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登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工商登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3-04 12:11:25

⑴ 關於公司注冊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1、公司注冊資金可以用嗎?是否需要真實的注冊資金
公司注冊資金可以用嗎?有關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公用
公司注冊資本一般用於公司的日常經營運作、發放人員工資、進貨、買辦公用品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可以的。注意,一定要開具相關發票。
私用
雖然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自己,整個公司都是自己的,注冊資本也是不可以隨便取出來供個人使用的。當然,注冊資本取出來之後盡快放回去也是可以的。
綜上而言:公司注冊資本可以使用,但最好是只作為公司的支出支用。
2、五證合一何解?
所謂「五證合一」,就是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五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准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一口受理、並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一個部門核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3、公司注冊地址與辦公地址不一致可以嗎?
一般情況下,當商住兩用房不能注冊公司,又不想花高額的租金租寫字樓,怎麼辦呢?通常推薦給大家的方法是,使用虛擬地址注冊公司,虛擬地址也就意味著公司注冊地址與辦公地址不一致。所謂虛擬地址即為只能用來注冊,不能實際上門辦公的地址,這種地址一般都是在工商局備過案的,工商局認可的集中辦公區。使用這種虛擬地址不僅節省了公司成本,重要的是合規合法。
4、公司注冊需要多長時間?
(1)填寫申請材料---5個工作日左右
(2)名稱核准---3-5個工作日
(3)特殊行業前置審批---待定
(4)網上預審---3-5個工作日
(5)提交申請---5-7個工作日
(6)領取執照---1個工作日
(7)刻章---1個工作日

