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2. 「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特徵」
1)公共服務是一復種大眾化的服制務
作為政府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企業,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3. 以下體現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是( )
應該選B,A是經濟職能,C是政治職能,D是政治職能
4.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5. 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及實現形式有哪些
所謂基本公共服務抄是指建立襲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為維持本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基本的社會正義和凝聚力,保護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內容: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是廣大城鄉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務,是建立社會安全網、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成為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
6. 領導幹部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應具備哪些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要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做好公共服務,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上學、就業、就醫、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缺位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落實中央部署,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需要不斷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須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當前,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投入不足;在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建設領域,政府投入過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應解決政府職責定位問題,以市場失靈作為政府行為的邊界,注重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教育、就業、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具有區域溢出性,人們會「用腳投票」選擇居住地區,此類公共服務應由中央政府主導提供。養老、醫療等區域性強的公共服務,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在財政補助、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三是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的關系。針對各級政府間「財力上移,事權下移」和一些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寅吃卯糧」等現狀,公共服務的支出重心應向中央和省級政府上移,逐步推廣省直管縣模式以及鄉財縣管模式。進而在公共財政框架下,按照公共服務屬性和地方政府財力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
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利於調動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緩解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公開、公平、公正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應始終堅持的原則。各級政府應健全相關制度,保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信息公開透明,便於社會監督,把資金花在「刀刃」上。嚴格界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承接主體和購買內容,防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創新政府購買方式,彌補單一政府采購模式的不足。
7. 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公共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作為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版化的服務;權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8.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公共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公共服務是專一種屬非營利性的服務 。
公務人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結構規定了六個方面:誠信能力、聯系群眾的能力、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自我規范的能力、高效行政的能力、應用電子政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