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城縣國土資源局
商城歷史悠久,秦隸九江郡,漢置雩婁縣。隋開皇初,更名殷城縣。北宋建隆元年,改殷城縣為商城縣。商城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隅,大別山北麓,淮河以南。地理坐標為東經115°06′~115°37′、北緯31°23′~32°05′。東鄰安徽省金寨縣,南界湖北省麻城市,西與本省光山縣、新縣接壤,西北與本省固始縣、潢川縣毗鄰。地勢南北傾斜,逐級降紙。南部山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佔全縣總面積的40%。境內金剛台海拔1584米,為大別山脈在河南省境內最高峰。轄區國土總面積2111.54平方公里,人口75.5萬人,轄8個鎮、11個鄉、1個湯泉池管理處、1個產業集聚區和1個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商城文化藝術獨具特色,地方戲劇、曲藝種類繁多,縣人喜愛以歌舞表達情感,被譽為「歌舞之鄉」。商城屬革命老區,是全國生態示範縣,人文自然資源豐富,奇山秀水相映成趣,境內有金剛台國家級地質公園、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鯰魚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自然景觀,是山水游、人文游、紅色游的理想去處。
孫衛華 黨總支書記、局長
張衛平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塗伯春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龔楊三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王輝 黨總支委員、工會主席
王銳 黨總支委員、紀檢組長
陶立早 副科級幹部
劉鋒 副科級幹部
張建中 副科級幹部
陳宜道 辦公室主任
孫衛華簡介:山東東平人,1957年8月出生,漢族。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1974年8月~1976年2月,知青下放商城縣雙椿鋪鎮張畈大隊;1976年3月~1980年1月,任商城縣醫院支委、副院長;1980年1月~1985年8月,任縣衛生局政工股副股長、股長;1990年1月~2002年8月,歷任上石橋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鎮長、黨委書記;2002年8月~2007年9月,任商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總支書記、副局長。2007年9月至今,任商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總支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人事股、財務股、建設用地股、規劃耕保股、地籍測繪股、利用股、地質礦產股、法規監察室和信訪股10個職能股室;下設國土執法監察隊、征地儲備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地質礦產管理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地價評估所和測繪隊7個直屬二級機構,轄長竹園、達權店、伏山、汪崗、馮店、余集、觀廟、汪橋、吳河、鯰魚山、河鳳橋、雙鋪、鄢崗、上石橋、李集、豐集、蘇仙石、金剛台、城關、產業集聚區、湯泉池和黃柏山22個國土資源所;內設工會、婦聯、團委3個群團組織。現有幹部職工298人。
【土地資源】據土地變更調查統計,2010年全縣國土總面積210966.43公頃,農用地總面積173084.37公頃,其中耕地54026.88公頃、園地5378.77公頃、林地97828.25公頃、草地15850.47公頃;建設用地總面積34975.24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400.6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945.7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6628.89公頃;其他土地總面積2906.82公頃。
【礦產資源】商城縣地處華北地台南緣和桐柏—大別造山帶東部,古老的地層及復雜的岩漿活動,形成了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資源較為豐富,至今已發現各類礦產31種。其中,金屬礦產10種,非金屬礦產18種,以及礦泉水、地熱水、煤等。已勘定分布在全縣16個鄉鎮范圍內的大、中、小礦床及礦(化)點有60處。商城縣礦產資源的基本情況是:金屬礦產種類多,但規模均較小,以小礦(化)點為主,很少能達到工業礦床指標要求;礦種以共生、伴生為主,單個樣品雖達到指標要求,但礦體延長及延深均構不成規模,故無開采價值或開采價值小。非金屬礦產,規模一般較大,並具有較好的利用價值,多數礦種都被開發利用過,有些目前仍繼續開采為經濟建設服務。境內礦產分布特點是:山區礦產分布種類多,中部及北部丘陵地帶廣泛分布粘土及河沙資源。
【耕地保護】2010年,商城縣完善了土地管理共同責任體系,層層建立了土地管理責任制,構建了縣、鄉、村分級考核的目標管理體系,逐步實現了耕地保護工作規范化、責任社會化。同時,對2006年以來耕地保護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土地綜合整治方案、城市批次、農轉用、占補平衡、重大項目佔用耕地、耕地開墾費收支等情況認真開展了自查,將相關資料逐一登記造冊、完善歸檔,對缺少的資料,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查漏補缺,確保全縣耕地保護迎檢工作順利通過。全年共補充耕地98.1764公頃,其中城市用地補充耕地45.3526公頃,鄉鎮用地補充耕地52.8238公頃,補充耕地的面積和質量均不低於建設佔用的面積和質量,確保了全縣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51623公頃和47231公頃,實現了全縣耕地總量連續11年保持動態平衡。
【規劃修編】2010年,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市統一部署,完成了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及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本輪土地、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工作,為今後該縣各類建設項目用地和探礦權、采礦權申報提供了前置條件。同時,及時收集、研究有關土地數據,按時、保質完成了全年宏觀調控月報、季報的編制和統計分析,做到了數據准確、上報及時。
【節約集約用地】2010年,完成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金剛台貓耳峰景區旅遊開發基礎設施項目、中國老年健康養生基地一期工程項目以及縣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項目用地預審;參與保障性住房、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建設項目可研論證;做好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用地規劃選址審查,全年受理各類建設用地預審申請59件,其中建設用地預審24件、規劃選址審查24件、對不符合規劃或國家產業政策的退辦11件。同時,對全縣20家磚廠進行集中整治,16家年產6000萬塊頁岩磚廠通過預審完善了手續,對死灰復燃的汪橋鎮古崗磚廠、上石橋鎮白集磚廠、武橋月塘磚廠和雙椿鋪鎮三里坪磚廠進行了強制拆除,有效地遏制了粘土磚生產反彈,鞏固了治理整頓成果。
【土地整治】2010年,河鳳橋土地整理項目全部完工,新增耕地36.47公頃,等待市局終驗;上石橋土地整理項目12月底完成施工任務,可新增耕地24.15公頃;2010年第一批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年底可全部完工,該項目可新增耕地面積28.36公頃;鄢崗土地整理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3%;雙椿鋪土地整理項目已完成前期申報、踏勘工作,現等待市局審批立項。2009年度實施的5個批次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共新增耕地238.88公頃,於2010年8月通過市局驗收入庫。
【土地利用】2010年,供應各類建設用地52宗,面積923畝。其中,「招拍掛」出讓46宗、面積808畝、成交價3.9133億元,劃撥用地6宗、面積114.8畝;完善衛片執法檢查供地10宗,面積171畝;按時完成了5個鄉鎮敬老院、3個廉租房項目的供地手續。同時,為強化土地供應管理,切實落實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制度,提高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供給,完成批而未供土地的供應90畝,盤活企業存量用地14宗、面積72畝,為縣政府排憂解難,解決下崗職工的養老保險,有效地配合、支持了國有企業改制。
【建設用地管理】一是積極爭取建設用地指標保障發展用地需求。2010年,商城縣申報11個批次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77.3807公頃,其中4個批次城市建設用地66.1959公頃、6個批次鄉鎮建設用地101.1146公頃,及時有效地保障了各類項目建設用地手續的合法、完善,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縣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的用地需求。二是服務、支持地方經濟發展。2010年,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的要求,將市政府下達給本縣的14公頃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全部安排到縣產業集聚區,以優先保障其用地需求。同時,商城縣國土局積極主動服務,為縣產業集聚區申報了23.0887公頃的建設用地,指導編制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為900公頃,並調整了10.0702公頃的區位用地,確保了縣產業集聚區長遠發展有足夠空間,為招商引資項目順利落地搭建了平台。
