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信息

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信息

發布時間:2021-02-21 10:06:44

①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屬於行政審批事項嗎

呀,當然不是啦!
行政審批是行政審核和行政批準的合稱。行政審批項目就是內進行容行政審核和行政批準的項目。行政審核又稱行政認可,其實質是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行為合法性、真實性進行審查、認可,實踐中經常表現為蓋公章;行政批准又稱行政許可,其實質是行政主體同意特定相對人取得某種法律資格或實施某種行為,實踐中表現為許可證的發放。行政審核與行政批准經常聯系起來使用,只有符合有關條件才能獲得許可證,而且還需定期檢驗,如果沒有違反規定的情況出現,就由有關機關在許可證上蓋章,表示對相對人狀態合法性的認可。總之,行政審批是根據法律規定的條件,由實際執法部門來審核是否符合條件的行為。

② 政府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大方向來說政府提供如下服務: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政府責無旁貸。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路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擔起來)。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務。

(2)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信息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

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

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參考鏈接:網路--公共服務

③ 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具體的職能是什麼

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具體的職能:

1、辦理國內外投資者申請投資生產性、經營性項目所需報經各行政主管機關審批、核發的各項批准文件、證、照。

2、辦理各類經濟組織和城鄉居民申領的有關證照。

3、受理各類投資政策、稅收政策及各種證照申領的咨詢、釋疑、資料發放、信息發布等事項。

4、協調相關單位對重大事項和前置審批事項實行並聯審批。

5、負責窗口服務質量及工作人員工作業績的監督、檢查、考核等日常行政管理事項。

6、受理社會公眾、服務對象對審批部門或工作人員違反審批制度行為的投述,並負責核實,按管理許可權實施責任追究。

拓展資料

與行政審批服務機構的產生有密切關系的法律規則和法律理念主要有:

1、行政便民。行政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當盡可能採用便捷方式,方便行政相對人與政府打交道,並為行政相對人提供周到的服務。我國許多法律對此都規定了具體的、可操作的「便民」措施,有的甚至將「便民」直接確定為法律原則。

2、行政公開。行政公開是指行政機關的重大行政行為或與公民權利義務直接相關的行政行為,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公民知曉,以保障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則對應著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告知義務。

3、行政效率。法律主要通過一些保障規定而保證行政效率。

第一,在保障行政相對人基本人權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規定簡易行政程序,使行政手續簡單化。

第二,設置時效或期間制度,使行政行為的各個步驟都受到法定時間的限制而不得拖延。

行政機關的拖延,可能造成默許相對人的權利。第三,規定替代制度,即在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能履行法定義務時,由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員代為履行的制度。

④ 政府部門在開展行政審批事項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行政審批權力轉變為政務服務的理念沒有真正樹立。

在行政審批工作中,一些部門從辦理審批事項的基層工作人員到部門領導,仍然把行政審批當成一種權力,死死抓住不放,甚至千方百計增加或變相增加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審批環節,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審批職權和范圍。如某市文化體制改革後,原市廣播電視局改革為廣播電視台,由過去的行政部門改為全額事業單位,原行政管理職能劃歸新成立的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但是在「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許可」、「有線電視安裝設計審批」等審批事項上,廣播電視台仍然行使原審批權,而文廣新局說是自己的又無法審批。再如國務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83號)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燃氣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從事燃氣經營活動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符合燃氣發展規劃要求;(二)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氣源和燃氣設施;(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經營方案;(四)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運行、維護和搶修人員經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氣管理部門核發燃氣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憑燃氣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某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燃氣經營企業設立和許可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燃熱字【2011】18號)文件中,卻擅自增加規定「明確所建立燃氣經營企業預審和登記程序」,否則,「不予頒發《燃氣經營許可證》,不予注冊登記」。同時還規定:「設區市、縣(市)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儲罐總容積在400立方米以上的瓶裝液化石油經營企業、CNG加氣母站、LNG生產儲備及LNG加氣站等經營企業,由所在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初審,由設區的市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批發證。」這既屬於明顯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又是非法上收行政許可權,擅自剝奪下級行政機關行政許可權的行為,但是作為下級的市、縣住建和工商部門還必須遵守省主管部門的文件。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40條明確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是,有的地方擅自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單位或個人建房,必須先經建房所在地的街道居委會蓋章同意,然後經所在地的城區街道辦事處蓋章同意後,才能向縣、市規劃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樣擅自設定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前置條件,不僅增加了建設單位和個人的負擔,影響了審批效率,也是一種嚴重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再如在城區設置戶外廣告,工商部門說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工商部門;城管部門說在市政設施上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城管部門;公路部門說城區道路是公路部門修建的,在城區道路上設置廣告歸公路部門。特別是一些有審批權的部門,各科室、各分管領導都爭審批職能、爭簽字權。某市國土資源局,為了平衡各科室、各分管領導的審批權,內部10個科室,都規定有行政審批職能,各科科長都有審批簽字權,同時,每名分管領導各分管1—2個科室,並負責簽字審批。許多部門爭審批事項,內部科室爭審批職能,部門領導、分管領導爭審批簽字權,目的不是為了多做工作,多為企業群眾服務,而是為了爭那點審批簽字權力能得到或謀取的好處和私利。

