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概念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概念

發布時間:2021-03-27 07:51:51

A.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B. 怎樣提高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

第一,接待服務能力

無論是從事何種公共服務工作的公務員,都需要首先具備處理各種公眾咨詢禮貌接待公眾的服務能力。

這種能力對於和公眾直接打交道的公務員來說尤為重要,它相當於政府最一線的前台服務。這一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與公眾發生關系,不僅關系著後續服務能否順利開展,更關系著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關系著公務員、政府乃至黨和國家的權威與形象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接觸日益增多,公眾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務員所擔任的服務角色也越來越復雜。這種復雜性要求公務員必須對各種政府信息了如指掌,並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和態度把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給需要它的公眾的手中,做好與廣大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如政策咨詢、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政府各類信息的發布、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的咨詢、公眾信訪接待,以及其他的來訪接待等。

第二,業務服務能力

除了咨詢接待工作外,公務員還要為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與公共服務職能相對應的社會服務,諸如城市規劃、城市水電建設。公共交通運輸、教育設施建設、市政建設、城市環保、醫療衛生、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公務員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內容,這些工作與公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因而,對公務員的業務服務能力要求也較高,不僅要有履行職能的專業能力,向公眾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還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現場處理、現場組織的能力。

對於公眾來講,不管公務員的服務態度有多好,只要是沒有解決問題,都不會得到認可的。公眾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辦成事、解決切身利益問題,這也應該是服務的終極目的。

第三,管理服務能力

公務員除了履行直接服務職能外,還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職能,這些職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公眾,而是一種間接服務的方式。這種管理行為滲透於國家事務、公共事務的各個方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政府行為中,服務行為與管理行為往往相伴出現,相互交織。同一個政府行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即從這一個角度看它屬於管理行為,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服務行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管理與服務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些行為可能是重管理輕服務,有些則恰好相反。如工商企業登記工作,對在其中工作的公務員來說,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職能的管理行為,又是為社會公眾進行公共服務的行為。

影響和決定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個方面。

一是公務員個體的特質。是對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必須具備的特殊素質的要求,這種素質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堅持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學歷、知識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時還包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特徵等,這是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條件。

二是服務對象的特質。是公務員服務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質,公務員要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務對象的不同素質、不同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態度等。之所以要了解這些基本情況,是因為公務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是互動的矛盾統一體,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在與他們打交道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培養和鍛煉的。

三是環境要素。包括目標、任務、組織結構、經濟條件、文化條件等在內的環境要素,這種中間的環境因素意味著任務的提出與實施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從而聚集出一種能量,為實現目標而奮斗。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不僅僅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的,它同時要考慮到他所處的群體的素質,還要考慮到它所面對的環境。這三方面的匹配情況、互動情況決定了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狀況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

C.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有哪些

《國家公復務員通用能力制標准框架(試行) 》對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 以下總體性的規范:「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誠實為民,守信立政;責 任心強,對工作認真負責,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有較強的行政成本意識, 善於動用現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 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樂於接受群眾監督,積極採納群眾正確意見,勇於接受群眾批評。」 積極響應政府; 嚴密關注結果;功績為人事配備之本;廉潔、清正、高標准; 嚴格責任制;嚴於律己並與他人合作,精益求精

D.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服務,內容包括政府行政審批,社會公益事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交通通訊、水電煤氣、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對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主要是通過政府對社會依法管理實現的。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以後,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從公共服務的內容看,公共服務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看,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如行業協會和農村合作組織等社會組織也參與到社會公共服務中來,成為公共服務的新的主體。從公共服務的客體看,接受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是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從公共服務的目的看,公共服務主要突出了一個「公」字,突出了為社會大眾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性質。公共服務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和公益性。

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政府是國家機器,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主要通過國家公務員來實現,由國家公務員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對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其實就是國家公務員對社會依法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由此可見,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應當是基層公務員代表基層政府依據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會公共服務的技能和本領。基層公務員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

基層公務員肩負著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榮使命。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越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越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越大。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E.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公共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公共服務是專一種屬非營利性的服務 。
公務人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結構規定了六個方面:誠信能力、聯系群眾的能力、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自我規范的能力、高效行政的能力、應用電子政務的能力。

F. 公共服務能力的簡介

一般抄性公共服務能力。什麼是能力?能力是指組織或個人的認識能力和行為所達到的水平。一般來說可分為兩類: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共同能力,它是能力主體有效地掌握信息和順利地完成活動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即便是簡單的活動,均不能脫離這一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特殊領域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特殊能力總是建立在一般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一般能力必然包含在特殊能力之中。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在發展中相互作用,構成有機整體,保證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
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努力維護好群眾根本利益是對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要求。

G. 什麼是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靈魂和核心

先了解公共服務的概念了。

H.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素質包括哪些內容

從兩方面談:一是職業道德,包括:勤政為民、服務為本;遵紀守法、依法回行政;勤奮工作、恪盡職守;誠答實守信、品行端正;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一心為公、公而忘私。
二是業務知識。包括:公共服務理念;國際視野;法律素養;現代經濟和金融知識;決策和管理能力。

I. 如何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

一、強化宗旨意識,培育公共服務精神
要充分明確當今政府轉型的方向即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公共服務職能的執行者,我們公務員必須以平實而深邃的群眾觀,站在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職責的高度,培育公共精神,其內涵有: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務精神、責任精神等,內化於心、外化於形,進一步塑造好公務員的行政人格,推動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能力建設,創造公共服務產品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對我公務員的公共服務監管提出的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與戰略思維能力,能夠持續有效地獲取公共服務領域所需的現代社會綜合治理知識與技能,變革思考方式,應對當今利益社會、流動社會、網狀社會特點,加強對公共管理領域需求的研究與探索;依法行政能力,能夠學法用法,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聯系群眾的能力,學會做群眾工作,與群眾交朋友,有效回應公眾反映;自我規范能力,能夠接受監督積極做出調整,不斷端正公共服務的價值理念、權力觀念等,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管住風險,闊步前進。
三、保持耐壓脫敏,應對轉型管理挑戰
我們基層職能部門常年處在行政一線,必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如工作壓力、責任壓力、輿論壓力、規則壓力等,因此要學會心理調試,及時消除由壓力而可能帶來的種種不良心理,耐壓脫敏,迎難而上,乘勢而為,以反觀自我、涵養修身,追求心與物、身與心的和諧,積極應對挑戰。

J. 公共服務能力的定義

什麼是公共服務能力呢?簡單地說,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公共服務主體能否意識到公共服務客體版的需求並權及時提供公共服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如何。確切地說,公共服務能力是指公共服務主體為生產和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以滿足公共服務客體的公共服務需求而具備的技能、技術和技巧。公共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公共服務主體在整個公共生活過程當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並辦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務事項。

閱讀全文

與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