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河北省規定一個村只定一個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有補助,那麼其他鄉醫怎麼辦
我更慘的,幹了18年的鄉村醫生工作就因為市政協來調研提了三個問題:1、是公共衛生經費不到位,2、是我干著兩個鄉村醫生編職的工作10年來呀只領到一個人的補助 ,3、幹了兩年的艾滋病十二五項目的工作,2012年就干到現在分文未領到。就提了這三個問題呀結果就被院長解聘了,同志們想想看看這算什麼?難道鄉村醫生就不是人嗎?鄉村醫生也要吃飯養家呀!怎麼就沒有人為我們站出來呢?
❷ 全國鄉村醫生做假公共衛生服務檔案,國家為什麼不聞不管
山高皇帝遠
❸ 鄉村醫生可獲得本村人口下撥公衛費 嗎
近期,市衛生局出台《咸陽市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分工和資金分配比例,原則上將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考核後將相應的服務經費撥付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准為5元(新農合支付4.5元,個人支付0.5元)。對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村衛生室,採取省、市、縣三級財政定額專項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提高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作出突出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
從2014年起,鄉村醫生各項補助經費實行預撥制,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發放,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實施基本葯物制度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進行按月預撥,剩餘各項經費按季度分項考核後撥付。按照全省村衛生室人員配備要求,服務人口在800人以下的鄉村醫生,每人每月預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得少於500元;服務人口在800人以上的,每人每月預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得少於700元。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鄉村醫生,每人每月預撥補助400元。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發鄉村醫生補助經費預撥卡,每月月初將當月補助經費預撥到卡,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❹ 中央對在崗村醫待遇有沒有統一政策
國家對鄉村醫生的鼓勵政策: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從我國國情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長遠建設出發,改革鄉村醫生服務模式和激勵機制,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補償、養老和培養培訓政策,加強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全面提升村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主要目標。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力爭使鄉村醫生總體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逐步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鄉村醫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的鄉村醫生隊伍,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農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二、明確鄉村醫生功能任務
(三)明確鄉村醫生職責。鄉村醫生(包括在村衛生室執業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下同)主要負責向農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並承擔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相關工作。
(四)合理配置鄉村醫生。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深入開展和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要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服務現狀和預期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合理配置鄉村醫生,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的標准配備鄉村醫生。
三、加強鄉村醫生管理
(五)嚴格鄉村醫生執業准入。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並按規定進行注冊。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條件不具備的地區,要嚴格按照《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要求,由省級人民政府制訂具有中等醫學專業學歷的人員或者經培訓達到中等醫學專業水平的人員進入村衛生室執業的具體辦法。
(六)規范鄉村醫生業務管理。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鄉村醫生執業管理和服務質量監管,促進合理用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規范開展鄉村醫生考核。在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統一組織下,由鄉鎮衛生院定期對鄉村醫生開展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鄉村醫生學習培訓情況以及醫德醫風等情況。考核結果作為鄉村醫生執業注冊和財政補助的主要依據。
四、優化鄉村醫生學歷結構
(八)加強繼續教育。各地要按照《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切實加強鄉村醫生教育和培養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進入中、高等醫學(衛生)院校(含中醫葯院校)接受醫學學歷教育,提高整體學歷層次。對於按規定參加學歷教育並取得醫學相應學歷的在崗鄉村醫生,政府對其學費可予以適當補助。
(九)實施訂單定向培養。加強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實施面向村衛生室的3年制中、高職免費醫學生培養。免費醫學生主要招收農村生源。
五、提高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
(十)拓寬鄉村醫生發展空間。在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獲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進一步吸引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和醫學院校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聘用具有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
(十一)規范開展鄉村醫生崗位培訓。各地要依託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鄉村醫生崗位培訓。鄉村醫生每年接受免費培訓不少於2次,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2周;各地可選派具有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優秀鄉村醫生到省、市級醫院接受免費培訓;鄉村醫生每3—5年免費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脫產進修,進修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個月。鄉村醫生應學習中醫葯知識,運用中醫葯技能防治疾病。到村衛生室工作的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優先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六、轉變鄉村醫生服務模式
(十二)開展契約式服務。各地要結合實際,探索開展鄉村醫生和農村居民的簽約服務。鄉村醫生或由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幹(含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組成團隊與農村居民簽訂一定期限的服務協議,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按規定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分擔,具體標准和保障范圍由各地根據當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簽約人群結構以及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鄉村醫生提供簽約服務,除按規定收取服務費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費用。加大適宜技術的推廣力度,鼓勵鄉村醫生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並按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❺ 國家對鄉村醫生的鼓勵政策
1、保障政策:
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鄉村醫生,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於年滿60周歲的鄉村醫生,各地要結合實際,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
要綜合考慮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情況,給予定額補助。定額補助標准由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按照服務人口數量或鄉村醫生人數核定。
2、養老政策
積極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問題。各地要結合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新農保)的推進,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新農保,對符合新農保待遇領取條件的鄉村醫生發放養老金。
3、給予定額補助。
廣東對離崗老年村醫按每人每月700—90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安徽、江西、河南、青海等省份按300元標准予以補助。隨著養老制度的建立健全,河北、安徽等20餘省份建立村醫退出機制,為新進入村衛生室的人員留出空間。
(5)村醫搞公共衛生服務取照片合理嗎擴展閱讀:
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鄉村醫生,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對於年滿60周歲的鄉村醫生,各地要結合實際,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確有需要的,村衛生室可以返聘鄉村醫生繼續執業。
切實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政策。各地要綜合考慮鄉村醫生工作的實際情況、服務能力和服務成本,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鄉村醫生合理的收入水平。
❻ 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如何分配村委衛生室發多少
原則上將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考核後將相應的服務經費撥付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准為5元(新農合支付4.5元,個人支付0.5元)。
對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村衛生室,採取省、市、縣三級財政定額專項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提高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作出突出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自2009年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經費和內容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和增長。
從2009年的公衛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15元,逐年上漲到2017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標准為人均50元。
而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又宣布在2017年的基礎上,又加5元,那麼2018年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是人均55元。
從2009年首次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到現在已有9年,伴隨著醫改的推進,也伴隨著實際擔負公衛人的砥礪前行。
國家的公衛政策在體現民生的大戰略中,基層醫生是沖鋒在前的主要生力軍。
(6)村醫搞公共衛生服務取照片合理嗎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
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已經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衛補助提高後,或將不低於50元/人的標准。
參考資料:公共衛生服務費分配-中國政府網
❼ 公共衛生服務,村醫干多少工作鎮醫院干多少工作
這個沒有具體的限制兩方面協調吧。
❽ 村醫領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的政策是什麼
每個村衛生室每年給補助4800元,這個是全國統一的。然後你的所有工作都是有補助的回,比如答版面的更新,健康教育講座、建立健康檔案、重點人群的隨訪等不過這些錢的補助標準是不一樣的,因為國家沒有具體制定補助標准。
❾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簽約協議是醫生的責任還是村醫的責任
基本公共衛生簽約服務分為城市和農村:
城市居民公共衛生簽約服務以居內委會為單位劃分容,一個居委會由一個團隊負責(成員由一名全科醫生、一名社區護士及一名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人員)該轄區居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其中就包括公共衛生服務簽約協議。
農村更為簡單由轄區所在村衛生室鄉村醫生負責該轄區的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總結下就是城市居民簽約服務由負責該居委會的全科醫生團隊完成;農村居民簽約服務則由負責該村的鄉村醫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