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加坡哪些大學是中國教育部承認的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國立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南洋理工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新加坡管理大學)
Singapore Polytechnic (新加坡理工學院)
NanYang Polytechnic (南洋理工學院)
Temasek Polytechnic (淡馬錫理工學院)
Ngee An Polytechnic (義安理工學院)
Republic Polytechnic (共和理工學院)
這幾所新加坡大學是我們國家承認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國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為東亞AACSB認證成員、東亞EQUIS認證成員、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Universitas 21 大學聯盟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在工程、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為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1912年,該校改名為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1928年,萊佛士學院成立。1949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並為馬來亞大學。1955年,新加坡華人社團組織創立了南洋大學。1962年,馬來亞大學位於新加坡的校區獨立為新加坡大學。1980年,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合並,校名定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肯特崗、武吉知馬和歐南園3個校區;設有16所學院,包括一所音樂學院;有教學人員2374人,在校學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
中文名:新加坡國立大學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簡 稱:NUS
校 訓: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CENTERED IN ASIA
創辦時間:1905年
類 別:公立大學
現任校長:陳祝全
知名校友:陳慶炎等
所屬地區:新加坡
主要院系:商,法,公共,社會,醫學,工,理,建築,藝術等
代表色:橘色和黃色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NTU),為國際科技大學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簡稱G7聯盟)發起成員、AACSB認證成員、國際事務專業學院協會(APSIA)成員,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為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前身為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倡辦人是新馬膠業鉅子陳六使先生,雲南園校址由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正式企業化。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洋理工大學建有雲南園、衛星2個校區,其中雲南園校區佔地200公頃;有專任教師5546人,各類本科生和研究生33500人。[1-2]
中文名:南洋理工大學
英文名: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簡 稱:NTU
創辦時間:1981年
類 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綜合
屬 性:G7聯盟、AACSB認證
所屬地區:新加坡
現任校長:貝安迪
知名校友:孫燕姿,馬譽峰,沈冰,陳歐,吳天勝等
主管部門:新加坡教育部
主要獎項:2014-2015 QS全球頂尖年輕高校第1名
新加坡管理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簡稱新大 (SMU),是新加坡五所公立大學之一,是亞洲頂級的財經類院校。與美國精英大學相同,新大採用了美國常春藤大學式研討會形式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新大與美國兩所頂尖商學院,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沃頓商學院 (Wharton School)及信息科技教育與研究聞名於全球的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新加坡管理大學已經成為一所世界一流的商業管理大學,在UTD世界知名商學院排名中,新加坡管理大學排名第54位。其李光前商學院和經濟學院在亞洲排名第三;會計專業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10;金融專業在亞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25。在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會計與金融類專業排名全球第50(由於學校只有商科,所以不參與綜合大學排名),Eniversal.com 將新大放在了國際知名頂級商學院之一。此外,李光前商學院和會計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都獲得了國際商學院聯合會(簡稱AACSB International)和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簡稱EQUIS)的認證。對於一所年輕的學校,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未來的潛力非同凡響。
中文名:新加坡管理大學
英文名: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簡 稱:SMU
創辦時間:2000年
類 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財經類院校
所屬地區:新加坡
現任校長:迪枚曄教授
主要院系:會計學院、李光前商學院、經濟學院、信息系統學院、法律學院以及社會科學學院
學校地址:81 Victoria Street
主要獎項:世界百大商學院
新加坡理工學院
學校概況
