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琿春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琿春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發布時間:2021-03-22 08:41:20

❶ 琿春一小校史館的作文

天津市耀華中學,這座令代代耀華人自豪的學府,剛剛度過自己的八十華誕。她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崛起,伴隨著偉大祖國的發展而騰飛,如今,已成為知名的教育品牌。八十年風雨兼程,薪火傳承,厚重的歷史積淀凝結出深邃的文化特質;八十年勵精圖治,開拓創新,耀華中學豎起一座堅實發展的里程碑。


耀華的發展如同流淌著的江河,由1927年時的涓涓細流匯成2007年的浩瀚波濤,承載著耀華學校文化的「扁舟」,在學校發展的長河中引領航程。

以愛國為魂自然生成的學校文化,包天地之大氣、抒民族之豪氣、顯人傑之靈氣,在耀華校園生生不息,福蔭萬千學子,潤澤書香門庭。耀華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氣質特點和精神風貌,已凝固為意識形態,書寫成校訓「勤樸忠誠」。今天的耀華中學仍不歇息地前進,一步一步,與時代攜手;一級一級,與國際並行。

歷史傳承

形成耀華精神文化

學校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由三個層面構成,即表層的環境文化(物質文化)、中層的制度文化和深層的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學校整體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一所學校的精神是不能自發產生的,它的孕育和生成首先取決於校長的引領和栽培,同時依賴全體師生員工(校園人)在長期踐行中得到培育,逐步凝聚為校園人共同追求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並體現和滲透在學校環境文化和制度文化當中,成為一種相對穩定的價值觀體系。耀華文化的歷史積淀,正是經歷了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

1、愛國教育家趙天麟校長,將「教育救國」之種播撒耀華,將「教育興國」之根深植於耀華。

趙天麟校長作為耀華中學第三任校長,繼承前兩任校長的辦學思路,將「光耀中華」的深刻內涵躍然匾上,同時譜校歌、樹校旗、定校色、撰寫校志銘(《天津耀華學校記》和《本校禮堂落成記》),從此,校訓「尚勤,尚朴,惟忠,惟誠」的價值追求便成為耀華中學數十載辦學的靈魂,成為培育千萬耀華學子成才的法寶。他將多年實踐、積累、總結的教育思想融入耀華。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教育思想融合;專制管理與民主開放融合;人文思想與科學精神融合。他圍繞著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管理,嚴謹教學,嚴肅學紀」的治校方針,他主張「教學相承,淵源接續」,推行「校長負責,專家治校」的管理體制。他以國際一流學校為參照,購置了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設施,特別是他傾全力招賢納士,將清華、北大畢業生作為學校師資的主要來源,為高質量辦學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

2、各任校長接力領跑,傳承著耀華的歷史文化傳統

歷任校長憑借他們的民族氣節、道德修養、高尚情操、學術造詣、人格魅力、創新精神成為耀華「奔跑」歷史上當之無愧的領跑者。耀華中學在80年中有16位校長任職:首任校長王光龍系當年北洋大學校監;繼任校長嚴松章曾官費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建築工程學博士;第三任校長趙天麟早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回國後曾任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校長,1934年出任耀華學校校長,定校訓、譜校歌、選校色、制校旗、校徽,堪稱耀華學校的奠基人;第四任校長金伯平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五任校長陳晉卿畢業於京師法政學堂。他們都是教育界名家。還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職的著名校長韓烽、金秉真、閻治身,及現任校長曲麗敏等。一代又一代的耀華校長,傳承耀華的光輝歷史,弘揚耀華的燦爛文化,帶領耀華一路走來,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時代內涵

豐富耀華精神文化

耀華歷史傳承下來的財富,包含了十幾代人的心血,凝聚了十幾代人的智慧,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珍惜一切有利於學校發展的歷史資源,將其挖掘整理出來,無疑就是今天和未來耀華的發展基石。