⑵ 我國現在企業登記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企業登記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雖然歷經了28年改革開放風雨的洗禮,但是依然刻有很深的計劃經濟烙印,體現在層層審批,嚴格審查,退出困難等行政許可方面,今天,為了治理經濟環境,我們繼續強調要「嚴把市場主體准入關」,以為把住了這道關,經濟秩序自然好轉,然而當前層出不窮的煤礦事故、食品安全、假冒偽劣、消費欺詐、仿冒商標、侵犯版權等市場不安全現象,說明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並沒有有效的調節市場失靈,相反,過苛的准入門檻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特別是限制了中小企業和個人的創業願望。這說明企業登記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 按照我國現行的企業登記規則,企業登記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申請人設立、變更或終止企業主體資格的事項進行審查核實,作出准許或不予准許的決定,對准許登記的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並予以公告,企業方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從我國企業登記的法規和實務來看,登記機關頒發的《營業執照》具有雙重功能,即確認企業主體資格和企業經營資格的作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企業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1999年6月29日)指出,「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其法人資格或經營資格終止」,可以認為是對《營業執照》雙重功能的肯定。取得《營業執照》是企業獲得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的前提。 《營業執照》的雙重功能是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生活的結果,但在我國正進入全面市場經濟的今天,他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之一,在經濟生活,行政管理和司法審判的各個層面上表現出錯位和缺位。 一、登記機關嚴格審查前置條件,希望把不合格企業擋在市場之外,但實踐證明,不僅抬高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而且擺錯了自身的位置。我國行業行政審批過多過濫,雖經清理,但前清後立,目前仍有大量的行政審批事項分散在各個行政部門的法律法規中,而設立企業的實體法和程序法里,從《公司法》到《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都保留了大量的對行業經營資格的審查規定,《公司法》(全國人大2005年10月27日修訂通過)雖然確立了直接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原則,但第十二條仍規定:在公司登記時,「公司的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應當依法經過批准。」《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1987年8月5日發布)第七條:「國家規定經營者需要具備特定條件或者需經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的,應當在申請登記時提交有關批准文件。申請經營旅店業、刻字業、信託寄賣業、印刷業,應當經所在地公安機關審查同意。」可見嚴格的前置審查就是對企業經營資格的認定。國家賦予登記機關審查企業的經營資格,實是搞錯了核准登記的主要職能是確認市場主體,而不是通過對市場主體的審查來管制經營行為,事實表明,這種管制也是無效的,就如《居民身份證》並不能保證公民遵紀守法一樣。按照登記是確認經營資格的邏輯推論,若企業都符合規定的經營條件,那麼登記已成不必要,若企業不符合規定的經營條件而經營,應由行業主管部門查處,登記同樣成為不必要。 二、實質性審查色彩濃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的立法精神和國外普遍傾向於形式性審查的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全國人大2003年8月27日通過)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規定:「申請人申請行政許可,應當如實向行政機關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並對其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機關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的行政許可決定」。雖然該法第三十四條還規定:「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但是行政許可的形式審查仍是立法的主旨。而根據我國的企業登記規定,登記機關須審查企業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注冊書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並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開辦條件(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55條,國家工商局1988年11月3日發布),可見我國採取的是實質性審查。《行政許可法》實施後,登記機關雖然不再明確實質審查的義務,但登記實務中仍偏重實質審查,或者為了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而要求申請人提交其他的證明文件。事實表明,實質性審查根本不能有效地控制技術性、秘密性都較強的欺詐行為,相反,形式審查的公信力已准確表達了企業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與其交易的風險性,有助於當事人在與企業交易時認真考察其資信情況,而且提高了登記的便捷性。有鑒於此,各國在立法、實務中普遍傾向於形式審查,而對實質審查不作要求。如英國公司登記制度規定,登記機關只負責形式審查,實質情況由股東和董事、經理承擔責任,會計師和律師承擔連帶責任。 三、易使當事人誤解持有《營業執照》的企業,就是合法經營的企業,不再懷疑其信譽,使欺詐者有機可乘。《營業執照》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向社會公示其登記內容,由於《營業執照》也是企業取得經營資格的前提,我國嚴禁無照經營,因此一般推定凡經登記的內容都是真實有效的,其經營行為是合法的。執照的證明力會使利益相關的第三人放鬆對其資信能力的考察,若注冊人以虛假事項登記,並且又具有主觀惡意,那麼與其交易的當事人就會受到重大欺騙,即使申請人在登記時提供了真實的資料,但是登記後,具有惡意登記動機的注冊人也會持《營業執照》四處詐騙,同樣嚴重危害經濟秩序,這樣的事情在經濟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應該說《營業執照》對經營資格的證明能力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越是強調實質性審查,執照的證明力就越強,相反,當事人對與其交易風險的防範意識越小,惡意注冊人對公眾利益的損害可能會更大。 四、使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把登記和管理混為一談,誤以為登記也是管理,管理就是登記,表現為對市場監管職能的錯位。長期以來,在《營業執照》雙重功能的思維定勢下,企業登記被定位成一種行政管理措施,「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是國家對工商企業進行行政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它對貫徹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方針,保障企業從事合法經營,取締非法活動,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要作用」(國發[1982]108號)。所以工商機關對市場的監管,習慣於證照檢查,取締無照經營,嚴把市場主體准入關。《國家工商總局關於開展依法清理規范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工作的通知》(工商消字[2006]第6號,2006年1月10日發布)要求,「嚴格規范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和經營行為。清理規范的內容:(一)證照是否齊全。(二)證照是否有效。(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實際情況是否與登記注冊事項一致」,這顯然把靜態的登記管理混同於動態的監督管理。《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國務院2002年12月18日發布)也體現了這種混同,也是公法對私權的干預。根據國務院的三定方案,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市場監管責任,但在登記就是管理的混亂思維下,重登記輕管理,或者只登記不管理現象,一直困擾著工商事業的發展。前幾年發生的阜陽毒奶粉事件充分說明了有關部門對市場監管的失控,就工商部門來說,那些生產和經銷劣質奶粉的廠家、批發商、零售商們,大多也是經過合法登記的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但他們卻在監管機關的眼皮底下把劣質奶粉生產出來並銷往了市場。 五、嚴進寬出,退出機制不健全。企業持續的進入和退出,是市場經濟活的源泉,只有建立正常的企業退出機制,方能確保市場的效率和安全。我國確立了比較嚴格的准入制度,但是退出制度卻不完善。《民法通則》規定,企業終止應當辦理注銷登記並進行清算,《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也規定,個體工商戶歇業應當辦理歇業手續,並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可見注銷登記並清算是主體資格消滅的前提,是企業完全退出市場的標志,《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以及《合夥企業法》等都有相應的規定。事實上,我國許多企業死亡後,由於多種原因,不辦理注銷登記、不清算,即自行解散,或者在清算中惡意逃避債務,使清算幾無完成之日,而登記法規對此造成的法律後果沒有絲毫規定,這就形成了死亡企業在死亡時間上的三個不清,一是自行解散或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時間是否為企業終止時間?二是清算完畢的時間是否為企業終止時間?三還是注銷登記的時間為企業終止時間?登記機關一般將注銷登記時間當作企業終止的時間,故社會上有大量已經死亡卻仍活在登記機關的企業,俗稱「死檔」企業。對於死亡企業拒絕辦理注銷登記的罰則,規定的也很蒼白。《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國家工商局1988年11月3日發布)第六十六條第(八)項規定:「不按規定申請辦理注銷登記的,責令限期辦理注銷登記。拒不辦理的,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並可追究企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該罰則到底是對企業還是企業負責人罰款?企業已經解散或負責人下落不明或者企業沒有主管部門的,該罰則根本無從實施。《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1997年11月19日發布)第三十條:「合夥企業解散並清算結束後,不辦理注銷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該罰則把清算作為處罰條件,操作上很困難。由於《營業執照》具有確認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的雙重功能,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也意味著主體資格消滅,那麼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又沒有清算人,還能否以原企業的名義參加訴訟?這是長期困擾司法實務的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最高人民法院以法經[2000]23號和24號函,明確了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被注銷登記前,該企業法人仍應視為存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正是由於企業退出機制不健全,給市場安全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

