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國演義的賞析
三國演義》中最精闢的十句話賞析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後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後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人說《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後期六齣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於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雲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雲並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於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雲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餘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准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塗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誇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後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麼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誇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並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裡面,這句話是最精闢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後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願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
2. 隋朝大將韓擒虎的生平歷史以及事跡簡介
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後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將軍、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性又好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見而異之,令與諸子游集。後以軍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遷儀同三司,襲爵新義郡公。武帝伐齊,齊將獨孤永業守金墉城,擒說下之。進平范陽,加上儀同,拜永州刺史。陳人逼光州,擒以行軍總管擊破之。又從宇文忻平合州。高祖作相,遷和州刺史。陳將甄慶、任蠻奴、蕭摩訶等共為聲援,頻寇江北,前後入界。擒屢挫其鋒,陳人奪氣。
開皇初,高祖潛有吞並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於是拜為廬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及大舉伐陳,以擒為先鋒。擒率五百人宵濟,襲採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進攻姑熟,半日而拔,次於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信,來謁軍門,晝夜不絕。陳人大駭,其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降之。晉王廣上狀,高祖聞而大悅,宴賜群臣。晉王遣行軍總管杜彥與擒合軍,步騎二萬,陳叔寶遣領軍蔡徵守朱雀航,聞擒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敗,棄軍降於擒。擒以精騎五百,直入朱雀門。陳人慾戰,蠻奴捴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陵,執陳主叔寶。時賀若弼亦有功。乃下詔於晉王曰:「此二公者,深謀大略,東南逋寇,朕本委之,靜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數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天下盛事,何用過此!聞以欣然,實深慶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賜物萬段。又下優詔於擒、弼曰:「申國威於萬里,宣朝化於一隅,使東南之民俱出湯火,數百年寇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高名塞於宇宙,盛業光於天壤,逖聽前古,罕聞其匹。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及至京,弼與擒爭功於上前,弼曰:「臣在蔣山死戰,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韓擒略不交陣,豈臣之比!」擒曰:「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同時合勢,以取偽都。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致令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蠻奴,執陳叔寶,據其府庫,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門,臣啟關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與臣相比!」上曰:「二將俱合上勛。」於是進位上柱國,賜物八千段。有司劾擒放縱士卒,淫污陳宮,坐此不加爵邑。
先是,江東有謠歌曰:「黃斑青驄馬,發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皆不知所謂。擒本名豹,平陳之際,又乘青驄馬,往反時節與歌相應,至是方悟。其後突厥來朝,上謂之曰:「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對曰:「聞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詣擒前,曰:「此是執得陳國天子者。」擒厲然顧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視,其有威容如此。別封壽光縣公,食邑千戶。以行軍總管屯金城,御備胡寇,即拜涼州總管。俄征還京,上宴之內殿,恩禮殊厚。無何,其鄰母見擒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斯亦足矣。」因寢疾,數日竟卒,時年五十五。子世諤嗣。
世諤倜儻驍捷,有父風。楊玄感之作亂也,引世諤為將,每戰先登。及玄感敗,為吏所拘。時帝在高陽,送詣行所。世諤曰令守者市酒餚以酣暢,揚言曰:「吾死在朝夕,不醉何為!」漸以酒進守者,守者狎之,遂飲令致醉。世諤因得逃奔山賊,不知所終。
僧壽字玄慶,擒母弟也,亦以勇烈知名。周武帝時,為侍伯中旅下大夫。高祖得政,從韋孝寬平尉迥,每戰有功,授大將軍,封昌樂公,邑千戶。開皇初,拜安州刺史。時擒為廬州總管,朝廷不欲同在淮南,轉為熊州刺史。後轉蔚州刺史,進爵廣陵郡公。尋以行軍總管擊突厥於雞頭山,破之。後坐事免。數歲,復拜蔚州刺史。突厥甚憚之。十七年,屯蘭州以備胡。明年,遼東之役,領行軍總管,還,檢校靈州總管事。從楊素擊突厥,破之,進位上柱國,改封江都郡公。煬帝即位,又改封新蔡郡公。自是之後,不復任用。大業五年,從幸太原。有京兆人達奚通妾王氏,能清歌,朝臣多相會觀之,僧壽亦豫焉,坐是除名。尋令復位。八年,卒於京師,時年六十五。有子孝基。
洪字叔明,擒季弟也。少驍勇,善射,膂力過人。仕周侍伯上士,後以軍功拜大都督。高祖為丞相,從韋孝寬破尉迥於相州,加上開府,甘棠縣侯,邑八百戶。高祖受禪,進爵為公。尋授驃騎將軍。開皇九年,平陳之役,授行軍總管。及陳平,晉王廣大獵於蔣山,有猛獸在圍中,眾皆懼。洪馳馬射之,應弦而倒。陳氏諸將,列觀於側,莫不嘆伏焉。王大喜,賜縑百匹。尋以功加柱國,拜蔣州刺史。數歲,轉廉州刺史。時突厥屢為邊患,朝廷以洪驍勇,檢校朔州總管事。尋拜代州總管。仁壽元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洪率蔚州刺史劉隆、大將軍李葯王拒之。遇虜於恆安,眾寡不敵,洪四面搏戰,身被重創,將士沮氣。虜悉眾圍之,矢下如雨。洪偽與虜和,圍少解。洪率所領潰圍而出,死者大半,殺虜亦倍。洪及葯王除名為民,隆竟坐死。煬帝北巡,至恆安,見白骨被野,以問侍臣。侍臣曰:「往者韓洪與虜戰處也。」帝憫然傷之,收葬骸骨,命五郡沙門為設佛供,拜洪隴西太守。未幾,朱崖民王萬昌作亂,詔洪擊平之。以功加位金紫光祿大夫,領郡如故。俄而萬昌弟仲通復叛,又詔洪討平之。師未旋,遇疾而卒,時年六十三。
