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孫某向工商局

孫某向工商局

發布時間:2021-04-04 13:13:10

① 求解經濟法題目2

(1)、屬個人獨資企業,因王某是以個人的名義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設立登記,故法律只承認王某為企業負責人,對企業承擔責任。其出資身份也是合法的,因出資人的身份是否合法並不受其個人是否有債權債務的影響。
(2)、因王某與劉某簽有書面抵押合同,故應按照抵押合同處理,即變賣王某的房產償還劉某的3萬元。
(3)、法院將判王某依合同規定償還劉某3萬元,否則變賣房產還債。至於王某、其弟、其妹與張某將繼續按協議(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規定分享該餐館的盈利。

② 公務員判斷推理——求教

這題用大白話來說是什麼意思,就是國家行政機關,以及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自己職權,做違法的事,然後被侵犯的個人或者組織要求賠償。
A,交警因為跟一個人有過節,所以濫用職權吊銷了他的駕照
B,你認為對的,但是問題是他辦事途中順路回家探親,回家探親算什麼行使職權呢?這題的意思就是工作人員或者機關,在工作中濫用職權,這個選項根本不在工作中;何況題中要求是說違法行使職權,他超速撞了人,超速是違法,但是行使職權在哪?他沒有行使職權啊,懂了沒
C,正常行使職權,不違法
D,同上

