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成為當前

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成為當前

發布時間:2021-03-27 17:06:20

A. 是否存在公共產品供給過剩和供給部足

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例如國防保護了所有公民,其費用以及每一公民從中獲得的好處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小孩或出國一個人而發生變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
因此,為了保證最優化的公共產品的供應量,就只能由政府來供應公共產品。
\第一,非競爭性消費造成了市場失靈。消費的非競爭性意味著,某人享受了消費利益,並不因此減少別人的消費利益。於是,進行排斥是無效率的行為。因為,有效的資源使用要求價格等於邊際成本,但這里邊際成本是零,所以價格也該是零。例如,對一座不太擁擠的橋徵收通行費,雖然可行但卻無效率,因為邊際成本為零,收費只能妨礙橋的使用。這說明,對有些公共產品,排斥別人消費是「可行」的,但卻是不「應該」的。

然而,雖然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是零,但提供公共產品的成本必須收回,同時,公共產品的提供規模必須確定。在排斥性不存在時,這種成本收回,不能通過市場買賣來實現,需要通過政府來完成。

第二,非排它性造成市場失靈。由於公共產品的非排它性,任何個人即使不對公共產品的提供付費,也能同樣享用,個人就有動力成為「免費搭車者」。如果所有個人均這樣行事,那麼,公共產品提供就會不足。也就是說市場本身提供的公共產品通常將低於最優數量,出現市場失靈

B. 中國政府公共產品供給中存在哪些問題

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不僅中國,各國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共同存在著許多問題:
1、無法准確衡量公共產品的需求,無法量化提供准確的公共產品數量。造成供不應求或者供過於求。或造成浪費,或造成短缺。
2、政府提供公共產品都是低效率的,從了解調研需求到決議提供,到采購,加工生產,到提供最終的公共產品,花費時間過長,效率低下,付出的成本過高。
我國公共產品供給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沒有有效的監督機構,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隨意性極大。造成該提供不提供,不該提供瞎提供。造成浪費和供給不足。
2、公共支出的隨意性。完全不是調研和調查得到的需求,而是管理者隨心情提供。
3、城鄉二元化管理體制,造成公共產品的提供明顯不均,城市獲得的公共產品,高於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
4、在提供公共產品的內容上,存在的巨大個人影響。導致管理層偏向哪個領域,哪個領域的投入就多,不偏向哪個領域,哪個領域就一分得不到供給。
5、決策的非量化,提供多少,怎麼提高供給效率高,沒有量化的規定,導致非理性的供給。
總而言之,一個是監督問題,一個是管理供給的能力。

C. (16分)材料一: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的供給

(16分)(1)①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其他條件不專變,人們可支配的屬收入越多,消費量就越大(2分)
②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預期收入的影響。教育、醫療等的預期支出,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並使居民抑制當前消費,也是造成居民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重要原因。(2分)
③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聯系。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制約了我國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增長。(2分)
(2)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促進經濟發展,(2分)②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2分)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消費信心。(2分)④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2分)⑤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2分)

D. 概述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談談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

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從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

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全年經濟工作,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謀劃與部署,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一、充分認識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基礎

2018年,我國面臨三方面嚴峻挑戰。首先是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再次是兩難多難問題增多,要實現多重目標、完成多項任務、處理多種關系,政策選擇和工作難度加大。

盡管如此,我國經濟仍然在高基數上達到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2019年,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仍不樂觀。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下調全球經濟增長展望,把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降為3.5%。

與此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盡管如此,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這表現在:

我國經濟擁有足夠的韌性。2018年在大幅度壓減工業產能和嚴格環保督察的環境下,工業增加值突破30萬億元。在國內結構性去杠桿以及融資環境收緊的情況下,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663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同時,受服務業需求持續擴大以及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服務業經營利潤同樣保持快速增長,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4%,營業利潤增長6.5%。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我國經濟的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看,未來幾年我國商品零售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場。我國經濟不斷迸發創新活力。2018年研發(R&D)經費支出19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2018年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基礎

在經濟運行層面,我們面臨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的雙重風險。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在宏觀調控上,推出調結構、防風險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為此,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加大需求調控力度。



特別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是,這些逆周期的宏觀調控措施,決不意味著「大水漫灌」,更不意味著宏觀政策導向的根本轉變。2019年乃至更長遠的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將遵循「五個堅持」。

1、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2、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繼續推動生動實踐。

3、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既要體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上,還要體現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4、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同時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處理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5、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一方面要使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創新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更好發展。同時要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中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特別是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賦予微觀主體更大活力。

三、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10項工作任務,每項任務都很重要。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關鍵一環是要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要立足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徑是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提高製造業服務化水平。

