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鞍山市」是誰的市大神們幫幫忙
馬鞍山第一屬性只是馬鞍山市轄三區,至於代管的縣,本身就是抽象的名稱,今天劃進馬鞍山明天也說不定就劃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和縣含山甚至當塗人,無論劃入哪裡,他們都是和縣含山當塗人。 查看原帖>>
Ⅱ 韶關曲江區最近在馬鞍山發現了一具女屍!
馬鞍山市民秦先生在雨山湖公園南門附近鍛煉時,發現南門雙拱橋南面15米處湖面上有東西在漂浮,走近一看,竟是一具背朝上的浮屍!秦先生連忙拉住另一位晨練者王先生,撥打了110。
初步勘驗,死者為溺水死亡
接警後,沙塘派出所、花山刑警大隊民警及市公安局法醫迅速趕到現場,一邊拉警戒線,一邊組織打撈屍體。
經初步勘驗,死者為女性,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身高約160厘米,體態中等,扎馬尾辮,身著白底藍花連衣裙,穿短絲襪,體表無外傷,應屬溺水死亡。
警方隨後對附近湖面及岸邊進行搜查,沒能發現死者遺留的物品。
死者落水時,環衛工人曾試圖將其救起 在隨後的走訪中,警方得到線索,前一天早上,有一位環衛工人好像撈到了什麼鞋子。
警方隨即找到這位環衛工人了解到,6月29日8時許,該環衛工人和同事在雨山湖公園南門附近的小亭內避雨休息,不經意間發現60米外的雙拱橋南面橋墩處的湖面上有浪花,浪花大約有六七十厘米高,浪花下好像是一雙手在掙扎。
很快,等該環衛工人喊同事看時,浪花已經小了。兩人懷疑是有人落水了,連忙趕過去,然而此時,湖面上已沒有浪花。兩人用打撈雜物的工具,在先前起浪花處打撈,卻什麼也沒撈到。
兩人又繼續轉悠,結果在岸邊的草地上發現了一個「金緹蘭」服裝塑料袋,內有一包五香蠶豆、一包魚皮花生(均已開袋,用一個木夾夾住)。隨後,該環衛工人又發現橋下漂浮著一雙女士「三弛」牌黑色高底涼拖鞋,便又將鞋撈起。
之後,該環衛工人將鞋和塑料袋分別扔進了路邊的垃圾桶。
警方初步判明為不慎失足落水,但死者身份仍然不明
警方當即到環衛工人所說的垃圾桶尋找,幸好由於29日、30日天氣多雨,公園遊客很少,垃圾還沒來得及清理,所有物品都還在。
經過一系列調查和走訪,警方初步判明該女子為不慎失足落水,溺水死亡。目前,死者已被運至殯儀館。
然而,由於死者身份尚不明,警方無法做進一步的調查和處理。希望死者家屬或知情人看到報道後,請及時與警方聯系,提供線索。
Ⅲ 馬鞍山處在江南,為什麼被稱為「江東第一城」
馬鞍山之所以能稱被為“江東第一城”,是因為馬鞍山是長江向北流經的第一座城市。
馬鞍山的名字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楚漢相爭之際,西楚霸王項羽被困在烏江,面對著四面楚歌,他自知勝敗已成定局,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便起了自殺之心,他命漁夫把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騅送到對岸,後來他揮劍自刎,烏騅見主人死去,也自殺身亡,馬鞍落在此處,後來化為一座山丘,這座山也就被稱為了“馬鞍山”。
李白有一首很出名的詩為《望天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中描述的天門山,就是蕪湖和馬鞍山境內,長江兩側東西梁山的合稱。
馬鞍山還被稱為詩城,因為這是詩仙李白故去的地方,從1989年開始,人們為了紀念李白,每年重陽節時期都會開展李白的詩歌節,這也是很多詩歌愛好者的盛會,並且,馬鞍山也被人們冠上了“詩城”的美稱。
雖然在江東地區,馬鞍山並是不最發達的城市,比起繁華的南京和江蘇要有所遜色,但是,馬鞍山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這里的礦區是全國的七大鐵礦之一,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
Ⅳ 馬鞍山有多大
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全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
