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出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是否可以參加政府采購招標
首先己經不具備了招標主體資格;其次即便參與招標取得標的,經營活動己成事實,工商會認定為超范圍經營,違反《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第五款的規定: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經營行為。
建議變更范圍,把要參考招標的項目寫進去,合法經營有保障。
(1)工商局采購制度擴展閱讀:
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㈡ 零食專賣店,最近工商局檢查要求做個八項規章制度放店裡,有神人給我
我都發給你,你可以找個列印店做出啦
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滲出性皮膚病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參加工作或臨時工作人員應當進行崗前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三、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從業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四、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從業人員應當每日健康晨檢,出現咳嗽、發熱、皮膚傷口或感染等有礙於食品安全的病症時,應當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五、從業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崗位的衛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潔,不得在食品經營場所或貯存場所內從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
六、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健康檢查和處置以及日常衛生檢查等應當記錄並建立檔案,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不得塗改、污損,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於2年。
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學習《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二、從業人員應當熟悉與崗位相關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掌握必備的崗位衛生操作技能,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工作。
三、未通過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員不得上崗。
四、食品安全管理員一年內2次以上(含兩次)考核不合格的,應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訓、考核的方式。
五、培訓、考核以及整改措施應當建立檔案,內容應當包括培訓、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實施的時間、地點、人員、方式、記錄人等信息,不得塗改或污損,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配備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具體實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並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責。
二、食品安全管理員根據負責人的授權具體承擔以下職責: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組織實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實;
(二)組織實施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督促不符合崗位健康衛生管理要求的從業人員調離崗位;
(三)制訂、實施食品安全培訓、考核計劃;
(四)審核進貨查驗管理執行情況,對不合格食品實行一票否決權;
(五)督促處置不合格食品;
(六)審核各項食品安全記錄,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檔案;
(七)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指責。
三、食品安全管理員應當配合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介紹情況並提供資料。
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保證食品安全的自律管理制度制定、實施自查計劃,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
二、食品安全自查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並負責不合格項的整改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為定期自查和專項自查,定期自查應當根據所經營的食品風險等級確定頻次,專項自查應當根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消費者、媒體輿情等渠道獲知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立即實施。
四、經營場所布局、製作工藝流程、內部管理流程等重點管理項發生變化的,應當立即組織食品安全自查。
五、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項應當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證據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並向當地食品要你監管部門報告,待問題排查整改到位後方可重新銷售。
六、食品安全自查應當建立自查檔案,如實記錄食品安全自查組織實施的時間、計劃、人員、結果和排查整改情況,不得塗改或污損,保存時限不得少於2年。
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明確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的對象、方法、頻次和人員等內容,確保清洗、消毒效果。
二、食品銷售經營、貯存場所內環境(包括地面、排水溝、牆壁、天花板、門窗等)應保持清潔和良好狀況。廢棄物及時清理,清除後的容器應及時清洗,必要時進行消毒。
三、食品銷售經營、貯存場所應當做好防蟲、防鼠等措施,防止蟲害污染。除蟲滅害工作應當採取物理捕殺的方法。
四、食品銷售設施設備應做到專區設置、專用標識、專人維護,確保設備設置能夠正常運轉。
五、各類食品銷售設施設備使用後應當立即清洗,存放在清潔的容器或區域內。直接接觸食品的應當消毒,非直接接觸食品的適時消毒。
六、鼓勵採用熱力消毒方法對設施設備進行消毒,因材質、大小等原因無法採用熱力消毒方法的可採用化學消毒方法。
七、清洗消毒食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符合國家標准,對人體安全、無害。
八、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應當建立檔案,如實記錄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的時間、對象、方法、頻次和人員等內容,保存時限不得少於2年。
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對采購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下統稱食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從合法的渠道采購合格的產品。
