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黔江有多大
黔江區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結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稱,是重慶市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別致的民族風情,傳統美食黔江敦康食堂,構成華彩無限的黔江民族風情生態旅遊區。是重慶市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90公里。全區幅員面積為2398.7平方公里。全區共6個街道辦事處,12個鄉、12個鎮、489個村民委員會,2005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50.72萬人。區內交通便捷、信息靈通,國道319線和黔咸公路在此交匯,渝懷鐵路橫穿黔江境內,黔江舟白機場已於2010
❷ 重慶市主城區面積多大
重慶市主城區面積5472.68平方千米。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 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
重慶主城區,即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中所稱的都市區,范圍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行政區域,幅員面積5472.68k㎡。都市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載體,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
(2)黔江公共服務中心面積擴展閱讀
重慶主城區的歷史沿革:
自重慶1939年首次成為直轄市以來,重慶主城區即民國重慶最初的行政區范圍,這一范圍一直維持到解放後。1950年至1980年期間,重慶先由中央直轄市降為計劃單列市再降為地級市,其行政區域擴大為今重慶主城九區加上長壽區、綦江區和雙橋區的面積之和。
由於重慶1997年重新成為直轄市後,行政區域已經不再是1939年-1954年間重慶直轄市的范圍,而且與普通直轄市有較大區別,較類似於一個省,其地域面積與寧夏相當,接近浙江省。在直轄前地級的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均被撤銷,變成重慶直轄市的3個區。
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下的縣(縣級市)均由於直轄市的三級行政體制被要求改稱「區」,因此重慶出現了多達26個市轄區,其中最遠的黔江區和萬州區距離重慶有472公里和356公里的鐵路路程。
❸ 黔江文體中心有什麼特點
文體中心的特點:黔江文體中心是集體育、文化、民俗、科技、娛樂、休閑、商業為一體的比賽、訓練、休閑中心。佔地面積300餘畝,總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主要由2.1萬座體育場、3000座體育館和文化宮、游泳館、訓練館、民族博物館等六大建築及兒童游樂園和其它配套服務設施構成。
文體中心是具有明顯特徵的城市景觀標志性建築。主體建築以體育館為中心,南北兩翼分別布局文化宮、博物館、體育場、游泳館、訓練館,建築依山就勢,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和豐富的環境景觀。體育館外型酷似悉尼歌劇院,採用鋼屋架結構,各種設施齊備,經有關專家驗收,能夠滿足國內比賽的各項技術要求。其功能可舉辦各種大型體育賽事,滿足一場多用、一館多用的要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黔江文體中心景區門票:免費
黔江文體中心開放時間:全天
參考資料:
❹ 重慶市六大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是
重慶市六大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是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創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決定》中規定:
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創新,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將萬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以下簡稱六個區)培育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部署和「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的要求,特作如下決定:
第二條 擴大行政權項,增強六個區統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依法界定給六個區的行政權項
1、市人民政府規章、市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和市級有關部門規范性文件規定,由市級有關部門行使的外商投資項目核准權等行政權項共15項,自本決定施行之日起,由六個區的相應職能部門行使。
2、行政法規明確規定由縣級人民政府職能部門行使的執業護士的注冊和注冊事項變更審批權,實際由市級有關部門行使,自本決定施行之日起,直接由六個區相應的職能部門行使。
3、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職能部門行使,並未明確規定由哪一級機關行使,但實際由市級有關部門行使的勞動合同鑒證權等行政權項共9項,自本決定施行之日起,直接由六個區相應的職能部門行使。
(4)黔江公共服務中心面積擴展閱讀
一、萬州區
萬州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地處東經107°55′22″-108°53′25″、北緯30°24′00″-25~31°14′58″之間。東與雲陽縣、南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湖北利川市、西與忠縣和梁平區 、北與開州區和四川開江縣接壤。
二、涪陵區
涪陵區位於東經106°56'—107°43',北緯29°21'—30°01'之間。地處重慶市中部,東鄰豐都縣,南接南川區、武隆區,西連巴南區,北靠長壽區、墊江縣。全境東西寬74.5公里,南北長70.8公里,幅員面積2942.34平方公里。
三、黔江區
黔江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結合部。地處東經108°28′-108°56′、北緯29°04′-29°52′之間。東臨湖北省的咸豐縣,西接彭水縣,南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北接湖北利川市。
四、江津區
江津區位於長江中上游,在北緯28度28分-29度28分、東經105度49分-106度38分之間,地處重慶西南部,東鄰重慶市九龍坡區和巴南區、南靠貴州省習水縣,西接四川省合江縣,北連重慶市永川區、璧山區。
五、合川區
合川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南靠北碚區、璧山區,西連銅梁區、潼南縣,北接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蓬溪縣。
六、永川區
永川區位於長江上游北岸,在重慶西部,東鄰江津區,東北靠璧山區,北界銅梁區,西接榮昌區,南與四川省合江縣、瀘縣接壤。地處東經105°38′-106°05′、北緯28°56′-29°34′。幅員面積1576平方公里。
❺ 黔江面積是多少
黔江區地處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北東方向展布褶皺斷裂明顯。主要構造有陽洞背斜、濯河壩背斜、筲箕灘背斜、八面山背斜和郁山背斜,出露岩層以震旦系變質岩系為基底,到白堊系為止,接受了厚達數千米的巨厚沉積岩系的淀積,出露地層及岩性由老到新為:下古生代發育完全,寒武、奧陶系以碳酸鹽沉積為主,下中老留統以砂頁岩為主,厚500米,上泥盆系以石英砂岩為標志,缺失石炭系;二迭系起伏於中老留統或上泥盆統之上,以石灰岩為主,上下二迭統底部均夾頁岩,共厚1000米左右;三迭系連續沉積於二迭系之上,下統為灰岩、白雲岩,中統為紫色砂頁岩與灰岩、泥灰岩,共厚1300米;侏羅系假整合於三迭系之上,以砂頁岩為主,夾少許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堊統零星分布鞋於正陽山間盆地內,為紫紅色砂礫岩;第四系地層分布於現代河床附近,構成河流的一、二級階地,除河流沖積層外,普遍只有冰磧物。
黔江區地形地貌受地質拼迭的控制,山脈走向多與構造線方向一致,為北東-西南走向。從東至西,灰千梁子、五福嶺、麒麟蓋、八面山、山塘蓋和賈角山等山脈近於平行,形成嶺谷相間地貌。境內大部分地區以低中山為主,山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85%,丘陵面積約佔10%,其中5%的面積為河谷平壩與山間盆地。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嶺谷相間,地勢東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峰灰千梁子主峰海拔1938.5米,最低點為黑溪河谷馬斯口,海拔320米,相對高差達1618.5米,一般為500-1000米,層淺-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沿北東-南西向谷地發育主幹河流,沿西北-南東向谷地分布其支流。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狀展布。全區海拔1400米以上地區占幅員面積4.04%,1000-1400m地區佔17.18%,500-1000m地區佔59.29%,500-700m 地區佔14.45%,500米以下地區佔5.04%
