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釣魚犯法嗎
不犯法,
但是有人承包養殖的不行。
旁邊有電線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能甩桿。
B. 路邊釣魚違法嗎
已經影響交通了,就是違法行為。
這里有明顯的禁停標志,而且車輛與釣魚的人都在慢車道上,騎車的人就會上快車道。很危險。
C. 釣魚執法算違法嗎
從法律明文規定角度,現無明文禁止,僅部分地方法規明確規定不允許釣專魚執法。如2008年10月1日施行屬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第70條規定: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證據材料,不得作為行政執法決定的依據。
從法理上分析,釣魚執法是圈套執法,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國家當然不應該懲罰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如果運用不當將致人犯罪,誘發嚴重社會問題。釣魚執法是政德摧毀道德的必然表現。
現代行政法治里有所謂「比例原則」,即行政手段應該與行政目的相匹配,行政執法面臨的情形危險性遠低於暴力犯罪,因此,不能對其採用激進的「執法釣魚」手段,這一手段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又破壞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與互助,危害性相當大。
註:我國一般將釣魚執法這一用語定義在行政領域內,英美法系中這一詞也能指刑事領域的類似行為,以上回答不涉及這方面。
D. 公安局釣魚執法是否犯法
釣魚執法違法。
「釣魚執法」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以違法的執法去懲罰被其誘導違法的群眾,這種行為是對法律的挑戰,違背了社會道德的底線,必須要堅決制止,否則會嚴重影響執法部門的公信力。
莫讓「釣魚執法」玷污了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執法部門必須要嚴格自律,規范執法行為,在群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才能維護執法的權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馬鞍山釣魚犯法嗎擴展閱讀:
如今釣魚執法已成為某些地方政府查處違法犯罪的主要手段,這樣的手段增加了政府部門的辦案數量,同時也的確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的安定性,但這種執法手段不僅損害了法律的尊嚴,抹黑了政府公正形象,疏遠了干群關系,更可能誘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要根治釣魚執法這一惡劣的執法行為,首先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對使用釣魚執法辦案的執法人員進行重處;其次,要加強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普及思想道德素質提升。
只有這樣,才能讓其認識到釣魚執法的不合理,才能讓其從內心拒絕釣魚執法;最後,要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力度,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取得根治釣魚執法的最終勝利。
E. 釣魚到底違法不違法
從法律明文規定角度,現無明文禁止,僅部分地方法規明確規定不允許釣魚執法。如2008年專10月1日施行的《湖南省屬行政程序規定》第70條規定: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證據材料,不得作為行政執法決定的依據。
F. 釣魚執法違法嗎,國家允許釣魚執法嗎
釣魚執法不應該全面禁止,因為他還是有自己的效用的。
和正當防衛專等一樣,都是當事屬人無罪免責的理由。雖然從法理上分析,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國家當然不應該懲罰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如果運用不當將致人犯罪,誘發嚴重社會問題。釣魚執法是政德摧毀道德的必然表現。
但是,在2012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第151條第一款規定: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但是,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不得採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這一條規定已經避免了這個弊端,所以沒有必要全面禁止釣魚執法。
G. 水庫釣魚違法要坐牢嗎
此行為復屬於盜竊,不需要坐牢,制但會有相應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7)馬鞍山釣魚犯法嗎擴展閱讀
處罰程序
第一節 調查
第七十七條公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違反治安管理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進行登記。
第七十八條公安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後,認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並說明理由。
第七十九條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對治安案件的調查,應當依法進行。嚴禁刑訊逼供或者採用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證據不得作為處罰的根據。
第八十條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對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應當予以保密。
H. 釣魚執法在任何法律中屬於違法行為嗎
。。。。釣魚執法不是違法行為 只不過是 在某些案件中 釣魚執法所取得的證據 不會被採信
I. 釣魚執法算違法嗎
從法律明文規定角度,現無明文禁止,僅部分地方法規明確規定不內允許釣魚執法容。如2008年10月1日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第70條規定: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證據材料,不得作為行政執法決定的依據。
從法理上分析,釣魚執法是圈套執法,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國家當然不應該懲罰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如果運用不當將致人犯罪,誘發嚴重社會問題。釣魚執法是政德摧毀道德的必然表現。
現代行政法治里有所謂「比例原則」,即行政手段應該與行政目的相匹配,行政執法面臨的情形危險性遠低於暴力犯罪,因此,不能對其採用激進的「執法釣魚」手段,這一手段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又破壞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與互助,危害性相當大。
註:我國一般將釣魚執法這一用語定義在行政領域內,英美法系中這一詞也能指刑事領域的類似行為,以上回答不涉及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