二、應當查驗並索取供貨者的許可證、供貨票據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供貨票據應當包括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三、嚴格查驗供貨者的運輸工具,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載的、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溫度、濕度條件的、未對散裝食品進行有效隔離的等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條件的食品,應當拒絕收貨,並主動向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報告。
四、嚴格查驗食品的包裝和感官性狀,包裝應當清潔、形狀完整,無明顯破損和受潮,食品具有該食品正常的感官形狀,標簽內容完整,無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虛假內容。
五、嚴格查驗食品的保質期,對過期食品應當拒絕收貨並主動報告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對臨期食品應當根據自身銷售量確定采購量,確保食品在保質期內銷售。
六、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檔案,如實記錄查驗負責人、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或保留相關憑證,記錄或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6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貯存管理制度,加強食品貯存管理,確保食品在貯存過程中安全、不受污染。
二、食品貯存場所應當符合食品標識上的貯存條件,具有與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設備設施。食品保存條件為常溫的,其貯存溫度不得超過30℃。
三、應當建立食品入庫台賬,如實記錄食品的入庫日期、數量等相關信息。
四、應當按照生熟分開、食品和非食品分開的原則對不同類別的食品和物品分區存放,並設置明顯的標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各類食品應當按照包裝標識的要求堆疊,不得超限量堆積、擠壓存放。食品數量不得超過貯存庫房、設備的裝載限量,離牆離地250px以上。
六、應當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流轉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並建立食品出庫台賬,如實記錄食品的出庫日期、數量等相關信息。
七、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檔案,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及時處置不符合法律法規、國家標准和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食品。
二、進貨查驗時發現不合格食品,應採取拒收、依據協議約定銷毀等方式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發現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食品,應當設置專門區域封存,並使用醒目標識加以區分,並及時向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報告。
三、進貨查驗後發現不合格食品,應立即停止經營,下架並設置專門區域封存,同時使用醒目標識加以區分,及時向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報告。對標簽標識等不危害食品安全的不合格食品,經食品葯品監管局同意,經整改合格後可以重新上市;對違法添加、腐敗變質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不合格食品,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立即銷毀。
四、對已經售出的不合格食品,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告知消費者,並書面通知供貨者,相關處置情況及時報告食品葯品監管部門。供貨者需要召回的,應當積極配合。消費者要求退貨或賠償的,應當先行賠付。
五、建立不合格食品處置檔案,檔案內容應當包括不合格食品的名稱、規格、生產日期、數量以及處置的時間、方式、供貨者名稱和聯系方式等信息,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加強廢棄物的處置管理,確保廢棄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場。
二、應當配備專門的容器或場所存放廢棄物,並使用醒目標識加以區分。液體廢棄物、具有揮發性氣味的廢棄物等應當存在密閉容器中,做到日產日清。
三、廢棄物的處置應當交由具備合法資質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處置,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並簽署合作協議。
四、不得亂倒亂堆廢棄物,不得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廁所、公共水域或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者備案的單位或個人處理。
五、應建立廢棄物處置台帳,如實記錄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以及處置單位等情況,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當立即停止相關食品的經營活動,對涉及的食品、工具、設備等進行封存,並自發現之時起2小時內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報告,不得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隱瞞、謊報、緩報。
三、應當立即執行不合格食品處置管理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通知相關供貨者和消費者,防止突發事件惡化。
四、應當積極配合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台賬,如實記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涉及的食品名稱、批號、數量、生產廠家和聯系方式、供貨者名稱和聯系方式以及處置的方式和結果,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食品批發銷售記錄制度
一、食品批發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批發銷售記錄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
二、應當建立食品批發銷售台賬,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以及記錄人等內容,或保存記載有上述信息的銷貨憑證。
三、應當查驗所銷售的食品和食品批發銷售台賬,確保做到「賬貨相符」。
四、記錄或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食品安全追溯和召回制度
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採用信息化手段採集、留存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認為應當召回的,應當立即召回。由於食品經營者的原因造成其經營的食品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召回。
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召回的食品採取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但是,對因標簽、標志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產者在採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食品經營者應當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需要對召回的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銷毀的,應當提前報告時間、地點。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認為必要的,可以實施現場監督。
