北鶴峰(鉛鋅鐵),湖南張家界-貴州銅仁(鉛鋅錳),湖北-四川-陝西大巴山(鉛鋅)等 16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江蘇、安徽、江西、湖北) 江蘇寧鎮(鐵銅),安徽廬江-樅陽(鐵銅)、銅陵(銅金)、繁昌(鐵銅)、馬鞍山-蕪湖(鐵)、無為-和縣(鐵銅金)、安慶-懷寧(鐵銅金)、貴池-青陽(銅金)、望江(鐵銅金),安徽天長-江蘇六合(鐵銅),江西九江-瑞昌(銅)、湖口-彭澤(銅金),湖北小池口(銅鉬金)、鄂東南(鐵銅)、幕阜山(鎢鉬金)等 17 欽杭成礦帶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浙江結蒙-楊林(鉛鋅銅金銀銻)、羅店-平水(鐵銅金)、德清-湖州(金銀),安徽祁門-休寧(金鎢鉬)、青陽-旌德-績溪-寧國(鎢鉬錫),江西村前-興源沖(銅金)、東鄉-賦春(銅鉛鋅金銀鎢)、蓮花-新余(鐵鎢錫銅鈮鉭),湖南幕阜山-望湘(金鎢鉛鋅)、瀏陽-板杉鋪(金銅鉛鋅)、衡陽盆地周緣(鉛鋅)、錫田-彭公廟(鎢錫)、銅山嶺-九嶷山(鎢錫),廣東信宜-廉江(錫金)、雲浮-新洲(金銀鉛鋅),花山-姑婆山-連山(鎢錫鉛鋅),廣西博白-岑溪(銅鉛鋅銀)、大明山(鎢銅金),廣西大瑤山-廣東懷集(銅鉛鋅金鉬)等 18 南嶺成礦帶
(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江西崇義-大余-上猶(鎢錫)、贛縣-於都(銅鎢)、龍南足洞-信封(稀土)、龍南-全南-定南(鎢多金屬),湖南陽明山-上堡(鎢錫多金屬)、騎田嶺-千里山(鎢錫鉛鋅多金屬)、萬洋山-諸廣山(鎢錫多金屬),廣東花山-連陽(鎢錫鉛鋅)、始興(鎢多金屬)、樂昌-翁源(鎢錫多金屬),廣西南丹-河池(錫鉛鋅)、三江-融安(錫銅鉛鋅)、越城嶺(鎢錫多金屬)、關帝廟-大義山(鎢錫多金屬)等 19 武夷成礦帶
(浙江、福建、江西、廣東) 浙江龍泉-高亭(鉬鉛鋅金銀)、慶元-景寧(鉛鋅鉬金銀),福建浦城管查-上廠(銅多金屬)、建陽井後-建甌上房(鉬鎢)、建甌八外洋-南平後坪(銅)、德化雙旗山(金銅)、大田湯泉-漳平北坑場(鐵鉬)、德化陽山-漳平洛陽(鐵)、上杭太山頭-永定山口(銅),福建泰寧-江西廣昌(銅鉬金),江西虎圩-船坑(銅金鉛鋅)、臨川茅排-宜黃(金銀鐵硫)、會昌-尋烏(錫銅),廣東大柘-弄坑(金銀鉛鋅硫鐵)、豐順留隍(鉛鋅銀)等 4.地質科技攻關。
加強基礎地質業務建設,完善重點成礦區帶成礦理論和礦床模型。針對覆蓋區地質調查、特殊景觀區和深部找礦的需求,加強地球物理勘查、野外攜帶型測試和鑽探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探討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加強航空、航天高光譜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研發應用,完善礦產勘查和野外地質調查數據採集系統,提高勘查速度與質量。
(二)重要礦產勘查。
1.油氣資源勘查。
按照「深化東(中)部、發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方針,重點加強主要含油氣盆地的地質勘查,進一步深化成熟勘探區塊的精細勘探,加強老油氣區的新領域深度挖潛。東(中)部地區油氣勘探的重點為松遼和渤海灣等油氣盆地,石油勘探的主要領域為新近系、深層、古潛山、灘海,主要目標為構造—岩性和地層—岩性圈閉;天然氣勘探的主要目標為構造圈閉,兼顧構造—岩性圈閉。西部地區油氣勘探的重點是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等油氣盆地,主要領域為疊合盆地的前陸和克拉通古隆起,主要目標為大中型的構造和地層—岩性圈閉;同時加強羌塘盆地等新區油氣勘探。海域油氣勘探以尋找新的大中型油氣田為目標,勘探重點為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灣盆地等。
加快推進以頁岩氣、煤層氣為重點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查開發。加強重點盆地煤層氣勘探和煤礦區煤層氣(瓦斯)抽放利用。加大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陝西、山西等地區的頁岩氣遠景區勘查力度,實現頁岩氣勘查開發突破,推動頁岩氣、煤層氣產業發展。
2.重要固體礦產勘查。
優選有望形成大型—特大型後備資源基地的礦集區,統籌調動企業、地勘單位的資金與技術力量,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勘查進度,實施整裝勘查,盡快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增加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形成大型礦產資源基地,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圍繞鈾、鐵、銅、鋁、鉀鹽、鉛、鋅、金等重點礦種,首批優選47個國家重點勘查區進行整裝勘查,動態評估其他重點勘查區工作進展,滾動調整整裝勘查區名錄,10年共部署約100個整裝勘查區。同時,兼顧錳、鎳、鉻、銀、煤炭、鎢、錫、鉬、銻、稀土以及金剛石、高純石英、石墨等礦產勘查。
鈾礦:以地浸砂岩型鈾礦為主,兼顧花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鈾礦,重點開展天山、准噶爾、祁連—秦嶺、華北陸塊、華南等鈾成礦區的勘查工作,以伊犁盆地、鄂爾多斯盆地、二連盆地、松遼盆地和南嶺等為主攻地區,評價並最終形成大型鈾礦資源基地。
