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鷗是誰 我不認識
1 沙鷗是近年活躍在歌壇的一位歌手,他以現場歌曲問答的機智歌唱方式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近曰,沙鷗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機智歌王·沙鷗》已與全國各地歌迷見面。昨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沙鷗透露自己很想挑戰一下這種機智對答歌唱的「鼻祖」——台灣歌手張帝,兩人同台飆歌,看誰反應更快,誰才是真正的「機智歌王」。 沙鷗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出生在沈陽的他少年時學過戲、青年時當過兵。生活的諸多經歷磨煉了他樂觀向上的性格,當他接觸到「機智歌王」張帝後,就被張帝那種機敏的反應迷住了,「我太佩服他了,60多歲的人反應還能那麼快。」自此以後,沙鷗便迷上了機智歌唱,並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興趣越濃。 2 清代畫家 字白眠,善人物及樹石。《畫名家錄》 3男,1963年生於安徽當塗。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安徽馬鞍山市文聯專職作家、書畫家。為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安徽中山畫院畫家、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馬鞍山市文藝理論研究會副主席。著有散文詩集《愛的鍾聲》、詩集《觸摸玫瑰》、文藝隨筆集《紙上殘墨》、書法集《沙鷗書法作品集》。《紙上殘墨》先後榮獲首屆政府文學獎、四屆政府社科成果獎。 呵呵 我也不清楚 幫搜索了下 看對你有用不?
B. 馬鞍山攝影協會在哪怎麼加入
馬鞍山市攝影家協會辦公室在文聯大廈4樓(人民醫院急診對面),加入市攝內協可以由馬鞍山市攝影家協容會旗下的三家分會(青攝協、女攝協、老年攝協)及市會員推薦,或者直接參加市攝協每月9號月賽活動了解入會細則。現在入市攝協會員的會費和工本費是320元。需要填寫申請表,交2寸照片2張。
C. 農歌會上馬鞍山當塗民歌叫什麼名字
大河網訊 2008年11月9日在來農村改革起源自地——安徽省滁州舉行的首屆中國農民歌會上,一位來自安徽當塗的37歲農民女歌手將一首當塗民歌《唱得綠海泛金波》唱得婉轉悠揚,令現場觀眾如痴如醉。這位農民女歌手叫做陶小妹,多次在國家和省市級民歌演唱比賽中獲獎,在當地有「民歌歌後」之稱。
陶小妹家住馬鞍山市當塗縣城關鎮五一村,當塗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譽。生在民歌的海洋,陶小妹自幼便在民歌聲中長大。懷著對當塗民歌的熱愛和執著,從農家走出來的陶小妹在2004年舉行的第二屆全國農民歌手電筒視大賽的舞台上憑著民歌《打麥歌》脫穎而出,摘得大賽二等獎以及優秀新人提名獎。
第二年,陶小妹演唱的當塗民歌《唱得綠海泛金波》榮獲第三屆安徽民歌歌會決賽業余組一等獎。當年底,受安徽省文化廳邀請,陶小妹參加了安徽省新年音樂會。2007年,陶小妹被評為第九屆當塗縣「十佳青年」。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歌聲,為我們農民自己歌唱,歌唱我們農民自己的生活,展示當塗民歌的風采和新農村的新風貌,讓更多的人去喜歡和關注民歌,讓這些優秀的民間文化能一代代傳承下去。」陶小妹說。
D. 免費藝術字設計:姚海
E. 安徽省文聯屬於哪個但單位
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簡稱安徽省文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由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獨立單位,不屬於哪個單位。但是受安徽省文化廳的監督。
F. 風起中文網的網站新聞
一、祝賀馬鞍山作家協會漂牛文學獎頒發儀式圓滿成功
