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國家工商局准則和條例

國家工商局准則和條例

發布時間:2021-03-25 08:29:52

Ⅰ 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體制是怎樣構成的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在組織和管理市場經濟活動中與市場主體之間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或管理關系.

(一)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特點

1.調整內容的豐富性

由於工商行政管理法規涉及市場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所以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企業登記管理、合同管理、個體私營經濟管理、市場管理、商標廣告的管理等多個方面,內容多、范圍廣。

2.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正因為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調整內容豐富,調整范圍廣泛,所以就決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法規沒有統一的法典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法律、行政法規、 行政規章、 地方性法規等都是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表現形式。

3.調整方法的綜合性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把行政中的行政措施、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民法中的調解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運用於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形成了工商行政管理法規調整方法的特色。各工商行政管理法規針對調整對象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調整,從而使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調整方法,從總體上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這種綜合性的調整方法,是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綜合性的經濟行政監督管理機構的性質決定的。

4.調整對象的多樣性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調整的對象較多,不僅包括國家機關、國有、集體企業及公民個人,而且包括在中國投資經營的港澳和外資企業。

5.調整功效的直接性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屬於經濟法中的經濟行政法規,同其它法律部門的法規一樣,都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對社會經濟基礎有著直接的作用和影響。且與其他法律規范相比,它最接近於經濟,直接對經濟活動進行調整,因而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6.相對較差的穩定性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與其他法律規范相比,穩定性較差,它的許多內容都會隨著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它的立、改、廢的過程,比其他法律規范要快。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3號

