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兩會期間重視民生問題說明了什麼問題
溫總理對過去一年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做出了深入和客觀的總結,並對於直接關乎人民利益的問題做了新的闡釋。尤其是關於民生問題,***說:「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一、是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擴大消費的比重,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群眾和農民的補貼。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二、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就業,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加大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三、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制度建設。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社會保障待遇。
四、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五『是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2. 兩會講什麼
總體部署
1、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2、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4、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5、進出口增長6%左右。
6、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
7、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
8、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改革開放
9、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
10、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11、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
12、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准許可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准網上並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13、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14、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
15、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
16、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
17、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
18、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19、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20、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21、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2、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23、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台,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24、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
25、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勵類項目核准權,積極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6、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
27、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
28、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
穩增長、調結構
29、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遊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
30、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31、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
32、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33、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
34、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
35、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
36、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全面完成西部邊遠山區溜索改橋任務。力爭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
37、以垃圾、污水為重點加強環境治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38、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39、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審慎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試點。
40、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
41、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
42、對已在城鎮就業和居住但尚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取消居住證收費。
43、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與市民化掛鉤機制,合理分擔農民工市民化成本。
44、完善設市標准,實行特大鎮擴權增能試點,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
45、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46、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47、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
48、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49、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50、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遊、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51、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52、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53、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民生和社會
54、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
5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統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56、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
57、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
58、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完善後續升學政策。
59、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60、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61、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實現居民醫療費用省內直接結算,穩步推行退休人員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62、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63、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64、加快建立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
65、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於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
66、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
67、做好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
68、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69、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
70、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
71、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72、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懲治暴恐、黃賭毒、邪教、走私等犯罪行為,發展和規范網路空間,確保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73、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
74、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
75、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准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
76、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
77、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8、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
79、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
80、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今年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
政府建設
81、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82、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盡量採用購買服務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務性管理服務交給市場或社會去辦。
83、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
84、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
85、對腐敗行為,無論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群眾身邊,都必須嚴加懲治。
86、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民族、宗教、僑務
87、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大對欠發達的民族地區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特色村鎮,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8、組織好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89、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90、更好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進中外交流合作的獨特作用,使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國防
91、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統籌抓好各方面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保持邊防海防空防穩定。
92、全面加強現代後勤建設,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發展國防科技工業。
93、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94、加強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建設。
港澳台
95、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96、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保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努力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
97、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98、深化與各大國戰略對話和務實合作,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
99、全面推進周邊外交,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
100、辦好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同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
3. 兩會對醫療體制改革的建議
中國醫療制度改革方案
(建議稿)
總 則
醫療制度改革的總的目的,是以國力為基礎,強調在醫療制度、醫療資源面前,凡我國民人人平等之原則,使之為社會的安定、***、繁榮服務。
細 則
一 ,國民與醫改
凡我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合法公民,在醫療制度改革面前,不論職位、學歷、民族,無分工、農、商、學、兵、公(務員) 等,不存在任何特權與歧視,人人平等! 在醫改政策中,公民可按就業狀況,暫劃歸為就業人員和未就業人員二大類。
此處的就業人員,系指有相對固定職業的一切公民,包括國家政府、事業、企業單位之一切員工,在私營企業工作的一切員工,一切離退休人員等。
實行全國就業人員醫葯費按同一地區同一比例標准報銷的原則。這是縮小差別,安定民心,體現社會公平,使醫改方案能得到最大多數國民認同和支持的核心所在,是醫改成敗的礎石!
國民的醫葯費報銷比例,實行以年度為單位的浮動制。國家財政允許,可適度提高;反之,可酌情下浮。報銷比例與國力掛鉤,避免了國力不支之虞,可以保障醫改方案得以長久延續!
凡國家政府、事業、企業單位一切員工,一切離退休人員醫葯費用,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凡一切私企員工,由國家財政先行支付並同時向相關私企直接劃撥。依法嚴懲一切拒付員工醫葯費用的行為!
