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關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什麼
1.政府購買公抄共服務涵蓋大多襲數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教育、公共衛生、文化、社會服務等主要公共服務領域。
2.非營利組織是公共服務購買的重要承接主體。
3.購買類型一般分為核心合作或長期合作以及短期項目支持兩種。
4.在購買方式上,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模式。
5.資金撥付流程有多種形式。
6.對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規定健全。
7.公共服務購買有一系列較為嚴格的操作程序。
8.以結果為導向的監管制度。
9.除簽署合同購買服務外,公共財政資金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支持還有三種形式:資助、競爭性或隨意性撥款、減免稅的間接資助。
10.國際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發展趨勢,大致分為內生型和外力型兩種模式。
11.服務購買也與向社區地方轉移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的趨勢相關。
12.目前各國公共服務購買中體現出的問題與公共服務的難測度性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特性有
關。
B.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向誰買買什麼如何買
誰來買——購買主體是經費由財政負擔的各級行政機關和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以及納入機構編制管理且經費由財政負擔的群團組織。
向誰買——供給主體包括在民政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企業、機構等。事業單位不再作為供給主體。
買什麼——適合採取市場化方式組織提供、社會能夠承擔的公共服務和政府履職所需的輔助性服務。《實施意見》列出了政府可向市場購買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社會治理服務事項、行業管理與協調事項、技術服務事項、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事項,以及其他適宜由市場供給的公共服務事項,共計六大類314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如何買——規范購買程序,先由購買主體根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同步編制本部門細化到具體項目的年度購買服務計劃,然後財政部門對部門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計劃進行審核和批復,最後購買主體根據批復的部門預算及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計劃,制定具體項目實施方案,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詢價等方式確定供給主體。
買得值——加強資金管理,主要通過嚴格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預算管理,逐步將「養人」支出轉向「辦事」支出;強化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績效管理,形成購買前制訂績效目標、實施中實時績效跟蹤、結束後嚴格績效考核的全程監督機制,必要時引入第三方實施績效考核,並建立政府購買服務供給主體退出機制。
專家指出,通過建立制度和長效機制,將政府購買服務趕進「籠子」,幫助政府從傳統的公共服務生產者向組織監管者的角色轉變,既能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提供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解決公共服務短缺問題,對老百姓、政府都是「惠而不費」的好事。
C.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參考基點
與規制分析的不同,激勵分析關注在政府向市場或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經濟行為中,如何以制度鼓勵與促進參與主體的發展,進而形成公共服務購買模式長久運作的機制。由此便形成了激勵分析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面。
1.政府經濟行為市場化的定位
政府購買,從上述的定義和名稱的用詞上看,是政府作為經濟主體購買市場中服務的行為,學理上將之歸結為「政府經濟行為」。觀諸政府經濟行為的研究,自上世紀80-90年代至今,便有頗多的研究文獻從規范化、規制政府失靈的角度出發剖析此問題,而於新近則形成了諸如管斌為代表的對政府經濟行為作一博士論文層面的系統分析。 與此成熟的規制分析不同,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激勵性的把握上,市場化的基本定位確需明晰:一則明確市場化購買的動因;二則其購買的要素,即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和購買服務的范圍;再則確認政府購買服務的法律程式以規范其運作。
2.專業化服務釋放社會組織的功能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藉助專業服務機構的優勢完成公共服務提供的舉措。在打破公共服務政府壟斷、單一提供局面的同時,引導民間主體、民間資本多方地參與,推動社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並促成市場組織功能領域的拓展。以企業服務外包的成功案例為借鑒,專業化公共服務的提供可改觀當前我國公共服務多元化提供能力的不足。於是,經濟法激勵的著眼點則是如何通過制度促進社會組織體的培育,是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又一核心的要素。
3.公私契約化合作的權利型導向
政府購買服務區別於以往政府包辦、政府補貼等傳統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以契約化生成公私合作模式。此類基於合同委託而產生的公共服務提供模式,是出於社會公共服務組織權利的維護:一則可保持社會公共服務組織體應有的主體獨立性而非職能授予下的非獨立性,二則可明確服務的事項而並非事務的隨意指定,更不會產生如俄羅斯政府主導下社會組織偏離自身既有角色定位的沖突。
D. 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哪裡有
現在大部分地區製作了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但由於這些工作正處於試點階段,所以有一部分地區還沒有目錄。每個地方的目錄是不同的,如果想了解當地的情況,可以咨詢當地財政部門。
E. 政府購買包括哪些
政府采購 Government Procurement就是指國家各級政府為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目的,利用國回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答款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
《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中的采購內容一般是各采購單位通用的貨物、工程和服務,如計算機、列印機、復印機、傳真機、公務車、電梯、取暖鍋爐等貨物,房屋修繕和裝修工程,會議服務、汽車維修、保險、加油等服務。中央預算單位《政府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內容還包括在中央部門內通用的貨物、工程和服務,如防汛抗旱和救災物資、醫療設備和器械、氣象專用儀器、警用設備和用品、質檢專用儀器、海洋專用儀器等。《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中的采購內容,無論金額大小都屬於政府采購的范圍;