(二)行政審批環節多、辦事效率低。某市為了了解企業反映的行政審批效率低、收費高、辦事難的問題,專門組織了一次調查。發現一些市直主管部門各項審批,從辦事員、到副科長、到科長、到分管局長、再到部門一把手,需逐級逐個匯報,部門的內部審查環節繁多,一個審批事項多的七八個科室、少的三四個科室進行審查,每一個環節都要匯報溝通,花費了申請辦理審批事項的企業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有的審批事項,需要一個部門審批完成後,才能交到下一個審批部門受理,一些行政審批部門之間的審批事項,經常互為前置條件,互相推諉扯皮。例如,要獲得發改委房地產項目立項審批,必須經規劃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並提供用地規劃條件」;要經國土資源局審批,出具「建設用地規劃預審意見」;要經環保局審批,出具「環保立項意見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要經水利局審批,出具「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要經消防支隊審批,出具「消防安全評估審查意見」;要經地震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要求審核報告」和「地震監測環境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報告」;要經人防辦審批,出具「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審查批准文件」;要經國安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涉及國家安全事項審批意見書」;要經文物局審批,出具「大中型基本建設文物調查報告」等等。再加上一些審批事項必須有中介組織的認證、評估等,可以說審批環節繁雜、審批材料眾多、審批時間冗長。從調查的某房地產開發項目粗略統計,從招拍掛拿到土地到各種證件手續齊全,具備開工和預售條件,要經過20多個部門單位層層審批,加蓋36枚269次公章。不少房地產開發項目申辦審批手續,從拿地到開工,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

(三)涉及行政審批的中介組織缺乏有效規范和監管。在辦理行政審批時,有些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必須要提供中介組織作出的「環評、安評、能評、雷評、震評、水評、圖審」等報告、文書,沒有這些中介組織出具的評估、認證結論、報告,行政審批部門不予審批。還有一些掛靠職能部門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公共服務單位,如自來水、供電、燃氣、供暖、通訊及城建系統一些單位,強制要求使用本單位的施工、測繪隊伍,由於獨家壟斷經營,業務繁忙,企業要排隊等待。據統計,許多行政審批部門都有下屬的事業性質或企業性質的中介組織。如:建設局有下屬的新型牆材與建築節能技術咨詢中心、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建設職工培訓中心、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建築設計研究院;規劃局有下屬的城市建設規劃服務中心、城建檔案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勘察院、測繪研究院;房管局有下屬的房產交易中心、房地產勘察測繪中心、房屋拆遷服務中心;國土局有下屬的土地測繪隊、土地登記事務所、土地交易中心;水利局有下屬的水利勘測設計院、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中心、水文水資源勘測公司;質監局有下屬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技術監督情報所、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質量技術服務中心;地震局有下屬的地震工程研究院、地震安評工程研究院;氣象局有下屬的雷電防護有限公司、防雷中心;環保局有下屬的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安監局有下屬的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安全評價有限公司、化學品安全評價中心、安全環境設計咨詢公司;消防支隊有下屬的消防技術服務中心、消防安全評估中心;經信委有下屬的節能服務有限公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等。由於這些中介組織要為行政審批提供必需的評估、評價報告、手續,又與行政審批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致使在中介組織提供服務方面存在著行政審批部門利用行政手段指定或變相指定服務對象接受中介服務、行政審批部門將自身工作職能違法轉交中介組織辦理、行政審批部門的領導幹部及工作人員在中介組織兼職或通過其他方式在中介組織領取報酬、行政審批部門將中介組織作為本單位「小金庫」、利用其他資金或借用其賬戶濫發福利以及在中介組織報銷單位或個人費用、行政審批部門故意設置外地中介組織進入當地服務市場的附加條件,干擾阻撓外地中介組織進入當地開展業務等不良現象,從而嚴重影響了行政審批工作公正、公平、規范、有序開展。