【征地拆遷管理】一是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2010年,商城縣嚴格按照豫明電〔2010〕6號和豫政〔2009〕87號通知要求,認真落實征地工作「兩公告一登記」制度,扎實做到建設項目征地協議簽訂完備,征地補償款撥付到位,以此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全年征地30宗,面積849.269畝,征地補償金額3147.064萬元。同時,加大力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過去未完全支付的征地補償款,統一按現行征地補償標准補足,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權益不受侵害。
【地籍管理】嚴格地籍管理,製作《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流程圖》,公開土地調查、土地登記、資料查詢等辦事程序,以此推進土地登記工作規范化建設。結合遙感監測影像圖,進行實地調查核實,認真填寫變更調查記錄表,以此重點查清耕地增減及建設用地變化情況,確保全縣2010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按時保質完成。根據《商城縣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實施方案》和《商城縣進一步推進農村「五權」確權發證工作方案》精神,以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權屬界線協議書等資料,採取得力措施快速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以支持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2010年,商城局按照《土地登記辦法》要求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435本,其中劃撥49本、出讓386本,收取土地登記費308000元;做好了基本農田調整、上圖、農村資料庫成果匯總、上報和驗收。
【地產交易市場建設】為規范全縣土地市場交易行為,商城局結合實際,在軟體上組織工作人員外出學習培訓,熟悉土地「招拍掛」操作程序,鼓勵考取「招拍掛」主持人資格;在硬體上動工興建局地產交易綜合樓,同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土地交易規范、有序、健康運行。2010年辦理轉讓手續27宗,抵押土地使用權(含續押)21宗,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37宗,出讓土地面積797.88畝,成交土地價款3.9億元,收取代理費140餘萬元,既規范了土地市場交易行為,又有效地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
【地價、測繪和檔案管理】地價所、測繪隊堅持以提高業務素質、服務質量為根本,認真做好宗地評估、基準地價更新調整、D級GPS控制網建設、測繪資質復審換證、「數字商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和地理信息市場治理整頓等工作,積極為商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2010年,評估土地176宗,測繪土地677宗、面積4800餘畝;整理各類案卷1756卷,為廣大群眾提供查檔服務543人次,實現了檔案資料有效利用,並取得省三級檔案管理認證。
【礦產資源管理】一是礦業權管理進一步理順。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了礦山動態巡查制度,全面及時掌握礦山開發現狀,完成全縣30個礦業權年檢工作,年檢合格率達97%。二是采礦權登記進一步規范。采礦權發證前,嚴格審查資料,規范辦證程序;發證後,將辦理資料統一歸檔,以此確保全縣采礦權依法、科學、合理設置。三是礦業權核查資料庫成果進一步更新。完成省廳發證的探礦權、采礦權初審意見工作,完成縣級發證的采礦權核查數據成果更新任務。四是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規范有序。加大巡查力度,加強與檢察院、公安局、安監局和地方政府的聯系,2010年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41份,將嚴重違法且屢禁不止的汪崗富路採石廠移交縣公安局處理,有效制止和打擊了無證非法采礦行為,保障了礦業秩序規范有序,促進了礦業經濟持續發展。
【地災防治】2010年,商城縣國土局採取召開鄉鎮分管領導及局幹部職工參加的動員會,深入地質災害易發的11個鄉(鎮、處)舉辦培訓班,普及防災知識,組織人員對全縣所有交通干線兩側、旅遊景區、礦區、中小學校周邊和依山建房戶等地進行拉網式大檢查,健全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監測、巡查和速報制度,落實重點地災隱患點信息員制度,與縣氣象局利用手機簡訊聯合發布防災信息等措施,防患於未然。深入全縣66個行政村143個地災隱患點,解除地災隱患15處,發放防災避險工作卡68個、明白卡56份;購買省編教材320本,印刷宣傳材料520份,發放地災防治知識手冊327本、宣傳材料1000餘份、宣傳畫125套,培訓人員326人次,在縣電視台滾動播報培訓新聞48次,全面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5月初,成功防預一起位於雙椿鋪鎮龍堂村歪廟組一處不穩定斜坡可能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從而確保12戶受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電子政務信息工作】2010年,商城縣國土局進一步加大電子政務建設、信息編寫和報送工作,6月,按時保質完成並開通了局視頻會議系統;全年編寫報送政務信息78篇(條),其中,被省廳採用54篇(條),被市局採用65篇(條),被縣委採用28篇(條),被縣政府採用43篇(條),被縣紀委採用9篇(條),《中國國土資源報》發1篇、《資源導刊》發2篇、《信陽日報》發4篇、《信陽晚報》發6篇、《商城周訊》發48篇,該局信息宣傳報道工作連續6年被縣委、縣政府和市局評為先進單位。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共排查出各類風險點189個,提出整改措施189個;對1999年以來899件土地、礦產審批項目進行復審,其中復審通過895件,限期整改4件,以此認真查找出國土資源系統易發腐敗問題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風險責任,制定具體的風險防範措施,做到政事分離、財權事權分開,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一套預防腐敗的長效管理機制,進而從嚴規范權力運行和工作人員行為,以推動全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執法監察】2010年,商城縣國土局共把關、審查各類違法案件338件,涉及土地違法面積857.3畝(耕地393畝)。其中,作出行政處罰302件,面積798畝;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27件(已受理7件),面積103畝;移送財政部門21件(已受理15件),面積121畝;移送公安機關1件(非法采礦案件),所有審查案件均依法進行了行政處罰。對全系統工作人員持有行政執法證情況進行清理,對從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且通過依法行政考試合格的執法人員,及時申領、換發執法證;對不在崗且考試不合格的執法人員,及時除名、收回其執法證,從而規范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隊伍。同時,充分發揮縣、鄉、村、組四級國土資源執法監管機制,加大國土資源巡查力度,注重從源頭上抓起,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制止。2010年共發現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30宗,其中立案查處75宗、強制拆除15宗、依法制止40宗。
【衛片執法】嚴格按照《衛片執法檢查規范》規定的工作流程和相關政策要求,認真開展了內外業核查、查處整改、拆除復耕、數據填報和規范完善等工作。通過整改,由整改前43個圖斑(面積863.9畝),佔用耕地620.81畝,整改後佔用耕地259.93畝,違法佔用耕地與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的比例為4.88%,符合市、縣政府違法比例不超過8%的要求,確保全縣衛片執法檢查「零約談」和「零問責」。
【信訪維穩】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局領導班子成員通過輪流接訪和包案下訪,嚴格按照「一個問題,一項措施,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對每一件信訪件都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召開專題會議安排受理、轉送、交辦和督辦,及時妥善地解決好職責范圍內的信訪問題,有效避免和減少信訪群眾越級上訪。同時,建立健全監管網路,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及時向上級部門和領導報告信訪信息,及時發現上訪苗頭,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格落實「日排查」、「零報告」制度,以確保「小事不出所、難事不出局、矛盾不上交」目標的實現。2010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2件(次):人訪35件(100人次);信訪7件(次)。上級交辦要結果的信訪件41件(縣群工部交辦27件、政府督查室交辦10件、市局交辦2件、人大交辦2件),已辦結40件,有1件正在辦理,結案率95%,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全年未發生一起涉及土地、礦產資源方面到市赴省進京集體上訪的信訪案事件。
(陳宜道)
『貳』 自然資源局主要干什麼的
一、主要職責:
(一)按照規定許可權,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制定全縣自然資源、國土空間規劃及測繪有關政策措施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