新加坡理工學院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海內外學生慕名前往該校求學。學院著重於培養與訓練未來的工程技術型人才,來支援未來新加坡社會的科技、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另外,學院也為國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所需設備與專業技術。學院內環境優美,各種教學設施齊備,師資力量雄厚,提供超過20多種的文憑課程。該學院的畢業生歷來都受到各大中型企業的歡迎,在各領域里身居要職,為新加坡的繁榮與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新加坡理工學院創立於1954年,是新加坡的五所政府學院之一,素來以學風嚴謹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評價,是一所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院校。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海內外學生慕名前往該校求學。
新加坡理工校門口
學院著重於培養與訓練未來的工程技術型人才,來支援未來新加坡社會的科技、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另外,學院也為國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所需設備與專業技術。學院內環境優美,各種教學設施齊備,師資力量雄厚,提供超過20多種的文憑課程。
該學院的畢業生歷來都受到各大中型企業的歡迎,在各領域里身居要職,為新加坡的繁榮與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新加坡理工學院是是東南亞最負盛名的理工學院之一,學院建於1954年,是第一所由新加坡政府設立並管理的理工學院,具有相當長的歷史及規模,校園從道夫路延伸至聯邦西大道,共佔地38公頃。
2課程設置
建築技術學、房屋與房產管理、土木與結構工程學、會計學、銀行與財政學、商務管理學、商務信息技術、傳媒與通訊、生物工藝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技術、化學工藝技術、化學工藝技術、醫學技術、驗光學、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電氣科學與計算機控制工程、電氣科學工程學、電子計算機和通訊工程、信息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商業技術、製造工程學、機械工程學、機械電子學、生物工程學、海洋工程學、海事運輸管理、航海學。
3專業設置
建築環境與設計類建築技術學文憑、房屋與房產管理文憑、土木與結構工程學文憑。
商業類會計學文憑(DAC)、銀行與財政學文憑(DBF)、商務管理學文憑(DBA)、商務信息技術文憑(DBIT)、傳媒與通訊文憑。
化學與生命科學類:生物工藝學文憑、化學工程文憑、化學工藝技術(食品技術)文憑、化學工藝技術(聚合物技術)文憑、化學工藝技術(工業化學)文憑、醫學技術文憑(心臟技術)、驗光學文憑。
電氣科學與電子工程類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文憑(DCNT)、電氣科學與計算機控制工程文憑(DECE)、電氣科學工程學文憑(DEE)、電子計算機和通訊工程文憑(DECC)、信息通訊技術文憑(DICT)。
信息通訊技術信息技術文憑、多媒體文憑、商業技術文憑。
機械學與製造工程:製造工程學文憑、機械學工程文憑、機械電子學。
新加坡海運學院:海洋工程學文憑、海運(管理)學文憑、航海學文憑。
4學校學制
三年制(專科)
5申請條件
單科成績不低於60%
新加坡理工學院
各類大學一年級在讀生;
TOEFL550 或 IELTS6.0分以上的學生視情況而定有可能免試英文
6學校學費
學費每一年為新幣21023.06元。願意畢業後留在新加坡工作的學生(3年)可獲得新加坡政府助學金,減免約80%學費
7助學金
獲新政府助學金免80%後每一年僅6047.36為新幣元,畢業後需在新工作滿三年。
8報名日期編輯
每年7月報名,第二年4月開學
9聯系方式
新加坡理工學院
學校,媒體和信息通信技術
500多佛爾港的道路,新加坡13965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NanYang Polytechnic) 成立於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屬的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教育學府,是新加坡政府為了滿足新加坡不斷飛躍增長的經濟和對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五所國立理工學院之一。學校素來以學風嚴謹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評價,是一所被公認的、具有創新的綜合性學院。1999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獲得了IS014000的環境管理系統證書,成為新加坡第三位獲得此證書的學院。
新加坡政府及教育部為鼓勵支持優秀留學生畢業後能在新加坡就業,特別實行了政府助學金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報考政府理工學院。
中文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英文名:NanYang Polytechnic
簡 稱:NYP
創辦時間:1992年4月1日
類 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理工
所屬地區:新加坡
現任校長:陳利民
主管部門:新加坡政府
主要院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工商管理系、設計系等
學校地址:180 Ang Mo Kio Avenue 8 Singapore 569830
主要獎項:新加坡公共服務獎、新加坡質量獎
在校生數:16000餘人
佔地面積:30.5公頃
所獲榮譽: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認證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名稱
淡馬錫理工學院- Temasek Polytechnic / Temasek Poly / TP
所在國家: 新加坡
建立時間: 1990年
學生人數: 15000餘名
學校類型: 理工學院
海外學生: 2000名左右
學校性質: 公立大專
教師人數: 1300多
平均生活費 710新幣/月
所授課程: 近60種專業
獎學金: 14300新幣/學年(約占學費的75%)
2學校簡介
淡馬錫理工學院素以辦學認真、勤奮進取、充滿活力而享譽東南亞地區,學院下設商學院、設計學院、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和應用科學學院等五個學院,提供33個文憑課程,學制為三年制。
淡馬錫理工學院在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都不斷引進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課程靈活。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授課,不僅注意向學生傳授實用知識,同時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意精神。所有課程都為學生未來的教育深造及事業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同時,學院還同企業界緊密合作,安排學生到企業中實習,造就了高品質的學術環境和非凡的學術成就。學院的畢業文憑在東南亞及英聯邦國家申請海外就業通用,在國際上也被140餘所著名大學認可。