未就業人員,包括無業人員,失業人員,無固定單位可報銷醫葯費的所有人員。這是社會困難群體。未就業人員亦應享受醫改方案的關懷,其醫葯費報銷比例由國家根據財政情況逐年公布,並由財政統一支付。
下列人員醫改方案將以予傾斜關顧:
復、退軍人中因戰斗、軍訓、因工因公負傷人員;
計劃生育范疇內的孕、產婦;
新生兒及各年齡段的在校學生,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生;
各種因公、因工傷殘人員;各種職業病患者;殘疾人士;為公益事業傷殘者;見義勇為傷殘者;
經相關部門證明,確實無支付能力的貧寒人士;
其他需照顧的特殊群體。
二,醫 院
國民的醫療服務,主要應該由公立醫院提供,而以私營醫院為輔。
各省、市、縣,有條件的鄉鎮,都應該有足量的公立醫院,以滿足國民的醫療需求。
公立醫院的主要領導,由政府任命,並定期輪換。
公立醫院的財務支出,一律由政府財政提供;公立醫院的各項收入,屬國家收入,一律由政府統一管理使用。
應該明確公立醫院是服務性單位,決非營利性單位。而這一點,對從根本上緩和日趨激化的醫患關系,挽回國民對醫院乃至整個醫療制度的信任,至關重要!
政府從制度上加強對醫院的監管指導。
人大、政協派員實施對醫院的監管指導。
縣以上的公立醫院,所有上規模的私營醫院,均須成立院務委員會,由醫院領導,政府代表,相應級別的人大、政協代表等組成,共同參與醫院的各項重大決策。政府、人大、政協代表將及時向相應部門反饋醫院運作情況,並及時向公眾、媒體公布,使醫院工作公開,透明。
政府、人大、政協代表採取定期輪換制。
三,醫 務 工 作 者
醫務工作者,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的直接實施者。
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尊重。
醫務工作者的工資、獎金、一切福利待遇,均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以保障其收入,免其後顧之憂。
醫務工作者的一切收入,與醫院的診費、服務費、葯品收入等脫鉤。
重獎在醫學研究、醫療實踐中有突出成就者,嚴懲有違醫德醫風的行為。
四,制葯企業與葯品
制葯企業是事關全體國民健康的特殊企業。
國家加強對國有制葯企業的投入,這是國民葯物需求的重要來源。
政府、人大、政協參照對醫院的督導方式,加強對國有和私營制葯企業的監督指導。
實施同一種葯品全國執行同一價格制度。這是葯品價格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嚴防葯品改頭換面,以葯謀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同一種葯品,系指化學成份相同或基本雷同的葯品。
允許同一種葯品有不同的商品名,但必須在商品名下面以顯著地位標明其化學成份,並標明全國統一價。
對主要成份相同或雷同,僅輔助葯物不同的復方類制劑,須嚴控其價格,不得使其成為提高葯價的一種手段。
所有葯品的價格,都必須遵守「生產成本十經物價部門核準的合法利潤 」組成的原則,並實行葯品價格結構公示制。
重獎對葯物研發有重大貢獻的企業和人員;嚴懲以任何手段擅提葯價的行為。凡製造劣質葯品乃至假葯的行為,一律視為嚴重的犯罪行為,必予以從重從快懲處!
本建議稿未盡事宜,當以正式文件為准。
本件上傳:中央相關部門並領導
2010年兩會提案組
衢州。徐裕人
2010. 年2月23日於浙江衢州
附: 建 議 者 說
2009年初,國內多家重要媒體紛紛發布消息,預測醫療改革全國性方案即將出台。老百姓且憂且喜,翹首以待。現在2009年已逝,相關方案仍處醞釀之中。醫改方案受多方利益之牽制,出台之難,自不言而喻!