③ 意思表示真實但簽名虛假的變更登記應該撤銷嗎

意思表示真實但簽名虛假的變更登記應該撤銷嗎?
案情:
甲公司前任法定代表人孫某於2011年5月25日向省工商局舉報,稱房某(甲公司現法定代表人)在申請法定代表人及股權轉讓變更登記中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虛假材料並隱瞞重要事實,請求公司登記機關撤銷其變更登記。
經查,甲公司2007年3月27日設立,法定代表人是李某,注冊資本500萬元,主要經營房地產開發、銷售;有兩名股東,李某以貨幣投資300萬元、占注冊資本60%,宋某以貨幣投資200萬元、占注冊資本40%。2009年7月21日,李某到公司登記機關辦理了變更登記,把法定代表人由李某變更為孫某,並將其名下股權無償轉讓給孫某。2009年10月26日,甲公司辦理第二次變更登記,把法定代表人由孫某變更為房某,並將孫某名下的股權轉讓給房某。同年11月30日,甲公司第三次辦理變更登記,公司登記機關變更為省工商局。2010年1月7日,甲公司增資,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800萬元,股東房某佔有75%股權,宋某佔有25%股權。
調查結果:
辦案機關調取登記卷宗和詢問當事人發現,在第一次變更登記中,孫某和宋某均不知情,甲公司向市工商局提交的變更材料中,包括變更申請登記表、股東會決議、公司章程修正案、股權轉讓協議等,孫某和宋某都沒有簽字。對於此後的3次變更登記,宋某稱均不知情,甲公司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的相關材料上的簽名並非宋某本人所簽。孫某和宋某委託的律師向省工商局出具了關於簽名虛假的司法鑒定。
2011年7月27日,省工商局認為甲公司4次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虛假材料騙取變更登記行為事實成立,情節嚴重,向甲公司下達聽證告知,擬對其違法行為罰款30萬元,撤銷4次變更登記。甲公司提出聽證要求。
聽證情況:
辦案機關在聽證會上進一步查明,李某和宋某是母女關系,甲公司設立時宋某正在外地求學,甲公司實際由宋父經營,李某協助經營。2009年7月7日,宋父與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孫某簽訂協議,約定乙公司向甲公司投資800萬元,甲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李某變更為孫某。甲公司完成第一次變更登記後,孫某未投資,協議經宋父和孫某簽字同意作廢,但甲公司未及時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導致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孫某的營業執照一直延續,直到2009年10月26日才變更為房某。甲公司與乙公司的協議解除後,雖然營業執照上的法定代表人為孫某,但孫某實際上與甲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李某和宋父一直掌管著甲公司的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和甲公司的全套印章,是甲公司的實際操控人。
在第二次變更登記中,市工商局要求前法定代表人和擬任法定代表人到場,但孫某與甲公司沒有關系因而缺席,宋父冒充孫某簽字並應公司登記機關要求出具保證書,宋某的簽名由李某代簽,房某在此次變更中沒有造假行為。第三次變更登記和第四次變更登記中,宋某因長期在外地就學無法到場,經電話征詢同意後,房某讓甲公司的會計代替宋某簽字。房某最終成為甲公司的實際投資人之一,其投資額占公司注冊資本的75%,對甲公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了籌備和運作。
此外,房某在聽證中舉報,稱甲公司在第一次變更登記中同樣提交了虛假材料。經調查證實,在第一次變更登記中,孫某沒有在股東會決議、股權轉讓協議、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變更登記表等相關材料上簽字,而是由乙公司工作人員代簽。
也就是說,甲公司在上述4次變更登記中均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了虛假材料。然而,雖然相關人員的簽字是虛假的,但公章卻是真的,實際變更的事項是甲公司時任股東的真實意思表示,房某擔任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李某和宋父的真實意思表示,所有變更手續都是李某經辦的。
處理意見:
這起案件涉及4次變更登記行為,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在股東意思表示真實而簽名虛假的情況下,相關變更登記是否應該撤銷?
一種意見認為,甲公司在4次變更登記中均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應當認定為多次故意違法,屬於違法情節嚴重,依法應當處以罰款並撤銷4次變更登記。
另一種意見認為,在現實生活中,讓他人代簽的現象大量存在,判斷簽字是否有效要看代簽人是否取得被代理人的授權或追認。從表象上看,這4次變更登記中都存在代簽行為,但變更事項均已徵得相關股東同意,事後又經過相關股東以實際行動履行,應當認定是真實意思表示。而且,這種代簽行為情節輕微,沒有造成其他社會危害後果,甲公司股東還主動舉報違法行為請求予以糾正。鑒於甲公司資本充實,現處在正常業務運作當中,從維護穩定、促進企業發展的角度考慮,應適用《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省工商局經過多方論證,最終採納了第二種意見,責令甲公司各股東改正其虛假簽字,向相關公司登記機關提交真實簽字的變更登記材料,糾正上述4次變更登記的違法行為,對甲公司提交虛假材料取得登記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
思考與啟示:
在現實中,不乏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公司登記的行為。對於這種行為是簡單地依據公司登記法規進行處罰,還是兼顧社會效益處理?如何客觀公正地處理好這類問題是登記機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工商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只有堅持查清事實,尊重法律,才能客觀公正辦案,准確定性執法,正確掌握處罰尺度。在本案中,第一種意見關於情節嚴重的認定和擬作出撤銷登記的處罰,就是僅僅停留在簽字虛假的表面現象上,沒有對當事人的真實意願深入調查。通過聽證及進一步調查,辦案機關查清了當事人的真實情況,准確地把握了材料瑕疵與意思表示真實的處理尺度,較好地貫徹了過罰相當這一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最終的決定,裁量適當,符合公平正義、合理行政的執法原則和理念。
執法的根本目的不是辦大案、收罰款,而是規范經營行為,教育經營者守法經營,激勵經營者公平競爭。公平、正義是依法行政永恆的追求。鑒於甲公司處於正常運營中,且已進行先期投入,辦案機關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基本原則,從追求公平正義、維護穩定社會秩序和促進企業發展的角度考慮,責令當事人各股東改正其虛假簽字,向相關登記機關提交真實簽字的變更登記材料,糾正變更登記中的違法行為是正確的。
相反,如果撤銷甲公司的4次變更登記,將導致甲公司不能正常運營,其客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造假者宋父、李某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倒坐享他人投資、勞動的成果。這樣做顯然是不公平的。
□吉林省工商局法規處王淑英

④ 孫某不服某派出機構對其依法作出的50元罰款裁定,應當向哪一機關申請復議

【答案】D【答案解析】我國《行政復議法》第15條規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在本題中,工商所屬於工商局的派出機關。應向該工商所的派出機關工商局或者工商局所在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故本題答案選D。