甘肅省馬鞍山位於正寧縣宮河鎮西面3公里的山上。 傳說山形是天神化的,孫行者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為了收買他,給他封了個弼馬溫。孫悟空不曉得此為何等職銜,官屬幾品,一問左右才知是個管馬的,是天宮最小最不起眼的官。老孫怒氣難忍,一下甩掉烏紗,回花果山做他的「齊天大聖」去了。這一下,無人管的天馬便得了自由,滿天飛奔,有一匹正沖出南天門的灰馬,看到東南方向有一汪清凌凌的池水,一高興便縱身洗將起來,濺出的小泥點落下來不一會就成了座馬鞍形的山。後來就把這山叫作馬鞍山。沿山道峰迴路轉,穿過碧翠的山腰,走過花葉掩映的山林,來到溝底,眼前豁然亮出一個綠油油、清亮亮的攔溝大壩。清風徐徐,壩中錦鱗飛躍,碧波鱗鱗,水面如綢,似鏡反光,整個山形、草木花葉全倒映水中。天光水色,被點點游魚縱橫穿梭成一幅翡翠色的綾帕。壩里已投放20多萬尾魚苗,最重的已達10多斤。真是旱塬山溝里的「小江南」。遊人尚且流連忘返,當年縱身洗滌的天馬豈能捨得離開?
馬鞍山(Ma On Shan),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位於烏溪沙的青年營,數十年來都是度假及小學旅行的勝地。現在馬鞍山則是大型住宅所在地。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的俗稱馬頭頂,高702米,它是新界東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兩峰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弧線,形如馬鞍,故被稱為馬鞍山。根據王崇熙新安縣志(卷四)亦提及馬鞍山名字源由:「馬鞍山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
馬鞍山最初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居民從事農業、漁業等傳統鄉村經濟活動。近代日本企業來到這里開采磁鐵礦,使馬鞍山頓時成為工業重鎮,鼎盛時期有幾千個工人在此居住。但到了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新市鎮發展等事件,開礦成本大增,加上港英政府決定開發馬鞍山為新市鎮,礦場也隨之在1976年結束。現在,經過政府幾十年的努力,馬鞍山成為屋邨、商場林立的大型住宅區。
馬鞍山三寶:
廣西馬鞍山雄峙於柳州柳江南岸,東西走向,長約1500多米,海拔270米。山形東西峰突兀,中間凹,形似馬鞍。登上山頂,回環若襟帶的風光盡收眼底,大有「群山生足下,雲氣漫胸前」之感。唐宋以來,馬鞍山就是柳州名山,是歷代著名游覽勝地。山西側如合掌的「梓 岩」為道教遺址,有梓 帝君神龕和「黑肌而赤脈」的棋盤石,傳說八仙中的漢鍾離和呂洞賓在此對弈,並在岩口留下仙人腳印,岩間有許多題詠刻石,宋朝方信孺「釣台」篆書摩崖、王安中《新殿記》摩崖均立於此。前臨古靈泉背靠梓 岩的靈泉古剎在宋代寺院中稱為「廣右第一」。山北近山頂處儼若廣廈的仙弈岩,面積約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寬敞,洞內鍾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狀物,千姿百態。唐朝柳宗元對此曾有詳細的生動的描述。
貴州馬鞍山位於長順縣,海拔1444米,地處東經106°22′30",北緯26°12′50",距縣城27公里,馬鞍山腳即廣順鎮。明代前馬鞍山稱為馬嶺,清代改稱天馬山,書寫天馬呈圖,民國以後統稱為馬鞍山。
「綉林十景」之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內龍蓋山與筆架山之間,形如馬鞍而得名。
