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將更豐富了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韓鳳芹認為,實行免費開放,是中央財政解決公共文化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項具體舉措,有利於推動公共文化機構苦練內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實行免費開放,進一步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形成了一批優秀服務品牌,也帶來了博物館、圖書館經營方式的多元化。近年來,國內涌現出「復興之路」「海昏侯墓文物展」「陝西古代文明」等一批精品主題展覽。去年,多家博物館聯合央視推出的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取得了8億人次收看的轟動效應,拉近了文物和觀眾的距離。百集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電視和網路上持續熱播,為觀眾奉上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來源:人民日報
B.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C.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內容
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激發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運營社會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准入、監督和考核體系,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發揮效能。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制度化。建立健全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服務主體。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著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特色服務等新方式。
D.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E. 公共文化服務2020年活動登記冊怎麼寫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
F. 文化惠民與公共服務之間的關系
實質上來講,我覺得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關系。
「公共服務」,包括公共設施建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公共活動等提供保障。
而「文化惠民」,尚無定義。
「文化惠民」是本屆政府臆想出來的東西,旁敲側擊地說是要把錢花點到人們身上(難道他們也覺得當初不該買美債了!),但說得相當相當相當片面,怎麼能只是文化上的事呢??說得相當相當相當婉約,怎麼能把「為」改成「惠」了呢????
看看我們的民生政績吧:保障性住房、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設,哪一項不是讓人無語?就連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鐵路、高速公路、農田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和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等等等,都讓人不敢恭維。比起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而言,中央政府的「政績標榜口號」更要人命,什麼三個代表了,現在好了,三個惠民。什麼狗屁。
G.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志願者隊伍有哪些活動
志願活動基本不拘形式
比如有社區服務,社會活動,校園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