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怎麼辦
1、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因為個體戶是不能變更負責人的。而且,就是實際上是你經營,作為營業執照負責人的你的朋友,在你店出任何問題之後,都有連帶責任的,不可能免責。
根據《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第九條:
……個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改變經營者時,應當重新申請登記。
所有你應該要「重新申請登記」。
按照樓主說的情況,你的行為將會構成《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所禁止的轉借、出租營業執照的違法行為:
「營業執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執照不得轉借、出賣、出租、塗改、偽造。 」
「對個體工商戶轉借、出賣、出租、塗改營業執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執照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應吊銷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
個人建議,為穩妥起見,樓主應當把你朋友的營業執照注銷了,在注銷的同時,重新申請辦理你自己的營業執照。
如果舊的營業執照不注銷的話,你是沒有辦法辦理新的營業執照的,因為一個相同的地址只能辦理一個營業執照。
注銷營業執照,需要帶上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你朋友的身份證以及復印件,如果有刻章 ,則帶上公章,交回工商所。
2、到工商部門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的材料有:經營場所的房產證明文件以及復印件、租賃合同以及復印件,身份證以及復印件、證件相片,以及前置許可文件的復印件(如有必要辦理的話,例如賣食品的話,在辦營業執照之前先去辦《食品流通許可證》,賣煙要先辦《煙草零售經營許可證》等等……)
各地工商部門辦照所需要的材料可能有不同,具體情況請咨詢當地工商部門
B. 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怎樣訴訟
根據民訴意見第46條的規定,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版不一致的權,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建議學習的時候把重要的法條記熟,這對你以後的工作會很有幫助。萬萬不要像一些誇誇其談的律師,開口就是各國理論,卻連個基本的法條都記不住。
另,「合同」是通常說法,不是「合同書」;民事訴訟是「起訴狀」而不是「起訴書」(刑事公訴案件才是起訴書),這些細節以後可能會影響到你的職業形象,建議注意一下。
C. 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時候,實際經營者被侵權,可以提起侵權責任訴訟嗎
按規定營業執照是不能出租轉讓的,如果實際經營者租用了照主的營業執照從事經營,侵權訴訟是不予受理的。
D. 實際經營范圍與工商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不一樣 會有什麼影響 會受到什麼處罰
實際經營范圍與工商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不一樣,目前相關法律並未規定處罰規定,只要不違反限制經營等,企業法人超越經營范圍簽訂的合同均為有效合同。
實際經營范圍與工商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不一樣,應到工商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已經廢止的《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4條規定:下列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予以查處:
(五)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經營行為。
2017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第68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公布《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同時廢止2003年1月6日國務院公布的《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並未規定超范圍經營規定為無照經營,也沒有相關處罰規定,因此,實際經營范圍與營業執照登記范圍不一致,不會受到處罰。
(4)工商登記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怎麼告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公司變更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應當自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E. 個體工商戶戶主名稱與實際經營者不符發生法律糾紛該怎麼做
作為原告,應以實際經營者為主體,也可以個體工商戶為主體,但不能同時作為原告。作為被告方,應同時作為被告,實際經營者承擔責任,個體工商戶承擔連帶責任。
F. 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起訴時如何確定當事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
應當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
G. 起訴個體戶中法定責任人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問題
1、二個人都可以列為被告,根據民訴意見第46條的規定,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2、至於對A的送達問題,如果居住地不祥,可以考慮公告送達。
H. 有限公司登記的法人及股東,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能否列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
1、三補企業其具備外獨立承擔民事權利義務條件訴訟應三補企業外投資者並列事共同承擔責任
向外投資者送達律文書律文書送給三補企業代收
2、獨資企業與勞者發勞爭議列獨資企業事應同註明投資自情況
3、非單位與勞者產爭議其級單位列共同訴訟主體參與訴訟級單位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4、勞者與起字型大小體工商戶產勞爭議應營業執照登記字型大小事應同註明該字型大小業主自情況
按述原則業主與實際經營者致列字型大小實際經營者共同事
5、單位辦新單位程新單位名義招用勞者發爭議未辦列該單位事;辦立列該新單位事
6、用單位合並或立民事訴訟主體按民事訴訟主體合並與立處理原則確定用單位合並前發爭議合並用單位作事;用單位立前爭議立擔立前單位權利義務明確由承受權利義務單位作事;明確立各單位共同列事
7、企業自歇業、視自歇業、撤銷或吊銷營業執照、未經清算注銷應列該企業事立清算組清理債權債務列清算組負責訴訟代表;沒清算組列清算義務訴訟代表
前款規定清算義務按企業同性質別確定即企業其主管部門;非公司制集體企業其辦者或資者;型聯營企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其投資者;限責任公司其股東;股份限公司其控股股東
8、招用尚未與原用單位解除勞合同勞者導致原用單位勞者、現用單位提起訴訟應根據用單位請求確定告原用單位請求解決與解除勞合同關問題勞者告;原用單位向勞者現用單位提經濟損失索賠請求應勞者現用單位列共同告
9、建設工程施工程作實際施工自與其非招用勞者產糾紛勞者申請仲裁或起訴應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發包列訴或告並視案情需要施工自、轉包、違包列訴或告、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