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一門式」服務
一門式服務,主要就是指:從跑多個部門,走多個流程簡化為在一個中心或窗口版,簡化流程,簡潔辦事。
通過權一門式服務,群眾辦事基本消滅了部門概念,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又節約了行政成本,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更有效提高了政務服務效能和社會公共服務的精準水平,全面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1)肇慶市一門式一網式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一門式政務服務,以移動互聯網為拓展,大力推進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設,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讓政務服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
藉助介面跳轉技術打破了部門業務壁壘。在不改變各部門原有業務系統的前提下,通過介面、跳轉等技術,集成了不同層級業務系統,把多條線、多系統數據向「一門式」政務服務系統集中,打通了政府各部門、各層級的業務辦理平台。
將辦事服務事項集中到前台受理,交給後台無差別、電子化系統處理,實現了服務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有效解決原來各部門業務平台存在的五花八門、重復建設、互不兼容、信息分割等問題,群眾辦事不再需要折返於多個部門、重復跑路。
② B、 什麼叫做「一門式」的服務浦東為什麼要實行「一門式」的服務
所謂「一門式」服務,顧名思義就是走進一扇門,你要辦的事在這扇門內就能辦成。這主要是針對過去那種要辦事就得跑斷腿的現象,政府部門的便民舉措。比如你要辦一個飯店,可能要去工商局、稅務局、環保局、消防局、衛生防疫、公安局、人才市場......現在在一扇門里就給你辦了。當然,可能這不是絕對的,也許有些地方也得走出去辦,但意思是這個意思。還有,一門式不是一竿子到底的意思,它只是把各個職能部門的辦事窗口放在一個地方,你辦還得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辦。
③ 求助:一門式、一網式。我想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謂「一門式」,即建立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通俗點來說,就是把以前需要經「多門」審批辦理的事綜合到「一門」中來。
④ 浦東一門式服務有哪幾個地方
浦東一門式服務應該每個鎮每個街道都有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陳廣勝的電子政務
相關精彩闡述
「電子」與「政務」的嫁接,是一個杠桿,是一場裂變。它能使「政務」運行更快、更規范,能使「政務」信息更透明、更可共享,也能使公眾有更多的渠道、更低的門檻、更好的平台,與政府以及更廣泛的公共機構交流溝通。從這個角度來講,「電子政務」對於建設效能機關、打造服務政府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培育公民社會、完善民主政治也具有深遠影響。(2008-12-1)
我們搞網上辦事大廳,不是為了搞這個事情而搞這個事情,也不是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為了電子化而搞電子化,完全是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的角度出發的。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政府需要轉型。比如,從「物本型」轉向「人本型」,原先是重物輕人,現在要把人的需要、人的滿足擺在首位,以此貫穿省政府網上辦事大廳建設的始終;從「權力型」轉向「責任型」,當年的政府是權力本位,怎麼轉向責任本位?所謂責任,就是明分內之事,做分內之事,我們建省政府網上辦事大廳,必須把這個邊界理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義不容辭地把份內事做好;從「人治型」轉向「法治型」,我們所有的審批事項都要有依據,講求法理的依據,還講求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像剛才專家說的,能夠成為制約權力的這么一個力量;從「暗箱型」轉向「透明型」,因為現在你上了網後,在省政府網上辦事大廳,都能夠看到事情流到哪、辦到哪,是在那個環節被耽擱了,這有利於防止暗箱操作。(2010-2-4)
我感覺到電子政務是今天的政務,更是明天的政務,但首先要從今天做起。我們講電子政府,它即便不是今天的政府形態,但必然是明天的政府形態,所以必須不斷邁開步子。
電子政務可以承載很多功能,但最核心的就是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政府是納稅人供養的,自然而然政府不是納稅人供的菩薩,而是納稅人找的公僕。政府的職能定位是服務,電子政務的職能定位當然就應該圍繞著服務來轉,服務就是我們的「牛鼻子」。(2010-7-29)
正如科技革命極大地推進了時代的進步,當前我們更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電子信息領域的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不要說三十年河東河西,真是數日不見、如隔三秋。像雲計算、物聯網,聽起來真是雲里霧里。但我們謀劃電子政務「十二五」發展,應該「騰雲駕霧(物)」,騰雲計算的「雲」,駕物聯網的「物」。(2011-01-24)
電子政務發展到高級目標,是「一站式」服務和「一體化」政府。公民通過一個信息平台獲得所需的全部政府服務,他們只需要面對「一個政府」,而非不同層級、不同職能的政府「部門」。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於兩個方面的整合。一方面,推進政務服務能力的整合。哪吒的三頭六臂,之所以威力無限,在於能力整合、協同作戰。假如各吹各的號,那就會崩潰、會「死機」。下一步,要繼續深入推進政府門戶網站的整合力度,將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執法業務和公共服務資源,統一匯聚在政府門戶網站上發布,特別是充分依託各級政府的行政服務中心,加快建設一門式受理、一體化服務的政府網上辦事大廳。服務的整合不僅僅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以公民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進行梳理,形成一個脈絡清晰、內容完整的政府服務資源目錄體系,使人民群眾能夠通過一個窗口更方便地獲得這些服務。(2011-8-16)
別看雲計算有多高深、多抽象,多不貼近普羅大眾,其實它就像天上的雲,誰都看得見、感受得到、欣賞得著。對使用者而言,我們無需理解也不必關心究竟是一堆怎樣的軟體和硬體,以怎樣的架構和方式在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和服務。這讓我想到錢鍾書老先生的一句話:「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這句話在某些方面真的很能體現雲計算的精神。(2012-2-28)
現在各部門都有海量的數據,但畫地為牢的「海」,終究是內海,只有打通河渠,才能匯成汪洋大海。事實上,一些同志對數據的佔用,有點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我的只歸我,對別人的卻想瞄幾眼,那何不相互開放?按照一數一源、多元採集、集中管理的原則,要積極推動人口、法人、地理空間、宏觀經濟、信用浙江、文化信息等基礎資料庫建設,形成覆蓋全省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政務數據交換平台。因為公共數據的效用,不在壟斷,而在共享。惟有在互通有無的大集聚中,那些本無需保密的數據資源才能充分被用,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
我省是電子商務大省,孕育了阿里巴巴這樣的全球最大網上貿易市場平台。而商務與政務,其本質都是服務,雖然後者一般提供無償的公共服務,但同樣應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電子政務服務平台——「政務阿里巴巴」。因為相對於阿里巴巴那些商鋪,政府機關也相當於面向企業、公眾營業的櫃台。從不少西方國家的實踐看,網上辦事日益成為公眾的主體形式,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途徑。其實就技術支撐而言,讓「數據」多跑路,讓「人腿」少跑路,早已能付諸實施。如果說1999年初創時,阿里巴巴並不被人看好,但它卻帶來全新的營運模式。「政務阿里巴巴」在今天只不是一個概念,但藉助網路平台、網路技術、網路力量,它必然是一個方向。(2012-9-19)
互聯網上的第一資源是人流,對商業網站如此,對我們政府網站其實也一樣。沒有人來,只能說明我們的服務不行。因此,各地都要關注自己平台的訪問量、本地的注冊用戶數。政務服務網要辦好,首先就要讓老百姓知道網上是可以辦事的,引導大家改變習慣思維,逐漸用「滑鼠」替代「跑腿」。(20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