(二)負責全縣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依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准,建立統一規范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實施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和監測。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成果的監督管理和信息發布。
(三)負責全縣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組織實施各類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權籍調查、不動產測繪、爭議調處、成果應用的制度、標准、規范。建立健全全縣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負責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資料收集、整理、共享、匯交管理等。
(四)負責全縣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組織實施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統計制度,負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編制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依照有關標准組織考核。按照規定許可權,執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和土地儲備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責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管理,依法收繳相關資產收益。
(五)負責全縣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組織擬訂自然資源發展規劃、戰略及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地方標准並組織實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資源價格體系,組織開展自然資源分等定級價格評估,開展自然資源利用評價考核,指導節約集約利用。負責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組織研究自然資源管理涉及宏觀調控、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的政策措施。
(六)負責建立全縣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組織編制並監督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開展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組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貫徹執行城鄉規劃政策。組織擬訂並實施土地等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劃。負責土地等國土空間用途轉用工作。負責土地徵收徵用管理。
(七)負責統籌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牽頭組織編制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並實施有關生態修復重大工程。負責開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工作。牽頭建立和實施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會資金進行生態修復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備選項目。
(八)負責組織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牽頭擬訂並實施全縣耕地保護制度,負責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保護。組織實施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監督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
(九)負責管理全縣地質勘查行業和地質工作。擬訂全縣地質勘查規劃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管理縣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礦產勘查專項。負責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監督管理地下水過量開采及引發的地面沉降等地質問題。負責古生物化石的監督管理。
(十)負責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按照職責許可權,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及壓覆礦產資源報批。負責礦業權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承擔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調控及相關管理工作。監督指導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
(十一)負責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負責基礎測繪和測繪行業管理。負責測繪資質資格與信用管理,監督管理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市場秩序。負責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管理。負責測量標志保護。
(十二)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並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組織、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十三)推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科技發展和對外合作。組織實施全縣自然資源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計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及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組織開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十四)配合國家對縣級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及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督察。按照上級安排,組織實施自然資源督察相關工作。依法查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重大違法案件。
(十五)承擔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便民化等工作。
(十六)統一領導和管理德昌縣林業和草原局。
(十七)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八)職能轉變。落實關於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管控作用,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供科學指引。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實現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創新激勵約束並舉的制度措施,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精簡下放有關行政審批事項、強化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自然資源管理規則、標准、制度的約束性作用,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評估的便民高效。
(十九)在自然災害防救方面的職責分工。
縣應急管理局與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機構等部門要做到各司其職、無縫對接。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協調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救災工作。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機構依法依規承擔相關行業領域的災害監測、預警、防治工作及搶險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1.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牽頭組織編制全縣綜合應急防災減災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承擔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並落實。承擔災害指揮部工作,負責組織災害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編制全縣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局、縣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組織開展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警,承擔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2.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落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並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組織、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3.必要時,縣自然資源局可以提請縣應急管理局,以縣應急指揮機構名義部署相關防治工作。