其基本規律大致包含以下三點:一是價值鏈上的橫向升級。由製造環節向上游延伸,向研發、設計、創意、標准環節推進,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由製造環節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務環節推進,如家用電器產業。二是價值鏈網路上的縱向升級。

要使從事製造環節的企業由模塊供應商上升為系統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術裝備產業。三是價值整合層面的創新。這主要包括製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超前布局新興產業。深化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

發展高端製造、生物醫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應該看到,以數據為關鍵投入要素的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此,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還要看到,智能製造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自動駕駛是智能製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領域之一。我們需要著眼這些新興產業,提前進行布局,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積聚力量。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改革攻堅。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更多集中於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上。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優是當前發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現,引入市場機制能有效解決供給不足、不優等問題。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應恰當分類、區別對待、具體施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緩解政府投入資金的不足。這些特殊產業也帶有普惠性特徵,引入市場機制後不能以盈利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決投資回報和企業發展的商業利益問題。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解決好知識經驗短缺和資本積聚不足的問題。當前,不少中小企業感到憂慮和困惑,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勢下,要依靠新動能發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產業,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以至於一些企業不知從何著手。

還要看到,一些新產業需要的投資較大、需要的技術較高,大量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投資和運營能力。因此,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激發全社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推動新技能的普及,同時探索社會資本積聚的新模式。

E. 怎麼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

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主要是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履行社會職能,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F. 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要做好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可以從整體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消費流程上分為三個層面進行考慮。
從生產環節,加大對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生產行業的投入和政策傾斜,降低准入,鼓勵更多的人進入這一生產領域。這可以通過稅收杠桿和政策性扶持兩個方面重點加以考慮和實現。同時,公共文化設施和教育上,加大對文化產品消費的培養和文化產業人才與勞動力的再生產。
從流通環節,適當降低部分大眾文化消費品的流通成本,尤其是稅費負擔。規范市場秩序,鼓勵部分有潛力且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行業、企業。再要拓寬文化類產品的供給渠道,減少渠道損耗和體制性損耗。鼓勵產品和服務終端進行創新,增加普通消費者文化消費的機會。其實,當務之急是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各地積極培植其有當地特色並適應當地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滿足當地人文化需求的消費業態。這一點在很多一線城市已經初步實現,但是經濟社會水平較低的地區仍然處於低水平,甚至是零。
從最終的消費環節,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文化消費意識的社會化再生產,鼓勵進行文化消費。另一方面是規范消費市場和消費行為。同時,逐步引導大眾文化消費走向常態化、多樣化。
目前,國內最大宗的文化消費是教育,而普通人對文化消費的定義顯然也過於狹隘,更多的是不具備消費的條件,內外因素都有。

G. 怎麼解決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現狀

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不僅關繫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而且對於社會公平和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公共產品供給問題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需要關注和改善的問題。由於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一般觀點認為公共產品應該由政府提供以解決市場失靈,但是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增加、產業結構的變動以及人們價值觀的不斷變化,人們對公共產品的供給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政府財力不足、政府運營公共資金的低效率又導致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嚴重不足,這種矛盾構成了當前我國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矛盾。 20世紀70年代出現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公共產品市場提供模式,為我們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思路,政府可以利用市場來提供公共產品以解決政府財政不足等問題。通過市場可以提高公共產品供給的效率,但是我國的國情和公共產品供給的現狀又決定了我國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來提供公共產品。我國公共產品的供給存在著供給投入不足和供給量不足,公共產品城鄉、區域失衡,公共產品供需矛盾嚴重等問題,如果只依靠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則難以緩解公共產品投入的財政壓力,而過分依賴市場供給則無法改變公共產品供給城鄉、區域失衡的現狀。
解決方案:
在當前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條件下我們應繼續保持清醒的頭腦。今年上半年,隨著我國總體經濟形勢持續健康的發展,我國財政收入再次大幅度增長,創造了歷史新水平,成為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可以預計,在新增財力中,我們既要逐步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又要注重對經濟與財政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支持,「集中財力辦大事」;既要從關注民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加大對公共產品提供的力度,又要夯實財政基礎

H. 材料一: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的供給嚴重短缺

(1)①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人們可支配的收入越多,消回費量就越大。②答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預期收入的影響。教育、醫療等的預期支出,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並使居民抑制當前消費,也是造成居民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重要原因。③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聯系。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制約了我國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增長。
(2)①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促進經濟發展,②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消費信心。④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⑤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I. 為什麼公共物品會出現供給不足的現象

因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但是在經濟學中,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所以每個人都願意享受公共物品帶來的效益,這樣就導致更多人去使用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必然是一種不足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存在。

與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成為當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