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衡陽松木工業園區的衡陽簡介
衡陽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為「陽」,故得此名。而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於城南回雁峰,故雅稱「雁城」。現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區建成區和市區人口僅次於長沙,2009年衡陽市區建成區120.5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戶籍人口138.86萬)、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抗戰紀念城、全國重要交通主樞紐城市、湖湘文化發源地、湘軍發祥地。
衡陽市人民政府駐衡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解放大道。 衡陽是全國45個公路交通主樞紐城市之一,轄區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京珠高速與衡昆高速、衡大(浦)高速在衡陽市區交匯;107國道(北京至廣州)、322國道(衡陽至廣西憑祥友誼關,直至越南)、「三南公路」(連接湘贛閩南部)貫穿全境。衡邵、衡炎、京港澳(京珠高速復線)潭衡及衡武、衡岳等高速公路在建中。
衡陽市區公共交通以公交車為主,上車1元錢,空調線路(目前只有K1路)為2元,遠郊線路價格有差異。
衡陽市區現有五家國家一級大型長途汽車客運站,分別為中心汽車站(原衡陽汽車西站)、酃湖汽車站(原衡陽汽車東站)、華新客運站、汽車南站和王江汽車站。
衡陽中心汽車站現位於解放西路、衡祁路322國道、天馬山南路老107國道與靜園路路口石化廣場前,按照遠期計劃將會被拆遷,將遷往立新開發區,原址將會變成一條商業街,長途車始發基本設於該站。市內可乘1,K1,6,8,12,14,19,22,28,31,39,49,101,104,303,旅遊1線,環A路公交車到達;
酃湖汽車站位於珠暉區東風路與衡茶省道公路T接處,主要是經營發往衡陽周邊市縣的客運,兼營跨地、省長途客運。市內可乘2、7,11,23,25,27,36,37,40,81路公交車到達。
華新客運站位於蒸湘區解放大道與蒸水河岸的交界處,主要承擔往衡陽縣,祁東縣,衡南縣方向的市內短途客運任務,同時也有到省內外的客車出發,市內的乘客可乘坐K1,19,101,102,104,旅遊1線等公交線路到達。
衡陽汽車南站為綜合性一級交通樞紐站,位於白沙洲工業園內的南郊大道與一環南路路口不遠處。
王江汽車站在建中,為武廣高速鐵路專用線特等站——衡陽東站配套的長途汽車站,按一級汽車客運站建設。 未來的衡陽鐵路樞紐將引入七個方向十三條線路,將會成為南中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京廣鐵路(復線電氣化)與京廣港高速鐵路(復線電氣化)武廣段四線並行;湘桂鐵路老線(單線,即將改造成電氣化)與在建湘桂雙線快速鐵路200km/s(擴能改造已於2008年開工)三線並行;衡茶吉鐵路(單線電氣化)在建;蘭廈鐵路懷邵衡段(單線電氣化,預留復線條件)將於2010年開工;西(安)廣(州)快速鐵路安(康)張(家界)衡段(復線電氣化)正在規劃。
衡陽火車站位於珠暉區,市內可乘1、K1、2、7、11、16、18、22、24、25、27、30、31、32、36、37、38、40、81路及環城A線等公交車到達。每日有開往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列車。
武廣高鐵衡陽東站為武廣高速路段第四大車站(僅次於廣州南站,武漢站,長沙南站),並且有聯絡線與在建的湘桂鐵路電氣化復線相連接。
衡陽北站位於珠暉區,為國家特等站,以其吞吐量大、現代化程度高成為全國鐵路五大編組站之一,平均日到達、發送1.6萬輛。
衡陽西站位於雁峰區,原可接收部分湘桂鐵路上的客車,現在主要承擔貨運業務。
衡陽南站位於白沙洲(深圳)工業園內,兼有客貨運功能,貨場貨運規模近期按300萬噸,2條貨物線,遠期按500萬噸,4條貨物線設計。 水運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湘江、耒水、蒸水、洣水等河流。湘江上溯瀟水,下入洞庭,通江達海,常年可通千噸級輪船。近年來,該市為大力發展水路運輸,努力構築鐵路、公路、水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並從抓基礎設施入手,切實加強水路航道港口建設,實現了質的飛躍。
2009年《湘江航運發展規劃報告》明確提出了「長江、珠江水系溝通工程規劃——結合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把湘桂運河建成通航1000噸級船舶的3級航道。」其中實現衡陽以北2000噸級航道接長江,衡陽以南1000噸級航道接西江(珠江主體)。
衡陽丁家橋千噸級港地處白沙洲(深圳)工業園,位於新建的湘江南路,擁有全國內河第二大吊件碼頭正對東洲島風景名勝區;衡陽千噸級松木港、金堂河港均位於衡陽松木工業園。 新衡陽機場(衡陽南嶽機場)選址在衡陽市雲集區,衡陽機場定性為國內支線機場,設計機型為B737-800、A320和ERJ145等或以下機型,航程為800~1500公里。本期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建設一條長為2400米的跑道,遠期發展為4D,跑道延長到3200米。
新衡陽機場於2009年底動工興建,2013年通航。
『貳』 衡陽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條件