『叄』 國土資源局一般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國土資源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土資源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
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
依法徵收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3)縣國土資源局公共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一)
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編制和組織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計劃。指導和審核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保護等其他有關的專項規劃並監督檢查規劃執行情況。參與報國務院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
(二)
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依法保護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承辦和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指導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三)
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擬訂對外合作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參與開發工作,依法審批礦產資源對外合作區塊,監督對外合作勘查開採行為。
(四)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五)
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牽頭擬訂並實施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監督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指導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的監督工作。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徵用,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各類用地的審核、報批工作。
(六)
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制定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組織國家重大土地調查專項,指導地方地籍調查、登記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
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擬訂並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管理和監督城鄉建設用地供應、土地開發和節約集約利用。擬訂並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等管理辦法,建立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政府公示地價制度,會同農業部門監督管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制定禁止和限制供地目錄、劃撥用地目錄等,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的處置。
(八)
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監測土地市場和建設用地利用情況,監管地價,規范和監管礦業權市場,組織對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九)
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依法管理礦業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負責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管理,承擔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管理工作,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設置方案。
(十)
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組織實施全國地質調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管理中央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地質勘查專項,管理地質勘查資質、地質資料、地質勘查成果,統一管理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十一)
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保護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
(十二)
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指導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十三)
依法徵收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依法組織土地、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的征管,配合有關部門擬訂收益分配製度,配合有關部門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資金的收取和使用。參與管理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參與管理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負責有關資金、基金的預算和財務、資產管理與監督。
(十四)
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組織制定、實施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
『肆』 保障部公共設施標准
6月1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副司長余興安一行在省人事廳副廳長魏阿慶陪同下,來我市調研人事、勞動保障部門公共服務設施受地震災害損壞及災後重建規劃情況。
余興安副司長、魏阿慶副廳長一行先後前往市人事局辦公樓、市軍官轉業培訓中心辦公樓、學員住宿樓,劍閣縣人事局辦公樓察看災情,並在市人事局臨時辦公點慰問了值班人員。在聽取了市縣人事、勞動保障部門的有關情況匯報後,余興安副司長指出,災害發生後,廣元人事編制、勞動保障幹部立即行動,奮力自救,主動投身抗震救災第一線,關鍵時刻展示了良好形象,他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調研組一行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強調,廣元已形成了人力公共服務場所設施重建規劃初步方案,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要納入當地總體重建規劃之中,在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同時,著眼於事業長遠發展需要,規模、標准都要比以往有所提高,為提升人力公共服務整體水平奠定基礎。
省市人力資源和保障部門領導到陸良視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4月29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規劃財務處李處長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董局長一行到陸良視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當天,縣委書記朱黨柱、副縣長李紅能以及縣發改、建設、土地部門領導參加了座談會。會上,李處長對陸良的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速度給予充分肯定,市局董局長對各個建設環節提了寶貴意見;縣委書記朱黨柱要求各相關部門繼續給予幫助、指導,按照省市的規劃建設要求,扎扎實實把項目工程做事做好。
新組建的陸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幹部職工126人,局機關和就業、社保等經辦機構分散在6處辦公,辦公用房相對小、散、擠。既無統一規范的縣級人力資源市場,也沒社會保障便民服務窗口,給服務廣大群眾帶來諸多不便,嚴重製約了促進就業、保障民生職能作用的發揮,嚴重影響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
