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共衛生工作包括哪些具體方面
國家基本公共抄衛生服務主要包括9個免費項目,按人群和疾病劃分,具體包括三類服務:
一是針對全體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
二是針對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為孕產婦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指導服務。
三是針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
⑵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主要內容有哪些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主要內容:
預防服務:包括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防控。
1、傳染病的預防即社區一般病因預防、二級五早預防和三級預後康復預防。
2、非傳染病預防即一般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
3、突發事件的預防,是指隱藏在「健康人群」內的,且能突發嚴重衛生問題的監測預防。
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展門診和住院服務外,重要的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開展家庭治療、
家庭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保健服務:對社區居民進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並定期進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衛生問題。
(2)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工作台帳目錄擴展閱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制度:
1、在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全面開展中心工作,積極開展以保護、促進人民健康、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目的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認真落實各項衛生工作指標。
2.開展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健康為中心、人的生命為全過程、以老年、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為重點的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
3、接受各專業防治、保健機構的業務指導。
4、負責領導制訂中心工作計劃,按期布置、檢查、總結工作,並向上級領導機關匯報。
5、負責組織檢查醫療、護理、防保工作,定期深入門診、病房、社區站並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證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
6、保證醫療安全,積極開展安全、有序的雙向轉診服務。
7、教育職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醫德,改進醫療作風和工作作風,改善服務態度。督促檢查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執行,嚴防醫療事故和差錯發生。
8、根據國家人事制度,組織領導中心工作人員的聘任、晉職晉級、獎懲、調動及提升等工作。
9、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努力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10、加強對後勤工作的領導,檢查督促財務收支情況,審查預、決算,審查物質供應計劃。
11、及時研究處理社區群眾對中心工作的意見。
⑶ 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的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學科性質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衛生事業的性質
第三節衛生方針與衛生政策
第二章衛生組織與衛生領導
第一節衛生組織概述
第二節中國衛生組織體制
案例
第三章社會衛生策略
第一節全球衛生策略
第二節西太平洋地區的衛生策略
第三節中國衛生策略
第四章區域衛生規劃
第一節充分滿足區域內全體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第二節區域衛生規劃編制及實施
第三節區域衛生規劃的資源配置
案例
第五章衛生服務管理
第一節衛生服務研究概述
第二節衛生服務需求及供給
第三節衛生服務利用及評價
第四節健康詢問調查
第五節衛生服務質量
第六章醫療保障體系及管理
第一節醫療保障體系
第二節醫療保險的基本結構與類型
第三節醫療保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案例
第七章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與衛生法
第一節衛生法概述
第二節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與衛生法的關系
第三節我國主要的公共衛生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案例
第八章衛生經濟管理
第一節衛生經濟管理概述
第二節宏觀衛生經濟管理
第三節衛生機構經濟管理
第四節衛生服務機構經濟運行機制
第九章衛生信息管理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衛生信息管理
第三節衛生信息管理系統
第四節計算機在衛生事業管理中的應用
案例
第十章衛生文化建設
第一節衛生文化建設
第二節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節健康教育
第四節體育保健與衛生
案例
第十一章衛生技術評估
第一節技術評估及其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衛生技術評估的目的和標准
第三節衛生技術評估的意義
第四節醫學技術的社會後果控制
第十二章醫院管理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醫療管理
第三節醫院感染管理
第四節醫療安全管理
案例
第十三章預防保健管理
第一節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及改革
第二節疾病預防控制管理
第三節衛生監督管理
第四節婦幼保健管理
案例
第十四章中醫葯管理
第一節中醫葯管理概述
第二節中醫醫院管理
第三節中醫葯教育管理
第四節中西醫結合管理
第十五章葯品、器械、保健晶管理
第一節中國葯品管理
第二節醫療設備與器械管理
第三節保健品管理
案例
第十六章基層公共衛生事業管理
第一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第二節基層公共衛生事業管理
第三節社區衛生服務
第十七章WTO與中國公共衛生事業
第一節WTO與中國
第二節「入世」後中國公共衛生事業面臨挑戰
第三節「入世」給中國公共衛生事業帶來的機遇
第四節「入世」後中國公共衛生事業採取的措施
後記
參考文獻
⑷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台賬怎麼做
《職業病防治法》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2002.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23號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二)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GBZ/T 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應為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含臨時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勞動者名冊應按照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分別建立存檔。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況;
—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事;
—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關於台賬:
4.3.5 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台賬
4.3.7 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台賬
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台賬
4.7.3 職業病防護設施及其台賬
4.7.4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台賬
5.1.15 工種台賬
5.3.2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台賬
《企業職業健康管理13項規范性制度》(徵求意見稿)
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一)主要負責人責任制
1.設立職業危害管理機構,並提供人力資源;
2.定期召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3.組織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及時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
5.保證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實施;
6.組織建立並實施本單位的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及時、如實報告職業危害事故。
(二)主管職業危害負責人責任制
1.明確在本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2.組織職業危害防治檢查及落實職業危害因素整改;
3.組織制定、修訂和審定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並檢查其執行情況;
4.明確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組織、實施責任。
(三)專職職業危害管理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規、制度和標准;
2.負責日常職業危害防治的監督、檢查、技術管理、教育以及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組織、統計、上報和建檔工作。
(四)職業危害崗位防治責任制
1.參加職業危害防治培訓教育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
2.正確使用、保管各種勞保用品、器具和防護設施;
3.不違章作業,並勸阻或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並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