2013年3月23日,《馬鞍山散文》首發式暨漂牛文學獎頒發儀式,在詩城馬鞍山市隆重召開。馬鞍山市政協文教辦主任,馬鞍山市文聯主席,馬鞍山市作家協會主席、秘書長,馬鞍山市散文學會會長、秘書長,馬鋼作家協會,安徽漂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國家、省、市各級作協會員50餘人參加了該活動。馬鞍山電視台,馬鞍山日報等媒體對該活動做了全面報道。
二、風起中文網2013首屆春季筆會
風起中文網自2012年7月建站以來,承蒙各位作者、編輯、版友、讀者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今日蓬勃發展的局面。
為了感謝各位網友長期以來的支持,也為了提高風起中文網整體的寫作水品,更為了增加各位網友之間的交流互動,風起中文網於2013年5月10、11、12日三天,在馬鞍山鳳凰湖休閑度假村,召開風起中文首屆春季大型筆會活動。會議時間安排為:10日接待外來參會人員,11日會議交流、學習,12日遊玩會議結束。此次筆會,風起中文網特邀請了國內著名編劇、作家、作協會員、神秘當紅網路大神,和我們共赴一場文字的盛宴。
與會嘉賓名單如下:
周濯街,1946年4月生,男、漢族、湖北省黃梅縣人。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獲湖北省新故事小小說二等獎。1991年獲湖北省文化廳屈原文學獎和安徽省期刊優秀作品獎。1992年獲湖北省文化廳劇本創作二等獎。1995年獲黃岡市東坡文藝創作獎,1996年獲湖北省第三屆「文藝明星」獎。1999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青年德藝雙馨會員」的稱號。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黃梅戲在後—邢綉娘傳》等400餘篇(部)。已出版的長篇神話小說有「天帝天部曲」、「造化七部曲」、「姻緣三部曲」、「鬼雄三部曲」、「少兒三部曲」、「三親帝戚三部曲」、「神海三部曲」等14餘部,分別在台灣、湖南、北京等地出版。《邢綉娘傳》改編成大型黃梅戲,後又由中央電視、湖北電視台共同拍成戲曲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播放。並榮獲文電部頌發的《飛天獎》。長篇神話小說《七仙女正傳》已被北京金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上海電影電視(集團)公司拍攝成28集電視連續劇《新天仙配》在全國各地播放。根據《財神爺趙公明》改編的26集電視連續劇《財神爺》將作為賀歲片於2000年春節與觀眾見面。已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和《東方之子》等大型辭書。
著有《鬼中豪傑——鍾馗》、《造字之神——倉頡》、《玉皇大帝全傳》、《玉皇大帝與觀世音》、《財神爺趙公明》、《七仙女正傳》、《精忠岳家拳》、《男婚女嫁之神——月老》、《綠林青樓之神——白眉》、《小兒之神——項托》、《炎帝》、《媽祖》、《閻王爺》、《灶王爺》、《和合二仙》、《財神到》。
景旭楓,北京人,中國一線編劇、作家。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建築系,曾在外企供職多年,後轉行寫作。
主要作品
電視劇《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27集(2009年上映,王千源、黃俊鵬主演,導演:劉一志)《雪豹》40集(第26屆金鷹獎獲獎作品,2010年上映,文章飾演男一號周衛國,導演:皓威)《青盲》50集(2012年上映,於和偉、沙溢、王麗坤主演,導演:楊文軍)《五號特工組之偷天換月》(2012年上映,於震、王麗坤主演,導演:趙青)小說《天眼》
潘小平,曾任《清明》雜志副主編,《安徽文學》執行主編,現為安徽文學院院長、安徽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有《季風來臨》、《北方驛站》、《城市囈語》、《愛情這逃犯》、《文化徽州》、《徽商——正說明清第一商幫》、《風韻新安》、《在北緯30度神秘線上》、《一步跨過兩千年》、《坐擁江淮》等散文隨筆、紀實文學,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曹多勇合作)、長篇歷史小說《翁同龢》出版。廣泛參與電視策劃與創作,擔任多部大型文化專題片和紀錄片撰稿,希望通過現代傳媒手段,將精英的理念傳達給大眾。