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做好決策氣象服務
縣級氣象服務工作是最直接的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部門,其業務和服務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壞是評價整個氣象工作的關鍵性指標,直接影響著社會對氣象部門工作的評價優劣和認可程度。經過實踐,氣象服務在縣級需要改進以下幾點:(1)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氣象服務的瓶頸。國民經濟生產的各行各業與氣象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真分析氣象服務與各行業的之間的關系,找到服務切入點。(2)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讓農民可以從更廣泛的渠道獲取氣象服務,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12121電話等渠道開展常規氣象服務;開展簡訊群呼和小區簡訊廣播、廣播電視插播和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等開展突發、災害性預警信息的發布。(3)積極探索建立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擴展氣象服務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加強社會領域的法制建設,把氣象服務建設和管理納入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4)提升氣象服務品質。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豐富產品內容,加強服務的敏感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拓展專業氣象服務。(5)通過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合理布設氣象監測站點;加強氣象災情、情報收集;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與聯防,特別是做好乾旱、雪災、雷電等重大災害天氣監測。依靠雷達、衛星、加密站探測資料,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I臨近預報服務體系建設,以發展精細化天氣預報為突破口,做到定點、定時、定量相結合,增強突發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
❷ 如何認識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必要性
公共氣象服務指氣象事業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並讓用戶了解和掌握一定氣象科學知識,將氣象服務信息和技術應用於自身的決策、管理和生產生活實踐的過程。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十七大、國務院3號文件、國辦49號文件,總結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經驗提出的戰略任務。
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的迫切需要。
是增強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❸ 什麼是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將公共管理學的一般理論和知識與公共氣象專業管理的實踐相結合,對公共氣象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環節進行了解析
❹ 淺析如何提高氣象服務的水平
為迎接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到來,3月19日,縣氣象局工作人員來到水灣鎮中心小學,舉辦氣象科普講座,為學生們普及氣象科普知識,針對氣象災害防禦等問題,講解了雷電、冰雹、寒潮、大霧等氣象災害的成因及防禦知識,並向學校贈送了氣象科普書籍和光碟。
據了解,今年3月23日是第53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近年來,無棣縣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氣象保障取得顯著成績。初步建立了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監測預警系統,突發氣象災害短時臨近預警能力明顯提高。建立了由1個國家級氣象站、4處沿海自動站、11處鄉鎮(街道)區域自動站、衛星接收系統、台站實景監控系統、農田土壤水分自動觀測站、風梯度觀測塔組成的綜合觀測體系。建立了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12121、手機、電視、網路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氣象信息傳輸。組建了覆蓋全縣各鄉鎮(街道)氣象信息員隊伍和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送綠色通道。開展社區(村)氣象災害應急准備認證工作。擁有12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其中「三七」高炮11門,固定火箭作業點1個,流動火箭作業車1部。形成了人工增雨(雪)覆蓋全縣、對局部冰雹天氣可以進行有效防禦的能力。
❺ 公眾氣象服務的內容及方式有哪些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版供電、供氣、基本交權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❻ 應用氣象學(公共氣象服務方向)是什麼
這個專業是應用氣象學院新建的專業,大氣科學一般畢業在氣象局會做回預報工作,他答們學的都是氣象理論。應氣做的比較雜了,課程主要有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原理、產業工程氣象學、氣象信息服務、應用氣象學方法、農業氣象學、遙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本科畢業嘛,大部分會去縣局(有關系除外),縣局主要工作就是做做觀測,工做也蠻輕松地。
❼ 淺談如何做好縣級氣象服務
縣級氣象服務工作是最直接的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部門,其業務和服務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壞是評價整個氣象工作的關鍵性指標,直接影響著社會對氣象部門工作的評價優劣和認可程度。經過實踐,氣象服務在縣級需要改進以下幾點:
(1)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氣象服務的瓶頸。國民經濟生產的各行各業與氣象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真分析氣象服務與各行業的之間的關系,找到服務切入點。
(2)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讓農民可以從更廣泛的渠道獲取氣象服務,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12121電話等渠道開展常規氣象服務;開展簡訊群呼和小區簡訊廣播、廣播電視插播和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等開展突發、災害性預警信息的發布。
(3)積極探索建立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擴展氣象服務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加強社會領域的法制建設,把氣象服務建設和管理納入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4)提升氣象服務品質。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豐富產品內容,加強服務的敏感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拓展專業氣象服務。
(5)通過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合理布設氣象監測站點;加強氣象災情、情報收集;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與聯防,特別是做好乾旱、雪災、雷電等重大災害天氣監測。依靠雷達、衛星、加密站探測資料,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I臨近預報服務體系建設,以發展精細化天氣預報為突破口,做到定點、定時、定量相結合,增強突發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