經部門積極爭取,2011年3月8日縣人民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同意縣人社局新建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對項目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決定對我局現有房產進行置換和變現作為新建資金的主要來源,由縣國土資源局做好現有房產、地產的評估拍賣工作,新建項目用地報縣西片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安排。現已完成了土地劃撥相關事項,縣國土資源局於2011年3月15日簽發了編號為NO.0161557的《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及〔2011〕字第06號的《建設用地批准書》,劃撥了縣城西片區國有土地13333.4平方米(20畝)作為新建用地,批準的建設工期為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同時,完成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事項。縣環境保護局於2011年3月23日簽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審批同意該項目建設,核定環保投資40萬元。通過初步建設規劃,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佔地面積20畝,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
2011年5月1日
『伍』 縣級國土資源局主要有哪些工作崗位
主要有辦公室、土地利用股、地籍管理、測繪、法規等崗位。
下面以新干縣國土資源局為例:內設8個職能股室,分別為辦公室(人事教育股)、土地利用股(耕地保護股)、地籍管理股、測繪地理信息股、地質礦產股、法規股(信訪辦公室)、行政服務股、監察室;
下設2個副科事業單位和3個正股級事業單位,分別為:新干縣土地礦產儲備交易中心和新干縣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大隊等2個副科事業單位,以及新干縣土地整理中心、新干縣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新干縣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等3個正股級事業單位。
(5)縣國土資源局公共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一)辦公室(人事教育股)
組織協調局機關日常工作;負責局文件的起草、會議的組織、文電處理、秘書事務、信息綜合、工作督辦及資產管理、組織實施工作制度、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責任制並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局機關政務公開;
負責領導和上級指示以及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工作;負責公文審核、政務信息、新聞宣傳、機要保密、安全保衛、檔案管理等工作;組織實施局機關後勤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對局機關的財務和國有資產進行審查監督管理。
承辦局機關及下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工資福利、專業技術職稱、離退休人員等管理工作;指導國土資源系統人員隊伍建設、幹部隊伍培訓、編制全縣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推廣科技成果應用。
(二)土地利用股(耕地保護股)
負責全縣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和農村村民住宅用地。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政府收購儲備土地的有關管理工作;負責具體建設項目供地方案的審查工作;指導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負責農用地轉用審批管理;
承擔上報市政府、省政府和國務院審批的各類建設項目農用地轉用的審查工作;組織擬定征地補償辦法;指導農用地用途管制;檢查、督促全縣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檢查督促全縣耕地佔補平衡工作。
組織編制全縣及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未利用土地開發規劃、土地整理規劃、土地復墾規劃等專項規劃;組織編制和實施全縣土地利用計劃。
(三)地籍管理股(測繪股)
制定全縣地籍管理的有關規定、辦法、工作計劃、方案;負責全縣土地資源調查、城鄉地籍調查、土地變更調查、土地動態監測;負責全縣土地日常統計、變更調查統計工作;負責全縣土地權屬糾紛調處;
負責組織和指導全縣土地證書的查驗工作;負責實施城鄉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負責全縣的國有、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發證;負責全縣測繪市場管理、地圖市場管理、測繪標志保護等工作。
(四)地質礦產股(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
指導全縣地質勘查工作,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組織全縣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評價;負責有關地質勘查項目立項管理;組織實施礦產資源儲量勘查管理辦法、標准、規程;
統計年報工作;負責礦山企業「三率」指標的年度考核;依法調處重大采礦權權屬爭議、糾紛;負責礦山開發利用設計方案評審的備案。
(五)法規股(信訪辦公室)
組織編制全縣國土資源規范性文件起草、審查、協調工作;負責有關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咨詢;制定全縣國土資源執法監督的有關措施;組織實施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負責辦理有關行政復議、應訴事宜;組織開展有關國土資源政策調研;負責處理國土資源信訪工作。
(六)行政審批服務股
負責承辦局內全部行政許可服務事項和縣行政服務中心國土窗口事務工作。
(七)監察室
負責監督檢查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和履行職能情況;負責監督局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財務支出情況;依法對違紀人員做出處理。
『陸』 新鄉縣國土資源局
新鄉縣地處豫北平原,位於中原城市群中心地帶,現轄7個鄉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76個行政村,總人口33.39萬人,農業人口30.5萬人,區域面積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萬公頃。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58.8億元,增長17.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0元,增長12.8%;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保持全省20強。
李坤 黨組書記、局長
梁常勇 黨組成員、副局長
程廣 黨組成員、副局長
梁美芹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曉磊 黨組成員、副局長
趙世民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田征 副主任科員
杜輝 副主任科員
李坤簡介:新鄉市衛濱區人,196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1年11月~1988年8月,在部隊服役;1988年8月~1992年9月,在新鄉市土地管理局任規劃科科員;1992年9月~2000年4月,任新鄉市土地管理局三所副所長;2000年4月,任新鄉市土地管理局一分局局長;2003年9月,任新鄉縣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主持全面工作;2005年7月至今,任新鄉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新鄉縣國土資源局前身為新鄉縣土地管理局,成立於1987年7月1日,正科級單位。根據中共新鄉縣委、縣政府《關於印發<新鄉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新文〔2001〕108號),於2002年8月1日更名為新鄉縣國土資源局。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室、紀檢室、規劃股、審批股、地籍股、監察大隊、信訪法規股、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中心、耕地保護股、礦產股、測繪股、行政服務中心15個股室,全局現有幹部職工95人。