傳說之一:三國時,東吳年輕的大將陸遜,首次領兵與蜀漢交鋒,黃勇病況善戰,智謀超人,一舉攻破了劉備的七百里邊營,取得驍亭夷陵之戰的大勝。殺得劉備敗退白帝城,惶惶不安。陸遜因防曹兵偷襲,不得不率兵回師。他順江而下,星夜兼程,來到曾是吳王之妹投江的石首,於兩峰之空間屯下營來,暫作休整。誰知剛剛停馬解鞍,當夜有「蠻陌」之寇,蜂湧而從背後襲來。陸遜之馬因受驚躥入江中,天黑流急,無法救起,陸遜看到心愛的伴隨自己征戰不懈的戰馬,被滔滔的江水吞沒,一氣之下,把馬鞍和韁鞭亦投入江中,讓它隨馬流去。不料,陸遜離此去後不久,突然一夜之間,風雨大作、雷掣電閃,此地長出了一座淺峰,先現馬頭,後現馬身,再現馬尾,宛如陸遜的那匹戰馬,卧於兩山之間,把那龍蓋山和筆架山連了起來,此後,人們一度把它叫作陸馬山,後雙根據形狀,叫成馬鞍山
傳說之二:明代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張璧是石首人,他曾是就馬鞍山寫過一首詩,詩曰:「蔓出群峰詎可攀,峨然疊嶂倚雲端。(此二句寫山的現狀)舊傳蠻陌曾為冠,記得將軍此解鞍,投轡等閑空歲月,積塵從此起岡山。(此四句寫山形成的傳說 )馬頭流落江南岸,往事多訛問俗難。(此二句疑為訛傳不可考)」
張閣老詩中的意思,是以為此馬鞍山的形成和命名,多有訛傳,難以問俗了。這里的「問俗」恐怕就是指的民間傳說。
7崑山馬鞍山。山上有妙峰塔玉宇瓊台景色優美
Ⅳ 馬鞍山真的會脫離安徽並入江蘇嗎
絕對不會的,因為馬鞍山有馬鋼哈,GDP在安徽省占的比重很重啊,就算馬鞍山想並,安徽省是絕對一口就否絕的。不過馬鞍山是南京的附屬都市圈,這是不爭的事實哈。
Ⅵ 鞍山和馬鞍山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是一回事
2個地方,鞍山是遼寧的鞍山市
馬鞍山是安徽的馬鞍山市
相同之處只有:兩個地方都產鋼材
Ⅶ 我想了解一下安徽馬鞍山,所以問一些關於馬鞍山的問題。
馬鞍山市個中小城市,全市有120W人口,馬鞍山是個重工業城市,不過環境還是不錯的,全國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連續多年一直是),迪拜聯合國全球人居500佳,詩仙李白就曾經迷戀馬鞍上的風光,就老死在馬鞍山,每年馬鞍上都會舉行中國詩歌節,馬鞍上曾經獲得過社科院評選的全國生活水平質量全國第9(好像是09年)馬鞍山四面環山,夏天很熱,長江3大火爐的南京離馬鞍山很近,半小時就能從火車站到南京中華門,冬季很少下雪,沒有集中供暖,私家車保有量還是很多的,馬鞍山有錢人多不多不知道,這個答案不好答,肯德基大概有5家麥當勞有4家,必勝客3家(可能還有我不知道,因為我不吃快餐對著不太了解)房價市區在4800-5200元。郊區3200-3500,馬鞍山是移民城市,鋼廠援建就是鞍鋼的所以東北人很多的,我同學就好多是東北移民的後代,馬鞍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下雨還是很多的,冬季少夏季多,不過城市排水網還是很發達市中心的雨山湖南湖,北湖能容納很多雨水,馬鞍山市個移民城市,市民全是四面八方來的,所以不存在歧視外地人的現象主要組成人口來源是本地四周的(巢縣,無為,和縣,含山,還有本地的當塗),皖北(阜陽,蒙城,界首),河南信陽,東北地區,還有少量的山東人,山西人這兩年來的較多了,河北很少見,所以不管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能在馬鞍山找到老鄉,吃飯也沒問題,不過主要是米為主食,吃面也很多。
Ⅷ 我是安徽馬鞍山人,我男朋友現在因為一個涉黑罪,強迫交易罪,尋事滋事罪的團伙案件被關進了看守所,已經
你說的不會是合肥打架的那個事情吧,我男朋友也是涉黑40多個人,最後一個進去的,不會是一起的吧
Ⅸ 遼寧省鞍山市和安徽省馬鞍山市,怎麼都叫鞍山呢就多一個馬字,是什麼緣故呢
24300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雨山區
24300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花山區
24300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金家莊區
24310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當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