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什麼意思
內容摘要: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體教育服務內、公共衛生服容務、養老幼托服務、環境治理以及信息服務等子體系。本文對完善這些子體系分別提出建議,以拓展農村公共服務功能,使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㈡ 農村公共服務是什麼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比如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政府需要直接承擔起提供責任)。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務。
(2)農村公共服務中心要建管用擴展閱讀
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求,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人們的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為中心,樹立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努力實現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
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導向,為農民創新創業創造條件,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
2、加大財政投入,突出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有力的財政支撐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基本保障。有效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問題,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要求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農村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的總量與比例。
3、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
㈢ 農村電商建設的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有什麼作用
「互聯網+」時代,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這種創新型的農產品交易方式提高了農民收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㈣ 農村公共事務服務所職責
農村公共事抄務服務所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是擔任「八員」:即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員、農村政策的宣講員、村小組長的組織員、民事糾紛的調解員、群眾事務的代辦員、創業致富的信息員、社情民意的聯絡員、精神文明的操作員。服務所基礎設施建設上必須達到「六有」:即有辦公場所,方便群眾辦事;有生活設施,便於幹部吃住;有留言板,外出辦事時方便群眾留言;有宣傳欄,便於公布政策信息、反饋社情民意;有寬頻網路,便於上網搜集信息資料、溝通上下;有文化活動室,便於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㈤ 農村公共服務 農民最需什麼
【答案抄】D【答案解析】襲「過去……國家的公共服務沒有向農村傾斜……城鄉之間公共事業發展的差距非常大」,「近幾年來,國家在農村實施『六小』工程……但是差距還是非常大」,這說明農村公共事業仍需要國家加大投入。
㈥ 2017年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站
1.公共服務項目。
(1)代理失業和求職、新生兒、兵役、出租房屋登記;
(2)代理最低生活保障金、代理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福利養老金、無喪葬補助居民喪葬補貼、困難人員臨時救助、重殘生活困難補助、特困人員醫療救助、低保和優撫對象廉租房申請;
(3)代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驗證登記、借讀證明;
(4)代辦生育服務證、獨生子女證、獨生子女父母各類獎勵與幫助、老年優待證、暫住證、殘疾證;
(5)代辦黨團組織關系接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一老一小」醫療保險參保手續;
(6)代發避孕用具、除「四害」葯品;
(7)代收愛心捐贈物品;
(8)聯系法律援助、幫助民事調解、幫助維護消費者權益;
(9)代向有關部門、單位、組織提意見、講困難、講建議;
(10)代向政府部門咨詢政策、辦事手續;
(11)開具居民居住、殘疾、流動人口、養犬、政審、居民是否健在和在家正常死亡證明;
(12)開具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撫恤金、子女助學金、減免學雜費等手續的證明。
2.公益服務項目。
(1)志願服務:志願服務登記、志願服務時間儲蓄證明、培訓及安排社區服務項目、組織開展鄰里互助服務;
(2)文體服務:組織合唱隊、秧歌隊、興趣活動小組、圖書借閱等;
(3)設施服務:提供棋牌、閱覽、娛樂、健身、聚會、輪椅、市民學校、醫療保健服務、社區單位資源共享服務。
3.便利服務項目。主要包括法律咨詢、心理咨詢、求助咨詢、家政服務、為老服務、婚喪服務、配送服務、社區繳費等。此類服務是實施社區市場准入、依靠調配各類服務資源來完成的項目,實行中介免費、服務優惠。農村社區服務站要結合本村實際和群眾需求,通過調配本村服務資源或依託96156品牌加盟服務商資源,自行設定服務項目,滿足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
㈦ 什麼是"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指將村兩委和便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中心、讀書閱覽中心、遠程教育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網路服務中心集中在一起的綜合項目。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整合社會事業項目,鞏固和發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成果,滿足農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政府主導,整合資源,規劃先行;二是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分類指導;三是堅持標准,保證質量,體現特色;四是群眾參與,完善機制,可持續發展。
(7)農村公共服務中心要建管用擴展閱讀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制定的意義:
統籌兼顧,提高效益:
1、規劃先行。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集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總體發展規劃。
2、統籌兼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應注意與城鄉風貌改造、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結合進行;在強調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同時,要充分發動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在強調統一標准、保證質量的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加強長效管理制度建設和人才培訓工作;要注意與農村長遠發展相結合,既滿足當前需要,又預留發展空間。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為確保按時按質完成,鄉政府全面落實建設任務,負責本鄉建設工程實施工作,承擔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直接組織領導責任。
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切實加強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統籌工作進度。
將項目建設作為對領導班子年度業績考核和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組織村黨支部等基層組織、幹部參與到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中,制定有力可行的措施,切實提高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㈧ 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做什麼
公共服務中心承來擔13項工作自職能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關服務工作
▲五保戶的供養服務工作
▲農村醫療救助服務工作
▲低收入家庭認定和臨時救助服務工作
▲住房、取暖、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服務工作
▲各類重點優撫對象補助、優待資金的發放,醫療待遇和解決住房困難等服務工作
▲救濟救災中的事務性工作
▲指導孤殘兒童監護、生活無著人員的救助、居家養老服務等社會福利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服務工作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統計、培訓、轉移及涉農法律法規宣傳、農業生產保險宣傳普及工作
▲就業服務工作
▲勞動保障宣傳咨詢等服務工作
▲農村養老保險經辦工作
㈨ 如何加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
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客觀分析地區的現狀,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盡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 務。要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加大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實施好中低產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
(2)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要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逐步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利用「一事一議」籌集、能人大戶捐助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3)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要做好農村改水工作,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四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民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3、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抓好教育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要大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注意調動和保護長期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2)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 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的培訓,促進科學種田;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
(3)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要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和諧村組」等的創建活動,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實保護好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免費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服務。要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建立農民工工資合理 增長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務工農民的付出能夠得到合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