⑤ 政務服務事項的一體化辦理事項信息的發布有哪些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鄭州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到2019年,初步完成「一雲一網一圖一庫」的架構,建成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決策支持科學化、產業經濟高端化為支撐的智慧城市體系框架。

一、提升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水平

一雲

即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建設統一的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提供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數據共享交換、大數據分析挖掘、軟體支撐、應用業務和運行維護保障等服務。2019年,基本形成鄭州智慧城市雲服務生態體系。

一網

即全市一套基礎網路體系。以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為關鍵節點,實現部門專網與政務外網的互聯互通。利用政法網現有光纜資源,建立基於政法網傳輸通道的政務外網基礎網路體系,逐步推進具備條件的承載非涉密業務的政務網路納入電子政務外網。

一圖

即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在「數字鄭州地理空間框架」基礎上,整合大比例尺矢量數據、高解析度影像數據、地名地址數據、三維數據、地理國情數據、歷史數據、遠景規劃數據、物聯網節點數據等有關信息。2019年,全面推行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市「一張圖」。

一庫

即智慧城市基礎資料庫。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的人口基礎信息庫,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的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建立宏觀經濟資料庫;建立健全住建、規劃、國土、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關業務專題資料庫。

二、提升惠民便民服務水平

1、互聯網+政務服務

推動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圍繞「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總體目標,建設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

2017年,建設完成電子證照庫,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延伸,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達到90%以上,完成政務一體化辦公平台建設並進行試點。2018年,以網上審批為切入點,實現98%以上的公共服務事項一口式受理、全區域通辦;政務一體化辦公平台全面覆蓋所有政府部門。

2、智慧交通

充分利用涉及交通出行的各類數據信息,為城市交通路網規劃、公共交通線網布局、市民出行精準服務、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決策支撐。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完成網路預約計程車行政審批監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電子站牌試點建設。2018年,建設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建設重點車輛監管系統,逐步完善交通信號控制、智慧誘導等系統。2019年,擴大公交站台電子站牌的應用范圍。

3、智慧健康

2017年,重點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級診療應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實現試點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整合試點醫療機構的就診卡和居民健康卡,實現醫院掛號、診療、結算等服務一卡通;建設試點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平台、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平台。

2018年,完成醫療一卡通建設;實現重點人群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建設殯葬服務管理平台。

2019年,全面完成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檔案,實現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張服務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

4、「智慧鄭州」智能門戶

2017年,啟動「智慧鄭州」手機超級APP建設,整合停車、乘車、天氣預報、實時空氣質量、交通違章以及水費、電費、電話費、有線電視費繳納,體育場館、健身設施、社保等信息服務。2018年,整合個人信用查詢、社保公積金查詢及繳費、醫院預約掛號、政務服務辦理、法律咨詢、法治宣傳、體育賽事等信息服務。2019年,實現醫療、交通、教育、旅遊、政務、體育、社會治安等各類信息服務全覆蓋。

5、智慧教育

構建全市教育資源共享服務應用系統,促進與京津區域的協同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2017年,完成直屬學校數字校園示範性建設。2018年,完成市級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市內八區數字校園全覆蓋。2019年,數字校園覆蓋全市所有學校。