也就在2009年下半年,中央的一則與醫改有關的決定,即醫療服務費要上去,葯品價格要下來,再度重復出台。葯品價格是由市場經濟操控的,升降浮沉由不得誰說了算;但醫療服務價格聞聲飈漲,卻是實實在在的。果如是,就不啻是事與願違了!至於之後陸續出台的一些專項醫改措施,以及一些省、市的地方性醫改方案,不少內容大可商榷,基本上仍處在嘗試探索的層面!
通情達理的醫改方案屢難問世,症結究竟何在?
長期來,我頻頻深入各階層,接觸各類人等,在暢開心扉無拘無束之中,細細品味不同身份的同胞及方方面面對醫改的真實企求,漸漸地對通盤醫改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布衣論政,似嫌冒昧;但只要能為醫療改革盡些許之力,只要淺見尚有點滴可取之處,縱然貽笑大方,仍不勝欣慰之至!
是為記。
4. 兩會會解決鄉村醫生的待遇和身份嗎
身份是企業職工,待遇是各種績效,十二項任務重的可怕,工資少的可憐,實際還不如一個象樣的農民小工,還指望美其名曰,農村定向大學生村醫,實際上就不是大學生的村醫也寒心徹骨!
5. 兩會關注的民生問題
一是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擴大消費專的比重,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屬群眾和農民的補貼。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二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就業,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加大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三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制度建設。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社會保障待遇。
四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五是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6. 急!關於兩會的總結班會(可繼續追加)
2009年兩會的主要內容:
台海:繼續全面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兩岸雙方政治互信。
反腐:堅持依法行政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推進政務公開,增加透明度;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發債:堅持靈活審慎的調控方針,提高宏觀調控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效果,盡快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貨幣: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內需: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重建:加快推進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中央財政今年再安排1300億元災後重建資金。
國防:增強武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等能力;
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
民生:今年將採取減稅、退稅或抵免稅等多種方式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增強微觀經濟活力。
養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推進制度建設,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是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三是提高社會保障待遇。
醫改: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食品:今年將深入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農業: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企業: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並重組。
節能:繼續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
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改革: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等領域。
教育: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預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未變
回顧:我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超30萬億元;
及時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中央財政安排384億救災款和740億恢復重建資金;
國務院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08年醫葯衛生改革發展穩步推進。
從裡面選擇一個就好了
7. 今年召開的「兩會」中重要內容有些什麼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全國兩會召開前的網路民意調查顯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怎樣推進,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等熱點問題備受關注。百姓期待這些問題在兩會上得到回應。
熱點一:新一屆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今年的全國兩會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首次兩會,執政黨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藍圖將上升為國家意志和政府決策。起跑決定後程,新一屆中央政府將交出首份「答卷」,牽動百姓目光。
「可以預見,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最多的話題肯定是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改革藍圖,將通過兩會凝聚共識,逐步變為政府決策和實際行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確保改革目標任務實現,必須敢於突破,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2014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將開出怎樣的改革清單,會「啃」哪些「硬骨頭」,人們對兩會充滿期待。
熱點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成為今年兩會一大熱點議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於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國就將走上公平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就將邁進現代國家行列。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豐富,任務艱巨。需要盡快提高執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需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這些工作如何布局,兩會上都有望拿出新舉措。