當然存在.我可以回答你.具體內容:是《傳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3號公布)全文如下:
1997年1月1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3號公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傳銷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傳銷是生產企業不通過店鋪銷售,而由傳銷員將本企業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經營方式。它包括多層次傳銷和單層次傳銷。
外層次傳銷,是指生產企業不通過店鋪銷售,而通過發展兩個層次以上的傳銷員並由傳銷員將本企業的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一種經營方式。
單層次傳銷,是指生產企業不通過店鋪銷售,而通過發展一個層次的傳銷員並由傳銷員將本企業的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一種經營方式。
第三條 企業從事傳銷活動必須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傳銷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第四條 禁止外國(地區)企業及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從事傳達室銷活動。
第五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傳達室銷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的規定。
第二章
第六條 從事傳銷的企業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二)企業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三)銷售本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
(四)產品質量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
(五)有符合規定的傳銷計劃以及完善的傳銷員管理制度。
第七條 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從事傳銷的,應當預先向其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申請,並由其所屬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核。經審核合格的,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第八條 申請傳銷的企業應當向核准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申請書;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分支機構《營業執照》;
(三)企業狀況,包括投資規模、生產場地、技術條件、分支機構等;
(四)傳銷運作方案,包括參加傳銷的條件及手續、傳銷員的報酬計算方法、退出傳銷的辦法、傳銷員的行為准則和培訓管理辦法及有關材料;
(五)申請傳銷的地區;
(六)傳銷產品品種、型號、商標;
(七)傳銷產品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八)傳銷產品的成本價格和銷售價格;
(九)退貨、索賠和售後服務辦法;
(十)傳銷企業與傳銷員的合同樣本、傳銷員證樣本;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或者核准登記機關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前款所稱核准登記機關指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同)。
第九條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辦法,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核合格的多層次傳銷或者單層次傳銷的申請企業進行審查,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對批準的多層次傳銷企業或者單層次傳銷企業分別頒發《多層次傳銷經營核准證書》、《單層次傳銷經營核准證書》。
經批準的多層次傳銷企業或者單層次傳銷企業,應當自收到《多層次傳銷經營核准證書》或者《單層次傳銷經營核准證書》之日起15日內,向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的變更登記。
第十條 經批準的傳銷企業增加或者減少傳銷的分支機構、變更傳銷產品品種范圍或者終止傳銷的,應當按未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程序辦理有關變更登記手續。
經批準的傳銷企業變更本辦法第八條第(四)項、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內容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核准登記機關備案。
第十一條 傳銷企業不得轉租、轉讓傳銷經營權。
禁止單層次傳銷企業從事多層次傳銷活動。
第三章 傳銷活動參加人
第十二條 年滿18周歲,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以作為傳銷員。
下列人員不得作為傳銷員:
(一)機關工作人員;
(二)現役軍人;
(三)全日制在校學生;
(四)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兼職經商的其他人員。
多層次傳銷企業的傳銷員必須具有該企業從事多層次傳銷的行政區域內的常住戶口。
第十三條 傳銷企業應當在傳銷員參加傳銷之前如實告知下列事項:
(一)《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分支機構《營業執照》核準的登記事項;
(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的傳銷產品品種及傳銷地區;
(三)傳銷發展狀況與計劃;
(四)傳銷企業的運作規則與交易須知;
(五)傳銷產品的價格、性能、用途質量檢測結果等;
(六)參加傳銷的條件。
前款告知事項需得到傳銷員的書面確認。
第十四條 傳銷企業應當與傳銷員訂閱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合同主要條款應當包括:
(一)傳銷員的權利和義務;
(二)傳銷員獲取報酬的條件、計算方法、發放程序以及代扣收繳個人所得稅的辦法;
(三)產品質量的責任;
(四)產品退貨的期限、方法和費用承擔;
(五)傳銷員退出傳銷的方法;
(六)糾紛的解決方式;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五條 經批準的傳銷企業不得以繳付入會費、保證金或者認購一定數量的產品等作為參加傳銷的條件;不得向傳銷員收取培訓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不得強制傳銷員購買有關資料。
第十六條 傳銷員可以自由退出傳銷活動。傳銷員退出傳銷活動,可以向傳銷企業退回未售出的產品,傳銷企業應當接受退貨。但因傳銷員過錯致使產品毀損、不具有再銷售價值的除外。
傳銷員自加入傳銷活動之日起30日內退出傳銷,並向傳銷企業退回未售出產品的,傳銷企業應當退還全部貨款。
傳銷員自加入傳銷活動之日起30日以後退出傳銷,並向傳銷企業要求退回未售出的產品的,傳銷企業在退還貨款時,可以根據合同約定扣除一定的費用,但扣除的費用不得超過退還貨款的百分之十。
發生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退貨情形,傳銷企業可以從退還給傳銷員的貨款中,扣除根據所退產品計算已經支會給傳銷員的報酬。
第十七條 傳銷企業不得強制安排傳銷員發展下線人數,或者根據發展下線的人數計算報酬。
第十八條 傳銷企業應當加強對傳銷員的管理。
經批準的傳銷企業必須在傳銷員參加傳銷活動之前對其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從業知識、國家有關法規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傳銷員從事非法傳銷,傳銷企業對此沒有盡到管理責任的,該傳銷員以及該傳銷企業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九條 傳銷企業聘請外籍人員擔任雇員,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外國人出入境、務工管理等有關規定。
業務培訓的授課人員應當有明確的身份證明、無犯罪紀錄。港、澳、台人員或者外國人作為授課人員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章 傳銷行為
第二十條 傳銷企業、傳銷員必須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的傳銷地區內從事傳銷,不得超出原注冊地的行政區域開展傳銷。