鐵礦:以「鞍山式」沉積變質型鐵礦為主,兼顧矽卡岩(接觸交代)型、火山岩型、「攀枝花式」釩鈦磁鐵礦等。圍繞遼東吉南、晉冀、川滇黔、豫西、長江中下游等重點成礦區帶,在加大航磁異常查證力度的基礎上,加強隱伏礦和深部礦勘查,穩定和擴大產能。同時,圍繞天山—北山、西昆侖、岡底斯等重點成礦區帶加強新區找礦,形成新的礦產資源基地。
銅礦:以斑岩型銅礦為主,兼顧噴流沉積型、矽卡岩型。西部地區以岡底斯、班公湖—怒江、西南三江、東昆侖、西昆侖、天山—北山等重點成礦區帶為重點,加快找礦突破,形成新的資源基地。中、東部地區圍繞長江中下游、欽杭、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深部找礦,穩定和擴大產能。
鋁土礦:以沉積型鋁土礦和堆積型一水鋁土礦為主。重點在山西、河南、廣西、貴州、重慶等省(區、市)的資源分布區開展勘查。
鉀鹽:以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積型和地下鹵水型鉀鹽礦為主,兼顧現代內陸鹽湖型。重點在柴達木盆地西部、羅布泊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滇西南蘭坪—思茅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以及藏北鹽湖區、羌塘盆地等地區開展勘查。
鉛鋅礦:以密西西比河谷型和噴流—沉積型等層控型鉛鋅礦為主,兼顧其他類型。重點在岡底斯、天山、柴達木周緣、川滇黔相鄰區、滇西、湘西—鄂西、豫西、西秦嶺等地區開展勘查。
金礦:以構造蝕變岩型、石英脈型金礦為主。重點在晉冀、秦嶺、阿爾泰、西南三江、東昆侖、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勘查。同時,在膠東、小秦嶺等金資源富集區加強深部找礦,其他地區加強新區找礦。
戰略新興產業所需礦產:以資源相對富集的內蒙古、江西、四川、新疆、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和雲南等省(區)為重點,開展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礦產資源戰略調查,爭取發現新的獨立礦床;在已發現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礦產資源的成礦區帶開展必要勘查以進行資源儲備。在青藏高原富鋰特種鹽湖區,重點開展鋰鹽及其他重要鹽湖礦資源的勘查,兼顧其他地區硬岩型和地下鹵水型鋰礦的勘查。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江蘇、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區),優選有找礦潛力的地區開展高純石英遠景調查,對已發現的遠景地區,開展重點勘查。在山東、黑龍江、內蒙古、遼寧、湖南、河南、四川和陝西等省(區),開展石墨(包括晶質石墨和隱晶質石墨)的重點勘查。
鎳礦:以銅鎳硫化物型鎳礦為主。重點在東天山、阿爾泰、內蒙古小南山地區開展勘查,同時加強吉林紅旗嶺—和龍,甘肅龍首山,新疆東天山哈密、阿爾泰喀拉通克、坡北、菁布拉克,四川峨眉,陝西勉縣—略陽—寧強,雲南哀牢山,河南唐河,廣西融水,貴州遵義等地區的勘查。
錳礦:以海相沉積型碳酸錳礦為主,兼顧淋積—遷聚型氧化錳礦,加強隱伏礦和深部礦勘查。加強雲南宣威、香格里拉—鶴慶、丘北—彌勒、硯山、盈江、瀾滄,廣西宜山、靖西,貴州銅仁、遵義,湖南寧鄉,陝西—甘肅摩天嶺,新疆伊犁特克斯盆地南緣、和靜大西溝、庫車庫爾干,內蒙古四子王旗衛鏡爾登等地區的勘查。
鉻鐵礦:以西藏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鉻鐵礦為主,加強羅布莎地區深部和外圍接替資源勘查,開展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西段、阿爾泰、西准噶爾等地區的勘查。
鎢、錫、鉬等優勢礦產:鎢礦、錫礦勘查以雲英岩型、石英脈型為主,兼顧矽卡岩型和構造蝕變岩型,重點在南嶺、東昆侖、祁連、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勘查,加強湖南錫田、大義山、三九—白雲仙、臨湘,江西崇義—於都、修水,福建東游—玉山,雲南個舊、麻栗坡,新疆白乾湖—吐拉,廣西賓陽高田—馬嶺,廣東樂昌,陝西柞水—寧陝,甘肅白山等地區的勘查。鉬礦勘查以斑岩型鉬礦為主,主要在豫西、大興安嶺、南嶺、東昆侖、天山—北山、長江中下游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勘查,加強河南嵩縣雷門溝、大石門溝、欒川—嵩縣—汝陽、大別山北麓,黑龍江大興安嶺岔路口、翠宏山—鹿鳴,安徽金寨沙坪溝、池州黃山嶺等地區勘查。加強鎢、錫、鉬等優勢礦產資源的資源儲備。
煤:以南方缺煤省份、西部聚煤區及大型煤炭後備基地為重點,開展煤炭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發現新的煤產地。開展西部地區大型煤炭後備基地整裝勘查,做好國家煤炭資源儲備。開展國家規劃的大型煤炭基地中有發展潛力礦區的煤炭資源普查和必要詳查。
3.老礦山找礦。
