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工商注冊企業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民辦非企業單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回量以及公答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2、工商注冊企業:指的是公司,依照公司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出發點不同
1、民辦非企業單位:其宗旨是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通過自身的服務活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其目的不是為了營利。社會公益性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最大特徵。
2、工商注冊企業:所有的企業,包括服務類型的企業,其宗旨就是通過其經營活動而獲取最大的利潤,營利是一切企業的出發點。
三、財務分配不同
1、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盈餘和清算後的剩餘財產則只能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不得在成員中分配。
2、工商注冊企業:企業的盈利可以在成員中分紅,清算後的財產可以在成員中分配。
⑵ 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營業執照應該到工商局還是民政局
至民政部門辦理。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即民政部門為民辦非企業的登記部門。
同時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業務范圍內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業務主管單位。
綜上述所辦理民辦非企業需要業務主管單位進行審查並予以同意以後方可至當地的民政部門辦理非企業的設立以及登記工作。
(2)民非工商局擴展閱讀:
民辦非企業的辦理事宜:
1、申請條件: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有規范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有必要的場所。
2、許可程序: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向本級民政部門提出申請;民政部門現場勘察、核查、做出決定;民政部門向符和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發放《登記證書》,並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新聞公告。
3、提交材料: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或許可證;場地使用權證明;驗資報告;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章程。
⑶ 民間非營利組織名稱用工商局核准嗎
公益性質的要先在民政局備案!還要有相應的資格!非營利機構沒有營業執照!只有核准開辦!因為營業執照是工商局核準的!還有最好掛靠個公益性質的基金會會比較好審批一點。
⑷ 國家出台民辦非企業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在什麼部門辦理
國家出台民辦非企業抄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在工商局辦理。
目前是正在實行三證合一,新設立的公司要求統一領取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已經設立的公司沒有強制要求現在就去申領換發營業執照,在制證系統完善後會廣泛推行三證合一;
三證合一,是指把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這「三證合一」。據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三證合一在2014年年底開始試行,2015年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三證合一」,並開展「一照一號」試點。;
「三證合一」依託企業注冊登記並聯審批平台,按照「一表申請、一窗收件、並聯審批、核發一照」的模式,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由工商、質監、稅務分別辦理、各自發證(照),改為由申請人一表申請,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統一收件,工商、質監、國稅、地稅數據共享、並聯審批、限時辦結、核發一照;
申請人申請「三證合一」的,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號的營業執照。
⑸ 民辦非企業是什麼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局注冊和在工商局注冊有什麼區別在教育局注冊好還是在工商局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專資產屬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教育培訓機構在工商部門注冊領取《營業執照 》,在教育主管部門申領《辦學許可證》。
⑹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否要在工商部門登記
只要有經營業務都需要在工商部門登記
⑺ 民辦非企業單位和普通營業執照有什麼區別
普通執照的行業特點後綴的是 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 民辦非企大部分後綴的是 活動中心 合夥 有限合夥等
⑻ 請問什麼是民辦非營利機構,注冊在民政局,這樣的單位是好還是不好
比如一些民辦的醫院、學校等,都是民辦非盈利性機構,它版們都是在民政局登記注冊。這權樣的單位一般,首先是沒有編制,正常都是勞務代理,其次是經費全部是自籌。
民辦非營利機構和私營的其實沒多大區別,私營的是在工商局登記注冊,民辦非盈利機構是在民政局登記注冊,但是由於它掛著非營利的牌子,所在在待遇上可能沒有私營的好。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由民間出資舉辦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宗教等社會公益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非營利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向社會提供服務的組織,它是介於政府組織、營利組織之間的一切社會組織,又稱「第三部門」,其具有非政府性質,類似美國的私立非營利組織。
按照財政部2004年8月頒布、2005年1月1日起執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四類。
⑼ 民辦非企業(法人)的辦理條件
一、申請條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均可以申請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
具體條件包括:
1.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2.有規范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
3.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
4.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在民政部登記一般30萬元以上,其中非國有資產份額不得低於總財產的三分之二,國家法律或國家有關行政部門對從事某行(事)業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開辦資金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有必要的場所。
醫療、教育、職業培訓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分別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取《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在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領取《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後,再到同級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二、辦理流程:
1.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舉辦者應根據擬舉辦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所屬行(事)業性質,向業務主管單位提出申請,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全部有效的申請材料(材料內容詳見第六條),並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的要求進行驗資;
2.登記管理機關審查後准予登記的,舉辦者在網上完成成立登記的填報程序,經審查同意後,將填報內容列印並按相應要求簽字蓋章後提交給登記管理機關,之後發給成立登記批復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
3.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後,應在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申請刻制印章,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中心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在銀行開立銀行賬戶,辦理完畢後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9)民非工商局擴展閱讀:
民辦非企業需要進行年檢。
民辦非企業單位接受年檢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已填具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報告書》;
(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副本;
(三)財務會計報告;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有關材料。
已經取得執業許可證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提交執業許可證副本。
登記管理機關在年檢期間,可以根據情況,要求民辦非企業單位提交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其他補充說明材料及有關文件。登記管理機關可以要求有關人員說明情況,必要時進行實地檢查。
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結論,分為"年檢合格"、"年檢基本合格"和"年檢不合格"三種。
年檢結束,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在《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副本)上加蓋年檢結論戳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更換登記證書,應當保留原有年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