第二十一條 傳銷企業必須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的傳銷產品品種,傳銷本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
傳銷企業不得傳銷法律、法規禁止銷售或者限制銷售的產品,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為不適宜傳銷的其他產品。
第二十二條 消費者因傳銷產品的質量問題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傳銷企業或者傳銷員提出退貨或者賠償請求,傳銷企業、傳銷員必須予以退貸或賠償。
消費者自購買產品之日起30日內可以隨時提出退貨請求,傳銷企業、傳銷員必須接受退貨,並不得要求消費者負擔任何費用。但產品因消費者的過錯致使產品毀損、不具有再銷售價值的除外。
傳銷員對消費者實施了退貨或者賠償後,根據其與傳銷企業簽訂的合同,應當由傳銷企業承擔責任的,可以向傳銷企業請求補償。
傳銷企業、傳銷員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應當即時清結,禁止預付款交易。
第二十三條 傳銷產品的價格水平不得明顯高於同一地區、同一時期、同一檔次、同種產品或者類似產品的市場平均價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
第二十四條 傳銷企業不得對傳銷員的工作性質、收入及傳銷產品的質量、用途、產地、使用效果等作虛假或者引入誤解的宣傳,誘人參加傳銷及購買產品。
傳銷企業的廣告、培訓及聚會等,不得涉及不利於社會穩定及國家安全的內容,不得進行宗教、迷信宣傳。
第二十五條 傳銷員在向消費者推薦產品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則:
(一)向消費者出示傳銷員證。傳銷員證應當貼有本人照片,寫明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傳銷產品品種、傳銷地區,並加蓋傳銷企業公章;
(二)在推銷產品時,向消費者告知傳銷企業以及傳銷員本人的聯系地址及聯系方法;
(三)向消費者如實解釋傳銷產品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使用方法、使用效果、注意事項及售後服務等事項,並向消費者說明退貨的條件、期限和辦法,不得對上述事項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說明和宣傳;
(四)對應予示範產品做使用示範;
(五)在合理的時間內進行傳銷活動;
(六)進入消費者住宅推銷產品時,應當事先徵得消費者的同意,消費者示意退出或者表示不便時,必須退出;
(七)向消費者出具購物憑證。購貨憑證應當有傳銷企業公章和傳銷員簽名。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傳銷企業應當在每季度終結之日起15日之內,將傳銷員人數、銷售產品的數量及金額、支付傳銷員的報酬等情況向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第二十七條 傳銷企業的培訓方案,應當報其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培訓方案應當包括授課內容、場地、人數、時間及授課人。
第二十八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傳銷企業的銷售、培訓等活動,可以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對發現有違反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依法查處。
屬於由有關部門管轄的行為,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第二十九條 傳銷企業除按法律、法規的規定保存有關資料外,還應當將下列資料保存至少五年,並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檢查:
(一)產品傳銷的原始憑證、由簿記錄、銀行票據、運輸和儲存等費用票據;
(二)記載傳銷員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及人數的名冊;
(三)為傳銷員舉辦培訓的情況;
(四)向傳銷員支付報酬的記錄和憑證;
(五)其他與傳銷有關的資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對違反本辦法的企業或者個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按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二十條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傳銷產品、銷貨款和非法所得,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處以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沒收擅自多層次傳銷的產品、銷貨款和非法所得,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單層次傳銷資格;
(三)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十條規定,提交虛假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取得傳銷企業登記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登記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或者《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予以處罰;
(四)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或者《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予以處罰;
(五)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對傳銷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一條或者《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予以處罰;對傳銷員處以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的罰款,並責令傳銷企業終止該傳銷員資格;
(六)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上條、第十八條第二款、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二款和第四款、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責令傳銷企業限期改正,並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傳銷資格;
(七)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沒收傳銷產品、銷貨款和非法所得,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處以罰款;
(八)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對傳銷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處罰;對傳銷員處以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的罰款,並責令傳銷企業終止該傳銷員資格;
(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核准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責令傳銷企業限期改正。該企業拒不執行的,沒收傳銷產品、銷貨款和非法所得,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處以罰款;
(十)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十一)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對傳銷員處以五百元以上兩告示凶以下的罰款,並責令傳銷企業終止該傳銷員資格。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Ⅲ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有何法律法規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規定有下列規定: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列法規:

1、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下列規定:

1、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第一百四十九條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第一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3)國家工商局准則和條例擴展閱讀

要正確判明一種商品是否屬於偽劣商品,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該商品嚴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規定的必須滿足的要求。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各類產品應當具備的共同條件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即所謂的「默示擔保條件」,無論生產、銷售何種產品,均須滿足這些基本的質量要求。

二是該商品的主要指標達不到有關的產品質量標准或明示擔保條件。實踐中各類產品紛繁復雜,認定其質量狀況還需參照具體的質量標准。這些多層次的質量標準是法律要求的具體的量化,它既包括國家強制性標准,也包括行業標准,還包括企業標准和地方標准。此外,判定產品質量還應參照產品的明示擔保條件,即生產者或銷售者通過標明採用的標准,產品標識、使用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對產品質量做出的明示承諾或保證。

三是該商品已基本失去其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失去其本身應具備的使用性能,並非毫無使用價值。在不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不影響工農業生產的前提下,有些偽劣商品經技術處理或重新加工,也可以作它用。

此外,在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還應查明商品質量同危害結果之間有無直接的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故的發生是因消費者使用不當或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而並非由於商品的質量問題,則不能讓行為人對損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Ⅳ 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

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政守則

為了進一步加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規范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行為,使之做到忠於職守。廉政勤政、依法行政,文明管理,高效服務,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結合隊伍建設和行風建設的實際,特製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廉政則》。
1。不準用公款或讓管理對象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
2。不準接受管理對象以各種名義送的禮金、有價證券和貴重物品。
3。不準借婚喪或其他喜慶之機收取管理對象及其他人員的財物。
4。不準賒欠管理對象的購物款,或購物少付、不付款。
5。不準索取或借用管理對象的錢款,交通、通訊工具以及其他物品。
6。不準以各種名義收取好處費或回扣。
7。不準貪污、截留、挪用、私分管理費和其他規費以及罰沒物品。
8。不準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參加用公款或由管理對象支付費用的營業性歌廳、舞廳、夜總會等休閑、娛樂活動。
9。不準違反規定用公款、公車或管理對象的錢款、車輛學習駕駛技術。
10。不準違反規定參與經商、辦企業或為配偶、子女、和其他親友經商、辦企業提供便利和優惠條件。
11。不準違反規定在經濟實體中兼職(包括名譽職務)、兼職領取報酬或從事有償中介服務。
12。不準違反規定用公款為個人裝修、購買住房,用公款公物建私房和多佔住房。
13。不準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超越職權亂扣物資、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隨意吊銷營業執照
14。不準以罰代法,以罰代處。
15。不準辦人情照、證、案,收人情費。
16。不準為經濟違法單位和個人出謀劃策,通風報信,開脫責任,隱瞞實情,出具偽證。
17。不準包庇、縱容經濟違法活動。
18。不準干擾、阻礙涉及配偶、子女和其他親友違法經營案件的調查處理。
19。不準辦事推諉、拖拉、扯皮、敷衍塞責或刁難、報復、打罵管理對象。
20。不準參與賭博、吸毒、色情、封建迷信和其他影響形象的活動。
附則
1。本守則適用於工商行政管理系統所有工作人員。
2。本守則由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黨組織負責貫徹實施。各級領導幹部各負其責,抓好主管部門、單位和人員對本守則的貫徹執行。各級紀檢監察機構協助黨的組織和領導班子抓好本守則的貫徹落實,並負責對本守則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執行本守則的情況,應列為各級領導班子廉潔自律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年終考核、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4。對違反本守則的,要依據有關規定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
5。本守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關於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公平交易部門
及其工作人員廉潔自律、嚴格執法的規定

為了保證公平交易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公正、廉潔執法,維護良好的執法形象,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紀委、監察部有關反腐敗、廉潔自律的要求以及《行政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規定。
一、公平交易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廉潔高效地履行職責。
二、依法查處違法違章案件和違章行為,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認真執行《行政處罰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立案嚴格履
行審批手續,調查取證實事求是,處罰決定按規定報經審核批准,處罰執行完整無誤。
三、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實行內部制約機制。公開工作職責,許可權、辦案制度等。處罰前,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處罰後,公開辦案結果,接受外部監督。實行案件調查、審核、處罰三分離,辦案人員責任制,錯案責任追究制,案件評查制,目標管理領導責任制,回訪制,崗位輪換制等內部制約機制。嚴格執行罰沒、扣留財物管理制度。
四、公平交易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以下紀律:
1.不準違反法律規定、超越法定許可權、違反法定程序辦案。
2.不準在管理對象單位報銷費用。
3.不準損壞和佔用管理對象的財物。
4.不準擅自檢查、扣留和動用管理對象的財物。
5.不準接受管理對象的禮金、禮品、宴請或應邀參加旅遊和娛樂活動等。
6.不準粗暴對待管理對象。
7.不準違反規定處理或購買罰沒物資。.
8.不準擔任管理對象單位的顧問,或以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的分紅派息等收取報酬。
各級公平交易部門要建立健全廉政勤政目標管理領導責任制,對領導不力、違反規定及不廉潔問題突出的單位,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五、各級公平交易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自覺抵制和排除影響公平執法的各種干擾行為。對公正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工作有困難時,要向有關部門反映。
六、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加強對執行本規定情況的監督檢查,注意總結廉政防範工作的經驗,對違反本規定以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要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並調離公平交易部門或予以辭退;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處罰辦法
--------------------------------------------------------------------------------