擔任系列電視散文《皖地風流》、《永遠的大別山》撰稿;大型文化專題片《安徽歷史文化名城》、《紅色記憶》、《安徽民間工藝》、《中國花鼓燈》撰稿;大型紀錄片《跨越》、《潮起江淮》撰稿;大型紀錄片《巨變》、《皖江崛起》、《振興皖北》總撰稿。大型文化專題片《皖賦》獲1999年度中國電視專題二等獎、安徽電視一等獎;大型理論專題片《跨越》獲2003年度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電影《美麗的村莊》獲第十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曹多勇合作)獲第十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大型紀錄片《潮起江淮》獲中國紀錄片委員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優秀紀錄片銀獎(學術獎),已發表論文、散文、紀實文學、影視文學、小說約780萬字。
郭翠華筆名華子,女,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72年起為中學教師,1982年後歷任馬鋼職大、電大教師,馬鋼《江南文學》編輯、副主編,研究員。馬鞍山市作協主席,省作協理事,市政協委員。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間流水》、《我們這代人》。《紫色的夜》1998年獲省政府文學獎、散文三等獎,現任馬鞍山市作家協會主席。
月關
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中國作協會員。處女作《回到明朝當王爺》橫掃網路,囊括多項年終大獎,堪稱網路架空歷史小說代表作家。09年《回到明朝當王爺》入選「網路文學十年盤點」十大精品,《大爭之世》,《步步生蓮》,《回到明朝當王爺》入榜台灣圖書借閱榜前二十名。《錦衣夜行》榮獲台灣金石堂銷量第一名。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滾石公司老總段鍾潭,著名歌星周華健等企業、文化名人都是月關書迷。2011年-2012年,月關連續兩屆分別獲得起點中文網金鍵盤獎年度作家和年度作品兩項冠軍。個人作品《顛覆笑傲江湖》類型:[武俠同人]《成神》類型:[東方玄幻]《回到明朝當王爺》類型:[架空歷史]《狼神》類型:[西方奇幻]《一路彩虹》類型:[都市小說]《追愛跨世紀》類型:[影視劇本]《大爭之世》類型:[架空歷史]《步步生蓮》類型:[架空歷史]《錦衣夜行》類型:[架空歷史]個人榮譽起點2007年度最受歡迎作家金獎,作品《回到明朝當王爺》;2007年度十大網路原創作品第一名:《回到明朝當王爺》,連續五個月蟬聯起點月票榜首;2009年《回到明朝當王爺》入選「網路文學十年盤點」十大精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協;2010《大爭之世》,《步步生蓮》,《回到明朝當王爺》入榜台灣圖書借閱榜前二十名。2011年在首屆起點金鍵盤獎評選中,月關一舉勝出,榮膺2010年度作家稱號;2012年,《錦衣夜行》榮獲台灣金石堂銷量第一名;在第二屆起點金鍵盤獎評選中,《錦衣夜行》榮膺2011年度作品稱號。
三、【喜訊】關於中篇小說出版有聲閱讀的通知
各位文友:風起網站為了進一步給廣大作者提供良好的創造環境,從三萬字起收集中篇小說,短篇部將即日起開始對中篇小說開始收集優秀的小說作品,經過審核通過後簽約,產生的效益和風起中文網網站55分成。
短篇部投稿後是小說字數3——10萬字之間,只要是完本的中篇,都可以申請簽約。
特別提醒;作者的稿件必須獨家授權給風起中文網,且是有聲閱讀發表。
四、《馬鞍山散文》,《馬鞍山小說》暨【漂牛杯】文學大賽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散文寫作水平,現決定在2012年的《馬鞍山散文》編輯暨「漂牛杯」散文大賽的基礎上,繼續進行2013年《馬鞍山散文》編輯暨「漂牛杯」散文大賽的活動。
馬鞍山市區范圍,請投市作協陳永紅網路信箱,稿件必須投到漂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風起中文網短篇部」相應的欄目。當塗、和縣和含山縣作品由各縣作協統一收集並上報。省內其它地區和跨省作品,由漂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網站收集並上報。
五、熱烈歡迎全國著名小說家金宇澄入駐風起中文網
金宇澄老師將於6月30日參加由風起中文網主辦,馬鞍山文聯、馬鞍山作家協會、《上海文學》協辦的小說高峰論壇,屆時期待大家關注。