❻ 黔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哪裡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正陽街道市民西路公共服務中心2號樓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❼ 重慶市黔江區是什麼時候成立的,管轄多少縣,鄉
我是黔江人,黔江區,現在下面只有那些鄉鎮街道。其他幾個縣以前屬於黔江地區,直轄之後,成立了黔江區,不再轄管其他幾個縣了。現在黔江區就相當於一個地級市那種,但是管不到周邊幾個縣了。
❽ 黔江區的人口是多少
黔江區位於重慶市的東南邊緣,地處武陵山腹地,東臨湖北省的咸豐縣,西接彭水縣,南連酉陽縣,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結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稱,是重慶市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90公里。全區幅員面積為2398.7平方公里。全區共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鄉、15個鎮、489個村民委員會,2005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50.72萬人。
❾ 黔江區的行政區劃
1997年,黔江區轄聯合、馮家壩、濯水、馬喇、兩河5個鎮;九龍、白合、黑溪、西泡、沙壩、工農、石會、後壩、南海、中塘、柵山、青岡、舟白、縣壩、濯西、水市、犁彎、五里、小庄、鵝池、學堂、楊柳、新安、新華、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嶺、新民、白石、黃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鍾、水田、白土、太極、鄰鄂、蓬東、寨子、正陽、滲壩45個鄉。
2001年11月,黔江區將鄉鎮調整為3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12個鄉。保留7個鄉鎮不變:蓬東鄉等。原舟白、縣壩兩鄉合並設立舟白鎮;原濯水鎮、濯西鄉、蒲花鄉合並設立新的濯水鎮;原金溪鄉、平溪鄉合並設立金溪鎮;原黑溪鄉、白合鄉合並設立黑溪鎮;原鵝池鄉、學堂鄉合並設立鵝池鎮;原黃溪鄉、新民鄉合並設立黃溪鎮;原南海鄉、後壩鄉合並設立小南海鎮;原黎水、新花兩鄉合並設立黎水鎮;鄰鄂鄉改為鄰鄂鎮;原西泡鄉並入沙壩鄉;原早化鄉並入金洞鄉;原楊柳鄉、新安鄉並入水市鄉;原寨子鄉並入馮家鎮;原官莊鄉並入馬喇鎮;原梨彎鄉並入兩河鎮。
2005年,黔江區轄3個街道、15個鎮、12個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兩河鎮、石會鎮、黑溪鎮、黃溪鎮、黎水鎮、金溪鎮、馬喇鎮、濯水鎮、石家鎮、鵝池鎮、正陽鎮、舟白鎮、小南海鎮、馮家鎮、鄰鄂鎮、中塘鄉、蓬東鄉、沙壩鄉、白石鄉、杉嶺鄉、太極鄉、水田鄉、白土鄉、金洞鄉、五里鄉、水市鄉、新華鄉。
2007年6月11日,黔江區將兩河鎮更名為阿蓬江鎮,其管轄區域和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黔江區轄3個街道、15個鎮、12個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正陽鎮、舟白鎮、小南海鎮、馮家鎮、鄰鄂鎮、阿蓬江鎮、石會鎮、黑溪鎮、黃溪鎮、黎水鎮、金溪鎮、馬喇鎮、濯水鎮、石家鎮、鵝池鎮、中塘鄉、蓬東鄉、沙壩鄉、白石鄉、杉嶺鄉、太極鄉、水田鄉、白土鄉、金洞鄉、五里鄉、水市鄉、新華鄉。
2009年,黔江區撤銷舟白鎮、正陽鎮、馮家鎮,設立舟白街道、正陽街道、馮家街道。調整後,黔江區轄6個街道、12個鎮、12個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舟白街道、正陽街道、馮家街道、小南海鎮、鄰鄂鎮、阿蓬江鎮、石會鎮、黑溪鎮、黃溪鎮、黎水鎮、金溪鎮、馬喇鎮、濯水鎮、石家鎮、鵝池鎮、中塘鄉、蓬東鄉、沙壩鄉、白石鄉、杉嶺鄉、太極鄉、水田鄉、白土鄉、金洞鄉、五里鄉、水市鄉、新華鄉。
城東街道
城東街道位於黔江區中部,面積50平方千米。轄文匯、南海城、官壩、石城、下壩、杉木、金橋、高澗8個社區。辦事處駐石城社區育才路。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位於黔江區中部,面積70平方千米。轄沙壩、南溝、黑山、南家、一心、青坪、菱角、香水、牛郎9個社區。辦事處駐南溝路。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於黔江區中部,縣政府所在地。面積89.734平方千米。轄西山、水井灣、迎賓、洞塘、塘坊、大庄、冊山7個社區,關雲1個行政村。 辦事處駐新華大道西段路。
正陽街道