【土地資源】2010年新鄉縣行政轄區土地面積38541.99公頃,其中耕地26575.45公頃,園地233.17公頃,林地622.76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087.44公頃,交通用地1793.1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34.44公頃,其他土地295.59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繼續把保護耕地放在首位,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基本農田保護的基礎工作,確保20640公頃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一是古固寨鎮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全部完成建設並通過了市局驗收。二是為解決本縣建設用地指標短缺的問題,9月中旬,局主要領導多次赴省廳匯報,在省廳協調下,再次從信陽市新縣購買了100公頃建設用地指標,保障了今後一個時期全縣重點項目和其他建設用地的需求。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編修】2010年,繼續修改完善新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同時,按照全縣總體規劃,新鄉縣擬將全縣179個行政村規劃整合為55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包括原陽縣區劃過來的3個村整合成一個新村)。新一輪規劃修編中,已將55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全部納入新一輪規劃修編,在土地規劃上將不會影響統籌城鄉發展的步伐。179個行政村現狀總面積5069.16公頃,55個社區目前規劃佔用土地面積2734.8公頃,其中,新增建設用地1496.76公頃,規劃全部實施後將會節約2334.36公頃的土地,或用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或用於增加耕地面積。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2010年,本縣組織上報7個鄉鎮29個掛鉤項目區,其中,建新區總面積289.4527公頃(耕地276.9123公頃),拆舊區總規模326.5172公頃,預計新增耕地面積49.5049公頃。有古固寨鎮祥和新村等9個社區得到省國土資源廳的審批,審批面積為70.3816公頃。三年內如果拆舊區能按時拆遷並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其他22個社區也可以獲得審批。按照《國土資源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08〕138號)規定,通過增減掛鉤項目申報用地,不需向上級財政部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和耕地佔用稅等3項費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最終節約的用地指標還可用於城鎮及集聚區建設。
【土地審批】2010年,本縣組織了7個鄉鎮批次、1個城市批次和1個單獨選址項目共9個批次用地的上報工作,土地總面積為3161.713畝,已獲上級批復面積1041.6735畝。二是完成了青龍路兩側徵收土地安置補償方案的簽訂工作。三是及時對石武客運線土地補償費及地上附著物補償進行了登記造冊、逐項核算、簽訂協議,為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用地服務與保障。
【節約集約用地】2010年,繼續嚴把用地審批與供地關,對重點項目和高科技項目優先供地,同時,對項目的容積率、建築系數和投資強度等各項指標認真審核,確保土地的集約利用。全年共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3宗,出讓總面積1358.47畝,收取土地出讓金20973萬元,實現土地收益8455萬元;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手續8宗,面積297.0081畝。
【土地收購儲備】一是2010年5月完成新鄉市商業銀行續期貸款9200萬元。二是收購儲備土地1393.206畝。三是組織縣技校的拆遷補償並配合新鄉市國土資源局對縣技校土地進行了掛牌出讓。
【執法監察】2010年,國土資源部啟動了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將根據各地衛片執法檢查結果實施問責。新鄉縣在2009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工作中共提取圖斑206個,涉及宗地216宗,面積4168.17畝,其中新增補圖斑131個,面積1043.7畝,合法用地63宗,面積2138.8畝,偽變化宗地135宗,面積1877.57畝,違法宗地18宗,面積151.8畝。為使全縣在此次衛片檢查工作中實現「零約談」、「零問責」,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鄉鎮的大力配合下,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8起,復耕土地面積133.9畝;拆除違法建築圍牆1660米,拆除違法建築物面積6650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牆體1132米,拆除機器設備34台;向法院移送案件18起,公安立案7起。全縣2009年度違法違規用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總面積的比例降到6.63%;違法違規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降到6.67%,已低於國土資源部規定的問責比例。11月26日,全縣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通過河南省衛片執法檢查驗收組的初步驗收。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農村土地調查全面完成,調查成果已報國家進行核查確認;城鎮地籍調查已完成城鎮24.69平方公里的地權屬調查、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土地利用情況調查等工作,通過省「二調」辦的預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已轉入數據建庫階段。村莊地籍調查65.71平方公里的控制測量、地籍調查表的填寫等全部完成,權屬調查正在進行。
【土地登記】2010年,共辦理土地登記38宗,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13宗,土地他項權利登記25宗。
【土地信訪】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02人次,接聽信訪熱線70餘人次,受理信訪案件18起,已結案12起,其中,受理新鄉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16起,已辦結9起;受理縣委、縣政府交辦案件7起,已辦結6起。
(繆琳田雲波)
『柒』 國土局的職能職責
國土局一般指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能職責如下:
(一)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
組織擬訂國土資源發展規劃和戰略,開展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研究並擬訂涉及國土資源的調控政策和措施。編制並組織實施國土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
(二)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
起草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監督實施,制定地質環境保護的政策、規章,制定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擬訂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標准。指導地方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調查處理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三)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
編制和組織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計劃。指導和審核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保護等其他有關的專項規劃並監督檢查規劃執行情況。
參與報國務院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
(四)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
依法保護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承辦和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指導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五)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
牽頭擬訂並實施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監督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指導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的監督工作。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徵用,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各類用地的審核、報批工作。
(六)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
制定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組織國家重大土地調查專項,指導地方地籍調查、登記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
擬訂並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管理和監督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政府土地儲備、土地開發和節約集約利用。擬訂並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等管理辦法,建立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政府公示地價制度,會同農業部門監督管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制定禁止和限制供地目錄、劃撥用地目錄等,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的處置。