1、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傳承發揚耀華精神文化。

為了使代代人傳承的耀華精神文化在這一代耀華學子身上得以彰顯和發揚,耀華將鑲嵌在學校禮堂前庭牆壁上、由耀華的奠基人趙天麟烈士撰寫的兩塊碑文:《天津耀華學校記》、《本校禮堂落成記》,標點、注釋,譯成現代文,取名《校志銘》,發給學生作為入學的開篇之課,使之成為所有耀華人了解耀華、解讀耀華、融入耀華的必讀經典。

耀華為「勤、朴、忠、誠」的校訓作了具有時代特徵的詮釋。勤:勤勞、勤奮、勤儉三個方面既體現在行為作風上,也體現在學習態度上,勤是成事之基。朴:朴實、樸素、純朴三個方面是人的內在素質特徵,朴是立人之本。忠:忠誠、忠實、忠孝三個方面是具有責任感的保證,忠是為民之道。誠:誠信、誠實、誠懇三個方面是人道德行為的基本標准,誠是成功之源。學校把校訓鐫刻在校園的重要位置上,讓學生每天在校訓的熏陶下成長,使校訓內容從強化到內化。

2000年,耀華園內,與趙天麟校長的銅像相輝映,又設立了《耀華科技名人園》和《耀華藝苑名人廊》;2004年在學校寬闊的甬道上,矗立起從耀華中學畢業的十四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及兩位英模的雕像,潤物無聲影響耀華學子奮發圖強;2005年,在尊重歷史的客觀性、真實性基礎上,學校廣泛收集散落於各地的歷史資料,建成了資料較翔實、陳列物較豐富、內容較全面的校史館。耀華精神文化給予耀華學子深入人心的影響力和穿透力。

2、以教師的職業認同為主體,傳承營造耀華精神文化。

耀華精神文化的傳承不僅體現在一代代耀華學子的身上,更體現在一代代耀華教師的身上。在一任任名校長的引領和感召下,耀華名師薈萃,俊彥雲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數十位曾執教於清華等名牌大學的名教師在耀華任教,如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音樂教育家張肖虎、數學名師趙伯炎及田崇厚、何作艇、劉迪生、駱公權、王守惠、何學師等,還有享譽津門的體育名師姚恩漢、英籍名師穆瑪麗。解放後,又有各科名師齊聚耀華,如生物教師孫哲森,外語教師嚴懿珍、馬奔,美術教師李文珍,體育教師陳贊棣、劉素華,化學教師婁鍾英、譚培容、曹金蓀,物理教師閻治身、袁克群、趙仲愷、史淵明,數學教師沈希詠、李希侯、王瑜庭、陳明耀、陸欽樾,語文教師陶繼安、王宗仁、陳桂芬等,數不勝數。名校出名師,名師鑄名校,正是這一代代名師造就了耀華持久的輝煌。

耀華領導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學校,要成為人民滿意的學校;今天的教師,應是德藝雙馨的教師。這是培養高質量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國家強盛的需要。」正是基於這種崇高的歷史責任感,近年來,耀華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不斷推出新舉措,教師隊伍的德、能、勤、績整體水平持續攀升,彰顯出耀華特有的教師文化特色。耀華教師視精神成長以為師之魂;視職業道德以為師之本;視育人能力以為師之道;視教學技藝以為師之基;視科研能力以為師之源。學校以引領教師認識耀華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活動反觀學校的發展,透視學校的行進軌跡,帶給教師以發自內心的感動。在分享榮譽中,使教師明白耀華精神文化的內涵。強化自豪感、榮譽感,強化被敬重、被崇拜的心理感受,多數教師逐漸從表層的感覺深入為內在的知覺,認識到今天我們享受著榮譽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努力締造著更輝煌的榮譽。教育先行者們大力提倡、親身踐行、辛勤培植的民族精神成為存在於耀華園時空中、滲透進耀華人靈魂里的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滴水穿石,形成了一種不甘平庸的氛圍。耀華教師們以敬業樂群的精神不斷實現新的超越。