揚創業精神,營造優美環境。近幾年來,在原來財政已投入3500萬元之後,又多方籌資3000萬元.著重用於征地、學校二期工程建設、綠化美化校園和實施教學設備現代化。學校先後五次征地,將搬遷時的校園面積擴大了100畝,現在校園面積已達到268畝。到目前為止,一棟新教學大樓、一個400米標准田徑場、一條服務街、現代化圖書館、四棟男生宿舍、兩棟女生公寓、四棟教工宿舍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綜合辦公樓和擁有5000個座位的體育館即將破土動工,待這兩項工程竣工,學校建築面積將達到9萬平方米,比搬遷前將擴大5倍。
待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學校的辦學條件徹底改觀,辦學規模日趨擴大,辦學聲譽名播三湘,將真正成為衡陽市乃至湖南省「現代教育的一艘航空母艦」。 李和平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1956年出生,1981年畢業於湖南師大化學系,1982年至1993年,歷任衡陽縣四中化學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副教導主任、副校長、黨支部書記,1993年至今,任衡陽縣一中校長,1998年當選為衡陽市人大代表,同年兼任衡陽縣教育局副局長,2003年當選為湖南省人大代表,2004年兼任衡陽市人民政府督學。擔任縣一中校長以來,積極致力於學校教育管理,深具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水平的辦學思想、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和高超的教育管理藝術,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善於洞察先機,把握全局,思想敏銳,教、管兼長,敢於創新求變,與時俱進。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並獲國家級獎的教育管理論文多篇,多次在省、市重點中學會上介紹經驗,多次被邀參加省市重點中學檢查驗收,2003年被推選為中國高中校長工作研究會理事,2005年被授予「全國中小學1000名傑出校長」稱號。
宋元東
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中學化學骨幹教師、衡陽縣基礎教育化學學科帶頭人。1983年參加教育工作,歷任衡陽縣六中副教導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衡陽縣一中黨總支書記。任教高三化學16屆,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茅,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教育工作者。1996年和1999年因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化學奧賽成績優異榮獲省化學學會頒發的「優秀園丁獎」證書。曾先後參與《中學化學考點輔導與能力訓練》、《高考熱點剖析與模擬訓練。化學手冊》及《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化學》等輔導叢書的編撰工作,獲獎和發表的論文有《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探微》、《運用實驗手段培養學生能力》、《警惕氮氧化物的毒性》等。參予的教研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2004年獲省一等獎。
李秩生
男,大學本科,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任衡陽縣一中副校長,曾記二等功一次。所寫論文獲國家級二等獎2篇,並在《湖南教育》、《德育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
肖永良
男,1964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市物理學會會員,衡陽縣第一中學副校長。曾先後評為市優秀教師一次,記三等功二次,1988年、1994年先後兩次獲衡陽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物理科一等獎,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一篇,參研課題獲省一等獎,自製教具獲省二等獎,省級論文三等獎兩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論文三篇。
戴明安
男,1964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市物理學會會員,衡陽縣第一中學副校長。曾先後評為市優秀教師一次,記三等功二次,1988年、1994年先後兩次獲衡陽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物理科一等獎,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一篇,參研課題獲省一等獎,自製教具獲省二等獎,省級論文三等獎兩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論文三篇。
羅禮德
男,1963年出生,1983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衡陽縣一中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衡陽縣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衡陽市教師中級技術職稱評委。2001年參加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在各級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7篇。《中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方法研究》一文獲省論文評比一等獎,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