金宇澄,原名金舒澄,上海人,《繁花》的作者。1952年出生,被稱為小說界的「潛伏者」。《上海文學》的資深編輯,不高產的個性作家,擱筆20年的之後,2012年以滿紙滬語完成了一部描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一問世就反響強烈,一舉摘得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認為:「《繁花》建立了一個文學的博物館,多少年以後你要回過頭來看上海,到小說里找就行了。」
六、風起中文網小說高峰論壇開幕
(本報訊)6月30號,由風起中文網主辦,馬鞍山文聯、馬鞍山作家協會、《上海文學》協辦的小說高峰論壇即將在「詩城」馬鞍山舉辦。本次論壇,《上海文學》常務副主編金宇澄、著名網路作家安徽漂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慶龍、馬鞍山市作家協會主席郭翠華、馬鞍山市小說協會秘書長耿偉等作為論壇嘉賓齊聚一堂。會上,諸位作家將就當下國內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和諧發展以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屆時,與會者將就個人創作和當前文壇的整體趨勢進行廣泛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主要嘉賓介紹:許輝: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歷任宿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市文聯《宿州文學》主編,合肥市文聯希望雜志社編輯、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文聯大時代文學雜志社常務副主編,副編審。安徽省第八屆政協委員。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說《飄盪的人兒》、《三五個朋友》、《夏天的公事》、《塵世》、《焚燒的春天》、《幸福的王仁》等。其作品曾獲1990年和1992年上海文學獎、1993年《萌芽》文學獎、1993年安徽文學獎、1992年上海長中篇小說獎、1994年莊重文文學獎。
金宇澄:1952年出生,《上海文學》常務副主編,2012年以30萬字的長篇小說《繁花》,一舉摘得中國小說學會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又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1985年,處女作《失去的河流》發表,即被《小說選刊》和《新華文摘》轉載,次年創作了《方島》等作品,連獲兩屆《萌芽》小說獎,加入上海作協首屆「青創班」,其間的《風中鳥》再獲1987年度《上海文學》獎。漂牛:原名張慶龍,安徽馬鞍山人。中國知名網路作家,安徽漂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鞍山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歌學會理事,《詩人采風》執行主編,現任風起中文網站長。出版過詩集《一個人的天荒地老》,隨筆集《清歡》。耿偉:馬鞍山市小說協會秘書長。1999年開始文學創作,短篇小說散見於各類雜志,著有長篇小說《凱魯亞克的小船》等,曾獲馬鞍山市政府文學獎。
G. 安徽省文聯里的創作獎是什麼獎
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淮北市,馬鞍山市,宣城市,安慶市,合肥市,黃山市,安徽省文聯里的創作獎是這個獎。
H. 馬鞍山採石磯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時俊 [宋]
南宋將領時俊,參與了擊退金軍的採石磯之戰。虞允文召集的採石守軍不過一萬八千餘人,完顏亮根本沒放在眼裡,親執紅旗,殺過江來,一時間金軍七十餘船駛到南岸,百餘艘船布滿江面,氣勢洶洶。宋軍有些動搖,虞允文急奔入陣,對統制時俊說:「你膽略過人,聲震四方,現在卻站在陣後,不就和小女人一樣嗎?」時俊大吼一聲揮刀沖入敵陣,將士皆殊死戰,金軍的攻勢暫時被擋住,中部水師以海鰍戰船猛撞敵船,並以裝有火葯、硫磺、石灰的......