淡馬錫理工學院校園佔地面積30公頃,擁有11層樓高的圖書館以及眾多的教學、體育設施,各種後勤服務設施也一應俱全,園林式的校園環境為莘莘學子提供了最佳的學習環境。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歡迎來自中國的學生加入,如果選擇在畢業後與新加坡政府簽約在新工作三年,可以減免80%的學費。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TP)是國立政府學院,位於淡濱尼,為新加坡學科最為廣泛的綜合性學院之一,在商務、設計、工程、信息技術和應用科學方面設有26個專業,學制三年。在校學員將近1萬人。該學院畢業的學生,其所獲文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申請工作通用,並被國際上百餘所大學承認。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是一所由新加坡政府所開辦的綜合性理工學院,校園面積達30萬平方米,擁有10層樓圖書館,語音室,演出大廳,網球場,足球場,舞廳及游泳池和體育館等等設施,有多個餐廳,提供給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各類美味的食物。
3學校聲譽
淡馬錫理工學院已經成為新加坡科技最為廣泛的綜合性學院之一,1997年淡馬錫理工學院經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批准,作為政府開辦的公立學院。具有實力,充滿活力,勤奮並富有進取是該學院的精神。經過短短幾年的奮斗,淡馬錫理工不僅為新加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學院。
4學校資源
校園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擁有五個不同的教學樓區,分別為ENG(工程學院),Design(設計學院),Business(商科學院) 和HSS&IT&Sience(人文學院,IT學院,科學學院)。每個學院有獨立的食堂,8層的教學辦公樓,和獨立的停車場。教學樓里分布有階梯教室,微機室,實驗室和多種多媒體教室。此外,11層的圖書館坐落於學校中央三角廣場一側,館內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軟硬體資源。一層是復印裝訂處,二層至四層提供了最先進的電腦以及快速的網路。三層還附帶提供了雜志報紙及閱讀區,四層是影音借閱播放室。五層至八層主要是藏書區和自習區,還有提供大量的小組討論室和獨立學習室。圖書館內隨處可以找到電源以便學生使用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九層以上是會議室和教師閱讀區。
此外,學校為了支持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排練室和活動室,包括舞蹈教室,樂器及樂隊排練室等等。還有為攀岩社團提供的攀岩區,為各種球類社團和普通學生提供的各類球場。學校背靠勿落蓄水池,龍舟隊和皮劃艇隊可以在蓄水池進行訓練。當然,正規的四百米操場,室內籃球管羽毛球館都是必不可少的。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游泳池。每個訓練區附近都配有沖涼(洗澡)的房間和更衣室。
學校針對個別專業也提供了一流的設施。航天工程的學生可以在專業的操作室裡面對實體飛機進行操作訓練,營養餐飲類的專業也配有獨立的操作區域。學校內部甚至有麥當勞,賽百味和其他餐廳來豐富學生的飲食選擇。整個校區都覆蓋著強大的無線網路,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娛樂或查閱資料。
5學科設置
應用食品科技與營養學、生物醫葯科技、生物科技、化學工程、消費科技、會計與金融、商業、商業信息科技、傳媒管理、酒店旅遊管理 、法律與管理、服裝設計與零售、互動媒體設計、室內建築與設計、產品與工業設計、視覺傳達、生物醫葯信息化與工程、商業運作與交流工程、計算機工程、電子、信息通訊、智能樓宇科技、機電、微電子、通訊、信息管理、IT、網路計算、移動與無線運算、商業綜合(商業、物流與作管理、市場營銷)、航空管理與服務。
6學費信息
新幣20000/年(享有助學金者只需付新幣7500-8000元/年);
助學金勤工儉學;
海外學生可獲得由新加坡教育部頒發的助學金;
享受助學金的學生畢業後需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
在讀學生可經校方批准兼職工作;
7入學條件
1.高中畢業25歲以下
2.高考成績優秀 (或有「O」水準成績)
3.TOEFL550分以上(或有「O」水準成績)
4.高考二本線
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是一所國立高等院校,是5所政府學院之一,位於新加坡北部,有著便利的交通和舒適的環境。多年以來,義安理工學院憑借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及嚴謹的校風,吸引著無數的學生。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成立於1963年,是世界一流的綜合性政府學院。校園佔地35.4公頃,學生16000人,教職員4000人。它是新加坡第一所具有寬頻網的理工學院,學生使用手提電腦上課學習,是典型的「無紙化」學院。華語歌壇巨星譚詠麟先生曾就讀於該校。
中文名: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
外文名:Ngee Ann Polytechnic
簡 稱:NP
創辦時間:1963年
類 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理工
主管部門:新加坡政府
現任校長:謝名章
所屬地區:新加坡北部
學校面積:35.4公頃
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是2002年8月1日新成立的一所理工學院,採用歐美最新PBL教學體系的政府理工學院。它是新加坡政府創辦的第五所理工學院,屬國立學院,學制三年。
1學校提供的課程
應用科學系,工程系,酒店服務系,咨詢與通信科技系,體育、保健與休閑系,藝術科技系,文化與交流中心和創新與創業中心。
學 制:3年。
2入學條件
1、具有高考成績:總分450分以上(標准分750分)單科成績:數學、英語90分以上(總分150分)。
2、面試
新加坡政府會對申請政府理工學院的中國學生提供學費70%的助學金,即學生每年只需支付人民幣四萬元的學費。
⑵ 請問一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文憑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是不是一樣的,國內承認嗎
承認,那個學院是NTU下屬的一個學院而已,是歸屬於國大的。
⑶ 新加坡PSB學院的基本信息
木喬留學回答:
新加坡PSB學院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師生比例控制在1:45以內,因此PSB學院相信PSB學院能給您提供活力四射、豐富多彩的學習與校園生活。除了提供熱門的學術課程,PSB學院也是知名的培訓和咨詢服務提供商。至今,已經有超過6,500間私人與公共組織受惠於PSB學院各領域的專家服務。50多年的幫助個人和機構積極應變、追求卓越的經驗讓PSB學院的服務備受青睞。
PSB學院新校區坐落於中岜魯(Tiong Bahru MRT station)附近,環繞學院周邊的公共服務設施有:餐館,銀行,零售店,超市和多屏幕影院等等。新校區佔地總面積26500平方米,配備工程、科學、電腦實驗室、室內體育館、足球、籃球、英式女子籃球場、學生餐廳、圖書館、書店、配有空調的教室、以及擁有先進視聽設備的演講廳等設施。