一、為了保證(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的貫徹執行,根據國務院有關獎懲規定,特製定本辦法。

二、處罰種類:

1、經濟處罰為:扣發獎金。

2、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三、有下列行為之一者,應給予處罰:

1.在發照、收費、辦案、安排攤位等工作中以權謀私的;

2.利用職權接受宴請、送禮的;

3.利用職權以借為名或以其他形式侵佔、收受財物的;

4.非法扣留財物、吊銷營業執照的;

5.對管理對象故意進行刁難、隨意罰沒的;

6.隨意提高或降低、減免收費標準的;

7.參與經商辦企業或在企業中兼職、領取報酬、入權力股分取紅利的;

8.截留、挪用、私分、擅自處理罰沒財物及市場管理費和各項規費的;

9.為違法單位或個人出謀劃策、通風報信、開脫責任、干擾正常辦案的;

10.包庇、縱容違法分子或參與違法活動的;

11.有其他方面不廉潔行為必須實行處罰的。

四、對於違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的工作人員,必須本著嚴肅和慎重的方針,按照所犯錯誤的性質和情節的輕重,參照本人平常的表現和對錯誤的認識程度,分別予以適當的處罰。情節輕微的,給予扣發獎金;情節較輕,造成一定影響的,給予降級、降職、撤職處分;情節嚴重,屢教不改,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處分;情節明顯輕微的,經批評教育後也可以免予處罰。

五、實施處罰時,經濟處罰與行政處分可以並用;對經濟違紀的,除責令退回財物外,沒收其非法所得;給予行政處分的,按人事管理許可權和有關獎懲規定辦理;對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聘用的協管員違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除給予經濟處罰外,應予以辭退或根據合同條款解除合同。

七、黨員幹部、職工違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廉潔守則)需給予黨紀處分的,由主管行政領導建議黨組織按照違反黨紀的有關規定執行。

八、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文章: 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工作守則

下一篇文章: 關於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員不準接受可能對公正執行公務有影響的宴請的決定

Ⅳ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舉行聽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陳述權、申辯權和質證權;
(二)公開、公正、效率;
(三)依法實行迴避制度;
(四)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

Ⅵ 工商審核標準是什麼

作為公司登記機關的工商局,辦理登記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對申請內者所提交的申請內容,依法進容行審查。我國目前的公司登記實際上採取的是形式審查為主、實質審查為輔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該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公司申請變更登記,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企業登記程序規定》第三條規定,企業登記機關依法對申請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進行審查。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依法進行核實。登記機關收到登記申請後,應當對申請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進行審查。申請材料齊全是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依照企業登記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公布的要求申請人提交的全部材料。申請材料符合法定形式是指申請材料符合法定時限、記載事項符合法定要求、文書格式符合規范。