3、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傳承發展耀華精神文化。

昨天的耀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今天,耀華遵循「為成功的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正在培育著新時代的耀華學子。曲麗敏校長說:「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人生,其生命質量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而且個人必將獲得身心愉悅和幸福的感受。」耀華的責任就是要在這一總理念下,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高質量、有潛質、發展全面、具有「成功人生」追求的後備人才。讓我們走進耀華的學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熱情,去鑒賞他們的風采,去體味耀華學生的文化特質。

所有耀華人都不會忘記,在耀華幾十年的發展史上,校內學生社團是耀華生命力集中體現。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建國初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耀華的學生社團活動都起到了推動和鼓舞正義、戰勝邪惡的作用。今天的耀華學生把學校社團活動同學生的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走出了一條學校社團活動的創新之路。進入新世紀以來,除耀華園傳統的文藝、體育社團一如既往保持輝煌外,各種學生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社團活動異彩紛呈。

(1)心理健康使者團

耀華中學心理健康使者團由著名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耀華心理健康教師張麗珊主持,於1999年吸收了8位耀華學生為同齡求助者提供幫助。這8位同學便是使者團的第一批使者,而且在「助人」的同時,「自助」成長,到高中畢業時,4位考入北京大學,1位考入清華大學,1位升入復旦大學,2位升入南開大學。1999年建團以後,始終堅持「自助,我心成長;助人,播撒陽光」的社團宗旨。經過8年的成功運作,數以百計的耀華學子的共同努力,使者團取得了驚人的成果。耀華中學心理健康使者團有「章程」,有組織機構,除一位輔導老師外,全部工作由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開展活動。2002年創辦了團刊《閃耀年華》,迄今已出版18期,計2萬余冊。刊物創辦人、第四任使者團團長馬靜遠在高三時被評為「全國首屆十佳中學生」,並在大學期間取得優異成績。

(2)愛心志願者社團

耀華中學愛心志願者社團成立於新世紀初。7年來數千名愛心志願者用自己的行動培育著愛心、奉獻著愛心、連接著愛心、享受著愛心,在把愛灑向別人的同時,也感受愛心的陽光沐浴著自己的心靈。愛心志願者社團是一面引領中學生培育愛心、踐行愛心的旗幟,是一個展示中學生樂於助人、融入社會、積極實踐的平台。「感恩」從這個社團惠及到全校,教師們紛紛參與其中,中層以上幹部每個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100元資助一名生活困難的同學,許多老師對所教學生中的困難生默默無聞地資助,只有當學生畢業時,通過家長的感謝信,才能傳遞給學校。

(3)科技俱樂部和青少年環境科學愛好者協會

校園科技俱樂部和青少年環境科學愛好者協會等幾十個科技小組,開展了熱火朝天的學生業余科技活動和課題研究,獲得了天津市,乃至全國、全世界的各級獎項。其中,薛榮、蘇芳兩位同學觀測到的英仙座流星雨的數據是我國業余天文工作者首次被世界天文組織採用的觀測記錄;環保小組《厄爾尼諾現象及其對天津水資源的影響》的論文在全國第10屆青少年發明創造競賽和科學討論會上獲得一等獎;胡曉峰、薛騰、吳念眾在全國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奪得一金一銀的成績;王威撰寫的《典型民居的保存價值與保護性開發》一文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

(4)原創音樂社

該社團創立於2006年5月,以創新為特色,以原創音樂為形式,以樂曲創作和音樂知識學習為主要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006年12月成功地舉辦了一場由春、夏、秋、冬四個樂章組成的原創音樂會。整場音樂會有如一出由若干個故事串成的音樂劇,委婉動人。