正陽街道位於黔江區東南部,面積43.39平方公里。轄積富、團結、朝陽、群力、桐坪5個社區。辦事處駐涼水井。
舟白街道
舟白街道位於黔江城區東北部,面積85.187平方千米。轄路東、平壩、舟白、五台、縣壩、箭壩、石門7個社區,叢山1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張家壩。川鄂公路過境。
馮家街道
馮家街道位於黔江區中部,面積51平方千米。轄桂花、中壩、橋南、照耀、漁灘、寨子6個社區,柏臘、馬林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馮家壩。國道319線過境。
小南海鎮
小南海鎮位於黔江區北部,面積111.43平方千米。轄大路1個社區,橋梁、雙岩、塘蓮洞、荊竹、雙堡、新建、小南海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場。黔(江)黃(溪)公路過境。
鄰鄂鎮
鄰鄂鎮位於黔江區東部,面積50平方千米。轄沙子場、五馬頂2個社區,艾坪、高坪、松林、鄰鄂4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沙子場。
阿蓬江鎮
阿蓬江鎮位於黔江區南部,面積174平方千米。轄兩河、龍田、高磧3個社區,大坪、漠河、分水、麒麟、細水、青杠、黃蓮、石合、彭家、柒坨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兩河口。國道319線過境。
石會鎮
石會鎮位於黔江區西部,面積128平方千米。轄關後、黎明、武陵3個社區,中元、工農、會西、青山、高峰、梅子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兩會壩。國道319線過境。
黑溪鎮
黑溪鎮位於黔江區西北部,面積94平方千米。轄勝地、白合2個社區,改革、蘇維、光明、互助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勝地壩。黔(江)石(柱)公路過境。
黃溪鎮
黃溪鎮位於黔江區西北部,面積70平方千米。轄黃橋1個社區,塘河、三羊、茶山、新民、興陽、共林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魚泉口。黃(溪)黎(水)、兩(會壩)黃(溪)公路貫穿境內。
黎水鎮
黎水鎮位於黔江區西北端,面積76平方千米。轄華陽1個社區,黃泥、黎水、竹園、新花、長坪村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黎水壩。黃(溪)黎(水)公路過境。
金溪鎮
金溪鎮位於黔江區西南部,面積84平方千米。轄金溪1個社區,長春、望嶺、清水、岔河、山坳、桃坪、平溪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筲箕灘。黔(江)彭(水)公路過境。
馬喇鎮
馬喇鎮位於黔江區東南部,面積92平方千米。轄蓮花1個社區,杉樹、龍溪、高爐、小萬、官莊、香樹、印合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喇湖。黔(江)早(化)公路過境。
濯水鎮
濯水鎮位於黔江區南部,面積105平方千米。轄濯水、三門、蒲花、白楊、烏楊5個社區,桐木、五福、堰塘、雙龍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濯河壩。鐵路、國道319線過境。
石家鎮
石家鎮位於黔江區西南部,面積104平方千米。轄石家1個社區,關口、茶溪、交溪、馬腦頂、滲壩、魚田、清塘、長山、火石埡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家河。黔(江)彭(水)公路過境。
鵝池鎮
鵝池鎮位於黔江區西南,面積73.2平方千米。轄鵝池、學堂2個社區,治安、方家、社溪、石柱、南溪、杜家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鵝池。黔(江)彭(水)公路過境。
中塘鄉
中塘鄉位於黔江區東北部,面積80.47平方千米。轄中塘1個社區,興泉、勝利、迎新、雙石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中壩。黔(江)南(海)公路過境。
蓬東鄉
蓬東鄉位於黔江區境東部,面積34.933平方千米。轄蓬勃1個社區,麻田、勃興、尖山、蓬東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火草壩。黔(江)早(化)公路過境。有官渡峽棺葬(岸墓葬)、苗家水葬等奇觀。
沙壩鄉
沙壩鄉位於黔江區西部,面積80平方千米。轄十字1個社區,脈東、木良、石橋、西泡、萬慶、三台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客喜堡。鄉道與國道319線交會。
白石鄉
白石鄉位於黔江區西北部,面積95平方千米。轄中河1個社區,鳳山、龍池、玉岩、天河、鞍山、九龍、復興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石關。兩(會壩)黃(溪)公路、黔(江)黃(溪)公路過境。
杉嶺鄉