⑷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怎麼樣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是新加坡最好的私立院校之一。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 ( MDIS ) 成立於 1956 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非營利性終身學習專業機構。MDIS 擁有兩個主要附屬機構: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私人有限公司 ( MDIS Pte Ltd ),監督新加坡的學術業務;以及 MDIS 國際私人有限公司,推動全球化戰略。
學院開設工商管理、工程、時裝設計、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大眾傳播、心理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等深受認可的學術課程,並與澳 大利亞、法國、英國以及美國的著名大學合作,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個人發展機會。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 ( MDIS )一直保持高質量高水準的課程,以培養學院的畢業生走向成功。MDIS在2010年獲得由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會頒發的四年期 ETrust 教育信託認證,並於2014年成功延期四年,此項殊榮也是見證我校優質教育和卓越管理的里程碑。MDIS屬於首批在強化注 冊架構下注冊的私人教育機構 ( PEIs )。
選擇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原因:
從語言課程直達本科及碩士學位。
資金雄厚,穩定可信,擁有全方位服務大學校園。
本科可轉學至英、美、澳大學本部就讀,就業移民前景良好。
新加坡最具有權威和實力的學院之一,擁有半個世紀的教學經驗。
國際認可的學歷,本科及以上學位與英、美、澳大學本部所頒發的學位證書完全相同。
MDIS獲得由新加坡私立教育領事會(Councile of Private Ecation) 頒發的四年期ETrust教育信託認證。
⑸ 新加坡的大學有哪些
新加坡的大學有:
一、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國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該校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Universitas 21等著名高校聯盟的成員。
也通過AACSB和EQUIS認證。其在工程、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肯特崗、武吉知馬和歐南園3個校區;設有16所學院,包括一所音樂學院。
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是繼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後,新加坡的第四所公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科大)創校校長為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院長的托馬斯.L.馬尼安提教授。
創校之初即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度合作,學校教職工將由麻省理工代為面試、招聘,所有教職工在授課之前會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1年的培訓。同時與麻省理工學院在學科建設,本科生交流,SUTD-MIT雙碩士培養,以及SUTD-MIT聯合博士後等有著全方面合作。
三、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簡稱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南大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創始成員、AACSB認證成員、國際事務專業學院協會(APSIA)成員,也是國際科技大學聯盟的發起成員。
作為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其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為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四、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Yale-NUS College)是新加坡的一所文理學院,由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於2011年,校址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城中。
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為四年制寄宿學院。學校設有14個專業,分別是人類學、藝術與人文、經濟學、環境研究、國際事務、歷史、生命科學、文學、數學計算機與統計、哲學、政經哲(PPE)、物理學、心理學、以及城市研究專業。
五、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分校共有六層教學樓、配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包括12個中型教室,3個大型計算機房,2個心理學實驗室,4個學習討論室,1個小型學生服務站,籃球場,運動場,室內場。
校園內有自助餐廳,向學生提供各種食品及飲料,價格低廉。該自助餐廳為清真餐廳。校園內許多不同地方設有自助售貨機,提供小吃及熱/冷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新加坡國立大學
網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網路—南洋理工大學
網路—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
網路—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
⑹ 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學校簡介