三、提升城市精準管理水平

1、智慧城管

2017年,建設城市排水管理系統、執法隊員電子標識項目;完成智慧城管綜合監管服務平台建設以及火車站站前地區指揮平台等建設。2018年,完成高架橋自動噴淋系統、餐廚垃圾在線監測系統、垃圾處理設施在線監測系統、渣土車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統感應端布設、模型分析;開展智慧燈桿一體化試點建設。2019年,逐步推廣智慧燈桿一體化建設;完成城市排水管理系統建設。

2、智慧治安

加快推動「雪亮工程」,整合政府和社會視頻資源,建立常態化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2017年,完成「雪亮工程」試點建設;推廣社區智能門禁、電動車身份管理等系統。2018年,推進視頻圖像信息及各類數據資源深度應用。

3、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

構建食用農產品、食品、葯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等分類產品追溯體系。2017年,建立追溯數據採集指標、編碼規則、傳輸格式、介面規范等共性基礎標准;以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油、白酒等產品為試點,建成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2018年,完成食用農產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追溯體系建設,對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大宗農產品進行試點。2019年,全面覆蓋各類重要產品,形成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與監管鏈條。

4、社會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2017年,深化完善市社會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台統計分析、聯合懲戒、信用評估、行業監管、協同辦公功能,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2018年,建立和完善有利於信用服務機構的採集信用信息的機制。

四、提升政府科學決策水平

1、智慧環保

2017年,建設完成市級環保工況監控管理平台、市級能源監控管理平台、節能減排分析挖掘平台,實現對國省控重點企業在線監控。2018年,推進重點區域、重點生態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初步形成環保網格化的管理體系。2019年,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

2、「多規合一」信息平台

全面融合發改、規劃、國土、環保、建設、交通、市政、林業、農業、水利等部門專項規劃對空間管控和用地階段的並聯預審要求,建立基礎庫、「多規合一」成果庫、部門規劃成果庫、審批成果庫、項目庫和預審意見庫。

3、供給側大數據分析決策平台

2017年,啟動供給側大數據分析決策平台建設,實現經濟運行透視、企業績效分析、運行決策分析、降成本模擬沙盤推演等功能。2018年,根據平台運行情況,逐步完善系統功能,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智慧城市運行(應急)指揮中心

2017年,完成指揮中心基礎設施、常態運行綜合監控分析系統、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智慧安監管理平台、綜治信息應用管理系統建設;完成智慧消防安全服務雲平台建設,接入全市火災高危單位。2018年,完成水資源信息監測管理平台建設;建立完善常態監測、應急指揮管理體系;完善消防安全遠程監控系統,接入全市重點消防單位。2019年,逐步完善智慧城市運行(應急)指揮中心功能,建立高效運轉的智慧消防雲平台服務體系和智慧消防大數據分析平台。

五、提升產業經濟 發展水平

1、智能製造

支持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積極發展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發展面向產品的在線服務、遠程維護等新業態。2018年,積極推進省試點企業的公共雲服務平台建設。

2、電子商務

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在全省乃至全國處於先進水平。2017年,建設交易服務平台、進出口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啟動農業試點工作。2018年,建成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生態體系信用、交易、產品三大資料庫,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目的國配送輻射網點。2019年,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園區,構建孵化器、加速器。

3、智慧旅遊

建設智慧旅遊管理和服務平台,對景區客流量、遊客行動軌跡、興趣熱點等數據進行採集、分析、預測和預警,提升旅遊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

4、智慧農業

2017年,在河南多地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建成益農社標准店20個、專業店50個、縣級中心3個,建成鄉鎮標准化區域站45個。2018年,建成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零距離服務智能系統、智耕系統、測土配方系統、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及新型農合組織系統等。

5、大數據眾創服務平台

圍繞政務數據開放和開發,建設數據採集平台、數據開發平台、產品孵化平台、企業雲應用平台。2018年,完成大數據眾創服務平台建設。2019年,加大數據資源開放力度。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⑥ 政府服務和政務服務的關系、區別