汪峰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為衡陽縣一中辦公室主任,優秀教師,曾評為「全國三算教學先進個人」,所寫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2篇,省級3篇,市級5篇並先後在《中外教學研究》、《湖南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等報刊雜志上刊登發表。
劉彥芳
男,1963年生,湖南師大理學學士,本科文化,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一中教務科主任。對教學教研工作孜孜以求,鍥而不舍,課堂教學求真求美,集思想性、藝術性和邏輯性於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曾多次擔任市縣級公開課、示範課、教改課的教學,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鄧韶光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1966年生,1987年參加工作,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曾任衡陽縣第二中學副校長,現任衡陽縣第一中學教科室主任。任教高三數學十四屆,教學業績突出。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王戎人
1964年4月生,男,漢族。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湖南省衡陽縣第一中學學生科主任,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員,湖南省地理骨幹教師,衡陽市第三批後備學科帶頭人,衡陽市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曾獲得「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師」,「湖南省優秀地理教師」,「衡陽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曾任湖南省衡陽縣第二中學副校長,參加工作以來,一直站在高中地理教育第一線,長期從事學校德育工作,曾發表過《略論改革開放形勢下中學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校長素質論》、《元帥與好士兵》等多篇論文,並有多篇論文獲獎。
劉曉林
男,生於1968年,1989年於衡陽師院畢業後分配在衡陽縣四中任教數學,同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函授深造。1992年調入衡陽縣一中工作,歷任辦公室副主任,學生科副主任,現任總務科主任,2000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2002年被選為衡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
高孝義
男,1966年生,大學本科,衡陽縣一中團委書記,連續教過十三屆畢業班,連續三年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列全市前茅。參與編寫《高中語文知識寶典》一書。結人以誠,辦學求真,工作求實,作一片陽光,照有限空間。
劉衛
女,1964年2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衡陽師院中文系,同年開始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1997年當選為縣第十三屆人大代表,1999年任學校婦委會主任,2000年任中學高級教師,2001年任衡陽市第三屆婦女學研究會會員,2002年當選為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4年當選為學校工會女工委員會主任。發表論文有《古詩意象摭談》、《再談〈荷塘月色〉的語言美》、《淺談組合型材料的審題》等。
王精華
男,1954年8月生,湖南省衡陽縣人,大學文化,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事語文教育工作30年,1977年以來,他曾先後榮獲市、縣政府或部門獎勵14次,1977年11月出席了衡陽市教育戰線先代會。論文《揚「綠色文化」之長,拓環境心路,形成「雙優特色」》在首屆全國「綠色杯」學校環保教育徵文比賽中獲一等獎,並被輯入國家級期刊。
胡曉華
男,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縣一中辦公室副主任,多年從事畢業班教學工作,先後在《湖南中學物理》上發表兩篇論文,1994年教師節被評為市優秀教師。
彭自力
男,62年生,高級教師,本科學歷,教務科副主任。曾任縣二中教導主任,在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數篇,先後參與青海、海南等出版社發行的《學法與解題技巧》《考點典例》等6種書籍的撰編。、
王林生
男,大學本科,中學生物高級教師,湖南省骨幹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縣一中教務科副主任。獲市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二等獎,所寫論文獲省級一等獎一篇,主持研究的省管課題在省管課題中期研究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
肖功外