3. 朱元璋到底是怎麼起家的
明太祖朱元璋為濠州鍾離人,自幼出家於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興大喜,署為鎮撫,復將養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後為高皇後。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張士誠遣將呂珍圍安豐,殺劉福通。韓林兒派人告急於朱元璋,劉基(伯溫)諫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圍甚急,我向奉他龍鳳年號,不忍袖手旁觀,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達、常遇春往援,擊走呂珍,迎林兒歸滁州。此時小明王已成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龍鳳年號,以借題發揮。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建百司官屬,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稱雲皇帝(小明王)聖旨,吳王(太祖朱元璋)令旨。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劉基密稟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兒南來為名,行至瓜步覆林兒舟,沉於水,遂遭溺斃。
韓林兒既死,朱元璋乃成為最高領袖。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號曰:「大明」。
4.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烏江」在哪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中的烏江是烏江鎮,烏江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7萬人。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鎮,是安徽面向長三角的東大門。浦口區烏江鎮(原江浦縣林山鄉)與和縣烏江鎮原屬一地,位於長江北岸。
後人在烏江鎮建立起了,霸王祠用來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歷史已相當久遠,歷史文化氣息濃重,位於馬鞍山江對岸的和縣烏江鎮,和南京浦口僅一橋之隔。和縣,隸屬安徽馬鞍山市,古稱和州,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4)陳平馬鞍山擴展閱讀
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烏江鎮容鎮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烏江鎮黨委、政府按照人民的願望,積極開發新型街道,鋪設了一條環鎮公路,並新建了農貿市場、加油站、拓寬貨運碼頭。為方便遊客,修寬了通向霸王祠的水泥公路,全長約千米。
裁彎取直了老街路面,逐步改變老街舊貌,新建一條全長千米的商業大道街以及全長1.5公里的項羽路、2公里的烏江大道,幅寬28米和40米,並布有河濱景觀大道、寶利城等休閑服務設施,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的努力,如今的烏江鎮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昔日低矮、破舊的住宅,如今被一幢幢多層樓房所代替。全鎮農村現有6248戶建起了樓房,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鎮區面積5.5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7萬人,散居於11個行政村(375個自然村)和4個社區,流動人口達1萬餘人。
項羽路旁的農行辦公大樓、中心幼兒園、鎮人民政府、行政服務大樓等熠熠生輝,閃爍著迷人的光彩,其他如街道架起路燈照明,確實今非昔比。全鎮已形成服務、農貿、小商品、豬、牛、竹、木等幾大專業市場,還建起佔地1.5萬平方米皖東邊貿綜合交易市場。
並有往日的霸王祠舊址,經過歷年來多次修葺,現已按歷史最繁榮的規模修復建成了亭、台、樓、閣,四周松柏環繞,典雅古樸,吸引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同時著手新辟「三賢閣」、「虞姬園」等景點,確定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5. 法正是三國最牛謀士嗎
發證不是三國最牛的,起碼諸葛亮 司馬懿 郭嘉 荀彧 賈詡 龐統這些就比他強了- -
6. 從魏蜀吳三國名將中選取一人發表見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孫權三伐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曹操南下,大敗劉備,佔領荊州後,並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代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暫與劉備。215五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著劉備逐漸做大,並以有相當的兵力與自己叫板,旋即改變戰略,聯合曹操,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為督取下荊州,潘璋、朱然擒殺關羽。220年,曹丕取代漢室稱帝。孫權被冊封為吳王、大將軍、荊州牧。221年,劉備稱帝,興兵問罪,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火攻大破敵軍。222年,曹丕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占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曹丕時代,對孫權四次用兵,皆不如意)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系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於武昌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今湖北鄂城),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因戰役過多,日後再來補充。)
稱帝後孫權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
藉祖蔭、斷東南、世豪強,然不圖逐鹿但求自保、不思教子,權後無雄主,不爭不息,不戰不寧,東吳三世而終,仲謀無遠謀矣。徒富不過三代爾。
7. 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是
三國著名的謀士有很多,比如說劉庶、田豐、司馬懿、龐統、諸葛亮、周瑜等等,看下面其他有人已經按正營作答了。那我就挑幾個我最喜歡的謀士簡單講幾句吧。
說到三國時期,不得不提諸葛亮,諸葛亮之前是一直在隆中隱居的,然後到劉備建立了蜀漢的政權以後,做丞相,可以說劉備能夠順利的建立蜀漢,諸葛亮功不可沒。他不僅僅是料事如神,而且擅長外交,對待下屬賞罰分明,而且文學造詣極高,比如說我們讀書時候都背過他的《出師表》吧,還有現在都有人在江灘放的紙燈,名叫孔明燈,也是諸葛亮發明的。所有謀士當中,我最喜歡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厲害了。
有時候覺得歷史真的是很奇妙,看起來關聯很弱的人,實際上一環扣著一環,稍稍變動,可能整個歷史就會改寫。
8. [高分]關於陸遜的所有東西
你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呀!相信以上那些樓主在發問題之前都看過了,呵呵!
所以上面那些都不能成為最佳答案。有關於陸遜的書籍有《縱橫三國夢》等等。還有個陸遜影院,出這個網站的人應該很喜歡陸遜的,應該有關於他的電影!
——再見咯!我是小霸王-孫策,我們是親戚呀!呵呵.......
9. 「有何顏面見江中父老」 中的 「江中」地理位置是哪裡 謝謝
你是不是江西與湖南一帶的人。(具體點可能是萍鄉附近)你們那的方言可能「中」和「東」的發音相同。你那個「江中」應該是「江東」。
江東:烏江以東,現在的安徽、上海、浙江、江蘇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