⑶ 注冊企業需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新公司注冊需要注意的事項挺多,小易先為您列舉出如下幾點,希望能得到您的採納,倘若您還有什麼問題,隨時都可以咨詢我~

一、公司注冊資本的填寫:
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後,工商部門只是做登記,不要求申請人提供驗資報告,但是公司章程還是需要註明股東出資金額,以及金額的認繳期限。需要合理、科學的填寫注冊資本,以防風險出現時無法承擔責任。

二、關於股權分配方面的問題:
1、股權分配時一定要核心人物佔大頭,切勿平均分配。當平均分配股權後,股東決策出現不一致時,沒有拍板人,容易導致無法決策,所以核心人物一定要佔大頭。
2、股東人數切勿貪多。股東人數多的好處是公司出現債務時,責任人多,平均分攤的責任金額會減少,但是當股東人數太多,決策就比較難實施。比如公司名稱變更時需要所有股東簽字,當有股東出差、旅遊時,就會耽誤時間。
3、掌握有一票否決權的股東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
4、約定好股權的得權、退出和回購機制
5、創始人代持期權池的比例設置合理,建議為10%到20%

三、關於公司注冊後的事情:
1、銀行開戶。
2、財務記賬報稅。
3、公司辦理社保開戶,按時交納社保。
4、申請發票及稅控(稅控器也稱稅盤、稅控盤。)
5、企業年報;注意:當企業超過三年未年報稅的,將會納入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納入異常名錄後,企業將無法變更、注銷、轉股,對外合作時,社會公眾可隨時查看到該公司的異常情況。同時對法人、高管進行行政限制。

四、公司注冊優惠政策:
1、有些地區對新注冊公司會有稅收優惠和獎勵。如霍爾果斯注冊金融、影視等公司有五減五免的政策優惠。
2、地方政府推出扶持政策,如產業園、科技園、孵化器等注冊公司既經濟又實惠。
3、行業不同政策有所不同。如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等。

