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指將村兩委和便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中心、讀書閱覽中心、遠程教育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網路服務中心集中在一起的綜合項目。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整合社會事業項目,鞏固和發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成果,滿足農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政府主導,整合資源,規劃先行;二是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分類指導;三是堅持標准,保證質量,體現特色;四是群眾參與,完善機制,可持續發展。
(1)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方案擴展閱讀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制定的意義:
統籌兼顧,提高效益:
1、規劃先行。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集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總體發展規劃。
2、統籌兼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應注意與城鄉風貌改造、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結合進行;在強調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同時,要充分發動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在強調統一標准、保證質量的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加強長效管理制度建設和人才培訓工作;要注意與農村長遠發展相結合,既滿足當前需要,又預留發展空間。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為確保按時按質完成,鄉政府全面落實建設任務,負責本鄉建設工程實施工作,承擔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直接組織領導責任。
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切實加強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統籌工作進度。
將項目建設作為對領導班子年度業績考核和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組織村黨支部等基層組織、幹部參與到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中,制定有力可行的措施,切實提高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② 某社區要修建一處公共服務設施
③ 社區中心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有:
一是社區組織,主要包括黨建、社區自治組織專建設和社區中介屬組織建設等。
二是社區服務,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優撫對象和社會貧困戶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
三是社區衛生,主要包括社區的疾病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
四是社區文化,主要包括社區群眾性文化、教育、科普、體育、娛樂等活動。
五是社區環境,主要包括社區的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綠化美化等。
六是社區治安,主要包括社區的安全保衛、民事調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詢、流動人口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