行政審批是指行政機關(包括有行政審批權的其他組織)根據自然內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容出的申請,經過依法審查,採取「批准」、「同意」、「年檢」發放證照等方式,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認可其資格資質、確認特定民事關系或者特定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行為。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行政審批與公共服務的區別:
1、服務對象不同。行政審批的對象是申請者,指具體的個人;公共服務的對象是人民大眾,是群體。
2、服務的性質不同。行政審批是被動服務;公共服務是主動服務。
來源溫嶺找律師http://china.findlaw.cn/wenling

⑦ 行政服務事項的概念和行政許可事項以及行政非許可審批的區別聯系

行政服務事項主要是指行政機關提供公共服務的事項,如就業登記、企業專登記、婚姻登記、屬養老、醫療、保險等事項。
行政許可是指行政審批的一種,是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申請從事某項事務或者獲取某種資格作出的允許或不允許的決定。
非行政許可審批是指行政審批的一種,是行政機關依照國家有關部門或者各級政府的規定,對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進行的審核、批准、核准等。如投資審批、環境評價批准、企業改制方案批准等。
行政許可審批與非行政許可審批都屬於行政審批,都屬於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的一種具體行為。兩者區別是:行政許可的設定有嚴格的規定,執行也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來執行;非行政許可審批設定比較寬泛,對數量有限制。國務院正在陸續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

⑧ 行政審批與公共服務的區別

行政審批是指行政機關(包括有行政審批權的其他組織)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版其他組織提出的權申請,經過依法審查,採取「批准」、「同意」、「年檢」發放證照等方式,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認可其資格資質、確認特定民事關系或者特定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行為。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行政審批與公共服務的區別:

1、服務對象不同。行政審批的對象是申請者,指具體的個人;公共服務的對象是人民大眾,是群體。

2、服務的性質不同。行政審批是被動服務;公共服務是主動服務。


⑨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服務,內容包括政府行政審批,社會公益事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交通通訊、水電煤氣、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對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主要是通過政府對社會依法管理實現的。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以後,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從公共服務的內容看,公共服務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看,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如行業協會和農村合作組織等社會組織也參與到社會公共服務中來,成為公共服務的新的主體。從公共服務的客體看,接受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是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從公共服務的目的看,公共服務主要突出了一個「公」字,突出了為社會大眾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性質。公共服務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和公益性。

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政府是國家機器,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主要通過國家公務員來實現,由國家公務員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對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其實就是國家公務員對社會依法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由此可見,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應當是基層公務員代表基層政府依據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會公共服務的技能和本領。基層公務員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

基層公務員肩負著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榮使命。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越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越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越大。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⑩ 行政審批事項及變化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公開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等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5號)要求,國土資源部向社會公開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中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29項。

專欄6-1:國土資源部保留的地質礦產類行政審批事項

1.勘查礦產資源審批;2.開采礦產資源審批;3.地質勘查資質審批;4.地質資料延期匯交審批;5.地質資料保護登記;6.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甲級資質審批;7.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發掘審批;8.收藏單位之間轉讓、交換、贈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審批;9.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進出境審批;10.礦產資源規劃審批;11.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確定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審查批准;12.整裝勘查區設置審批;13.探礦權、采礦權協議出讓申請審批;14.調整礦產勘查風險分類審批;15.礦業權設置方案審批或備案核准;16.設立、變更或者撤銷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審批;17.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審核;18.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核准;19.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與儲量登記核准;20.礦產地儲備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審批;2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查閱保護期內的地質資料審查;22.省、自治區、直轄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審核;23.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審批;24.國家地質公園命名審批;25.國家礦山公園審批;26.直轄市人民政府申報的中國溫泉之鄉(城、都)的發展建設總體規劃審查;27.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產地名錄審批;28.國土資源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認定;29.國土資源部科技平台建設審批。

2013年以來,國務院取消了17項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1項,主要涉及油氣田開發、煤炭生產經營、整裝勘查實施方案審批等。國土資源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8項(表6-1),取消礦業權評估師許可認證,將煤炭采礦許可證審批由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

表6-1 國務院取消涉及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

注①:取消國土資源部審批,保留地方政府審批。

與此同時,國務院還下放了國務院其他部門實施的6項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權,主要涉及鉀磷肥、煤礦、稀土等開發項目的核准等。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