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了參加千字文大賽急求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詞50首(全部)
江上清風樓上月;
詩中才子酒中仙。
太白樓,位於採石磯南面山坡下,又名青蓮祠、謫仙樓,為紀念李白而建。建於唐元和年間,今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年重建。前後三進,主樓三層。樓內有木刻李白立、卧雕像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姚興滎題太白樓
愛國有詩儕杜甫;
報君以士識汾陽。
徐立綱題太白樓。 儕:輩、類。 汾陽:即郭子儀。玄宗時為朔方節度使,平安史之亂,立有功勛。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邵王,尚父。世稱郭汾陽。薦汾陽指李白與郭子儀的情誼,據說郭因罪當斬,李白極力相救,重薦於朝
詩酒神仙,天自夢中傳彩筆;
樓上風月,人從江上拜宮袍。
李璋題太白樓
詩酒神仙,吟魂醉魄歸何處;
江山如畫,月色濤聲共一樓。
太白樓
勝跡畫圖中,莫辜負此日登臨,依山枕渚;
奇才詩酒老,曾記取當年狂放,動地驚天。
太白樓
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採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太白樓。 喜妃子句:指李白因醉酒作《清平調》被楊玉環誣陷之事
侍金鑾,謫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只有楚屈平、漢曼倩、晉陶淵明,能彷彿一個胸次;
踞危磯,俯大江,這眼前更覺天空地闊。試憑欄遠望,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流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紵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黃琴士題太白樓。 金鑾:唐宮殿名。侍金鑾指李白在天寶年間曾供奉翰林院、待詔金鑾。 謫夜郎:李白於乾元元年被充軍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途中遇赦得歸。夜郎,地名。 屈平:屈原名。 曼倩:東方朔字。 牛渚:安徽採石附近的牛渚山。 白紵:即馬鞍山市北的白紵山
脫身依舊仙歸去;
撒手還將月放回。
捉月台
誰作砥柱中流,激憤一腔忠義;
俯瞰大江東去,開拓萬里心胸。
捉月台
舉杯邀明月;
盪胸生層雲。
問月亭。 舉杯句: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盪胸句:杜甫《望岳》:「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清風亭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清風亭。 蓬萊句:李白詩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蓬萊是仙人的居所;建安骨即建安詩體,由漢魏時曹操父子及「鄴中七賢」所創的詩歌風格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清風亭。 高力土,唐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聖歷元年入宮,武則天令給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以誅蕭岑等有功,累官至騾騎大將軍等要職,安史之亂,隨玄宗入蜀,肅宗時遭流配,後死於途中。傳李白曾令其捧靴。 謝將軍:謝朓,南齊陳郡陽夏人,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為蕭遙光誣陷死
紫微九重,碧山萬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齊彥槐題李白衣冠冢。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 流水句:見司空圖詩:「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指李白心境瑩亮,志趣清悠
山間明月;
江上清風。
李白衣冠冢
爛醉小天地;
狂吟空古今。
李白衣冠冢
舉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李白衣冠冢
功名飛燕誤;
心跡大鵬俱。
李白衣冠冢
高風大節同千古;
明月梅花共一樓。
李白衣冠冢
偶呼明月問千古;
恰對青山思故人。
李白衣冠冢
明月有情公已去;
青山無約我頻來。
李白衣冠冢
千年醒眼何曾醉;
到處風濤總是詩。
李白衣冠冢
自公一去無狂客;
此地千秋有盛名。
李白衣冠冢
神仙詩酒空千古;
風月江天貯一樓。
李白衣冠冢
老友一生惟子美;
青山千載壓玄暉。
李白衣冠冢。 子美:杜甫字。 玄暉:即謝朓
後身金粟前身月;
對面青山側面江。
李白衣冠冢。 金粟:佛家謂維摩詰之前身為「金粟如來」
樽中美酒長須滿;
檻外長江空自流。
李白衣冠冢
吾輩此中堪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李白衣冠冢
更上一層,星辰可摘;
不磨千古,詩卷長留。
李白衣冠冢
樓壓驚濤,萬里江天供醉墨;
山臨幽壑,四時風物助詩懷。
李白衣冠冢
一碧江天,憑眺如今摩詰畫;
四時風月,暢懷尤勝少陵詩。
李白衣冠冢。 摩詰:王維字,曾作《輞川圖》,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少陵:即杜甫
天籟風吹,如聞敏捷詩千首;
江濤月涌,想見飄零酒一杯。
李白衣冠冢。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唐陸龜蒙詩:「唱既野芳坼,洲還天籟疏」
才似仙名,詩酒高風傳萬古;
地因人重,江山勝跡播千秋。
李白衣冠冢
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詩酒地;
對茲風月,同銷我輩古今愁。
李白衣冠冢
千尺青山,妙句豈惟凌謝朓;
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李白衣冠冢
讒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樓風景一樓詩。
李白衣冠冢
對影成三人,賀監遠邀明月;
相知唯一已,謝公近在青山。
李白衣冠冢。 賀監:即賀知章,曾任秘書監,故亦稱賀監。 謝公:指謝朓
