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好方征偉老師!
提議加一個賢字。賢,這個字寓意深刻,男孩女孩都可以,聽起來也跟隨時代
2. 你們知道哪些偉大的人物他們的老師是誰
偉大人物的老師有:
1、楊昌濟:
楊昌濟是毛澤東的老師,1913年後回國任教於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支持新文化運動,宣傳《新青年》的主張。先後在《新青年》、《東方雜志》發表論文,介紹西方哲學、倫理學、教育學思想,提倡民主與科學,宣傳新道德。關心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一批進步青年,促成新民學會的成立。
2、高亦吾:
高亦吾是周恩來的老師,1909年末,高亦吾輾轉來到東北奉天,在族兄的幫助下,被聘為正在籌建中的「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的歷史教員。轉年秋天,年僅12歲的周恩來,由當時任鐵嶺稅捐局主任的三伯父周貽謙從家鄉淮安帶到鐵嶺,在銀岡書院讀書,後轉入東關模範學校。
3、文正瑩:
文正瑩是毛澤東的老師,毛澤東從兩歲多至八歲都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過的。外祖母家務繁忙,就讓他的表哥文運昌、文南松帶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不料小小年紀的毛澤東不哭不鬧,有時還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聽課、背書,就這樣接受了數年的「學前教育」。
文正瑩對聰慧的毛澤東特別喜歡,除了在課堂上教他讀書識字外,還抽空教他一些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李紳的《憫農》等。毛澤東領會得很快。舅父還手把手地教毛澤東寫字,不久毛澤東居然能寫得一手頗為像樣的毛筆字,文正瑩高興得到處向鄉親們誇耀。
4、毛宇居:
1906年秋,毛澤東到井灣里私塾毛宇居門下讀書。他仍然是那樣聰穎好學,深得老師喜愛。但他仍是那樣頑皮淘氣,使老師深感頭痛。一次毛宇居外出,臨行前規定學生要在屋裡背書。
後來毛宇居對毛澤東因材施教。針對毛澤東基礎好、領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讓他學;鑒於毛澤東求知慾強,他就將自己的一些藏書借給他看,擴大他的視野。
5、章太炎:
章太炎是魯迅的老師,光緒二十三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光緒二十九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光緒三十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
光緒三十二年出獄後,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宣統三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並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
3. 馬鞍山工業學校戴瓅偉
作為教師代表,戴瓅偉老師對自己能在馬鞍山工業學校執教多年感到非常榮幸。他從學藝、做人的認識與理解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高遠的思想,德行的根據、仁心的修養以及淵博的知學,四者缺一不可,然後方能游刃於藝。
4. 一個老師,只有被他的學生超越時,才成為偉大的老師。
1寫出本文的觀點: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2 從文中找出三個分論點:【這是文中的話】①生活,能夠最深刻地告訴你為人之道.②生活,能夠最廣博的教授你成就大業.③生活,還能夠最直接地解答你的處世之惑.
3文中引用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有什麼作用:引用韓愈的話,從而說明生活是我們的老師.
4文中劃線句「不獨大道如此,小事亦也.」有什麼作用:過渡作用,使文章結構緊密,條理清晰.
5任選一個分論點,為它舉出一個事實論據:這個再去找點資料就好了 像司馬遷什麼的
這些都是我自己寫的 我也在做這道題 = =+
5. 柳旭偉老師的介紹
水晶首飾🙅?在你面前不低頭是什麼事
6. 偉人背後的老師
毛澤東向老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到 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 的毛禹珠老師一起用飯,席間熱情地為老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 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 該。」
周恩來向老師贈款。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 長張伯岑突患腦塞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 會並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岑師千古, 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逝世後,總理一直惦記 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總理給張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 張夫人和子女。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 雲南政治學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朱德 同志正和觀眾談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 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 ,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後請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懷穿便服接見老師。1957年8月1日,是中國 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元帥 身穿便服,准備去接見北京市中小學部分模範教師 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 ,應該穿軍服才好。」彭總說:「我今天是去見老 師,學生見老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 總頻頻微笑著向老師們問好,親切地說:「解放軍 要向老師們學習,解放軍要搞現代化建設,要學習 科學文化知識。離開老師們怎麼能行呢?」
魯迅百忙中脫身探望老師。魯迅對壽鏡吾老師 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 ,不論多忙,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1902年至 1909年,魯迅遠涉重洋,東渡日本留學,這8年間,魯 迅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 1906年6月,魯迅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與朱安女士結 婚,因時間急促,在紹興只停留了短暫的4天,但他 仍從百忙中脫出身來,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老先生。
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7. 偉大人物的老師
毛澤東的老師
從8歲到16歲,毛澤東先後在韶山一帶的南岸、關公橋、橋頭灣、鍾家灣、井灣里、烏龜井、東茅塘等多處私塾讀書。他後來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為「六年孔夫子」(中間曾停學兩年在家務農)。在私塾里毛澤東接受的仍是舊式
教育。他對枯燥難懂的經書、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都不感興趣。但是,在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礎,培養了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濃厚興趣,也接觸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師對他後來的成長與發展都或多或少地產生過影響,也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故事。
1.學前塾師文正瑩
文正瑩,字玉聯,號玉欽,1859年生於湖南省湘鄉縣唐家坨。他是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二哥、毛澤東的二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澤東稱他八舅父。文正瑩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溫和的鄉中儒士,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
2.南岸私塾塾師鄒春培
1902年春,父親將8歲的毛澤東從外婆家接回,送入離家不遠的南岸私塾,正式接受教育,塾師是鄒春培。鄒塾師與毛澤東的祖父毛翼臣同輩,所以毛澤東稱他「春培阿公」,他則稱毛澤東「石三訝子」。鄒春培教學認真,對學生管理嚴格,常有體罰。他照例從《三字經》、《百家姓》教起,但毛澤東早就會背誦了。他又教《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他教學生填紅蒙字,但毛澤東不填,要自己放手寫,寫得比別人填得還要好。由於他天資聰穎,不需要先生費神,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省先生」。
3.井灣里私塾塾師毛宇居
毛宇居,即毛澤啟,又名蕊居、禹居。他是毛澤東的堂兄,長毛澤東12歲。毛宇居為人正直、練達,詩文書法都好,頗具才學。韶山沖的鄉鄰常請他代寫書信、對聯等,有「韶山一枝筆」的美稱,深受鄉親們的尊敬。
4, 校外塾師李漱清
李漱清,又名李吉力,1874年生。湖南湘潭人。畢業於湘潭師范和長沙法政專科學校,曾在韶山李氏族校等學校執教。他博學多才,思想開明,是一位愛國的進步知識分子。
5. 東茅塘私塾塾師毛麓鍾
毛澤東的堂伯父毛麓鍾是毛澤東的最後一位塾師,也是最有學問的一位塾師。在他那裡,毛澤東打下了更為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基礎,也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教育。
毛麓鍾又名毛貽訓,學名紹芳,號雲閣,1866年生於韶山一個書香之家。其祖父清末曾做過幾任縣丞。他自幼天資聰慧,在祖父教導下潛心攻讀詩書,26歲考中長沙府學秀才,是當時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長沙府學秀才,深受毛氏族人和鄉鄰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