Ⅶ 如何結合工商局學習貫徹新<准則>條例

一是認真組織學習。新修訂的《准則》和《條例》頒布後,集中學,確保第一時間學深、吃透、悟准《准則》和《條例》精神;採取集中輔導、個人自學等方式,深入學習「兩項法規」,早學一步、深學精學,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部署和要求上來。 二是確保學習有資料。首先從網上下載《准則》和《條例》電子版供黨員幹部職工學習,同時訂購《准則》和《條例》讀本,確保黨員幹部職工人手一冊。在確保原原本本通讀學習《准則》和《條例》全部內容外,還通過新舊法規對比、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形式開展一次討論交流,暢談學習心得體會,進一步加深對《准則》和《條例》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把各項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是組織一次答題活動。為確保學習效果,加深理解,深刻認識到「兩項法規」修訂的目的和意義,把握「兩項法規」修訂後新內容、新變化、新亮點,掌握其精髓,組織開展一次答題活動,通過答題活動促使黨員幹部職工深刻理解科學內涵,准確把握精神實質,進一步喚醒黨員幹部職工的黨章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組織意識,真正把黨規黨紀刻印在心上。 四是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刻領會「兩項法規」的精神實質,堅決履行好貫徹落實「兩項法規」的主體責任。要爭做遵守《廉潔自律准則》的表率,做學習的表率、落實的表率、接受監督的表率,自覺堅持道德高線、嚴守紀律底線,帶頭貫徹落實好「兩項法規」。 五是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要堅持學用結合,進一步提高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能力,按照《准則》和《條例》對工作、生活、紀律、廉潔、政治等各方面的要求,加強檢查、管理、督促,加大查處違反《准則》和《條例》行為的力度,進一步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Ⅷ 如何讓《准則》和《條例》入腦入心

如何讓《准則》和《條例》入腦入心,可以從以下做起: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總結提煉出來,轉化為道德和紀律要求,實現了黨內法規建設的與時俱進。
《准則》和《條例》頒布實施後,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要在貫徹實施上狠下功夫,不能只是口上說說、紙上寫寫、牆上掛掛。滿足於發通知,作表態;畫幾道杠杠、抄幾頁筆記,照貓畫虎寫心得、生搬硬套念材料;滿足於開開會、聽聽課,用講座、講壇代替學習;片面強調工學矛盾……這些態度都是要不得的,學習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難免走了過場。
把學習抓深抓實,學深學透悟精髓,讓學習入腦入心觸靈魂,對貫徹《准則》和《條例》至關重要。只有認識到位,才能行動到位。學習既包括自覺學,也包括集體學,更包括專題學;不僅要向書本學,更要向實踐學。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好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各級紀委(紀檢組)應緊密聯系工作實際,加強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保證把紀律和各項黨內法規執行到位。黨員幹部要時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積極踐行《准則》規定的「四個必須」「八項規范」以及「四個堅持」「四個自覺」,嚴格執行《條例》規定的「六大紀律」,把《准則》和《條例》作為做人、做事、從政始終遵循的基本准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入腦入心。黨員幹部只有以更高更嚴的要求,把理想信念宗旨矗立心中,才能切實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Ⅸ 工商核名規則!急!!!

應該是都包含了「牛牛」這個片語吧,或者是還有其他的公司名稱也版是這個,按道理來講,同權地區同行業公司名稱不能重復的,但是具體能否能通過還是要看工商局給的結果。如果想在工商局核名之前知道自己的公司名稱能否通過工商核名,可以使用一下企二哥公司核名工具,核名結果無需等待,秒出結果,另外企二哥會給出重名公司以及相似的公司名稱,另外還具有公司起名功能,如果自己的公司名稱不能用也不用著急,再多起幾個名稱就行了,通過自主核名篩選公司名稱,可以大大提高公司核名的通過率。

Ⅹ 工商局注冊公司的名稱有什麼要求

一、企業名稱不得含有下列內容的文字:1、 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2、 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3、 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4、 政黨名稱、黨政軍機關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名稱及部隊番號;5、外國文字、漢語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6、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二、企業名稱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范的漢字。三、企業法人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四、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另一個企業名稱。企業分支機構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屬企業的名稱。五、企業營業執照上只准標明一個企業名稱。六、企業名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1、與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或者登記注冊的同行業企業名稱字型大小相同,有投資關系的除外;2、與其他企業變更名稱未滿1年的原名稱相同;3、與注銷登記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未滿3年的企業名稱相同;4、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法律依據:《企業法人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七條企業名稱應當由以下部分依次組成:字型大小(或者商號,下同)、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企業名稱應當冠以企業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縣(包括市轄區,下同)行政區劃名稱。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列企業的企業名稱可以不冠以企業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一)本規定第十三條所列企業;(二)歷史悠久、字型大小馳名的企業;(三)外商投資企業。

閱讀全文

與國家工商局准則和條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