此處其題詩,誰個敢為學士敵;
江山曾捉月,我來甘拜酒仙狂。
李白衣冠冢
驚世以文章,無怪才名齊工部;
憂心惟社稷,請看慧眼識汾陽。
李白衣冠冢。 工部:即杜甫。因杜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汾陽:即郭子儀
詩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錯過;
酒仙臣自許,醉來天子不能呼。
李白衣冠冢
長歌詠松風,依舊螺山留勝跡;
相期邈雲漢,迄今牛渚憶知音。
李白衣冠冢
有句思謫仙,爭看爐火照天地;
此山騰傲氣,豈憚鼻息吹虹霓。
趙朴初題李白衣冠冢
時代文章,問江底青天,竟無一語;
撫懷今古,看樓頭明月,獨有千秋。
李白衣冠冢
大江淘盡英雄,山經百戰樓仍在;
詩卷長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李承謀題李白衣冠冢
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
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李白衣冠冢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萬里大江來倚,翠嶂高樓,月朗風清依舊;
六朝陳跡盡瞻,錦袍遺像,天長地久猶新。
李白衣冠冢
公昔去長沙,笛吹黃鶴樓中,梅花默默;
我今望秋月,帆掛翠螺山下,楓葉紛紛。
李白衣冠冢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
李白衣冠冢
莫上層巒,睹江水狂瀾,流不盡英雄涕淚;
聊傾蟻酒,聽秋林落葉,感從來才子飄零。
李白衣冠冢。 蟻酒:酒面有浮沫者,為蟻酒
千秋拜衣冠,嘆犀水無情,醉得酒仙不醒;
一樓好風月,羨螺山有幸,名隨詩聖長存。
李白衣冠冢
唐代久成墟,僅採石一拳,留與謫仙供嘯傲;
謝公差可友,對青山半面,長教詞客仰風騷。
李白衣冠冢
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畫舫與誰乘逸興;
登斯樓也,回憶雪山遺耕,書堂同此駐仙蹤。
李白衣冠冢
勝地喜重新,每當風月勾留,俯瞰長江流檻外;
謫仙猶未遠,遐想精靈來往,定攜彩筆到樓頭。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即謝朓。 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京兆長安人。玄宗時官至荊州長史,時稱韓荊州
布鼓過雷門,問何人鐵板銅琶,敢唱大江東去;
欃槍經電掃,仍往日珠簾畫棟,重看明月西來。
李白衣冠冢。 欃槍:慧星的別名
笛吹黃鶴樓中,想當年無限騷情,一曲江城歌古調;
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尋勝跡,千秋風月念斯人。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在馬鞍山市西南長江邊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光攜袖底;
對太白樓一千年明月,舉杯邀問,六朝煙景落樽前。
李白衣冠冢
酒家何處,楊柳依垂,每當月白風清,勝地也應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無恙,到此神怡心曠,前身或許是汪倫。
李白衣冠冢。 汪倫:唐涇縣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倫具酒以待,白因賦詩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去日苦難留,須臾六十四年,覺浮生仕真若夢,游真若夢;
高風洵寡偶,上下三千餘載,問何人詩可稱仙,酒可稱仙。
李白衣冠冢
丹青不知老將至;
天地常在壯觀間。
劉海粟題李白衣冠冢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集句題李白衣冠冢。 水仙操:琴曲名,相傳為俞伯牙所作
對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輩登臨,莫向班門去弄斧;
願把長江當作畫,讓先生痛飲,可能醉後再題詩。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此江若變作春酒;
問余何事棲碧山。
黃炎培題廣濟寺,位於採石太白樓西,舊名石磯院,又名資福院,東吳赤烏二年建
B. 誰有《新馬鞍山。我為你寫詩》
盛世中國的配樂:《新馬鞍山我為你寫詩》 實在找不著可以用這個http://tv.mofile.com/INI7H7BD/非常像。
朗誦視頻《盛世中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NjUyOTA0.html
配樂是這首《新馬鞍山我為你寫詩》7分47秒
http://www.fcmp3.com/accompany/download.aspx?accompany_id=103154
試聽下面可以下載
C. 馬鞍山為什麼叫詩歌之城
古代文化多,詩歌多。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
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
水資源:
馬鞍山市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是發展工農業生產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3)馬鞍山的詩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硫鐵礦、金礦、石膏、石灰土、鉀長石、五氧化二礬、明礬石、高嶺土和雲母等。
其中鐵礦是馬鞍山的主要礦產資源,礦區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黃梅山等地,硫鐵礦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19937.7噸。伴生的磷礦儲量大,品位高,僅南山礦區儲量即達53.1萬噸。
分布於向山地區的明礬石礦,儲量達367.7萬噸。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已發現40種礦種;其中,金屬礦產10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汽礦產1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27種;其中,金屬礦產3種,非金屬礦產24種。