男,1962年出生,衡陽縣一中英語高級教師,教科室副主任。教學業績突出:多次受到縣、市人民政府的嘉獎。1994年在全縣高中英語中青年教師優秀課競賽中獲一等獎。同年,在全市普通中學中青年教師優秀課競賽中獲二等獎。2000年,教研課<<Gymnastics>>被評為縣級教研教改優秀課。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有多篇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他所參加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結題評比中榮獲一等獎。現任湖南省教育學會學校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口語測試員。
廖龍初
男,大學本科,中共黨員,1994年7月參加工作,中學歷史一級教師,曾多次在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所撰寫的論文《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的幾點體會》獲省級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德育報》、《歷史教學》等刊物上發表,教學教研成果較突出。
文春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南省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委員會會員。衡陽市高中畢業會考命題庫成員,先後在《湖南教育》、《中國體育報》發表論文、新聞數十篇。
董榮耀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
趙力生
男,中共黨員,1974年5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函授研究生,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現為衡陽縣一中學生科副主任。2004年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2006年所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結題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9年,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德育》。從2003年開始,在《中外教學研究》《考試報》《語文報》《考試指南報》《高中生》等省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9多篇。
譚衛楚
男,漢族,1973年生,大學本科學歷(研究生在讀),中學英語教師,中共黨員。歷任學校教研組長、辦公室副主任,多次在市級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三次在全國中學英語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所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劉國輝
男,辦公室副主任, 中學高級教師, 湖南省數學會理事, 湖南省「芙蓉創新獎」中學數學科評委。 參與編寫高中數學《激活潛能》眾書, 發表《淺談數學教學提問的藝術》等論文多篇,長期從事高三數學教學教研工作,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叄』 求衡陽市廣播電台的頻道表
1、FM98.9MHz:衡陽綜合廣播
2、FM101.8MHz:衡陽交通廣播
衡陽市廣播電視台為正處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新聞宣傳、文藝宣傳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質量, 當好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喉舌。負責本台廣播電視(含報刊)新聞宣傳、文藝宣傳和廣告宣傳等工作;
負責本台廣播電視節目的采編、製作、審核、播放、交流、傳輸及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的轉播等工作;負責本台廣播電視節目在互聯網上的維護、管理工作。負責審查本台廣告的經營、播出等其他工作以及承辦市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3)衡陽縣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下屬單位
衡陽市廣播電視台設24個內設機構,分別為辦公室、總編室、事業發展科(廣播電視監測與安全播出調度辦公室)、產業經營科、計劃財務審計科、人事科、衡陽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道和交通經濟頻道)、衡陽電視台(衡陽電視新聞綜合頻道)、衡陽有線電視台(衡陽公共頻道)、衡陽市廣播電視傳輸網路中心;
衡陽電視黨建先鋒頻道、新視報社、衡陽廣電網站、衡陽廣播電視廣告監管中心、衡陽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發展中心、技術中心、物業管理中心、會計核算中心、衡陽廣播電視影視藝術中心、衡陽無線數字電視開發管理中心、衡陽廣播電影電視器材供應站、衡陽市星光教育培訓學校、公共文化部、CMMB手持電視。
『肆』 我國對殘疾人的政策與補助
