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體服務建議

公共文體服務建議

發布時間:2021-02-27 06:16:09

1. 如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發揮國家藝術基金的導向作用,擴大資助范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發射(監測)台、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設施網路。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准,規范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城鄉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大對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實現精準服務。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實現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2. 在建設和發揮公共文化設施設備方面,有哪些意見建議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及意見

一、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文化管理部門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對轄區文化基礎設施的運行管理,使用、開展文化活動的考評、及各文化單位的經費管理要相對集中到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各類文化工程項目建設要聽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指導見意,保障基礎文化設施科學合理的建設和運行,保障各基層文化單位最大化為群眾服務。
(二)、加強政策配套 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優惠政策。在文化項目建設上,政府要有相關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傾斜。包括免費提供建設用地或減收土地租金,減免建設中的各項稅費。多出台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贊助、捐贈社會文化事業,或通過各種形式,興辦社會文化事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投入社會文化建設的良性機制。
(三)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 保障區文化館、城區辦事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
合文化站、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三級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和經常開展活動所必需的經費。建議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轄區人口年人均5-10元的標准,投入基層公共文化經費,使各鄉鎮、辦事處普遍建成集辦公、服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各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一室多用」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室。

二、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意見
(一)、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 建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根據經濟增長情況結合國家投入公共文化設施計劃,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別是加強人口相對集中,文化活動氛圍相對濃厚的社區和鄉鎮的投入比重,強化示範與帶頭作用,改變過去那種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資金加強重點扶持,以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建議由區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根據全區實際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項目應向基層單位、特色文化社區、文化村、鎮傾斜。
(二)、優先建設導向性、示範性文化基礎設施 結合城市建設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群眾文藝培訓與交流、文化娛樂休閑及大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並配備基本文化活動器材;開設一些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活動需求,努力建設面向廣大人民群眾、便於群眾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和服務能力薄弱的局面。
(三)、強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 提高文化館現代化水平。改善區文化館文化活動設施、設備,把區文化館建成群眾文化培訓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示範性基地,使之真正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龍頭。 加強鎮辦、社區和村文化設施。落實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及業務活動經費,強化活動場地建設,增加活動器材的配備,解決好現有文化站不達標的問題,按照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有關標准和要求建設鄉鎮文化站。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及村配套文化設施建設,
(四)、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引導和監督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廣泛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倡導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陣地文化活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當地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文化站的職能;加強對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監督,防止基層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充分利用轄區單位內部和社區現有的文化設施,努力實現資源共享。

3. 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文件背景

2015年1月14日,中國政抄府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力度7部分26條。

4. 如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互聯網

設施建設仍有空白點。設施方面,雖然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按行政層級「全設置」,但農村基層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空白點。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仍有619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和791個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小於800平方米,分別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22.8%和27%。全國有48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小於300平方米,占文化站總數的1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46平方米。
投入不足,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6元。投入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683億元,佔全國財政總支出(15.17萬億元)的1.77%。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06元。
隊伍方面,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
服務效能不高,不少地方「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種類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互聯網站內容還存在過分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問題。一些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的問題,一些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閑置,公共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社會效益。
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兩成縣級公共圖書館無購書經費支出。從城鄉看,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2013年在我國27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無購書經費支出的有580個,佔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21.4%。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2013年,東部地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約佔全國總量的44.15%,中部約佔22.57%,西部約佔33.25%。從群體看,當前針對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農民工和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的公共文化體育資源普遍偏少,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實。
「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受重視。」雒樹剛說,同時,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越位」「缺位」現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務行政管理職能條塊分割、項目設置交叉重復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履行責任情況的評估評價還有待加強;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的動力不足,渠道不暢,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
雒樹剛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改進文藝評獎,解決文藝評獎過多過濫問題。加強對網路文學、網路視聽節目的引導扶持和審核把關,做到正導向、提品質。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加強城市公園、廣場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互聯網延伸,大力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三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盡快制定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與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編制專項規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加產品和服務總量,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的重要推手。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
五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創新績效考核方式。
六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

5.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5)公共文體服務建議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6. 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內要內容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望採納我的回答。

7. 申論提出對策練習題:如何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好的服務於百姓

您好,中政教育為您解答:
給定材料:
居住在北京的王建國今年65歲了.退休後,他愛和老伴一起到附近的公園里散步、跳舞、下棋.說起離得不遠的文化中心,他卻搖搖頭說,人少,玩意兒少,不愛去.
像老王這樣,熱衷於自發組織活動的城市居民很多,但會頻繁光臨文化館乃至博物館、美術館的就少了.對許多老百姓而言,這些"高大上"的處所與自己的關聯甚少,不少人對其所屬范疇和職能也並不十分了解.
為此,新鮮出爐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首先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了開宗明義的規定:本法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當然,只是概念的明確遠遠不夠.如果公共文化設施只顧清高自處,與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距甚遠,效能不高,這樣的服務顯然是不到位的.
對此,文化部部長助理於群坦言,這是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將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寫入了總則,同時在政府責任、制度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於群指出,法律首先明確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主導責任."這是解決效能問題的關鍵.公共文化服務具有公益性質,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履責的話,效能不可能提高.因此,這部法律明確規定了政府在設施建設、產品生產、服務提供等方面的法定責任,以督促各級政府依法履職盡責."
此外,法律還明確要求建立反映公眾文化需求的征詢反饋制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制度、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設施使用效能考核評價制度、公共文化機構年報制度等."這些規定的實施,將對提高效能起非常大的作用."於群說.
"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恰恰是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與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給錯位的表現."專家指出,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者應當以這部法律的出台為契機,設法建立機制走出去,在社區環境和城市文化體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問題:
如何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好的服務於百姓?
要求: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措施:
1.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者應當以相關法律的出台為契機,設法建立機制走出去,在社區環境和城市文化體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2.用社會力量壯大服務隊伍.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方面的社會組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服務,要建立管理評價教育培訓和激勵保障措施.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單位也要主動、積極地建立文化志願服務機制.
3.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法律規定國家扶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要求各級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8. 實現全國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三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少年宮等免費開放,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體服務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