甘卓 [晉] (?~322)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東晉初期將領,秦國丞相甘茂之後,東吳大將甘寧曾孫。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平定州亂東吳滅亡後,甘卓一度退居自守。後來先後任丹楊郡主簿和功曹,後獲察孝廉,舉秀才,擔任吳王司馬晏的常侍。太安二年(303年)十二月,因張昌部將石.....
杭法基
杭法基(1946、12——)安徽當塗人。擅長抽象水墨、國畫、拼貼等。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馬鞍山畫院榮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論文有《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繪畫》、《當代繪畫的平庸與尷尬》、《進入當代——水墨畫發展一個無法迴避的思考與選擇》等。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及聯展。出版有《清晨——杭法基拼貼畫冊》、《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等。......
潘克黃煒 (1916~1941)
潘克(1916~1941),安徽當塗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新四軍。民國29年冬,隨新四軍東進來鹽阜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任鹽城縣六區-隊隊長。5月,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書記。鹽城縣一區包括城區及近郊,社會情況復雜,特別是日軍佔領鹽城後,多次企圖偽化一區。潘克不畏艱險,同區長崔濟民等率領區隊,向敵偽展開反偽化斗爭。民國30年9月23日下午,駐龍岡偽軍徐紹南部70多人,由漢奸帶路竄至.....]
陶夔 [晉] (335~420)
陶夔,丹陽(今安徽當塗)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東晉咸康至元熙年間(335~420年),是三國吳交州刺史陶璜後代。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陶夔任晉安郡太守(治所在今福州)。任內勤政愛民,尤其重視文章典籍。因見閩地日見開發,卻久無圖志,於是廣徵文獻,博採舊聞,撰成《閩中記》。該書記述晉安郡所轄8縣,即原豐(閩縣)、新羅(長汀)、宛平(福清)、同安、候官、羅江(羅源)、晉安(南安)、溫麻(連江)的......
濮本林
濮本林 (1950~)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66年在海軍4310廠參加工作,歷任安徽省文聯委員,馬鞍山市作協副主席,馬鋼文聯副主席,《馬鋼日報》總。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回眸無語》、《暮雲朝雨》,報告文學集《鋼鐵之旅》等。微型小說集《那團雲霧》獲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歌曲《中國突破億噸鋼》、《太陽還會升起來》獲冶金部首屆藝術節金獎,小說《拜年》......
郭翠華
郭翠華 (1954~)筆名華子。女。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72年起為中學教師,1982年後歷任馬鋼職大、電大教師,馬鋼《江南文學》、副主編,研究員。馬鞍山市作協主席,省作協理事,市政協委員。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間流水》、《我們這代人》。《紫色的夜》1998年獲省政府文學獎、散文三等獎。......
郭啟林
郭啟林 (1953~)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1974年下放淮北農村。1976年到馬鋼初軋廠工作,歷任宣傳幹事,馬鋼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馬鋼旅遊公司黨委書記,《馬鋼日報》總,馬鋼新聞中心主任,中國冶金報馬鋼記者站站長。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今夜無電話》,散文集《父親》,中短篇小說集《蕭瑟秋風》。小說《藤椅》獲1991年馬鞍山市首屆太白文學提.....
方全林
方全林 (1948~)安徽含山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招考入伍。歷任學員、文工團員、副指導員,南京軍區文化部文藝處處長、文化部部長,江蘇省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協上海創作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中國革命軍事文學史略》,評論集《星輝集.....
朱恩彬
朱恩彬 (1934~)安徽和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安徽蕪湖師范,195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63年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生班。歷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理論教師、中文系主任,教授。教育部赴朝鮮工作組組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山東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合作)、《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合作),主......
徐名濤 (1964~2013)
徐名濤 (1964~2013.12.14)安徽和縣人。1996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歷任報紙主編、央視節目製片人、公司經理。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北京往事》、《重復一千遍的謊言》、《越陷越深》,中短篇小說集《開頭》,詩歌、散文集《王蒙山》等。......]