類似的社團活動不勝枚舉。學生在社團中得到鍛煉。至於耀華學生在體育、文藝上的優勢則是長盛不衰。

學校文化是根,扎進學校的每一寸土地,貫穿歷史,聯結社會;學校文化是魂,融進校園的每一個晨昏,給學子力量,給教師勇氣;學校文化是光,照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照出微笑,照出希望;學校文化是種,深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今天播撒,明天開花。如何營造學校文化,如何發揮學校文化的影響力,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究的大課題。回首往昔,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嚮往;恩承蔭庇,我們感激;承前啟後,我們深感任重道遠。成就是昨天的句號,開拓是永恆的主題。在新的歲月里,在新的長征中,耀華將緊緊把握時代的主旋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向著「積淀文化底蘊,注重精細管理,創辦特色學校,培育一流人才,打造教育品牌」的宏偉目標大踏步邁進。

作為高一新生……苦啊 可以摘抄一部分 採納吧 o(∩_∩)o

❷ 琿春怎樣解決水污染

淺談水污染的影響與防治
前言:
(一)中國水污染分布與水污染現狀
有人說,地球的顏色是綠色的,她孕育著生命,預示著人類的誕生和未來。我說,她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母親,她把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人類的子子孫孫。她的確很大,幅員遼闊,但不是無邊無際;她的確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遠;她的確很富,資源廣博,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尤其是水的污染更為突出。
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水滋潤萬物、哺育生命、創造文明。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500立方米,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缺水量約為1000萬噸/天左右。幾百萬人生活用水緊張。。。。。。
面對「滴水貴如油」的水資源,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是令人痛心的:據統計,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達到4000億立方米,使5.5萬億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佔全世界徑流總量的14%以上。
(二)水體污染
水是怎樣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的,一是人為的。由於雨水對各種礦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發和乾旱地區的風蝕作用所產生的大量灰塵落入水體而引起的水污染,這屬於自然污染。向水體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各種廢棄物,造成水質惡化,這屬於人為污染。而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後一種,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體受污染的過程
一般來說,水自身有自凈能力。水的自凈能力包括稀釋擴散、沉澱堆積、氧化還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等。大體可以分四段:第一為污染段,由於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質惡化,水中溶解氧極少,除了細菌以外,其它生物較少,特別是幾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機質的生物逐漸繁殖,生物分解活動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魚類難以生存,出現藻類和需氧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漸降低後,水中溶解氧又逐漸增加;第三為恢復段,藻類、魚類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潑起來,水質逐漸變清;第四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飽和,水質清潔,自凈過程到此完成。
2:水體受污染的原因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
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農業污染首先是由於耕作或開荒使土地表面疏鬆,在土壤和地形還未穩定時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懸浮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農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農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著或被吸收,其餘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氣中,通過降雨,經過地表徑流的沖刷進入地表水和滲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廢氣引起水體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廚房、洗滌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就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水體。
3:水體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影響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體中70%—80%是水分,因此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百病發生乃必然,再者長期累積之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再高明的醫生、再有效的葯物恐怕也難奏效,所以「水是百葯之王」的說法一點都不假。
常見的飲用水水質項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鉛: 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兒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證實
鎘: 對腎臟有急性之傷害
砷: 對皮膚、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證實
汞: 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傷害主要器官為腎臟、中樞神經系統
硒: 高濃度會危害肌肉及神經系統
亞硝酸鹽: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嬰兒的影響最為明顯(藍嬰症),具致癌性
總三鹵甲烷: 以氯仿對健康的影響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發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機物): 吸入過多會降低中樞神經、心臟功能,長期暴露對肝臟有害
四氯化碳(有機物): 對人體健康有廣泛影響,具致癌性,對肝臟、腎臟功影響極大
近年來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針對1971-1994年間由水所引起的疾病進行一項調查,在740件案例中,其中因原生動物所引起共148件,共有448,486人因而致病,是所有原因中最高者。研究發現,原生動物種類中以隱孢子蟲及梨形鞭毛蟲二種需要特別注意,最常出現在遊憩風景區及畜牧養殖地區,其中又以養豬、養鴨二種最多。統計也顯示,23年內所造成的死亡病例共89件,而原生動物造成的死亡案例高達70件。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並利用好水。
(三)水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於污水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資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顯然,資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條件之一,沒有資金,一切治理措施就無法實施。
(2) 政府的支持是後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不但涉及到居民,還涉及到外地人員,涉及到部隊系統,涉及到少數民族,也會涉及到權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即使再加上環保部門,力量依然是蒼白無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准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須實施徹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將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於雨水管經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實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可以通過河道排放。
(2) 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一般來說,城鎮新建居民區都有完備的下水道系統,都實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區房屋破舊,多數沒有下水道系統,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不管從污染治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建設的角度,都需要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強城市衛生綜合管理
加強城鎮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臟物帶入河流。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小生意、洗車點或進行環境改造、或取締。
(2)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
鑒於環衛部門職工向河道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糞的情況客觀存在,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要求職工遵守規矩,教育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對不守規矩、擅自污染環境的職工給與相應的處罰。
(3)合理布置垃圾處理站點、公共廁所
應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路(尤其是公共場所),讓人們垃圾有處可棄,減少因無垃圾站(箱)而導致的垃圾隨意丟棄。應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讓在外活動的人們感到方便,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違章建築
對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館、水上游樂廳等應取締。
4: 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5: 公眾參與措施
(1) 讓公眾參與河道環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門應建立與沿線居民的溝通渠道,定期訪問居民,公布舉報電話,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也可以實行「門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發揮群眾保護水環境的巨大熱情,對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
(2)搞好大眾教育
對大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沿河樹立一些警示牌,呼籲人們注意保護水質。另外,新聞媒體繼續對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四)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幾方面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未能有效執行:
首先,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該在整治的過程中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願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行政強制執行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的達標和保留實質上的污染行為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義上的引進經濟激勵措施、獎勵達標先進單位、為其提供政策優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將水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市場開發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停產、關閉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的同時創立和新建於環境保護有利的新企業新市場,使水環境整治工作同社會經濟其它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環保工作不再對於工業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相結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走向環境健康化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利用將在不久的未來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爭取利用後進優勢,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獲得經濟的更大發展。
其次,水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還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到70%的農業大國,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蕾切爾·卡遜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所關注的農業污染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極為現實的指導意義。當我們對於我國大多數流域污染情況尋根求源的時候都會發現幹流和支流沿岸的農葯化肥及其它農業廢棄物肆意地向水體拋棄是構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這些不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然而在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幾乎看不見有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舉措,更沒有像「零點行動」那樣富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治污行為發生。當然並不否定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與農業污染控制本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15小」企業的治理一定范圍內斷絕了農業污染物的來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也並不否認農業的面源污染較之工業企業通常情況下的點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難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為該問題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而視其不存在。這樣只能造成對農業污染的默認,從而使問題擴大化。