杉嶺鄉位於黔江西北部,面積53.621平方千米。轄杉嶺1個社區,林峰、楓香、興隆、尖山子、苦竹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烏龜堡。黔(江)黃(溪)公路過境。
太極鄉
太極鄉位於黔江區中部偏西南,面積60平方千米。轄太極1個社區,李子、石槽、金團、新陸、鹿子、太河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太極場。黔(江)石(家)公路過境。
水田鄉
水田鄉位於黔江區中部,面積40平方千米。轄水田1個社區,龍橋、石郎、大塘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水田壩。鄉道接黔(江)彭(水)公路。
白土鄉
白土鄉位於黔江區中西部,面積66平方千米。轄白土1個社區,涼洞、安堡、三塘、金塘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土壩。鄉道與黔(江)彭(水)公路交會。
金洞鄉
金洞鄉位於黔江區東南部,面積92平方千米。轄楊家1個社區,魚泉、金洞、大埡、早化、鳳台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楊家坳。黔(江)早(化)公路過境。
五里鄉
五里鄉位於黔江區東南邊陲,面積48平方千米。轄五里1個社區,干溪、胡家壩、西洋、河南、海洋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干溪。鄉道接黔(江)早(化)公路。
水市鄉
水市鄉位於黔江區西南部,面積103平方千米。轄水市1個社區,大山、青龍、新安、茶園、關里、楊柳、茂溪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老場壩。濯(水)石(家)公路過境。
新華鄉
新華鄉位於黔江區西南部,面積52平方千米。轄大田1個社區,艾子、梨子、中安、新華、鍾溪、石鍾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田。鄉道與黔(江)彭(水)公路交會。
❿ 求重慶黔江區太極鄉三東養殖場聯系方式
位於石家鎮,重慶,重慶市黔江區石家河,從區委,區政府所在地57公里,距西南鎮政府,佔地面積104平方公里,轄九村居委以上,55組村民,4428,埠號為14793。石家鎮位於貴州西南邊陲,錢楓公路中間的19704英畝耕地,森林覆蓋率達70%。在2003年的工業和農業產值4975萬元,鎮財政收入186萬元,人均純收入1,710元。石家鎮農業佔主導地位的,主要生產烤煙,烤煙,水稻,玉米和其他農作物,煙草生產的經濟支柱鎮,水產養殖豬,牛,羊,森林核桃,銀杏,楊樹,茶,。
石家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
石家鄉風光之間的青海,西藏高原和長江流域的平原的過渡地帶,中下游。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平均最低氣溫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C,日照總時數一○○○年至1200年的時間,溫暖的冬季熱在夏季,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潮濕的陰,雨熱同季,全年降水量為1000年至1400年毫米,多夜雨的春季和夏季。石家鎮建設長200米,寬20米的商業步行街。石家鎮的規劃和實施,黔西南最大的農貿中心牲畜交易中心,文化,衛生,教育中心的形成,黔西南鎮中心市場的地位已經確立。石家鎮家畜繁殖體系,農村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鄉村道路和其他工程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經濟效益是非常明顯的。黔西南經濟,文化,衛生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石家鎮2001年11月後的鄉鎮機構調整的滲水岩石,平壩,學校壩鄉鄉茶灣村合並的原石房子鄉,石家鎮。石家鎮公路實現村村通,組組公路,80%以上的,退出道路硬化的石頭房子太極,石家鵝池出口公路改造計劃於2004年10月通車。要建立兩個主要市場,農貿市場(即農貿市場,牲畜交易市場)開工建設,牲畜交易市場,計劃在年底開始。
石家鎮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是豐富的礦產資源,如大理石,螢石和土地的面積,加上投資通過電話,廣告,網路和信息平台的宣傳,吸引外商獨資蔬菜公司,推出了家庭,有兩家公司開采礦產資源的調查。石家鎮多方聯動,爭取更多的支持,幫助各級部門和援助,以企業。對口幫扶香港能群集團火石坳村小學,抓住機遇,加強銜接和他們成功投資的石頭房子,將50萬元的資本,讓我們能群組一組的農場的建設。石家鎮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溝通銜接和石頭房子成員的經濟實力外,積極動員他們回家鄉發展,並在法國興業設廠,促進「走出去野生經濟的發展。為了吸引外人石家鄉投資。
石家鎮民風淳樸,和諧的企業蓬勃發展。計劃生育,環保,土地,教育,衛生