五、公司注冊後如果不打算經營,要及時注銷公司:
注冊公司為什麼要還要注銷公司?因為如果公司不經營了卻放著不管,幾個月後稅務機關就會把公司吊銷,吊銷不僅會使公司本身,而且連同其法定代表人均會進入企業信用黑名單。
在公司注冊的時候以上這些問題都要注意,如今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只有在公司注冊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都注意到,才能為公司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一心把心思放在公司發展上面。

⑷ 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1、工作中首先會遇到適應工作環境困難,有人適應能力較強,很快轉變角色投入工作中。
2、會遇到人際關處理困難,人際關系使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人際關處理不好是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理想與現實的困難,人們經常會有理想,但是現實中往往會有差距,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
1、將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第一次就將工作做到極致,無可挑剔。
2、有效率講效益地工作。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享受一天24小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決定自己的行動,創造成果
3、學會正確地工作。不僅科技要創新,做每項工作都要具備創新的思維。
4、心態要好。工作中遇到困難不逃避,正確的面對工作中面臨的困難。

⑸ 你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怎麼寫

1、工作中首先會遇到適應工作環境困難,有人適應能力較強,很快轉變角色投回入工作中。
2、會遇到人答際關處理困難,人際關系使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人際關處理不好是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理想與現實的困難,人們經常會有理想,但是現實中往往會有差距,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
1、將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第一次就將工作做到極致,無可挑剔。
2、有效率講效益地工作。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享受一天24小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決定自己的行動,創造出成果。
3、學會正確地工作。不僅科技要創新,做每項工作都要具備創新的思維。
4、心態要好。工作中遇到困難不逃避,正確的面對工作中面臨的困難。

工作的概念是勞動生產。主要是指勞動。生產是可以創造價值;而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也可以不創造價值,如無用功。工作:是在長時間內,做著重復的一系列動作(例:車間的工人,流水線上的作業人員等),做重復的一系列事情(例:以業務員來說下,講的都是一些重復的知識,只不過人或對象換了一下)。工作就是在長時間內做重復的動作。通過工作來產生價值,通過工作換取一些物質,通過工作來尋找生活的目標。

⑹ 個體工商戶在日常營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你所說的遇到的哪方面的問題,還有你是哪個行業的?是小工業?小商業還是飲食服務業?

⑺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應該怎麼處理

工作中遇到抄的問題處理方法:審視問題、正視問題、總結問題。

1、審視問題

犯錯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出現錯誤是因為同事之間配合出現了問題,還是公司里的規則不夠完善,只有把本質弄清楚了,我們也才能更快更准確的找到切入點來彌補,而且還可以總結經驗,減少以後出現相同錯誤的可能。所以說,大家在工作中出現失誤之後,都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總結。

⑻ 如何解決企業行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處理突發事件
一、迅速控制事態。
無論面對的是何種性質、何種類型、何種起因的突發事件,領導者都應積極進行處理,立刻作出正確反應並及時控制局勢,以積極的態度去贏得時間,以正確的措施去贏得公眾,創造妥善處理危機的良好氛圍,而不應一開始就採取消極、被動的態度,追究責任,多方埋怨,推諉搪塞,從而耽誤處理突發事件的時間,造成處理的被動局面。此時領導者應從容面對,快速反應,果斷行動。突發事件發生後,能否首先控制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是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和首戰,要達到這一目的,領導者可採用:

1.心理控製法 心理控制的方法是告誡我們在意外和突發事件發生後,人們心理都會產生相當大的沖擊與壓力,使大部分人處於強烈的沖動,焦躁或恐懼之中,所以領導者首先應控制自己情緒,冷靜沉著。領導者要以「冷」對「熱」,以「靜」制「動」,鎮定自若,組織成員的心理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並能在領導者的引導下恢復理智,利於意外情況和突發事件的迅速及時解決。要達到心理控制的目的,領導者可以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領導者自身要從容鎮定。心理學認為,任何人都有一種遵從心理,即受他人活動影響,自己也從事和他人同樣的活動。越在心理波動,價值選擇目標不定的情況下,越易於產生遵從心理。因此,在突發事件來臨時,領導者要冷靜,不能自己先亂了方寸。