(八)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
監測土地市場和建設用地利用情況,監管地價,規范和監管礦業權市場,組織對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九)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依法管理礦業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負責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管理,承擔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管理工作,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設置方案。
(十)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組織實施全國地質調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管理中央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地質勘查專項,管理地質勘查資質、地質資料、地質勘查成果,統一管理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十一)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保護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
(十二)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指導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十三)依法徵收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
依法組織土地、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的征管,配合有關部門擬訂收益分配製度,配合有關部門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資金的收取和使用。參與管理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參與管理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負責有關資金、基金的預算和財務、資產管理與監督。
(十四)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組織制定、實施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
(十五)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擬訂對外合作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參與開發工作,依法審批礦產資源對外合作區塊,監督對外合作勘查開採行為。
(十六)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土資源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捌』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指哪些部門,和人民政府有關系嗎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歸國土部和人民政府的雙管部門,這就是關系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一般是指市縣國土局及以上的國土管理單位。
通常當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國土局)是有資格審批許可權內的用地
用地審批是不包含在裡面的,需要到廳的國土管理單位(如國土廳)一級才能審批
而涉及到大范圍的用地審批時需要部里審批的
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土資源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
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
(8)縣國土資源局公共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國土局主要職責
(一)
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組織擬訂國土資源發展規劃和戰略,開展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
參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研究並擬訂涉及國土資源的調控政策和措施。編制並組織實施國土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
(二)
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起草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監督實施,制定地質環境保護的政策、規章,制定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擬訂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標准。指導地方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調查處理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三)
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編制和組織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計劃。
指導和審核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保護等其他有關的專項規劃並監督檢查規劃執行情況。
參與報國務院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
(四)
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依法保護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承辦和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指導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五)
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牽頭擬訂並實施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監督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
指導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的監督工作。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徵用,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各類用地的審核、報批工作。
(六)
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制定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組織國家重大土地調查專項,指導地方地籍調查、登記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
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擬訂並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管理和監督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政府土地儲備、土地開發和節約集約利用。
擬訂並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等管理辦法,建立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政府公示地價制度,會同農業部門監督管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制定禁止和限制供地目錄、劃撥用地目錄等,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的處置。
(八)
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監測土地市場和建設用地利用情況,監管地價,規范和監管礦業權市場,組織對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九)
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依法管理礦業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負責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管理,承擔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管理工作,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設置方案。
(十)
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組織實施全國地質調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管理中央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地質勘查專項,管理地質勘查資質、地質資料、地質勘查成果,統一管理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十一)