新加坡管理大學(簡稱新大)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 它擁有國際公認的世界級研究和優質教學。創建於2000年1月12日的新大, 是新加坡政府立足於二十一世紀的人才需求、精心打造的國際一流商科和社會科學類高等學府。其目標是開展具有主導性的學術研究並培養具備全方位才能、創意和商業頭腦的領導者, 藉此履行其為知識型經濟創造並傳播知識的使命。新大為莘莘學子精心營造一個互動性強、以科技為載體以及小班制教學的氛圍, 這些都是它獨樹一幟的辦學特色。目前, 新大的學生總數超過 8,000人, 他們分布於六所學院:李光前商學院、會計學院、經濟學院、社會科學學院、資訊系統學院以及法律學院。新大提供一系列商業與其它領域的本科、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以開拓嚴謹、高成果的跨學科研究為重點的新大, 通過其強大學術研究團隊與國外的傑出研究工作者、以及商業和公共部門夥伴的合作, 對多項能產生全球影響的亞洲課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通過主管級人員的培訓, 新大也為在職的專業人士提供各種量身定製的課程, 以配合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需求。此外, 新大積極開展與世界各頂尖高等學府的合作, 如卡內基梅隆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和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等, 使它得以在學術與研究方面不斷強化創新。設施新穎齊全的新大,校園座落於新加坡的市中心,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新大和周邊的商業文教社群建立了密切的關系。
新大目前學生規模為8000多名,其中本科生7000多名,分布於六個學院——會計學院、李光前商學院、經濟學院、信息系統學院、法律學院以及社會科學學院。新大計劃在未來數年裡擴充學生規模,在2015年達到8000名本科生和2000名研究生,成為一所以商學、經濟、法律、社會科學等為主的中型大學。 新大非常鼓勵學生從大二開始參加為期不超過一年海外交換生活動。學生可以橫跨四大洲,在46個國家的216所著名學府(包括美國沃頓商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Emory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澳洲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巴斯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維多利亞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等)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大學。從不同的學習及生活環境里吸取寶貴的人生經驗。同時,學生在海外交流期間也將享受新大的學費。
新大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超過80%的新大教授擁有常春藤聯盟名校以及世界其他著名大學的博士學位。除了最優秀的學術人員外,新大也邀請有獨到專長和管理技術成功的業界人士,將學術研究和商業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新大所有課程都以講座方式呈現,以促進師生交流,鼓勵獨立思考。新大的教學語言為英語。 法律學學士;
會計學學士;
商業管理學士;
經濟學理學士;
信息系統管理理學士;
社會科學學士;
心理學/政治學;
(上述本科學位課程為直接榮譽學位課程) 會計學士學位課程已經獲得新加坡核准公共會計學院(ICPAS)的專業認可,並獲得學院的成員資格。
作為課程的增值內容,課程中也有在四大會計事務所任職的資深合夥人教導一些業界基礎課程,如審計和稅務等等。在此課程中,會計學士學位的學士將不但能吸收到業者的經驗及其最新的知識,也有機會在學習過程中被這些公司看中錄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推行了一個特殊實習計劃,讓本課程學生在其業務高峰期參與實習,以最大地增強實習效果。會計學生也可主修法律,以在今後作為會計師事業中更得心應手。商業管理 強調廣打根基以及培養創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新大的一群商業管理本科生在2001年國立大學最佳商業案例競賽中擊敗本地其他大學的商科生獲得優勝就是課程有效性的最佳證明。另外一組參賽學生在丹麥哥本哈根商業學校的競賽中也在全球其他著名大學中奪冠。
商業管理課程學生可選讀會計學士課程的會計核心課程或者經濟學的課程。 經濟學學士讓學生更好地為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做好准備。在該課程中教授的知識也將能讓希望深造的學生在世界任何頂尖大學繼續學習經濟學的更高學位。
經濟學學士學生可雙修經濟和金融課程,這靈活而全面的學位將是有志進入銀行金融業的學生最佳起步點。
學生不必擁有高中階段的經濟學知識,但需要有堅實的數學基礎。 獎學金包括學費、課本、交通等相關支出與一般生活費;數額每年約40,000新幣(192,000人民幣)
獎學金為期四年,視學業成績而定;
獎學金得主將視贊助機構的需求或需要在該機構實習;
新大沒有規定獎學金得主須簽署服務合約; 新大獎學金
海外學生獎學金
企業贊助的獎學金
⑺ 新加坡留學:新加坡PSB學院公共關系課程怎麼樣
新加坡PSB學院是一所新加坡素質級的高等教育學府,PSB不僅擁有超過30年的辦學經驗,同時也是新加坡最大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據留學360介紹,作為新加坡最大的教育與培訓機構之一,PSB學院和美國、英國與澳洲的頂尖大學建立了國際合作關系,從而確保每一位踏進PSB學院大門的學生都能享受到世界級品質的教育。我們擁有400多位全、兼職教職人員,每年給30,000多名學生提供各類課程。我們的學生非常享受設備齊全、多國文化交融的校園生活以及我們兢兢業業的學生服務團隊提供的各類服務,包括挑戰的露營活動、實習和海外交流計劃等。我們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師生比例控制在1:45以內,因此我們相信PSB學院能給您提供活力四射、豐富多彩的學習與校園生活。除了提供熱門的學術課程,我們也是知名的培訓和咨詢服務提供商。至今,已經有超過6,500間私人與公共組織受惠於我們各領域的專家服務。40 多年的幫助個人和機構積極應變、追求卓越的經驗讓我們的服務備受青睞。
新加坡PSB學院公共關系課程的基本信息:
課程等級:商務學士
文憑頒發: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
課程內容:本學科著重培養學生與不同人群、企業、社團和社會網路交流和促成交往的知識和技巧。修完本學科,學生們可在商務、政府或社區部門規劃或以公共關系為中心的職業。除了管理和營銷課程,還有與企業品牌、公共關系概念、戰略和策劃運營等相關的主題。
課程設置:
第一學年(市場營銷專業):
第一學期:專業英語1,數學1,經濟學1(微觀經濟學),會計1。
第二學期:專業英語2,數學2,經濟學2(宏觀經濟學),會計2。
第二學年(公共關系專業):
第一學期:社會會計學,責任商務原理,商務宏觀經濟學要論,管理導論。
第二學期:社會會計學,責任商務原理,商務宏觀經濟學要論,管理導論。
第三學期:公共關系概念,營銷研究導論,消費者心理學,組織心理學。
第三學年(公共關系專業):
第一學期:公共關系概念,營銷研究導論,消費者心理學,組織心理學。
第二學期:公共關系概念,營銷研究導論,消費者心理學,組織心理學。
第三學期:社會創新企業模擬,跨文化管理,企業定位於品牌構築,營銷戰略。
⑻ 有沒有申請過國立大學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隸屬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國大於2004年設立的研究生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致力於「培養和啟迪當今世界與未來的領導者, 以提升亞洲治理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 促進亞洲轉型」。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成立於2004年8月4日 ,並且以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開國總理李光耀先生的名字命名。