歷史: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D. 關於馬鞍山的詩句
《天門楚江開》算吧
E. 知道在中小學課本中相關馬鞍山的詩詞歌賦嗎急求啊!
李白《望天來門山》
詩人:李白源 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李白《橫江詞六首》
其二
海潮南去過潯陽
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
一水牽愁萬里長
其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
漢水東連揚子津 ( 漢一作楚 ) ( 連一作流 )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 ( 月一作日 )
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
公無渡河歸去來
送人歸淝上
杜荀鶴
巢湖春漲喻溪深,才過東關見故林。
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含山店夢覺作
韋庄
曾是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本人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就把自己知道的列舉了出來,不過最近《馬鞍山古代詩詞鑒賞》即將出版發行 ,你可以去買本看看
F. 馬鞍山雪的詩句
第一首
東城復南陌塵,紫幰與朱制輪。
盡說無多事,能閑有幾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誰見衡門里,終朝自在貧。
——閑居
第二首
一山橫江卧津渡,江月千年戀灘塗。
太白捉月跳江磯,溫嶠誅魅燃犀渚。
平叛英雄歷險道,臨路詩仙履坦途。
青石綽影疑還似,翠螺風物驚世殊!
——採石磯懷古
第三首
皎皎白紵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
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復恐蘭膏汗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
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
第四首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戌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第五首
山水人文大鋼都,煙雨詩情美畫圖。
巍峨三台碑疊閣,青翠九峰碧環湖。
寺塔禪林如椽筆,苑院藝館似磚書。
護國驍將攘魏漢,朱然浩氣貫東吳。
——馬鞍山抒懷
G. 關於安徽馬鞍山的詩歌
李白在馬鞍山一帶玩過,寫過一些詩句,如《橫江詞六首》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專一風三日吹倒山,屬白浪高於瓦官閣。
其 二
海潮南去過尋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其 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 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其 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其 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H. 馬鞍山詩歌節的來歷是什麼
古時,馬鞍山是一片詩意沃土。春秋戰國之際,馬鞍山地處楚頭吳尾。秦回漢時期,馬鞍山東西兩岸又分答屬會稽郡與九江郡。逮及三國,吳魏常在此紛爭鏖戰。六朝更迭,馬鞍山成為扼守建康(今南京)的西南門戶,地近京畿,王孫貴族常於此嘯吟詠嘆,「文的自覺」隨之到來。唐宋時期,江北之和州(州治歷陽)、江南之太平州(州治當塗)得到進一步開發,交通便捷,人文薈萃,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詩文流韻,燦然生輝。流風余韻,波及元明清。
而今,馬鞍山是一座詩歌之城。馬鞍山目前有兩萬多位市民一直在堅持詩歌創作,涌現出了諸如楊健、歐震等一批新生代詩人。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馬鞍山共出版了近50多部詩集,本報發表了6000多首馬鞍山市民創作的詩歌。校園里,古詩文書法比賽、讀書徵文評比、吟誦比賽、背誦比賽以及詩歌創作評比等系列活動接連不斷,吟詩聲聲聲入耳。鑒於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對詩歌文化的高度重視、市民對詩歌活動的充分認可和參與熱情,2014年,中國詩歌學會授予馬鞍山市「中國詩歌之城」稱號。
I. 李白在馬鞍山東西梁山寫的詩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復斷楚江開,碧水東制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品評】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 「 天門 」 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 「 望 」 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於沒有弄清 「 望 」 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