熱點三:反腐敗持續發力,作風建設常態化
反腐,歷年兩會都是熱點,今年更是百姓關注的焦點。過去一年,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省部級高官接連落馬,同時,反「四風」成效顯著,公款吃喝、送禮等群眾「身邊的腐敗」無處藏身。實實在在的變化,讓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決心。
2014年,如何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還會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權力,如何將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人們無比期待。
熱點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今年地方兩會上,霧霾治理成為提及頻度最高的熱點之一,各地紛紛出重拳治霾。全國兩會前夕,霧霾連續數天籠罩中東部地區,讓人們對環境治理的緊迫性更為關切。
新華網網友「天大地大」說,能否真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進一步落實治霾各方責任,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眾翹首以盼。
熱點五:更加重視「人的城鎮化」,不讓鄉愁變憂愁
城鎮化有利於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鎮化怎麼走,是今年兩會的一大熱點。
如何推進「人的城鎮化」,讓人們能在城鎮安居樂業,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國人大代表李連成說,城鎮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鎮化過程中延續特色、傳承文化、留住鄉韻。
熱點六:養老問題凸顯,完善社保體系
伴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備受關注。養老金還能不能提高,養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養老雙軌制何時消除,人們期待在兩會傳出更多好消息。
不僅僅是養老,社保異地接續、統籌城鄉低保、完善社會救助……人們期待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為百姓生活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安全網」。
熱點七:上學、看病、住房,老難題期待新舉措
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這些事關百姓的民生問題年年都是熱點,也說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
讓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服務、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設計。網友「大智若愚」說,期待今年兩會涌現出更多「中國好聲音」,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熱點八:守護「舌尖安全」,落實「四嚴」要求
在人民網進行的調查中,有超過40萬的網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本屆政府組建了更高規格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意在終結此前食品安全「九龍治水」的弊端。
一年來,新一屆政府對食品安全頻頻施以「重典」。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落實「四嚴」的要求,人們期待代表委員貢獻良策。
熱點九:收入分配改革再發力,貧富鴻溝逐步縮小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明顯存在的行業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不可忽視。
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們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這需要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打破壟斷導致的收入畸高局面,進一步打破身份歧視,落實同工同酬,讓更多人「敢花錢、花得起錢」。
熱點十:化解就業難題,營造創業環境
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高校畢業生規模為727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稱作「最難就業年」。
人們期待,兩會能傳遞出更多鼓勵年輕人創業的積極信號,以創業帶動就業,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而鼓勵創業,需要政府拿出更多舉措,需要社會創造更好環境。
8. 兩會關於醫療改革
關於兩會的醫療改革的問題詳見 http://lianghui2009.people.com.cn/GB/145762/8907576.html一般具有報賬和刷卡業務的醫院都是政專府醫院和屬軍醫遠唄!
9. 2012年兩會解決鄉村醫生的待遇和身份嗎
中國網3月13日訊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上午在梅地亞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王正榮、魏麗惠、王靜成、沈進進、馬文芳等五位衛生領域代表將就「發揮醫務人員醫改主力軍作用」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馬文芳表示,我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已經幹了四十四年,整個農村醫療變革我全部都經歷過了。我是一名鄉村醫生,自從當了人大代表以後,我感覺責任更重了。第一,我關注的是醫療改革,農村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再一個關注的是鄉村醫生能不能有待遇的問題,有沒有人接班的問題。再一個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我自從當了全國人大代表之後,很多鄉村醫生每天給我打電話,我最多接過300多個,信息最多時也接兩百多個,全國來信接了七千多封,都跟我反映鄉村醫生的問題。
馬文芳說,為此我每年都在提,我們在農村幹了一輩子了,農村整個公共衛生服務,我們全部負擔起來。老了,現在沒有養老的問題,關鍵是後繼無人的問題。為此,我去年調查了3個省12個縣100個村莊100個診所100個鄉村醫生,最大年齡的是78歲,最小的44歲,平均63.4歲,收入最高的一千多到兩千塊錢,收入最低的,一個月五十塊錢,平均每個月收入300多塊錢。
馬文芳說,因為我們工作在第一線,鄉村醫生是非常辛苦的。國家去年已經下達了文件,去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鄉村衛生院鄉村醫生要做一體化管理,鄉村醫生的養老問題一定要解決。我們河南省也下達了文件,全國很多省也已經下了文件,鄉村醫生養老問題一定要解決,河南省已經解決了,65歲以上的退休了,有300塊錢的補助。但是我認為還是有點偏少,我建議國家還得加大投入力度,不然的話,三級醫療網點沒有人來接班,公共衛生服務誰來搞?這是當前我最想說的大事。
10. 兩會提到鄉村醫生待遇嗎60歲鄉醫有何待遇謝謝!
7、民生抄: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
完成2100萬人次以上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任務;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增長9.6%;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標准分別提高5%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