優先選擇大興安嶺、晉冀、長江中下游、南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老礦山深部和外圍接替資源勘查,促進深部找礦突破。通過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發現並查明新的資源儲量,為現有資源基地的穩產、增產提供資源保障,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按照分期分批、先急後緩、逐年安排、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優先安排在成礦地質條件有利、找礦潛力大和市場需求量大的大中型生產礦山特別是資源危機礦山開展勘查評價工作,對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重要礦集區深部找礦遠景作出初步評價。
(三)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構建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關技術標准。推廣先進技術和管理制度,激勵礦山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快轉化科技成果,實現難利用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化和產業化,不斷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綠色礦山建設,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1.開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現狀調查評價。
調查我國主要大中型礦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現狀,建立和完善主要礦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資料庫,通過開展技術經濟評價,摸清主要礦業企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潛力,進一步明確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的重點礦種、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推廣應用方向。
2.建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考核獎勵機制。
結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實時督察、動態監管等工作,對礦業企業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進行考核,對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取得顯著成效的礦業企業給予資金獎勵。
3.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實施以礦業企業為主體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引導和帶動礦產資源領域循環經濟發展。
油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範。重點示範推廣老油田採收先進技術,低豐度、低滲透油氣資源有效開采技術,油砂、油頁岩、頁岩氣綜合開發利用技術。
煤炭和煤層氣資源高效開采及廢物利用示範。重點示範推廣中薄煤層機械開采、矸石回填綠色採煤、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含煤高嶺石及煤系硫鐵礦綜合利用和高灰難選煤泥分選技術等,提高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水平。
黑色金屬綜合開發利用示範。重點示範推廣寧鄉式、宣龍式高磷鮞狀赤鐵礦和褐鐵礦、菱鐵礦等復雜難選鐵礦,釩鈦磁鐵礦、含稀土鈮鐵礦、錫鐵礦、硼鐵礦等多組分共伴生鐵礦以及低品位微細粒碳酸錳礦等復雜難利用錳礦及礦山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技術。
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重點示範推廣低品位氧化礦、復雜難處理多金屬硫化礦、難利用銅礦、難利用鋁土礦和黑色岩系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技術。
稀土以及稀有、稀散、貴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重點推廣稀土多金屬礦、金礦、鉑鈀礦、鍶礦等以及鉛鋅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稀散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化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重點示範推廣低品位磷礦、各類共伴生硫鐵礦、低品位硫鐵礦及鹽湖鉀鹽伴生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重點推廣示範高鋁粘土、螢石、石墨、菱鎂礦等優勢非金屬礦資源的高效利用工程,顯著提高共伴生非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