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鞍山採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蛾眉亭
蛾眉亭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由太平州知州張瑰創建,但從詩人賈島的《牛渚》詩「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中可以推測,蛾眉亭其實在中唐時期就有了。
千百年來,蛾眉亭集秀美與壯觀於一身,站在蛾眉亭,能一覽江南的無限風光,「出大江而山曰採石,昔人因其山雄麗,亭絕壁上,以盡登覽之美,前望東西梁山,夾江相對,宛如蛾眉,遂以亭名」,從明初當塗名士陶安的《蛾眉亭記》中,不僅可以看到古人在絕壁上建蛾眉亭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表述了夾江相對的東西梁山,恰如一對彎彎的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圖,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條銀白色的江練,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兩山的眼波,濃郁的翠松綠林,彷彿兩山的眉,秀麗而又嫵媚。
三台閣
三台閣秀麗的採石磯就像一組如畫的屏風矗立在長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聳立在翠螺山至高點上的三台閣則像一粒珍珠鑲嵌在山巔。
三台閣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朝時毀。據康熙時太平州州守楊霖在《採石三台閣記》中所載:周文襄公(即工部右侍郎周忱)提升為大中丞時,捐俸買下了松蒔山。光祿公(曹履吉)也自願捐三千金建閣於山巔。閣建好後,以「三台」為名,以祀「文昌」之意。當時閣的東西各有三楹,以居黃冠。由此可見,「三台」是星官的名字,為大熊星座的六星。曹履吉建三台閣不只為了觀星象,而是兼有觀天時、世時、水時之用。曹履吉身為當塗人,在外做官後回到家鄉,「念採石要地,患巨測」,乃「自建高閣翠螺之巔,假風水署『三台』,實閱江防飛渡也」,希望藉助文昌帝君來保護一方的平安,此為一說。也有人認為,曹履吉在京都為官多年,用了一生的積蓄建三台閣供奉文昌君,是想以此激勵鄉鄰賢士認真讀書,將來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傳說曹履吉的後代果然不負眾望,其中一個叫曹忠文的被欽點中了狀元,並且也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
林散之藝術館「大江繞絕壁,草聖伴詩仙。」大自然造化了採石磯,採石磯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為了紀念這位當代傑出的書法大師、詩人、畫家,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決定建立林散之藝術館,並於1991年10月15日在馬鞍山採石風景區建成,了卻了先生「歸宿之期願與李白為鄰」的心願。
林散之先生是我國書法藝術一代宗師,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林散之先生(1898~1989年),祖籍安徽和縣,出生於江蘇江浦,自幼聰慧,六歲入村塾,習詩文、聯語,同時臨習顏柳楷書,又喜塗抹繪畫。13歲到南京從張青浦學人物畫,16歲師從范培開學書法,18歲向清代進士張粟庵學古文詩詞,32歲拜國畫大師黃賓虹為師並立志遠游。此後,先生歸居鄉里,潛心藝事。公務之暇,發憤自礪。自稱60歲始學草書,古稀之年後仍悉心變法,使其書法藝術日臻完善,進入全盛階段。其草書入於古人,於筆法墨法,多有新創,既有清新飄逸之姿,又有雄強恣肆之氣,為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繼二王、懷素之後的又一高峰,故有「當代草聖」之譽。
太白樓
太白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宋元時期均有修葺。明正統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重建。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稱「唐李公青蓮祠」。後毀於兵燹。清光緒三年(1877年),兵部尚書彭玉麟捐資重建。
太白樓位於翠螺山南麓,依山而臨江。樓高18米,三層兩進,前樓後閣,左右迴廊;歇山屋頂,筒瓦滴水,鱉魚走獸,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尤其是祠堂正廳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負雙手,昂首挺胸,神態瀟灑飄逸,十分傳神地再現了詩仙風韻。遊人士子,登樓遠眺,長江如練,綠洲溢翠,百舸爭流,鷗鳥翱翔,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為紀念偉大詩人李白,弘揚李白詩歌文化,1986年,太白樓東側一組清代建築改建並與太白樓合璧,由此構成了全國建樓最早、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紀念館。
館內還陳列著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畫及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當代名人書畫、李白研究專著等。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在登臨蛾眉亭時都情不自禁地為其題詩,一吐內心的無限感慨。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題詩描繪蛾眉亭是「雙峰秀出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南宋詩人陳塏則題詩曰:「女媧煉石乾坤定,為鎮長江立兩鰲。」在陳塏眼裡,蛾眉亭所在的採石山和東西梁山都像傲世獨立、氣節清高的巨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同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激起的是不同的反響,蛾眉亭景色之妙由此可見。盡管也屢經戰火的摧毀,但它卻屢毀屢建,這也是蛾眉亭千年不衰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亭中原有石碑五通,因風雨剝蝕,多有破損,現已被移至李白紀念館。今天的蛾眉亭為1987年重修,亭檐正中懸「蛾眉亭」額匾,新立的五通石碑就嵌在亭內的石壁上。《重修蛾眉亭記》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郁賢皓撰文,由書法家李六珍書就。按原碑復制的還有元代李泂的《過采江詩》;另外李白的《望天門山》、林和靖的《採石山》、文天祥的《採石懷古》等詩,均由當代書法家重新書寫成碑。
風光綺麗的蛾眉亭背山面水一如從前,時光彷彿沒有移動,改變的只是歷史。
太白樓自唐迄今留下了元縝、白居易、陸游、文天祥、李鴻章、郭沫若等名人足跡和歷代文人吟唱的大量詩作,平添了太白樓深厚的無形財富,它們同太白樓建築群的有形財富一道為國人呈現了淳厚無比的文化積淀。
2.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的領導團隊
優秀來的管理隊伍,是提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學校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責任心強、工作務實的管理隊伍,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管理幹部均從教學一線選拔,他們有多年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的經驗,既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又具有突出的工作管理能力,職責分明,優勢互補,認識統一,關系融洽,有很強的開拓進取精神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幹部隊伍學歷結構合理,本科20人,專科2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6人。 校長 鄭曉敏