查謙 (1896~1975)
1896年,出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小丹陽鎮。1919年,南京金陵大學畢業,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助教。1920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1923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1927年,任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教務長。1932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教授。1933年,兼任國立武漢大學理學院院長,創辦物理系。1949年,任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3年,創辦華中工學院。1955至1......
吳泰昌
吳泰昌 (1938~)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55—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研究生畢業。先後在《文藝報》、《河北文藝》、《人民文學》供職,1984—1998年任《文藝報》副總,編審。現為文藝報社顧問,兼任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編委,《小說月報》顧問等。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
魏家國
魏家國 (1933~)筆名晚楓。安徽和縣人。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同年任中山大學助教。1970年後任廣州外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西語系副主任,中國德語研究會理事,廣東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多次應邀赴漢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研究德國文學,應邀赴東京、溫哥華進行學術交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唱晚集》、《晚楓散文集》、《一個金......
胡業桃 (1949~1970)
胡業桃,1949年出生於安徽省和縣石楊鎮中士李村。解放前,胡業桃家祖祖輩輩給人當長工,全家在死亡線上掙扎。爺爺累死在雪地里,3歲的姐姐餓死在討飯途中。1949年全國解放後,一家人才脫離了苦海,胡業桃也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1961年,解放軍駐進胡業桃的家鄉開展宣傳學習運動。胡業桃的家裡也住進了4名戰士。12歲的胡業桃整天和他們在一起學唱歌、干農活、進行軍事訓練。部隊的思想和作風,使胡業桃這棵幼苗沐
魯歌 (1913~1988)
魯歌 (1913~1988)原名張肇科,筆名魯戈。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40年後曾任湖南衡陽《開明日報》,廣西、湖南等地中學教師,南開大學中文系教師,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秘書、秘書科長,1949年後歷任教育部、高教部秘書處處長、研究室主任,《高教通訊》室主任,《人民教育》,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郭沫若著作出版委員會。20..
丁力
丁力 (1958~)安徽馬鞍山人。1980年畢業於長沙冶金專科學校重冶專業。1984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化學系。1975年赴建設兵團。1991年從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下海。1992—2002年在深圳、海南、武漢經商。2001年開始發表小說。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長篇小說《高位出局》、《職業經理人手記》、《透資》、《傾斜的天平》、《為女老闆打工》、《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
曹發明
曹發明 (1963~)筆名發明。安徽馬鞍山人。2001年在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進修。1981年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玻璃廠當工人,1984年任玻璃廠共青團書記,1992年調馬鞍山市金屬製品總廠工作,2004年任《國際經貿導報》主任記者至今。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上海商人》、《令人敬佩的水上檢查站站長》、《叢德難盡長霞情》、《踏過這片土地的人》、
白艾
白艾 (1926~)原名蔣志俠。安徽和縣人。中-員。1955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1939年參加抗日隊伍。歷任救亡工作團團員,新四軍譯電員、宣傳員及拂曉劇團團員,《建軍報》記者,前線分社記者,華東野戰軍《拂曉報》記者,新華分社記者,新華總分社記者,志願軍某團政治處主任,總政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報》記者,師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專業作家,正師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焦俊艷 北京電影學院
焦俊艷,1987年5月6日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女演員,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簽約藝人。2009年出演電影處女作《肩上蝶》受到關注 ,2011年在愛情電影《失戀33天》 中飾演馮佳期 。2012年接拍電視劇《新部故事》[3-4]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被觀眾所熟知[5-6] 。2013年主演熱門小說改編劇《遇見王瀝川》贏得書迷一致好評 ,
I. 中國李白研究會的發展歷史
早在1985年,馬鞍山市即成功舉辦了「中日李白詩詞研討會」,袁行霈、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等國內知名學者紛紛與會,為日後發起、成立中國李白學會奠定了基礎。