4.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向監督管理人員報告,並停止作業,直到危險消除。
(五)職業危害管理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制定的職業危害防治的規定及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在企業負責人領導下組織建立、修訂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參與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
3.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計劃和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二、職業危害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制度
(一)日常監測
1.明確日常監測人員,並對數據的准確性負責;
2.明確塵、毒、雜訊的合理布點(布置圖),明確監測時間,並做好記錄(記錄表);
3.規定監測辦法。
(二)檢測和評價
1.按規定委託取得資質認定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的檢測和評價;
2.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若超過職業接觸限值,應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難度較大的應制定規劃,限期解決;
3.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時和在設備大修後,應進行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檢測和評價。
三、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一)崗前告知
在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將工作場所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後果、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
(二)作業場所告知
1.設置或定期更換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明確具體負責人;
2.設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將監測、檢測和評價結果公示,明確公示方式。
四、職業危害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
1.明確職業危害檢查負責部門和人員,以及相應的任務和職責;
2.明確職業危害檢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節性、節假日前後和一般性、專業性)及檢查周期;
3.明確職業危害檢查內容(包括對思想認識、管理制度、現場環境、職業危害標志、職業危害設施、工藝、設備、儀表、問題整改等方面的檢查內容);
4.檢查記錄保存完好;
5.明確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6.明確對事故隱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復查要求,實現跟蹤問效;
7.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是否分開,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是否分開。
五、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1.申報工作負責人;
2.每年申報時間;
3.申報程序;
4.申報存檔資料。
六、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1.明確教育培訓負責部門和培訓對象(負責人、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在崗員工、新進員工、轉崗人員、外來人員、臨時工作人員等);
2.明確各類人員接受職業危害教育的內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規、事故教訓、職業危害基本技能、常識、經驗等)及教材;
3.明確培訓應達到的目的及資格要求;
4.明確教育方式、培訓時間、考核方式;
5.明確必須持證上崗的人員,依法接受有關培訓、考核(包括復審)管理規定的要求。
七、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1.制定職業危害維護檢修規定;
2.明確維護檢修單位和檢修人的職責范圍;
3.明確檢修的種類;
4.各類檢修作業應當遵循的規程或規定;
5.檢修的程序和要求;
6.檢修的記錄要求;
7.檢修的驗收要求。
八、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明確配備標准;
2.明確采購及特種勞保用品供應方的資質審驗辦法;
3.明確勞保用品的發放、使用、報廢管理辦法和管理責任人。
九、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療等員工健康資料
(二)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1.職業健康監護委託書;
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
3.職業病報告卡;
4.對職業病患者、患有職業禁忌證者和已出現職業相關健康損害從業人員的處理和安置記錄。
(三)職業健康檢查
1、開展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2、開展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將體檢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向所在地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3、開展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對未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4、開展職業危害事故後參加應急救援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
十、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各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並張貼在操作崗位。主要包括內容:
1.生產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點操作的復核、操作過程的職業危害要求和勞動保護;
3.異常情況處理和報告;
4.工藝衛生和環境衛生。
十一、職業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確職業危害事故報告程序和內容,調查、處理程序及要求;
2.「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有關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預防措施不放過、未受到教育不放過)原則的要求;
3.事故檔案管理和事故台帳。
十二、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1.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資質要求;
2.對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教育和檢查辦法;
3.職業危害協議簽訂要求。
十三、應急救援預案管理
1.成立應急機構,明確各人員應急救援管理責任;
2.制定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保證資金,經論證後由負責人批准發布實施;
3.明確重大職業危害應急救援的宣傳、學習、教育、演練等相關工作。
⑸ 社區衛生服務中公共衛生服務的項目有哪些
你好,各地和各地的政策不同,內容可能也稍有區別。我們這里公共今年開展的公回共衛生服務答包括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般是指針對普遍人群,沒有特殊限制的)和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僅針對特殊人群)。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健康教育 免疫規劃 傳染病防治 兒童保健 孕產婦保健 老年人保健 慢性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項目 農村婦女乳腺癌、宮頸癌篩查項目 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 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項目 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 農村改水、改廁項目 免費婚前檢查 農村集中式供水免費檢測
⑹ 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內容
1、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2、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3、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4、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
5、提供急救服務。
6、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6)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工作台帳目錄擴展閱讀:
社區衛生服務的作用:
二次大戰以後,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在發達國家,醫療衛生保健的重點經歷了從基層(家庭)→醫院→基層(社區)的轉移過程。即在20世紀以前,以單家獨戶的個體醫療為主。20世紀開始,逐漸形成了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保健模式。
60年代起,醫療保健的重點又回到了基層。這次轉移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疾病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僅是軀體不患病,還包括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第二是衛生費用急劇上升,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控制衛生費用、提高衛生服務效益的有效措施。
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是綜合性保健服務,重視預防,不僅可以節約資源,也能較好地滿足居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低, 衛生資源有限,更應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推行簡便技術,改善居民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