食品經營者未召回或者停止經營的,接受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處罰。
㈢ 工商局和市政和政府采購單位他們這些單位都是干什麼的他們之間怎麼聯系起來
一般來說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簡單來說工商是負責企業登記注冊管理的~
市政是城市公用設施建設維護的~
他們都在政府采購的范圍內~
如果是市政工程應該會進行招標投標~你可以關注一下當地的ZF網站,工程是市政部門管的~但是政府采購只是一種行為。
㈣ 私營企業可以招標進行采購嗎
當然可以,你成立一家檯球娛樂公司,要去工商局辦營業執照,你要招標采購設備,同樣去工商局辦理備案,然後,委託招標代理公司或在媒體上發招標公告,依次進行常規程序。
但是,你的招標前期工作是有成本的,備案要收費,發招標文件,媒體也要收費,如果你的采購「標地」比較小,或媒體的宣傳范圍有限,沒有企業前來投標,你的工作就只有成本,沒有意義了。最後的結果,這是常有的事情。你明白。
㈤ 工商局查進貨憑證嗎
按照法律規定來說,經營商品都要有合法來源渠道,工商局有權查進貨來源,也就是要你提供進貨憑證。但是你經營的是小商店,一般不大會去查的,不過千萬別在店裡擺一些明顯假冒偽劣的貨,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等,那是會被沒收還要罰款的。另外就是別得罪人,有消費糾紛自己處理好,別讓消費者去舉報投訴你,OVER。
㈥ 山東企業在廣州設立采購處工商局有什麼規定
我是學經濟學的,了解一點:如果是短期的、簡單的采購行為,可以不用設立分公司,但是如果是長期性的,並具有營業性質則需要注冊分公司。否則就不合法了,工商局查的就是這樣打擦邊球的,呵呵
㈦ 我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工商局要求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求範本。謝謝。
你們當地工商部門的要求是不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應該是統一的,應該是工商部門提供的。我有我們地方的給你發一個。
流通環節食品經營者自律制度
一、食品經營者進貨查驗制度
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制度,對采購的食品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履行檢查義務。檢查食品質量和標簽;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並通過記錄、拍照、存檔、復印等多種方式,記載查驗情況;銷售進口食品的,還應當查驗進口食品的合法證明。
二、食品經營企業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鼓勵其他食品經營者按照上述規定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經營者可以將供貨者提供的載有上述規定信息的銷售票據作為進貨查驗記錄,票據應當裝訂或者粘貼成冊;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者,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企業總部應當向所屬經營者提供進貨查驗的證明;食品經營企業的進貨查驗記錄或者票據應當真實,不得偽造,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兩年。
三、食品批發經營企業批發記錄制度
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
從事批發業務的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向購貨者開具載有前款規定信息的銷售票據,同時加蓋印章或簽字。食品批發企業和購貨企業應當實行「一票通」式台帳建立模式,即購貨企業將批發企業開具的銷售票據粘貼成進貨台帳,批發企業將一式兩聯中的另一聯銷售票據粘貼成銷售台帳,實現「一票通行」;鼓勵其他購貨者和食品批發企業採用「一票通」方式建立台帳。
食品批發經營企業的批發記錄或者票據應當真實,不得偽造,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兩年。
四、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單獨存放,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告轄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食品經營者未依照法律規定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責令其停止經營;退市食品應當建立登記台帳,並記入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其內容包括:食品名稱、規格型號、商標、數量、生產批次、問題類別、處理情況、生產廠家、經銷商、經辦人情況等。按發生的時間順序登記,由專人負責。
五、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採取質量先行負責、「三包」等方式,落實質量承諾責任。食品經營者經營的食品應當符合法定標准和要求,明碼標價,主動向消費者提供銷售憑證,自覺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履行更換、退貨等義務,保證不欺詐消費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將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賠償消費者損失外,還應承諾支付所購食品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六、協議准入制度
鼓勵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食品經營櫃台的出租者、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和有條件的食品經營企業與食品生產加工基地、重點企業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協議准入制度。食品經營者經營的各種食品,原則都與供貨人簽訂「購銷協定」,簽訂協議的供貨人、生產商或產地應當有食品銷售信譽卡或食品質量承諾卡以及檢驗、檢疫等合格證明;水果蔬菜類食品以無公害水果蔬菜生產基地為采購定點單位,簽訂「場地掛鉤協議」,肉類經營必須到定點屠宰場采購,簽訂「場廠掛鉤協議;對供貨人、生產商或產地拒絕簽訂「場廠掛鉤、場地掛鉤」協議的,拒絕從其處進貨。
七、食品貯運、銷售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經營者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食品經營者對貯存、銷售的食品應當定期進行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將其退出市場,並做好相關記錄;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銷售生鮮食品和熟食製品,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溫度、空間隔離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八、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經營從業人員應當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從事食品流通經營活動,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 食品經營從業人員應當注意個人衛生,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本企業承諾嚴格遵守以上制度。
企業名稱:
業主姓名:
年 月 日
㈧ 工商局有權查看進貨單據
工商行政管理進行市場檢查,完全有權力查看商家的單據,主要是各類進貨、銷售、庫存單據等,還有進貨發票、銷售票據等等。
詳細可參考工商行政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
㈨ 假如工商局購買商品,這個就是政府采購嗎
確切地說:工商局購買政府采購目錄內的商品,屬於政府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