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保護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
(十二)
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指導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十三)
依法徵收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依法組織土地、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的征管,配合有關部門擬訂收益分配製度,配合有關部門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資金的收取和使用。
參與管理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參與管理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負責有關資金、基金的預算和財務、資產管理與監督。
(十四)
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組織制定、實施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
(十五)
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擬訂對外合作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參與開發工作,依法審批礦產資源對外合作區塊,監督對外合作勘查開採行為。
『玖』 縣級國土局有哪些部門
縣級國土局有如下部門:
(一)辦公機構
辦公室(加掛政策法規股牌子)
人事教育股(加掛紀檢室牌子)
建設用地股(加掛統一征地辦公室牌子)
(二)下屬事業單位
土地規劃耕地保護地籍管理室(已設,加掛測繪室的牌子)
土地利用與市場管理室(已設)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已設)
地質礦產管理所(已設)
(三)中介服務機構
互助縣土地估價事務所(已設)
互助縣土地經營中心(已設)
(四)國土資源中心管理所
根據國發[2004]12號文和東署辦[2005]10號文及我縣的實際,各鄉(鎮)設置的專職土地管理員,其人員、編制、經費從鄉(鎮)劃歸縣國土資源局,成立雙樹、檯子、五十、哈拉直溝、威遠鎮、五峰、加定等七個中心管理所。
(9)縣國土資源局公共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一)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責任。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
(二)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承擔本縣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和土地、礦產資源規劃的執行、監督、檢查;依法保護土地、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調查處理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
(三)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編制和組織實施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組織編制縣級礦產資源、地質勘察、地質環境保護、礦山環境保護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預案,並承擔規劃的執行;參與報地區政府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
(四)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依法保護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承辦和調處重大權屬糾紛、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五)承擔全縣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實施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監督、落實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
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徵用;承擔報地區、省政府、國務院審批的各類用地的審核、報批工作;承擔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復墾和耕地開發的實施、監督工作。
(六)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縣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制定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實施土地資源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開展地籍調查、登記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管理和監督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政府土地儲備、土地開發和節約集約利用;
擬訂並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等管理辦法,建立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政府公示地價制度;會同農業部門監督管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承擔報縣、地區及省政府審批的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的處置。
(八)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監測土地市場和建設用地利用情況,監管地價;規范和監管礦業權市場,組織對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九)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依法管理全縣礦業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承擔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管理工作;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設置方案。
(十)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制訂並組織實施全縣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指導、實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十一)依法徵收國土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依法組織土地、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的征管。
(十二)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組織制定、實施全縣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較大科技專項,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
(十三)負責全縣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組織對新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的界址確認、面積測算、宗地圖繪制等;負責全縣基礎測繪成果資料的收集和管理,組織實施測繪成果的社會化服務以及測繪資料年檢上報工作。
(十四)承辦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拾』 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建審股工作內容
1、承辦需報國務院和省政府批準的各類建設用地項目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受理、審查、報批工作;
2、指導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用地業務,監督檢查鄉(鎮)國土資所建設用地報批情況;
3、承辦新增用地供地合同的簽訂,承辦縣內國有建設用地的劃撥或再劃撥審查事項;
4、組織縣內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的前期論證工作,參與這些項目的立項評估、選址定點、設計審查、竣工驗收;
5、配合土地儲備中心做好縣內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劃撥土地的收購儲備工作;
6、配合規劃股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參與建設用地預審;
7、配合有關股室做好國有劃撥土地收回和閑置的劃撥土地清查處置工作;
8、指導全縣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協調大中型建設項目征地事項,並檢查各類建設項目土地利用實施情況;
9、組織發布各類建設用地信息;
10、指導全縣小城鎮建設用地工作;
11、協助核價室、財審股搞好有關規費的核定和征繳工作;
12、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
(參考資料http://www.huarong.gov.cn/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