最後
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起來。環境問題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點區別於其它任何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這就要求在整治水環境問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污染問題的流域性,加強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這一點在淮河治理過程當中已經獲得重要的實踐經驗,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其次,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成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而將水環境整治與水權概念的開發相結合,明確水資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環境問題的治理者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全流域統籌兼顧的方針 ,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綜合平衡,做到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促進水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後也將同樣依賴於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可以水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因為那將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並最終導致一切人類文明化為烏有。如果說過去的水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導致的,那麼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已經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疏於管理的結果,那麼今天,我們已經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說已經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環境惡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積極作用,那麼今後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環境的現狀要求我們不懈地堅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績激勵我們更有信心地將治理工作開展下去。
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難度更大,因為洪水的發生在時間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則是每時每地都存在。洪水、乾旱是天災,面對天災,人類更能團結一致,更能吃苦耐勞,更能相互幫助,更能激起一股熱情,1998年長江大水就是一個例證。水污染是人禍,是人引起的,治污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總之:
節水從點滴做起!
參考文獻:
(1) 書名為《造福子孫後代》:前言
(2) 行政院環保署「安全飲用水手冊」:第3頁
(3) 中國水資源公報 1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第2頁
(4) 中國城市排水建設與發展
(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第二十六講:關於我國農業法制建設的幾個問題第
(6) 水資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線 作者:關業祥 水利部規計司處長

閱讀全文

與琿春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