政府采購服務延伸為招投標、投資評審、會計核算、審計、績效評估、設計、變更、監理、驗收、規劃等方面;
政府采購工程延伸為房屋基建工程、交通道路修建、橋涵隧道、公益性項目建設等方面。
F. 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是什麼意思
為了穩步推進和規范寧波市政府購買服務工作,下列領域服務事項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交由社會力量承擔:
一、基本公共服務
1.教育服務領域。公共教育規劃、政策研究、宣傳服務、資訊收集與統計分析、基礎設施管理與維護、質量成果評估和交流推廣,政府委託舉辦教育的活動組織和實施工作等。
2.就業服務領域。公共就業規劃、政策研究、政策評估,咨詢、調查及宣傳等服務,公共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與統計分析,政府組織的勞動職業技能培訓、公益性人才交流活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及招聘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
3.醫療衛生領域。公共醫療衛生規劃、政策、法規、標准研究、咨詢及宣傳等服務,公共醫療衛生信息採集、發布等輔助性服務,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研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科普宣傳教育和咨詢服務,政府組織的群眾健康檢查服務,公共醫療衛生項目的實施與管理等。
4.社會保障領域。社會保險經辦、稽核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化管理服務等。
5.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基本養老服務、優撫安置服務、社會服務人才培訓等。
6.住房保障領域。保障性住房規劃、政策研究,保障性住房對象資格信息採集與管理等輔助性工作,保障性住房後期運營、維護與物業管理等。
7.殘疾人服務領域。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政策研究,殘疾人康復、托養(照料)服務,助殘公益項目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殘疾人職業職能培訓、就業指導、咨詢、職業介紹等服務,公益助殘活動等。
8.文化體育領域。公共文化體育規劃、政策研究,基礎設施的管理與維護,公共體育運動競賽、文化下鄉、公益文藝演出、公益性電影放映等政府舉辦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政府組織的國民體質監測及培訓指導服務等。
9.交通運輸領域。交通運輸規劃和政策研究、咨詢服務,政府組織的交通運輸人才培訓,政府委託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基礎設施維護和管理等。
10.公共安全領域。公共安全政策研究、知識科學普及,公共治安、交通安全、防災減災氣象信息傳播等輔助服務。
11.消費安全領域。食品葯品安全監管輔助性服務,消費安全知識的科學普及、咨詢服務,消費安全維權服務等。
12.資源環境領域。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規劃和政策研究,政府組織的資源環境評估服務、教育培訓、考核監管、質量信息收集及分析,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科學普及和成果推廣,資源環境測量、測繪和遙感服務等。
13.經濟服務領域。產業規劃、政策研究、金融服務、法律服務、咨詢服務等。
二、社會管理性服務
14.社會管理性服務領域。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社工服務、法律援助、慈善救濟、公益服務、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安置幫教、公共公益類宣傳,園林綠化、城市市容管理服務等城市維護與公共設施管理服務。
G. 政府購買服務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IT、電信、計算機、電子、機械、儀器儀表、化工、冶金、生物、國際貿易、財政、WTO、金融、經濟、保險、法律、文學、建築、汽車、石油、能源、環保、交通運輸、軍事、航空航天、農機、醫葯、醫療設備、塗料、紡織造紙、印刷、農林牧漁業、食品等
大型招/投標書、各種可行性研究/評估報告、網路方案、設備安裝手冊、質量手冊、產品說明書、使用
說明書、技術規格、技術標准、行業標准、公司簡介、公司章程、媒體廣告、海報、宣傳冊、新聞發布稿、證明材料及出國資料等
大型的網頁與網站翻譯
計算機軟體翻譯及漢化等項目(軟體本地化)
文學作品翻譯(散文、詩歌、廣告語、雜志、期刊) 公證翻譯(出國留學資料、國際駕照、邀請函、資質證明、委託書、營業執照、公證材料等)
國際性會議的同聲傳譯及各種談判的口筆譯服務
各種會議的會務組織安排服務
商務性旅遊、訪問翻譯陪同服務、臨時性文秘服務
H.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定義
政府購抄買公共服務是指將原來由襲政府直接提供的、為社會公共服務的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或市場機構來完成,並根據社會組織或市場機構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評估後支付服務費用,即「政府承擔、定項委託、合同管理、評估兌現」,是一種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隨著服務型政府的加快建設和公共財政體系的不斷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將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式。
I. 政府購買服務的目錄包括哪些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下列服務應當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一)基本公共服務。公共教育、勞動就業、人才服務、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服務、殘疾人服務、優撫安置、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體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運輸、三農服務、環境治理、城市維護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二)社會管理性服務。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社會工作服務、法律援助、扶貧濟困、防災救災、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安置幫教、志願服務運營管理、公共公益宣傳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三)行業管理與協調性服務。行業職業資格和水平測試管理、行業規范、行業投訴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四)技術性服務。科研和技術推廣、行業規劃、行業調查、行業統計分析、檢驗檢疫檢測、監測服務、會計審計服務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五)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事項。法律服務、課題研究、政策(立法)調研草擬論證、戰略和政策研究、綜合性規劃編制、標准評價指標制定、社會調查、會議經貿活動和展覽服務、監督檢查、評估、績效評價、工程服務、項目評審、財務審計、咨詢、技術業務培訓、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後勤管理等領域中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六)其他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