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在工商登記的出資額可以和實際出資額不一樣嘛
如果乾股股東不出資,需要通過公司設立協議約定誰出資及相互墊資或借款關專系,因為股屬權比例按實際出資由工商確定。
至於分紅比例是按照股東間的約定,可以與股權比例不一致,甚至零分紅都是可以的。
一般以公示的工商登記的股權比例為准,股東之間達成的比例只在雙方之間起約束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
也就是說,如果日後被第三人追究股東未完全出資等法律責任,是按照工商登記的比例來對外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按照股東之間約定的比例承擔,承擔賠償責任後再由股東之間來追索
Ⅱ 國稅局企業基礎信息表注冊資本和工商注冊資本不一致怎麼改
新公司法出台之後,公司注冊資金的相關政策也發生了變化,具體變化如下:
首先,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也就是,除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有另行規定的以外,取消了關於公司股東(發起人)應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出資,投資公司在五年內繳足出資的規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應一次足額繳納出資的規定。轉而採取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章程的方式。
其次,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除對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另行規定的以外,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分別應達3萬元、10萬元、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以及貨幣出資比例。
第三,簡化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認繳出資額、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不需要提交驗資報告。
由此可見,注冊資金和公司實有資本可以不一致的
事實上,注冊資金和公司實有資本可以不一致的情況在很多的注冊公司中都會出現,畢竟公司的注冊資金很多都會作為公司的周轉資金,需要在日常的業務中發揮作用,不過建議不要在注冊公司時因為想要顯示公司的實力而虛高注冊資金的金額,因為這樣會讓公司承擔潛在的法律責任,寫得越高,責任也就越大,這便是認繳制出台之後,注冊資金放寬要求的一大弊端。更多關於工商注冊資本的問題可以去億蜂咨詢,如果還有問題建議找專業的顧問咨詢,希望能幫到你
Ⅲ 工商信息公示,是不是審計報告就必須與工商登記的一致不一致的風險點在哪裡
看你的數據是不是符合你的經營規模,你的數據指標也反應了你的企業的經營狀況,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提前考慮到的
Ⅳ 年報時,實繳出資額各和認繳出資額怎麼填寫
認繳出資額是指公司各股東承諾應向公司繳納的資本數額。
實繳出資額就是各股東按照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實際繳納到財務的出資額。
比如公司的一位股東A承諾出資800萬,這個800萬就是A的認繳出資額,但A目前只付了400萬,那這400萬就是A的實繳出資額,等於他還欠繳400萬。
(4)年報出資與工商登記不一致擴展閱讀:
認繳出資額是指企業的法定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是企業根據企業章程規定應繳的注冊金。 認繳出資額由實繳出資和應繳出資兩個部分組成。對公司每一股東(發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作為登記事項的不同理解,可能在具體的登記工作中會產生很大差異。
目前,最主要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出資人)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其各期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已完成繳付的各期出資額和出資時間。
另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登記時其認繳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認繳出資的最終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登記時已繳付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實繳出資的最終時間。
《公司法》對注冊資本的有關定義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26條)。如果上述法條中的股東認繳的出資額與登記事項中的股東的認繳出資額是一個概念的話,此時其算數關系式是:公司注冊資本 = 全體股東「認繳出資」之和。按第一種理解登記的話,則要進行兩級求和運算才能算出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的每個股東的認繳出資與算式中的「認繳出資」概念是不一致的。這種登記方法還有一個的問題,就是實際登記操作時對總局設計的登記表格填寫有困難。
申請書中的「股東(發起人)名錄」、審核表中「股東或發起人情況」和變更登記用的「股東(發起人)出資情況表」大致相同,表格中每一股東名稱或姓名後的項目依次是: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持股比例、實繳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余額交付期限。對於分多期繳付出資的情況,無論是每資都將所有的出資詳細填寫還是每期出資單獨填寫本次出資情況都可能產生歧義或內容的前後不一致。
Ⅳ 工商登記出資比例與實際出資情況不一致時以哪個為准
企業注冊登記前是以實際出資為准,企業注冊登記後是以工商登記為准。如果實際出資與登記股份不符則要通過法律程序調整,還會涉及到工商登記資本的變更。
Ⅵ 企業信息公示系統里要求上報年報。遇到一個問題,有關企業的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的。
我來回答一下吧。
目前我國公司登記制度採取的是「認繳登記制」,除了少數行業(比如銀行、保險、金融等)有可能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的行業之外,一般性質的公司,可以採取認繳制。
所謂認繳,就是公司股東在公司章程里自主約定股東的出資金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出資比例等內容,並且將這些約定的內容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如實向社會公開即可。股東在約定期限內,將承諾的出資繳付到位即可。
因此,一些公司的股東往往是在成立之初,並未真的將承諾的出資繳付給公司,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你如實向社會公示出資情況即可。
舉例:張三承諾在2020年12月31日前出資30萬元,李四承諾2022年1月1日前出資70萬元,合計出資100萬元,成立一個貿易有限公司。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張三已經出資10萬元,李四齣資0萬元,因此該公司2017年度報告填寫的時候,關於出資的頁面可以寫「張三,認繳出資30萬元,認繳出資時間2020年12月31日,實繳出資10萬元,實繳時間2016年5月23日;李四,認繳出資70萬元,認繳出資時間2022年1月1日,實繳0萬元,實繳時間可以不填寫」
希望我說清楚了,您能看明白。
耐心答題不易,望採納,謝謝。
Ⅶ 工商登記的出資人與實收資本出資人不一致,怎麼辦
我認為首先應該找到B和C核實情況,看看老闆有沒有玩你,具體可以採用積極式詢問,即,讓對方說出他們出資的額度和更改的內容。 而因為注冊資本沒有改變,而且也不會影響以前年度和本年度的損益情況,所以我認為可以在本年將三方的「實收資本」科目進行調整
Ⅷ 成立公司時登記的注冊資金與實際出資不符,如何處理(2006)
實際出資200萬,由A、B、C、D分別佔50%、20%、15%、15%,應該怎樣操作?公司章程中應怎樣制定?廣州辛巴哥哥律師解答:你的問題是:公司已經登記注冊成立,登記登記的注冊資金為100萬,由A和B分別佔50%,而在實際操作中出了資金200萬,由A、B、C、D分別佔50%、20%、15%、15%,那麼現在應該如何修改公司章程及辦理變更工商業登記的問題?或者你的問題是:公司打算成立,打算登記注冊資本為100萬,由A和B分別佔50%,而實際將出資200萬,由A、B、C、D分別佔50%、20%、15%、15%。對於工商登記跟實際情況的不同,應該怎樣操作?應該怎樣製作公司章程?Qunhai咨詢:已經注冊登記100萬,資金200也已經到位,章程里有關資金方面怎樣制定才合法,其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事項。新安風解答:我的看法,應該按照實際的出資進行修改公司章程,相應的對工商注冊進行變更,這樣就是4個股東了。廣州辛巴哥哥律師解答:可以到工商局辦理公司的增加註冊資本的變更登記,同時修改公司的章程,將公司的股權結構重新調整。
Ⅸ 請問企業工商年度報告中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不一致,有影響嗎
現在改為認繳制了,無論你實際出資多少,在法律上你認繳多少就承擔多少的責任。企業年報中出資情況填報較細,你認繳多少,以什麼方式出資,實際出資多少都要如實填報,提交成功就完成了。你實繳出資少於認繳額是正常的,你只要如實填報,工商不會找你,只是公示後其它經營者、你的業務對象在公示系統看到後知道你公司的情況會考慮是否與你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