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

發布時間:2021-03-20 04:04:58

A. 關於文化體制改革 2014年中央出台了多少政策

【2014年文化體制改革大事記】:
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3月14日,《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加值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相關產業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明顯提高,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3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對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作出全面部署,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扶持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

3月19日,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編辦、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20家成員單位組成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正式成立,協調組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部門力量,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科學發展。

3月25日,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文化金融合作部際會商機制、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加大財政對文化金融的扶持力度、重視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等政策措施。

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其中《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兩個文件,對文化企業出台了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土地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政策。

6月19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七部門發布了《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此政策覆蓋了電影行業從製片到發行、影院投資等各個層面,同時指出了電影產業與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未來路徑。

8月19日,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政策。

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召開,會議提出,2014年「文化體制改革積極創新」,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共出台370條改革成果

B.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要素四原則

公共文化服務體抄系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C. 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包括哪些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回法規、政策措施答。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

D.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構建現復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E.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F.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最早是哪次會議提出,後來又在什麼會議中強調

轉自某碩士論文: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要「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內務」。「公共容文化服
務」這一概念是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被首次正式提出的,此
後,從中央到地方有關部門的文件和領導講話中「公共文化服務」這一詞彙便出現的越
來越頻繁。

G.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工作

(一) 在文化部機關報和創建工作指定宣傳平台《中國文化報》開辟專欄和專門版面,組織重要稿件,有效推動、指導各地文化部門開展示範區創建工作。
1、開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專欄和專版:及時報道文化部對創建工作的要求、各地創建工作動態。
2、開辟「公共文化論壇」:結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刊發專家學者及各地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研討文章。
3、組織有關研討會: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探討,對研討成果進行集中刊發。
4、組織示範區創建成果展覽展示活動:在示範區取得階段性成果時,組織有關成果展覽展示活動,擴大創建工作的影響。
(二)建立示範區(項目)信息報送制度,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溝通信息。各創建單位應確定專人負責及時報送工作動態信息,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整理後,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及有關內刊刊發。
(三)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管理平台」(即「國家公共文化網」),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對創建單位進行針對性指導。「國家公共文化網」以專題報道方式反映創建工作動態,並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全面報道。
(四)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導下,組織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適時進行集中宣傳。
1、在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節點,組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通過實地調查、集中訪談等多種方式,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深入報道。
2、建立與中央重要新聞媒體的日常工作機制,及時反饋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3、利用有關媒體的內部參考等平台,適時組織重要稿件,建立靈活的發稿機制。 1、創建工作動態:反映各創建單位工作進展,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對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的要求,有關會議、文件的精神。
2、創建工作經驗、體會:反映各地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措施和效果。
3、理論觀點: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相結合,以國家課題和各地課題為重點,通過專家學者的文章,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理論闡述。
4、舉辦有關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論壇、展覽等活動,擴大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的影響。
5、及時反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其他工作:對全國文化先進單位評選表彰和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評估定級工作,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古籍保護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等進行全面的報道。 1、每個創建單位確定1名信息員,負責信息報送和宣傳工作的組織。
2、各創建單位應制定宣傳工作方案,並報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
3、參加中央媒體宣傳統一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協調安排。

H.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簡介

國家公共文化抄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襲、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這項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動各地研究和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為同類地區提供借鑒和示範,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經過嚴格的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2011年5月,第一批創建示範區(項目)名單公布,共有31個單位獲得示範區創建資格。經過兩年的創建,2013年9月,第一批31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通過驗收評審,獲得示範區稱號。

I. 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包含哪些

根據文化產品的分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大致可以分成二類:
一是公版益性公共文化權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即直接關繫到國家文化主權、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服務。這些文化服務,必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經費加強建設和發展,如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的新聞頻道、國家信息網路、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美術館、紀念館等。
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並且與國家主權、文化信息安全關聯不大、還可以通過培育市場,並通過市場采購獲得的文化產品服務,如娛樂、電影、演出、展覽、美容、健身等。

閱讀全文

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借款糾紛二審答辯狀 瀏覽:990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