石家鎮種植核桃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始初具規模,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530公斤,年產8000多擔,烤煙,核桃,板栗,銀杏3500畝,水果和堅果樹木,利用外資建成了花生基地5000畝,2000畝中國傳統醫葯基地1200餘畝的森林和草地。「
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收,財政,稅收的增加,更多的開發潛在的「保增長」的目標,並加強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即:優質煙葉項目5000畝,10000畝退耕還林工程2000畝高品質的養蠶項目,4000畝優質油菜工程5000山羊基地建設項目)。石家鄉在農村地區80%以上的農村電網改造,電費高達100%,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計劃2004年年底,國內生產總值( GDP)達到5572萬元,石家鎮2006年全鎮人口3000人,集鎮在農村的普及率超過20%,上年同期增長率為12%,人均純收入超過1800元。在2010年,人口為4000,城鎮化率達40%。
石家鎮在2008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總額超過10萬元。實施和
石家鄉貿易市場上完成整村推進為整個的八寸飲用水滲透和三岔河養殖區和大壩滲流場鎮飲水工程,23個新的游泳池,7 565難以解決的飲水。新華鄉石家鎮飲用水村供水和火石通行證推進實施。茶溪3公里油的石頭房子的石頭房子的水公路段4公里硬化三汊河的防滲壩場鎮公路7.5公里,預計年底實現通暢的。 6公里,跨小河,清塘3公里的道路無障礙的要求。居委1組和第3組聯網公路2.3公里滲透壩村鍾家彭水部門聯網公路3公里,馬腦頂配跨小溪聯網公路2.7茶溪,穿越,火石通行證防滲壩,清塘,馬腦頂村79公里的道路,有力地推動了商貿流通,緩解群眾行路難公里保養。
石家鎮,西與完成防滲壩,茶溪,火石坳村電網改造,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實現同網同價。石家居民在社區服務中心即將開始的新的和完美的標志,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馬腦頂標志4個村85 347易地扶貧搬遷,茶溪,大壩防滲,是一種有序的方式,RC 20 87人,計劃完成批準的過程。「要建立的第一個機制,後建工程」煙水,煙,道路設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改良項目的實施,進行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僅受益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廣大的,而且也吸引了外國投資者投資方向反映了各地的工業革命的設施。青瞳石家鄉土地改良工作已經開始進場施工,已投入資金160多萬元。投資超過250萬煙路,煙水配套工程已完成。兩個突破性的發展
石家鎮生豬養殖存欄豬12000多頭,其中60個可飼養基礎母豬兩個傳播領域招商建設規模化養殖場和歸化的烤煙生產的恢復發展,依靠的
石家鎮生豬價區調二價區「和積極的價格提高了,已經恢復到3885英畝的烤煙種植面積種鵝經濟的拉動。煙大無處不在。雙蠶繭產量,去年冬天和春天,新種植桑園670英畝的。水果和蔬菜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業內人士預計成長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的後起之秀,種植面積已達2140英畝。
石的家鄉就地轉移勞動力70餘人。探索農民土地入股投資的最佳模式,而不會失去的權利,以確保農民失去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地區只有一個注冊在工商局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花落石頭房子,如火如茶的標准化園區建成腳手架建築。
(一),烤煙生產常年穩定面積?約4500畝,90萬公斤,生產,經濟,
石家鎮森林面積在2003年種植煙草4600英畝,實現產值110萬公斤的烤煙收入為480萬元,400元,人均烤煙收入。 5100英畝種植煙草在2004年,計劃生產55萬公斤,產值4.5億元,力爭突破500億美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布,主要集中在適宜的地區,考慮到適生區放棄不適宜區,集中規劃,實現規模化經營,追求經濟規模的經濟體。
(二),經濟林帶建設:全鎮共有經濟林10000畝,其中5000畝核桃,板栗,3000畝,花椒1500畝,500畝的銀杏核桃掛果,部分大批量生產預計三年後,現在的板栗是高生產力的家庭收入在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