⑼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歷史沿革
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1823年,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與著名漢學家兼傳教士馬禮遜博士(Dr Robert Morison)會面,商討在新加坡興辦一所高等學府,設有理科、文科與倫理道德科系,招收各大種族學生。
1903年,華人立法議員陳若錦率領數位華社代表,與新加坡各種族社群代表連署,上書海峽殖民地新加坡總督安德遜爵士(Sir John Anderson),呼籲政府興辦醫學院。
1905年,新馬及東南亞各地華社集資籌款87000元,包括陳若錦個人捐出12000元,協助創辦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Straits Settlements and Fed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dical School)。醫校首屆招收23名學生,上課地點設在四排鋪一所舊女子精神病院內。
1912年,愛德華七世紀念基金(King Edward VII Memorial Fund)捐贈124800元予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設立生理學教授基金。為紀念這筆捐款,醫校同年更名為「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King Edward VII Medical School)。馬來亞種植人協會也捐出1629元成立「Bailey獎學金」,紀念已故的 W W Bailey。 W W Bailey紀念基金也同時獲得雪蘭莪的英國高原地區及低地區橡膠種植公司(Highlands and Lowlands Rubber Company)與雙溪路(Sungei Way)橡膠園承諾每年800元捐款。生理學教授基金委任坎貝爾醫生(Dr J.A. Campbell) 為首任教授,任期由1913年至1921年。
1916年,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頒發的內外科醫學執照獲得英國醫學教育總會正式認可。同年,馬來聯邦政府斥資興建馬來聯邦宿舍,供72名男生寄宿。
1920年,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醫校再更名為「愛德華七世醫學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學術地位升格為大學,提供醫學專業培訓,也增聘了解剖學、醫學、助產及婦科、臨床外科及外科教授。
1925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獲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35萬元捐款,增聘細菌學、生物化學及生物學教授。
1926年,醫學院新大樓在歐南路落成,由總督基理瑪爵士(Sir Lawrence Guillemard)主持開幕。
1929年,醫學院牙科系招收首批學生,並於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開設公共診所。
1934年,醫學院獲國際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認可,獲選為瘧疾學國際課程學習中心。
1942年,二戰日軍佔領時期,愛德華七世醫學院由日本政府接管,成了日軍總部,也是日軍血清研究單位所在地。
1945年,日軍投降,英軍重返新加坡,醫科學生呼籲英國政府復辦醫學院。
1946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在二戰結束後重新開放,所頒予的牙科外科學位獲英國醫學委員會(British Medical Council)認可。
1948年,萊佛士學院薛爾斯醫生(Dr Benjamin Sheares)受委為醫學院婦產科主任,他於1971年成為新加坡第二任總統。
萊佛士學院 1918年,萊佛士開埠一百周年紀念,以海峽殖民地輔政司佐治.瑪史威公爵(Sir George Maxwell)為首的百年紀念委員會成立,成員包括本地社區領袖。委員會建議興辦一所以新加坡創立者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命名的學院,以示紀念,也充作未來大學的起步。
1919年,由英國殖民政府提學司H W Firmstone率領的工作委員會提呈報告書,建議創建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名為「萊佛士學院」。
1922年,創建萊佛士學院的法令正式通過,英國殖民政府舉辦全帝國建築設計比賽,廣邀建築師為新學院提呈設計。
1928年,萊佛士學院招收首批43名學生。
1929年,萊佛士學院由海峽殖民地總督兼馬來聯邦高級專員克里福爵士(Sir Hugh Clifford)正式開幕。海峽殖民地與馬來聯邦政府均撥款資助,民間華族社群與歐裔社群也分別捐贈540000元及426563元。當中,華商領袖黃仲涵、陳思源與余東旋均以個人名義分別捐出150000元、120000元及100000元, Manasseh Meyer爵士也捐出150000元。提學司溫士德(Richard Winstedt)受委為萊佛士學院首任院長。學院開辦文憑課程,設有英文、歷史、經濟學、地理、教育、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系。
1934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實施新政策,海峽殖民地民事服務部門每年錄取兩位萊佛士學院傑出畢業生擔任行政職務。
1938年,萊佛士學院開辦為期一年的教育研究生課程,讓被選中的教育系畢業生有機會繼續深造。
1940年,萊佛士學院聘請首位本地講師林溪茂(Lim Tay Boh)。
1941年,二戰爆發,萊佛士學院被殖民政府醫療服務處徵收,充當療養院以及醫療輔助服務急救站。
1946年,二戰結束,萊佛士學院重新開課,委任W E Dyer 為院長。 馬來亞大學 1940年,在英國駐東南亞最高專員麥唐納 (Malcolm MacDonald)的倡議下,英國政府通過了《殖民地發展與福利法案》(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Welfare Bill),支持各殖民地加速推展發展項目。伯明翰大學校長Raymond Priestly 博士受邀到馬來亞視察,建議在這里興辦一所大學。
1946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首屆畢業生陳樹楠醫生及醫學院校友會呼籲英國軍事管制政府盡速建立一所大學。
1947年,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卡爾桑德斯爵士(Sir Alexander Carr-Saunders)領導的委員會,著手研究在新加坡興辦大學的可行性。
1948年,《卡爾桑德斯委員會報告書》(Carr-Saunders Commission Report)發表,建議創辦可頒授學士學位的全方位綜合大學。