副校長高宜旭
副校長於洪水 副校長錢啟功 校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郭佳奇
教務處主任葉俊、姚惠平
教務處副主任袁輝
政教處主任關磊
團委書記周君 總務處主任何聖旭
年級主任夏黎平、李干楨、張文根、汪永兵、陳會、李立志
3. 馬鞍山周邊城市的旅遊景點
合肥,是全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包公園、合肥野生動物園、徽園等旅遊景點獨具特色。逍遙津、大蜀山、紫蓬山、岱山湖、三河古鎮等景點風光旖旎。
4.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線路
武漢到馬鞍山森林公園線路
市區路線:後湖→黃浦路→二橋→徐東路→中北路→洪山廣場→內八一路→卓刀泉容北路→珞瑜路→關山→珞瑜東路→森林公園怕堵車還有一條路線高速路線:岱黃高速→外環高速→陽邏大橋→外環高速→花山下高速→G316市區方向→森林公園
5. 馬鞍山森林公園在哪裡
馬鞍山森林公園地處武漢東郊,南界珞瑜東路,北瀕東湖,東止九峰港,西臨喻家湖,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吹笛景區。公園成立於1993年,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園內有山峰大小17座,森林覆蓋率達80%,主峰馬鞍山海拔為136.02米,中間凹陷,兩頭突起,狀若馬鞍,公園由此得名。
據民間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立志成為諸侯霸主的楚莊王率兵與秦軍在此會戰,留下「擒賊擒王」、「百步穿楊」的故事。相傳姜太公、趙子龍、朱元璋曾在這里留有足跡和美麗的傳說,園內的太漁山、吹笛山因此而得名。唐貞觀年間,太漁山上建有雲岩寺,與寶通禪寺和九峰寺齊名,據說規模宏大,香火旺盛,遺憾的是在太平天國年間毀於戰亂。
公園突出森林和濕地兩大生態特色,體現了「自然、生態、清新、野趣」。園內植被主要是由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和以樟樹、楓香、女貞為主的闊葉林混交而成,濱湖濕地區還有大片池杉林。
自1993年建園以來,已形成有梅花、桃花、竹林、杜鵑、紫薇及紅葉李等6大專類風景觀賞林地;建有景緻優美的「濱湖濕地」保護區、以踏青探春為主題的「曉塘0」;「猴山」散養了100多隻猴子在武漢更是獨此一家。另有自助燒烤和林中滑索、碰碰車、彎月飛車、森林賽車、鐳戰等休閑游樂項目。公園年均接待遊客量達60萬人次左右,素有「武漢後花園」和「天然氧吧」的美譽。
公園內共有17座山林,迂迴起伏的山形地貌,豐富的森林植被,使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秀麗幽雅,放眼望去,蒼山橫翠,層巒疊嶂,美不勝收。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令人神清氣爽,留連忘返。人文古跡也多處可尋。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園區域內留下了活動遺跡和民間傳說。太漁山、子龍山,吹笛山就是根據有關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太漁山南坡的雲岩寺建於唐初,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時期。該寺曾與洪山寶通寺、武昌九峰寺齊名。
1993年11月,森林公園進行並通過了總體規劃專家論證,開始正式走上了建設之路,並分期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擬建成以山林植被為主體、自然生態式、田園風光型城市近郊大型風景游覽區。全園規劃有四大景區,即:夾山景區、馬鞍山景區、太漁山景區和吹笛山景區。夾山景區1994年11月動工建設,1995年5月完工,1995年6月先期對外開放,主要景點有松鴿坪、野營燒烤區、猴山等。
自1995年森林公園局部對外開放以來,邊建設開發邊經營管理,近年來又相繼建成花卉生產基地、松荷盆景園、恬逸園別墅度假山莊等基礎設施。迄今為止,市政府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也以其獨特的風景、游樂項目以及位於都市邊緣的區位優勢深受武漢市民和廣大來漢人士的青睞,成為他們游覽、休閑、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每年的遊客量約20萬到30萬人次,尤其是春秋兩季,已經形成了到此春遊、秋遊的熱潮。
6. 馬鞍山江南御花園怎麼樣
除了離市區比較遠 不方便 其他都可以
7. 馬鞍山建中幼兒園怎麼樣
不錯
馬鞍山市建中學校以「求真求善、立志成才」為校訓,以全面育人和版培養精英人才權為目標,堅持全面的素質教育,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堅持特色辦學,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教學成績。學校還被評選為綠色校園,優秀名辦學校等多項榮譽。
建中學校1989年4月由原馬鋼二小退休教師毛桂芳同志創辦。原名馬鞍山市民辦建中文化補習學校,1998年更為現名。1989—1991年學校主要開設文化補習、少兒藝術、成人掃盲班等;1991—1998年開設中考補習(復讀)班;1998年成為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2008年秋季開設小學部,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另外還有幼兒園)
8. 馬鞍山新格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馬鞍山來新格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源是2018-06-22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馬鞍山市雨山區湖西南路369號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立志樓創業場地(三)。
馬鞍山新格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00MA2RU09X6N,企業法人蔡瑩瑩,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馬鞍山新格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馬鞍山新格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9. 馬鞍山立志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立志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機械零部件、鍛件加工、製造及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李志
成立時間:2014-07-23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17331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雨山經濟開發區三台路中段
10. 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森林公園的特色就是自助燒烤,去那就是去野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