第二,多做說服教育。現在發生在基層的突發事件,大多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群眾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或具有合理因素,只是因為急於解決問題而採取了過激的方式,為此,只能採取說服勸解,釋疑答惑等方法來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安定人心。
二、准確找到突發事件症結
要真正徹底消除因突發事件造成的危機,需要在控制事態後及時准確地找到突發事件原因,對症下葯,使問題得到解決,這一階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發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內部,隱含在各種現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須掌握大量的材料,並能對此進行分析與綜合,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據此制定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領導者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過程中,一般可採用公開調查和隱蔽調查等方法。公開調查法,即事件發生後立刻深入現場,觀察事態的發展,了解破壞程度,特別要關注群眾的情緒。可以廣泛聽取事件參與者、目擊者的反映,想法。不漏掉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思路敏捷,善於從薄弱環節人手,尋找新的突破點。只有實地調查,領導者的感受才會強烈,解決的態度才會更堅決。隱蔽調查是指對有些突發事件不便做公開調查,而採用暗中觀察,在不引起對方的警覺和不激化矛盾的情況下,依法收集掌握事件的情況和蹤跡。至於採用何種方法去調查,主要還是依據事件本身的性質,要從實際出發。但有一點是要提醒領導者注意,材料必須真實。虛假的材料只能搞亂領導者的思路,使危機的處理走上彎路,給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失。
2.確定事物的性質 這是危機管理的關鍵。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領導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工作。這主要是對突發事件做戰略性的分析,包括突發事件的主要力量是來源於組織內還是組織外,是來源於國內還是國外,來源於哪些社會階層或群體?危機所涉及的沖突是以什麼方式來破壞社會,最終目的是什麼?通過這些分析,使之對危機認識更深刻,更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危機的策略方案,爭取控制危機的主動權。林肯說:「我從來不為自己確定永遠適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個具體的時刻爭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3.制定具體解決措施,事件的性質確定以後,必須迅速制定處理問題的總體方案。解決危機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能在現有條件下付諸實施的可能,不求完美,但求實效。其次,要注重效果,標本兼治。突發情況的處理既要著眼於當前事件本身的處理,又要著眼於組織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和視野狹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為,而應從全面的、整體的、未來的、創新的高度進行。突發事件的處理,要求領導者的決策指向必須針對要害問題,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首先治「標」,為此而採用的決定方式可以是特殊的;在治「標」基礎上,謀求治「本」之道。意外事件中常常是危機與機遇並存,處理時應富有創意,如果採取的方法巧妙靈活,恰到好處,有時會出現一個出乎人們預料的美好結局。所以領導者在出台處理意外事件的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因素,因人、因地、因事制宜,達到對公眾、組織都有益處的效果,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長期效益。最後,要准備備選方案。為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必須做多方面慎重考慮,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到胸中有數,從而使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解決。
二、准確找到突發事件症結
要真正徹底消除因突發事件造成的危機,需要在控制事態後及時准確地找到突發事件原因,對症下葯,使問題得到解決,這一階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發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內部,隱含在各種現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須掌握大量的材料,並能對此進行分析與綜合,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據此制定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領導者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過程中,一般可採用公開調查和隱蔽調查等方法。公開調查法,即事件發生後立刻深入現場,觀察事態的發展,了解破壞程度,特別要關注群眾的情緒。可以廣泛聽取事件參與者、目擊者的反映,想法。不漏掉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思路敏捷,善於從薄弱環節人手,尋找新的突破點。只有實地調查,領導者的感受才會強烈,解決的態度才會更堅決。隱蔽調查是指對有些突發事件不便做公開調查,而採用暗中觀察,在不引起對方的警覺和不激化矛盾的情況下,依法收集掌握事件的情況和蹤跡。至於採用何種方法去調查,主要還是依據事件本身的性質,要從實際出發。但有一點是要提醒領導者注意,材料必須真實。虛假的材料只能搞亂領導者的思路,使危機的處理走上彎路,給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失。
2.確定事物的性質 這是危機管理的關鍵。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領導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工作。這主要是對突發事件做戰略性的分析,包括突發事件的主要力量是來源於組織內還是組織外,是來源於國內還是國外,來源於哪些社會階層或群體?危機所涉及的沖突是以什麼方式來破壞社會,最終目的是什麼?通過這些分析,使之對危機認識更深刻,更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危機的策略方案,爭取控制危機的主動權。林肯說:「我從來不為自己確定永遠適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個具體的時刻爭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工商登記常見的幾個認識誤區,這些你都知道嗎