1949年,馬來亞大學成立,由英國駐東南亞最高專員麥唐納出任名譽校長,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院長喬治艾倫(G V Allen)博士擔任校長。馬來亞大學理事陳振傳出資製作大學權杖,由英國銀器珠寶商Mappin和Webb先生設計。
1953年,圖書館新大樓竣工落成。馬來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殖民地政府成立聯合委員會,檢討馬大醫科教育的未來發展。
1954年,設於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獲得英國紋章院(College of Arms)頒授紋章。就馬來亞大學未來發展進行檢討的聯合委員會提呈建議,主張放棄遷址柔佛新山的計劃,在新加坡與吉隆坡分別選定適當建校地點,並在吉隆坡開設農業系、工程系,以及建立文學院。醫科教育檢討委員會提議進一步擴充醫學院。馬來亞大學協會(University of Malaya Society)成立,以更好地代表和推動馬大畢業生權益。
1957年,伯明翰大學校長R S Aitken受委領導一支五人咨詢委員會,對馬來亞大學的組織結構、行政、財務與擴展進行全面檢討。馬來亞大學在吉隆坡開課,籌備在馬來亞聯邦成立馬來亞大學吉隆坡分校。
1959年,馬來亞大學新章程生效,馬來亞大學更名為「新加坡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in Singapore)。印度學系、馬來研究系、地理系及工程系遷至馬來亞大學吉隆坡分校。
1961年,「新加坡大學條例」(University of Singapore Ordinance) 取代「馬來亞大學條例」(University of Malaya Ordinance)。 南洋大學 1955年,新馬華人社群捐款集資,興辦南洋大學,簡稱南大。 新加坡大學 1962年,馬來亞大學兩所分校分道揚鑣,成為各自獨立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分校更名為新加坡大學,由拿督李光前出任新大首任名譽校長,首任校長是斯里尼瓦森醫生。
1963年,新加坡政府與新大聯合設立七人委員會,探討在新大開設科技學院或應用科學學院的可行性。新大東南亞社會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Social Science)在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的協作下,第一次主辦國際大型研討會,主題是「亞洲領導與權威」( Leadership and Authority in Asia)國際研討會,由李光耀總理主持開幕。
1964年,新大與新加坡理工學院接受科倫坡計劃專家建議,把新加坡理工學院發展為先進科技學府,設有工程學院、會計學院、建築學院,結業時頒發新大學士學位。
1966年,新大宣布將做特別安排,為新加坡理工學院建築、會計、工程學士課程畢業生頒發新大學位。校外進修計劃正式升格為校外進修部門。
1967年,新大錄取第一批以馬來文考獲高等中學畢業證書(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的馬來學生。為響應平等對待四大語文源流的教育方針,新大擴大漢語與漢學研究系以及馬來社會文化研究系,並重新推出印度研究課程。以糖王黃仲涵(Oei Tiong Ham)之名命名的「黃仲涵堂」擴建後改名為「黃仲涵樓」。
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選擇新加坡作為其亞洲區域免疫學培訓與研究中心,中心設在新大醫學院內。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專家向新大呈交一份1億5000萬元的重組計劃書,列出新大為因應新加坡邁入1970年代的經濟需求所須採取的重組措施,包括搬遷校園、開設工程學院、把新加坡理工學院所有的學士課程轉至新大。醫學研究生院改為獨立機構,不再隸屬於醫學院。
1969年,新大授予新加坡總統兼新大校長尤索夫伊薩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Doctor of Letters)。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越南這八個亞洲國家聯合成立區域高等教育與發展研究所(Regional Institute of Higher Ecation and Development),所址設於新大。
1970年,新大副校長 Reginald Quahe 為臨床醫學系的腎病部門主持啟用儀式,這個新部門收治腎臟病人,是新加坡抗腎病的斗爭中取得的一大突破。
1971年,原為每年五月開課的新學年,改至七月開課,一學年分三學期改為兩個學期,這是為了讓所有大一生可以完成部分的國民服役。
1972年,世界銀行給予新加坡2850萬元的貸款,作為新大擴建和搬遷的經費。邵仁枚為婦產科系所創立的人類生育部門主持開幕禮。這個部門設在竹腳醫院,該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十所人類生育臨床研究中心之一。
1973年,新大與南大設立聯合招生委員會,以協調兩所大學的招生事務,促進雙邊聯系。
1975年,新加坡國會通過新加坡大學修正案。
1976年,建築與建築學學院從淑女山校園遷至肯特崗新校園,這是首期工程中第一個落戶新校園的學院。
1978年,新大的武吉知馬校園成為南大與新大的聯合校園,以協助南大轉型為以英文源流大學。
1980年,新加坡政府頒布新加坡國立大學法令,批准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並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慶炎博士受委為國大首任校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 198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新加坡國立大學法令》,讓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並,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簡稱國大)。時任教育部長的陳慶炎博士受委為國大首任校長。肯特崗宿舍及萊佛士宿舍啟用。
198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合作,創建了系統科學院(Institute of Systems Science)。
198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融合了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兩所大學校徽的特點,設計並啟用全新盾徽。
1988年,婦產科學系利用「顯微精子轉移受精」 (Micro-Insemination Sperm Transfer)技術,完成了全球首個顯微注射受孕成功案例。這項技術可協助精子數量極少的男士解決不育問題。
198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同設立於新加坡科學園的兩台超級電腦之一聯系起來。
1991年,國大光纖網路NUSNET於4月11日正式啟用。NUSNET採用了亞太地區覆蓋范圍最廣的先進校園網路,通過互聯網與世界約3000所教育研究機構連線。
1992年,採用一種影音雙向通訊網路科技,國大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行了一堂遠程授課,創本區域大專院校之先例。
1994年,系統科學院獲選為日本「真實世界計算」(Real World Computing)組織的合作夥伴。
1996年7月,國大推出「才能發展計劃」(「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