關於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錶王新憲等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民生問題,而民生問題解決的基礎在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在採取各種措施,全力推進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工作。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中最為困難的群體,殘疾人是社會保障的主要受益群體之一。因此,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建立有效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各類殘疾人總數為 8296萬人,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
『伍』 衡陽圖書館能否自帶書
可以。
拓展:
衡陽市圖書館位於中南重鎮、華南北部地區中心城市——衡版陽市,湖南省建立最早的圖書館權之一,僅次於湖南省圖書館。是全省唯一成建制保存到建國後的市級公共圖書館,主要負責收集、整理、保存、開發、利用和傳遞文獻資源,開展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現為湖南省最大的市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湖南省第二大圖書館。衡陽市圖書館創建於1917年,開館服務於1921年,曾名衡陽公立圖書館、省立衡陽圖書館、衡陽市船山圖書館,1966年定現名,1975年遷現址。2009年啟動全面維修改造,2010年7月恢復正常服務,2011年9月實行免費開放。曾多次獲「全國文明圖書館」稱號,1988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榮獲「全國文明圖書館」稱號。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結果公布,衡陽市圖書館被為一級圖書館。
『陸』 衡陽市圖書館的衡陽市圖書館學會
衡陽市圖書館學會是由衡陽市各類圖書、情報機構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團體,是湖南省第一個成立的市級圖書館學會,接受衡陽市民政局、衡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領導及湖南省圖書館學會的業務指導 。
民國14年(1925)前後,衡陽境內的省立南嶽圖書館、衡陽圖書館、船山文科大學圖書館、岳雲中學圖書館等曾經加入中華圖書館協會為團體會員。建國後,1957年8月,由衡陽市船山圖書館牽頭,成立湖南省圖書館工作者聯誼會衡陽分會籌備委員會,於11月開會正式成立分會,後因「反右」運動而終止 。
衡陽市圖書館學會於1985年籌備,1986年3月20日正式成立,會址設衡陽市圖書館。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先後召開第二至四次會員代表大會,2005年12月23日召開「五大」,通過新的章程和自律規章,選舉產生新的領導班子。1989年有團體會員40個,目前有27個,其中常務理事單位14個,每年召開理事長辦公會議兩次、常務理事會議和理事會議各一次 。
衡陽市圖書館學會目前有團體會員20個,每年都與省學會共同組織理論研討會,組織本市會員單位參加各種學術和社會活動,並編印《衡陽圖書館工作》作為本學會內部交流刊物。學會自成立以來,取得了較多的學術成果和社會效益,為推動衡陽圖書館事業的繁榮進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衡陽市圖書館學會首任理事長為尹海清,繼任理事長分別為楊能驊(1992)、鄒家寬(1996)、毛利華(2000)、劉忠平(2004)。現任理事長為衡陽市圖書館館長劉忠平,副理事長單位有南華大學圖書館、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湖南工學院圖書館、衡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衡陽縣圖書館和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秘書長為丁民 。 1986年3月20日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12月
2011年5月 每年與省圖書館學會聯合開展徵文,2000-2008年共收到應征論文490多篇,評出一等獎35篇、二等獎82篇、三等獎106篇。2000起,會員已在圖書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9000多篇,920篇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湖南省圖書館學會徵文中獲獎。彭澤華《高校圖書館要為建設學習型社會作貢獻》一文被《光明日報》全文刊發,曾德良《關於<中圖法>第四版時代劃分及表述的研究》被評為湖南省圖書館學會第八屆學術成果一等獎,劉忠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市級公共圖書館定位》、申國亮《試析公共圖書館非公益性因素存在的原因》同獲中國圖書館學會2008學術年會徵文一等獎 。
1989年的四個專題討論會,1992年黃宗忠教授主題報告會,1994年基礎業務工作經驗交流會,1995—1998年的讀者工作研討會,1998年現代化管理經驗交流會,1999年文獻信息服務理論研討會,2000年論文交流會。2001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圖書館學理論研討會,2004年起編印季刊《衡陽圖書館工作》,1989、1992年兩次編印《衡陽圖書館學論文選》 。
2006年7月底至8月初,與省學會聯合承辦中國圖書館學會首屆志願者行動——圖書館館長培訓,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華東師大教授范並思等業界一流專家蒞衡授課,全省100餘點陣圖書館館長授訓 。