1987年11月3日至5日,馬鞍山市隆重舉行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活動。會議期間,由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羅宗強、喬象鍾、李從軍、葛景春10位學者發起簽署了倡議書,建議成立「中國李白學會」,會址和《李白學刊》編輯部設在馬鞍山市李白紀念館。這一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響應。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49位代表又正式聯合簽署了倡議書,籌備建立中國李白學會。11月4日,中國李白學會籌建大會正式召開。會議選舉詹鍈先生為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羅宗強、郁賢皓、裴斐、張成德7位同志為副會長,郁賢皓同志兼任秘書長。理事會由詹鍈等27人組成。同年12月,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成立「李白學刊編輯部」作為學會的辦事機構,同時負責編輯出版學術刊物《李白學刊》,暫定編制4人。
1990年6月21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成立該社團,同時建議定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
1991年6月7日,中國李白研究會經民政部注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李白學刊》亦從第1992年12月,馬鞍山市又決定將原隸屬於市城鄉委的「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與原隸屬於市文聯的「馬鞍山市李白研究室」合並,成立「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的專職辦事機構,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由文化局代管。核定編制8人,事業費由市財政全額撥款。
1993年6月,市編委又發文,同意「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增掛「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牌子。
1997年10月19 日,中國李白研究會在四川省萬縣進行了換屆選舉,選舉郁賢皓教授為會長,薛天緯、葛景春、閻琦、詹福瑞教授以及張成德、錢嘯森同志為副會長,李子龍同志為秘書長。推舉詹鍈教授為名譽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先生為顧問。
1999年1 月,經文化部批准,確定李子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法定代表人。同年,經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批准,增補馬鞍山市副市長陳大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至此,中國李白研究會共有理事39 名,其中常務理事17名
2011年8月25日至28日,由中國李白研究會和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承辦,馬鞍山李白研究所、江油李白紀念館協辦的「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成都召開,來自中國大陸及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60多位學者參會,提交論文60餘篇。
大會開幕式由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凱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薛天緯致開幕詞,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張健致歡迎辭,來自江油、馬鞍山和香港的三位來賓代表任德遠、杜和題、鄺健行等分別致辭。隨後,西北大學教授、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閻琦主持學術發言,香港浸會大學鄺健行教授、日本明海大學市川桃子教授、北京大學錢志熙教授先後就提交的論文作了大會發言,安徽大學湯華泉教授、西北大學李芳民教授作為學術評議人予以精彩點評。
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里,與會代表分為三個小組進行討論,分別由北京大學錢志熙教授、西北大學閻琦教授、合肥師范學院袁曉薇副教授主持。分組討論期間,各位專家學者從海內外的李白研究、李白的生平與交遊、李白與巴蜀文化、李白的思想與文學觀念、李白與其他詩人的比較、後世對李白的接受、李白作品的重新解讀等角度,對李白進行了全方位更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不少新穎的見解,拓寬了李白研究的視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會議閉幕式由四川師范大學吳明賢教授主持,河南省社科院胡永傑、馬鞍山李白研究所胡俊、合肥師范學院袁曉薇向大會匯報了三個小組的分組討論情況;江油李白紀念館館長郭興隆,安陸李白紀念館館長王清,馬鞍山李白研究所所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明分別介紹了各地李白研究的開展情況,江油青蓮鄉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傑委託綿陽師范學院蔣志教授在會上發言。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葛景春致閉幕辭。
學術考察期間,與會學者們參觀了位於江油青蓮鄉的李白故居和江油市的李白紀念館。江油是李白的故鄉,保存有隴西院、粉竹樓、月圓墓、洗墨池等有關李白的遺跡,以及太白祠、太白樓、李白紀念館等紀念性建築。
由於學會領導機構人員具體工作職務有所變動,為了及時調整以利於學會工作順利開展,研討會期間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務理事以上人員特別會議,會上選舉馬鞍山市政府副市長王曉焱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增選錢志熙、李芳民、湯華泉、梁森等四人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李白研究會、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六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與出版單位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大會。與會學者對李白研究的諸多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並選舉了新一屆的會長和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