1997年,國大舉行首屆教職員頒獎典禮,頒發三大類別獎項,包括:「卓越教學獎」、「傑出研究員獎」及「員工成就獎」,分別對教學、科研、服務三方面表現優越的教職員給予表彰。
1998年,「預科試點計劃」(Pilot Preparation Programme)推出,協助國大生做好准備,到非英語系歐洲國家交流實習。國大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合作建立影像處理與應用聯合實驗室(Imag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Laboratory)。這所實驗室屬雙方研發協作計劃下開展的項目,設於國大,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醫學應用中視頻數據及3D影像的索引與檢索。
1999年,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學術聯盟(Singapore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iance)首屆全時間研究生課程與研究計劃同在7月推出,提供的學位包括先進材料理學碩士、工程系統高性能計算理學碩士、工程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2001年,國大博學計劃推出。這項計劃分別從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設計與環境學院、工程學院和理學院等各大學院遴選最傑出的資優生,為他們提供一個可激發求知慾並最大限度發揮潛能的環境,讓他們集中學習。
2002年,國大宣布新願景新使命:國大將秉承「發展知識、鼓勵創新,教育學生、培育英才,服務國家、回報社會」這一使命,實現「躋身全球知識企業之列,使教育、研究、創業,協同發展」這一願景;以期在一個知識推進、飛速創新的全球經濟體,更好地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
2004年,國大在智利舉行的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常年校長大會上,獲推選連任主席,在新的兩年任期內繼續領導這個由36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組成的聯盟。
2005年,國大同亞、澳、歐、美四大洲的9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簽署協議,成立研究型大學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
2006年,國大與上海復旦大學及韓國高麗大學合作,共同成立了「上海、首爾、新加坡大學聯盟」(取三座城市英文名,簡稱「S3大學聯盟」)。
2008年1月31日,大學城(University Town)奠基儀式在原沃倫高爾夫球場舉行,由李顯龍總理親臨主持。國大與歐洲宇航防務與航天集團(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Company – EADS)簽署科研承包框架協議(Contract Research Framework Agreement)。
2009年,國大校長陳祝全教授宣示國大的新願景、新使命:國大將秉持著「立足亞洲、放眼世界、影響未來的世界級頂尖大學」之願景,立志成為一所受認可為足以影響亞洲未來走勢的權威學府。
2010年,國大在中國開設第一所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
2012年,國大和淡馬錫基金會聯合推出淡馬錫基金會—國大大學領袖計劃(TF-NUS Programme for Leadership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
⑽ 哪位朋友了解新加坡康佛商學院和劍橋學院
新加坡成功教育集團、新加坡康佛商學院的資料簡介
新加坡成功國際教育集團(CES Group)簡介:
新加坡成功國際教育集團(CES GROUP),下轄四個學院,分別為美國康佛大學、新加坡康佛商學院、英國劍橋語言學院、完美國際美容學院。集團在亞洲一共擁有42間分校,800多名員工,以其一流的教學、良好的設施、優質的服務享譽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
新加坡康佛商學院在新加坡成功教育集團的頁面鏈接:
新加坡康佛商學院:The Camford Business School (CBS) 簡介:
The Camford Business School (CBS),founded in 1999,is one of Singapore's most establish institut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that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indivials to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 through academic programs in the areas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ccounting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which is offer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highly acclaimed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nited Kingdom and Zurich, Switzerland. CBS also offers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s eminars and workshops for corporate needs.
新加坡康佛商學院中文管理學國際大專課程,是學院自己建設的非常有特色的課程,我們借鑒了MBA的課程教學設置,並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針對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進行選擇,專業課程的設置基本涵蓋了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包括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管理會計等專業,這些專業課程不僅實用性強,而且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有助於學員申請SP、EP,最終成功獲得綠卡。
在教材選擇、教案准備的過程中,我們力求採用最新的教材,讓學員學到最新的理論知識。本院擁有很強的師資隊伍,所有的老師都具有研究生或以上文憑,並且都通過新加坡教育部的批准。他們擁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及教學經驗,大多數講師在新加坡企業界都頗有名氣。我們堅持優質教學的辦學理念,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成功的國際化辦學理念、最熱門的專業設置、最新的教材、最優秀的教學、最實際的工作保證使我們的教學服務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