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基層文化服務

公共基層文化服務

發布時間:2021-02-27 17:54:16

⑴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缺什麼

由於文化服務人員數量短缺、質量較低,這些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作用沒能得到真正的發揮版。基層文化人才緊缺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因素。

現在一些送戲下鄉、農村電影放映、農村圖書室等效果欠佳,主要是因為「農味」不足、供需脫節、不接地氣,導致「一邊是廣場舞、麻將場熱熱鬧鬧,一邊是圖書屋、文化館冷冷清清」的尷尬場景。許多鄉鎮文化站只有一名站長且身兼數職,成了徒有虛名的「打雜工」。

建議組建一支紮根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真正把文化服務落實到基層。各級政府要解決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許多傳統文化項目因無人傳承而消失,一些非遺項目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以戲曲為例,我國各地方、各民族戲曲劇種50多年來消失了101個,現存僅267個,其中有一半僅有業余演出,60多個劇種沒有任何音像資料保存。2014年列入國家非遺保護名錄的劇種179個,其中一半以上僅存資料,沒有劇團演出。

⑵ 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內要內容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望採納我的回答。

⑶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出來幹嘛的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出來可以在國家非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公共事物管理和服務工作。

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一是具備良好的公共管理能力;二是具有全面的智能化管理技能;三是熟練的商務、公務公文的撰寫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社會調查公關策劃能力。

(3)公共基層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就業技巧:

隨著我國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和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臻激烈,對就業者的各種壓力勢必愈來愈大,若要在就業競爭中取勝,擁有一定的技巧也是必要的。

1、首先要給自己職業定位。在擇業之前,必須要明確自己「想干什麼和最擅長於做什麼」,整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專業或經驗,制定兩個或二個以上比較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在制定目標時,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要藐視自己,分階段性進行,職位、工資待遇等等均應循序漸進。

2、多渠道捕捉就業信息。有了目標之後,廣泛收集相應的就業信息,尤其是招聘(工)信息,從網路、報刊、廣播電視,從職業中介機構、勞動力和人才交流市場,也可托熟人、親戚朋友、同學,多渠道獲取謀職信息,為自己拓寬就業門路奠定基礎!

3、分析對比,鎖定崗(職)位。從就業信息中,選擇自己的理想職位,然後按此單位招聘(工)要求,與自己現有的能力條件作比較,認真分析自己能否勝任。

在此同時,從網上或通過熟人、電話咨詢等等方式了解該單位的一些基本情況,如單位的性質、從事行業、工作方法和單位的價值觀、經濟效益、工資待遇等等,便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更能准確地鎖定符合自己目標的且「力所能及」的崗(職)位。

4、做好應聘前的必要准備。根據應征崗(職)位寫簡歷,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易扼要,特出崗(職)位相關的經歷、技能和榮譽,以便順利獲得面試機會。

有計劃地向單位預約面試時間,不同單位約見時間間隔2-3天為宜;溫習應聘職位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鞏固一下專業技巧,避免面試或筆試時不知所措,給人留下「濫竽充數」的印象。

⑷ 如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發揮國家藝術基金的導向作用,擴大資助范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發射(監測)台、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設施網路。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准,規范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城鄉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大對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實現精準服務。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實現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⑸ 目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哪些短板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便在基層,這是當前最大的短板。區域差距仍然較大,比如島外地區還有空白點,各鎮(街)、村(居)的文化站(室)建設規模不等。

⑹ 為什麼要加強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制度設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務院就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分別作出了明確部署。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創新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與方式,覆蓋城鄉的文化設施網路基本建成。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仍然較低,與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在新的形勢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繁榮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為什麼《意見》要提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場的作用是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供給,提高效能;社會的作用是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意見》提出,要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加強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領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要培育和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加強對文化類行業協會、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促進規范有序發展。要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構建參與廣泛、內容多樣、形式豐富、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⑺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內容

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激發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運營社會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准入、監督和考核體系,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發揮效能。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制度化。建立健全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服務主體。

(7)公共基層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著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特色服務等新方式。

⑻ 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C 試題分析:福建某市投巨資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內公共博物館、容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宣傳報導,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C項正確且符合題意;A項錯誤,應該是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BD兩項均與材料主題不符,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閱讀全文

與公共基層文化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