⑤ 行政法學題目求解

1、如果認為對二機關的行為不服,可以到縣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也可以到縣法院起訴。
2、孫某的權益受到侵犯,二機關的處罰程序不合法,處罰行為無效。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上罰款或吊銷許可證件,應當執行一般程序,包括告知、聽證等程序。

⑥ 案例分析題

委託代理關系尚未成立,因為在未徵得委託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轉委託的,其責任由轉委託人承擔。在本案中張某應當承擔不當得利的責任。

⑦ 司考真題

您好:
【解題思路和依據】A項說法不正確。甲市某區工商局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倒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買賣的物資、物品行為,決定沒收張某銷售款,該處罰決定是針對張某的違法行為作出的,並未對林某造成直接影響,直接影響林某權益的是張某個人,所以,林某對區工商局的處罰決定沒有請求權,不具有原告資格,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B項說法不正確。《若干解釋》第18條規定:「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針對工商局凍結田山有限公司帳款的行為,該公司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單個的股東則不能以企業的名義起訴,所以張某不能以田山有限公司的名義提起訴訟。
C項的說法不正確。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此處的「改變」既包括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也包括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定性,由於甲市工商局以張某的行為構成偷稅為由,維持了原處罰決定,所以,甲市工商局復議決定屬於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形,應以甲市工商局為被告。
D項說法正確。由於凍結田山有限公司的帳款是行政機關的另一個具體行政行為,與對張某的處罰決定沒有關系,張某不能以企業的名義訴訟,即不能訴工商局凍結公司帳款的行為,只能起訴工商局對其的行政處罰行為,法院也只能審查該處罰決定的合法性,所以對於凍結帳款的行為不屬於本案的審理對象。
【答案】ABC

我們網站有歷年真題及權威解析,歡迎免費下載。
祝您好運!

⑧ 經濟法案例

您好:
1,可以請求,因為李某屬於不當得利。
2,不能主張。因為李某佔有該款項既不知情,也沒有惡意,對該款項的被盜也沒有主觀過錯。根據民法對此不負責任。
3。此時可以主張。因為此時李某對該款項已經形成惡意的無權佔有。根據物權法第二百四十四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4。應當包括。根據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⑨ 案例分析題目

案例分析如下:張某確實按照了法定程序申請了獨資企業,並且相關程序及手續齊全,但是他提出的申請遭到了工商局拒絕,問題出現在張某的申請前提條件不具備。換而言之——工商局不登記實屬合法。 原由在於張某原系某家電子企業技術人員,並且他在辭職的當月類就申請個人獨資企業。我國民商法有規定,在企技術人員在辭職後的規定期限類不得以從企業所學技術為技術資本經營與原企業性質相同的法人組織。這是對我過現行市場經濟的一種維護,否則將造成市場經濟體系的混亂。所以張某的行為雖不構成違法,但確實法規限制范圍內的行為,工商局決絕登記是合法行為。 片面之談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解析下05司考真題卷二第99題

【考點】行政訴訟的原告、被告以及審理對象

【解題思路和依據】A項說法不正確。甲市某區工商局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倒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買賣的物資、物品行為,決定沒收張某銷售款,該處罰決定是針對張某的違法行為作出的,並未對林某造成直接影響,直接影響林某權益的是張某個人,所以,林某對區工商局的處罰決定沒有請求權,不具有原告資格,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B項說法不正確。《若干解釋》第18條規定:「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針對工商局凍結田山有限公司帳款的行為,該公司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單個的股東則不能以企業的名義起訴,所以張某不能以田山有限公司的名義提起訴訟。

C項的說法不正確。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此處的「改變」既包括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也包括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定性,由於甲市工商局以張某的行為構成偷稅為由,維持了原處罰決定,所以,甲市工商局復議決定屬於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形,應以甲市工商局為被告。

D項說法正確。由於凍結田山有限公司的帳款是行政機關的另一個具體行政行為,與對張某的處罰決定沒有關系,張某不能以企業的名義訴訟,即不能訴工商局凍結公司帳款的行為,只能起訴工商局對其的行政處罰行為,法院也只能審查該處罰決定的合法性,所以對於凍結帳款的行為不屬於本案的審理對象。

【答案】ABC

閱讀全文

與孫某向工商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