誤區一:公司名字隨便起
公司名稱審核需要很長的時間,一些創業者為了新潮或避免重復,會使用很多的奇葩組合,造成名稱登記不通過。建議大家選擇兩個字排列組合,看起來很簡單普通,或者選擇比較生僻的漢字作為名稱,通過的概率會高一些。
誤區二:注冊資本隨性填
雖然注冊公司無需驗資了,股東在注冊公司時可以不繳納注冊資本,但有些人為了顯示公司實力,就覺得把注冊資本填的越高越好。注冊資本過大且未到位,是股東對創立公司未盡的出資義務;不利於引進新的股東、且股權轉讓稅負高,後期承擔的責任也會更大。
誤區三:必須找商用房注冊
設立公司需要有住所,一般要求一址一照。但為了鼓勵投資,上海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上海市企業住所登記管理辦法》,旨在合理釋放各類場地資源,降低創業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放寬了企業住所登記的門檻。也就是說如果您沒有實際注冊地址也可注冊公司了,壹隆可為您提供多個區經濟園區地址為您注冊公司。
誤區四:不花錢也能注冊公司
雖然現在實行了注冊資本認繳制,不用實際出資,但「認繳制」也是有一定額度的,想要「零元」肯定是不能注冊公司的。而且注冊資本也只是設立公司的前提條件之一。除此之外,公司想要維持基本的運營。還需要基本的場地員工,各項開支等,不花一分錢就能注冊公司是絕對不可能的。
誤區五:經營范圍只填日常業務
在填經營范圍時,建議填最廣泛的經營范圍,其中一些業務可能你並沒有涉及,但其實只要公司沒有從事特許經營、限制經營的業務,一般不因此影響公司業務的合法性及正常經營,也不影響公司對外開具發票和依法繳稅。另外,只要經營需要,企業在經營存續期內也可以對經營范圍隨時申請變更登記。
誤區六:拿到執照就萬事大吉
公司注冊以後,才是一切的開始。維護好公司並非一張營業執照這么簡單,要進行維護,需要記賬報稅,按時做年報,否則會被列入企業黑名單。

⑽ 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或者困難(請列舉至少3項)

1、工作中首先會遇到適應工作環境困難,有人適應能力較強,很快轉變角色投入工作中版。

2、會遇到權人際關處理困難,人際關系使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人際關處理不好是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理想與現實的困難,人們經常會有理想,但是現實中往往會有差距,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

1、將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第一次就將工作做到極致,無可挑剔。

2、有效率講效益地工作。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享受一天24小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決定自己的行動,創造出成果。

3、學會正確地工作。不僅科技要創新,做每項工作都要具備創新的思維。

4、心態要好。工作中遇到困難不逃避,正確的面對工作中面臨的困難。

閱讀全文

與工商登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
汽車駕駛證有效期滿了怎麼辦 瀏覽:851
馬鞍山市浩宇機械公司 瀏覽:139
馬鞍山寶龍華庭地基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